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的「白丁」看不懂書,真的是因為不會認字嗎?事情沒那麼簡單

2020-12-22 世界一探

古代的「白丁」看不懂書,真的是因為不會認字嗎?事情沒那麼簡單

在中國古代,官階士層大多都是文豪大家,識文斷字個個厲害,之乎者也張口即來,這種被稱為鴻儒;而尋常庶民百姓,農耕為主,日出而作日落而息,被稱為白丁!白丁就是沒有文化不識字看不懂書的人,在我們共知的印象裡,似乎古代的老百姓都看不太懂書,這是什麼原因造成的呢,難道真是因為不識字?

其實對於老百姓讀書這件事每個朝代也有自己不同的規定,春秋戰國前時期,文化知識都被嚴格掌握在士大夫階層,最底層的麻衣百姓是沒有機會看到的,甚至若被搜出哪家私藏典集書本,是要按律處置的。這也是古代貴族們為維繫自己的統治不被動搖的一種有利手段,為什麼那時候的國家君王一坐就是幾百年可以不易主,而後世大多傳個幾世甚至兩世的便滅了,這跟百姓開化民智也是有一定關係的。

隨著社會不斷進步,統治階層慢慢開化,書本也就不再被控制得那麼嚴格。特別是有了科考之後,舉天下賢能,召各地名士。所以開始有了十年寒窗,一朝中第的說法。耕讀也就慢慢形成了,即便是在最低層的老百姓家中,也明白這個淺現的道理——萬般皆下品,唯有讀書高!想出人頭地,那就讀書吧,所以這時候的百姓是可以讀書的,只是這東西是個高消費的玩意,即便你想讀,卻也不是你能讀得起的。

它得靠一定的經費維持,有錢的一家人都可以識識字,斷斷文;像一些地主商人,特別是看紅樓夢就知道,大戶家的小姐那隨便一張口都是詩人,他們的小廝也不是白丁。至於沒錢的窮苦百姓,一家人日夜拼命,耕田種地,也只能勉強維持一個人讀書,而讀書那個自然就是全家最重的希望了。當然希望不會讀成陳世美就好了。

不過即便如此,有一些老百姓也未必真能走讀書這條道,因為在那個時代,識字並不是生活所必需的。比起捧著書念人之初,對他們而言還不如扛著鋤頭到地裡幹活來得實際。這也是導致古代文化懸殊差異龐大的原因之一吧,所以,照這樣說起來,古代百姓看不看得懂書,也要分時代而言,分家庭情況而言。且古代文言文誰都知道難學,估計百姓們即便會些皮毛,在這識文斷字上也未必真能精通得曉吧。

