這篇文章,其實是為我即將動筆的《北京小傳》而作的序言。
之前一篇寫的都是回憶,溫和的回憶,談不上懟,也沒有出現懟的動作。嗯,全擱在這一篇裡了。
你們可以點這個連結,去看上一篇的回憶,謝謝。
所謂序言,在我理解,大抵就是對自己接下來要寫的內容給一個自以為明確的方向,再給一些自以為加了雞精的信心,然後告訴自己,可以開始了。
這就好比,一個遊子,在上路之前回過頭再看一眼故鄉,村屋前的媽媽,一臉懵懂的小妺,手捻著繡花布衣角的姑娘,然後用門牙咬住下嘴唇,似要咬破了時,狠狠地說了一句:混不好我就不回來了。
然後,字幕打出一行:J in Ba男裝……
呵呵,截圖,模糊,見諒
你們還記得那條二逼加裝逼加傻啵依的廣告嗎?就是那條廣告,向當時的中國三線城市以及縣鎮青年們傳遞了多麼錯誤的價值觀。
艹,你混不好就不回來了,可你爸媽呢?
愛你的姑娘呢?
等你交學費的小妺呢?
你一句不回來了,就抵消了所有的守望與責任。
序言這種東西,其實就是這麼不靠譜,但就像廣告一樣,總要向那些還沒有想好到底要不要看你這本書的讀者展示一下自己的能力嘛,就好比,姑娘還沒想好要不要和你交往,你總得大方點請她吃頓好的。
所以,序言,總是要賣力去寫的。
寫著寫著,我就想,寫「2000萬人都假裝在生活」的那位朋友,他和那個「混不好我就不回來了」的青年,是有多像啊,
難不成,他就是當年那個信誓旦旦說要混好然而並沒有混好於是為了到底回不回去而一直糾結到今天的s……算了,注意文明用語吧。
總之,每個人,活著都不容易,更何況還是在他鄉。
來到北京,你為這座城市還是為你自己的未來去打拼,根本不重要,重要的是你在這座城市中打拼,你就是北京人,你就沒一點辦法去假裝在生活。
你來到北京,那叫闖蕩,這事兒是有儀式感的,
這事兒和中東地區去歐洲的難民是完全兩個不同的概念,
逃難和闖蕩是兩件事
你不是來北京逃難的,你是來北京闖蕩的,
逃難靠的是運氣,闖蕩靠的是勇氣含能力!
你在北京闖蕩,混出頭,牛逼了,身家過億,坐擁五套房兩輛豪車一對龍鳳胎還有不止一個二奶,那是你的本事。
你在北京闖蕩,沒混出來,四處碰壁,混了幾年甚至十幾年還住合租公寓,那也是你的命,你就這點兒本事。
無論你是第一種還是第二種人,你都不應該做我下面要說的這第三種或第四種人:
有些外地人,現在混成了坐擁五套房兩輛豪車一對龍鳳胎還有不止一個二奶的程度,然後就開始對著像我這樣的北京土著憶苦思甜,說自己當年多不容易白手起家進北京撿垃圾睡地下通道balabala……
沒人逼你來北京撿垃圾睡地下通道吧?
還有些外地人,現在還在合租公寓或地下室裡看不到出頭之日可又不甘心離開北京回到家鄉,然後就開始怨天尤人,說北京不給他機會,說北京人太特麼排外。
可你至少還有個叫家鄉的地方,等著你回去呢,多好。
回去吧,你不適合這裡,這裡也不缺抱怨的聲音。
至少,你比真正的北京土著們幸運的是,你還有個叫家鄉的地方。
可北京呢?
我想,我寫《北京小傳》的目的,與陳忠實先生寫《白鹿原》的初衷大致相同,大同而存小異,
我不僅要了解我生活著的土地的昨天,我還想讓你們也了解這片土地的昨天,她可一點兒也不比今天差。
啊啊啊
在今天的北京,河南人小嶽嶽用高亢的嗓音帶著你們合唱五環之歌。
昨天的北京,我們真是喝過兩分錢的大碗茶後就在正陽門城樓子底下放風箏。
那會兒,五環就是菜地,可能當菜地老農都嫌太偏僻呢。
我住的第一處樓房在南二環外面一公裡的地方,我們家樓後面就是一片菜地。
這些事,絮絮叨叨,都會在《北京小傳》裡提到,當個引子吧。
還是想告訴那位,北京,沒有人假裝生活,所有人,都血淋淋赤裸裸地活著。
北京歡迎你,沒什麼了不起。
謝謝觀賞,再見
我厭倦了打地域炮,我沒有瞧不起任何人,任何人也沒有任何資格瞧不起其他任何人,最該被瞧不起的,就是那些瞧不起別人的人。
有點兒繞是吧?練練嘴皮子吧,老少爺們兒。
無犀 原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