相關焦點

  • 孩子不認字也能看書嗎?讀沒讀過差距明顯,一上學就能看出來
    橙子的孩子剛滿3歲,她就開始給孩子買了大量地繪本,家裡人看她每天往家裡搬書非常不理解,紛紛指責橙子浪費錢,這麼小的孩子根本不認字,根本就不可能看書,要先教孩子認字,才能讓孩子看書。相信很多人都和橙子的家人有一樣的想法,認為孩子不認字根本沒辦法看書,事情真的是這樣嗎?
  • 談笑有鴻儒,往來無白丁!白丁是啥,你知道嗎?
    山不在高,有仙則名。水不在深,有龍則靈。……談笑有鴻儒,往來無白丁。這句話唐·劉禹錫《陋室銘》,意思是意為與學問淵博的人在一起無拘無束地談笑,交往的沒有目不識丁、知識淺薄的人。形容陋室不陋,來訪者高風亮節。
  • 原來學認字也這麼好玩:孩子有趣的識字從這套書開始!
    這也就意味著,孩子們得先認字,再學拼音。如果要讓孩子在未來的學習中能跟得上進度,一定要提前讓孩子學認字。很多專家認為,孩子認字難,往往是方法不對。很多孩子從上學起,就被逼著抄生字,一頁頁地抄,又累又沒效果,還會讓孩子越來越厭學。
  • 為什麼找不到外星人,真的是因為科技不發達?科學家:沒那麼簡單
    為什麼找不到外星人,真的是因為科技不發達?科學家:沒那麼簡單人類到底是如何來的問題,一致都困擾著我們人類,在古代科學技術不發達的時候,我們只能夠通過神話故事的形式來進行解釋,但是隨著人類進入工業時代,科學技術的不斷發展,人類也漸漸開始認識到自己產生的問題,也開始了對於宇宙生命的探索。
  • 教孩子認字的酸甜苦辣爽!
    不過你該學認字了,等你認會了字就可以隨時讀想讀的書了。」小女孩卻沒那麼好糊弄:「那你還會給我念書嗎?」媽媽盯著女兒看了一會,看到了女兒眼裡的憤怒和期待,不由的扶著女兒的肩膀柔聲寬慰:「我保證會繼續讀的。」事後回味,媽媽覺得自己太心軟,又給自己挖坑了。
  • 《三十而已》中曉芹媽媽真的是因為魚而生氣嗎?其實沒那麼簡單
    此時,曉芹媽媽說了一句:「孩子沒了,我也沒見你那麼生氣呀」,神傷地回到廚房。曉芹媽媽真的是因為陳嶼為了魚大發雷霆而生氣嗎?其實沒那麼簡單一、女婿衝自己發火的難堪其實看到後來我們會發現,陳嶼之所以寧願待在工作單位也不願回家,是因為不想跟曉芹媽媽起正面衝突。他曾經說過,他之所以選擇和曉芹結婚是因為他們家人事兒少,不像自己爸媽總那麼多計較。但是幾年的婚姻生活後,他發現自己理想中的婚姻和實際上的婚姻是有出入的。內心對曉芹媽媽多少有些不滿。
  • 一年級篇:我教孩子學認字
    她驕傲地說她也是最近的假期回老家才發現孩子不知不覺中會認了許多字,家中親戚直誇她把女兒教得那麼好,還沒上一年級就會認那麼多字了,還有個好習慣—愛看書!我對於教孩子認字這方面,從不敢說自己的方法很好,因為我確實沒教過孩子一個字一個字去認
  • 認字≠漢字教育,了解漢字教育2大誤區,才能讓孩子學漢字更簡單
    「學齡前孩子該不該提前認字」這個問題一直是早教界的一大爭論。反方用繪本之父松居直來反駁:「讓孩子提早認字,或強迫他們早日養成自己看圖畫書的習慣,很容易讓孩子形成閱讀障礙,還會破壞孩子的想像力。」除此之外,漢字與文學也密不可分,因為漢字的不斷演化,我們的文學也得到了蓬勃發展,才有了那麼多膾炙人口的詩篇、光彩奪目的文章。所以,漢字教育不僅是認字教育,還是文化教育,文學教育。
  • 醫院每天出生的嬰兒這麼多,真的不會出現孩子抱錯的事情嗎?
    因為女人懷孕後,真的是不太過勞累操心,所以經常會覺得很無聊,而選擇消磨時間最好的方法就是看電視連續劇了。無論是鬥來鬥去的古代皇家戲,還是痴纏糾葛的現代愛情戲,最常見的劇情就是孩子出生後被掉包了,原本是小公舉的命,卻偏偏變成醜小鴨的命。古代戲也就算了,可現代戲還發生新生嬰兒被掉包、抱錯的現象,可真的是讓正在懷孕的你內心崩潰!就開有點擔心,自己生孩子的時候,不會也被抱錯吧。
  • 一年級孩子認字少,讀不懂題目,考試成績不好,聰明的家長這樣做
    好多一年級的孩子考試成績不好,並不是因為學得不好,而是認識字太少,看不懂題目,試卷中出現的字不認識,說明孩子一是在學前階段的漢字積累不足,二是學得不紮實,某些字只是在熟悉的場景中認識,換了環境就不認識了。
  • 4歲孩子就可以自主閱讀、認字很多,寶媽只用這一招!
    之前有篇文章關於孩子不需要刻意的教認字,得到了一些媽媽的質疑。她們說:「難道你不知道上小學是要閱讀很多題目的嗎?不教認字,孩子連題目都看不懂的,這不是坑娃嗎?」當時我忍住了沒有回覆,也沒有吭聲,因為彼時3歲的毛豆確實還不怎麼認字。要反駁,我也沒有實錘證據。比起他同小區裡那些早早就被家長教認字的孩子們,毛豆真的好像是落後在起跑線了。
  • 您真的懂孩子嗎?
    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您真的懂孩子嗎?在孩子想吃冰淇淋的時候,她會怎麼表現呢?有的孩子看到別人吃冰淇淋,她的眼珠子會一直看著那個人,而拉著孩子的媽媽缺嘴裡不停地說,這麼熱,快點,太曬了!走快點。我們回家!媽媽心裡想至少回家會有風扇或者空調吹,比在外面舒服多了!而孩子此刻眼裡只有別人手上的冰淇淋,她不會管太陽曬得熱,她也不會聽到媽媽的話,她內心並沒有那麼渴望回家。
  • 古代皇帝動不動就賜「黃金萬兩」,不心疼嗎?其實它沒有那麼值錢
    古代的黃金,普遍的純度其實都沒那麼高,因為,在當時,是沒有那種高超冶煉技術的,所以,黃金中難免會有些雜質在,皇帝在賞賜的時候,那些黃金便夾雜著別的金屬物質,真正到手的,就不僅僅只是黃金了 再者,古代的時候,在稱量上和我們現在也是不一樣的,現在,我們一斤是500克,一兩是50克,但是,在古代的時候,就很不一樣——那時候,1兩的黃金,稱重的時候,只有20克左右。
  • 寫作困難真的是因為書,讀的少嗎
    本科學的古代文學,若論積澱,我是自認為不算差的。可是我會寫作嗎?面對這樣一位智者,我深深的遲疑了。不知道你是不是和我一樣困惑:明明心中萬千洶湧,寫出來卻不忍直視讀了那麼多書,提筆還是擠牙膏一般,一個字都要命無數次投出去的稿子泥牛入海,這世上是不是真的沒有伯樂真的適合寫作嗎?
  • 【徐讀詩詞】往來何須無白丁
    一天到晚彈彈琴,翻翻書,喝喝茶,酌酌酒,發發呆。沒有交通噪音,沒有鞭炮轟鳴,沒有不想寫又不得不寫的文章,甚至柴米油鹽一律免除,飢了渴了,直接吸風飲露。感覺好仙好自在的樣子。似乎挺好,是我等醒著做夢星人夢寐以求的生存狀態。但,為什麼要說「似乎」哩?因為其中有這樣兩句——談笑有鴻儒,往來無白丁。
  • 四歲幼兒認字3000個,羨慕!家長這樣做可以讓孩子多認字,記憶深
    4歲的孩子能認識3000字,唐詩、宋詞、《弟子規》、《三字經》信手拈來,不光能熟練地背下來,還能應對自如外加解釋說明,這可真的不一般。這個四歲的小男孩是山東青島人,名字叫王恆屹。在和一些家長的接觸中,他們認為孩子在家的時候就要好好玩兒,學習、認字那是幼兒園和學校老師的事,再說年紀還小,用不著那麼著急。還有些家長的看法是,一歲左右的孩子只能是簡單圖片式的記憶,對字的筆畫和結構不會區分,也不會和事物聯繫起來,更不會理解字的意思;他們只會「背字」哪裡會認字呦。即使會認也是暫時的,過一段時間又會忘記了。那真的是這樣嗎?
  • 男人拒絕你的這些要求,多半是因為他沒那麼愛你,別再看不懂了
    在這個時期,情侶在相處的時候一定要有很多的事情要做,比如讓親朋好友認識並接受對方,女人也常常用男人是否能做到此事,來判斷對方是否愛自己。可是,有些男人卻無情地拒絕了女人某些合理的要求。男人拒絕你的這些要求,多半是因為他沒那麼愛你,別再看不懂了:拒絕見你的父母當一個男人足夠愛你,並覺得你們的關係已經到了比較成熟且穩定的階段時,那麼,他一定會產生讓你帶他回家見父母的想法,希望得到你父母的認可。
  • 「持之以恆」真的能獲得女生芳心嗎?網友:沒你想的那麼簡單!
    古代的祖先就曾給我們遺留下了很多寶貴的智慧思想和豐富的生活經驗,以供我們後世人加以學習和感悟,從而提升我們內在的品質。而「持之以恆」則是曾國藩在其《家訓喻紀澤》中提到過:「若能從此三事上下一番苦功,進之以猛,持之以恆,不過一二年,自爾精進而不覺。」「持之以恆」的字面意思,想必大家都很清楚,主要指要長久堅持下去。
  • 古代文人不愛近視原因曝光:用毛筆寫字、沒黑板
    古代文人不愛近視原因曝光:用毛筆寫字、沒黑板 然而,在古代就很少發現有近視眼的文人學子,更別說普通老百姓了。為什麼古代文人少有近視眼呢?  有人總結出以下六大原因:  一、古時候大部分人不認字,也沒多少人讀得起書。只有家庭條件好或有地位的人才讀得起書,即便是讀書,用在讀書上的時間也很少,而那種頭懸梁、錐刺股的讀書人更是鳳毛麟角。
  • 孩子一年級,因為看不懂題目,每天作業都是家長輔導,該怎麼辦?
    看不懂題目是個過程,適應就好。許多父母都認為,一年級作為小學升入幼兒園的重要銜接階段,是一個特別難熬的時期,一是孩子沒有養成做作業的習慣,二是孩子積累的詞彙不夠多,難以支撐學習,所以家長需要很辛苦地輔導。但這一階段,你的孩子會經歷,其他家庭也會經歷,父母不必太著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