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動症是病光靠管教可不行 別錯過了最佳治療期-廣西新聞網

2020-12-12 廣西新聞網

多動症是病 光靠管教可不行

南寧兒童多動症發病率達4.6%,醫生呼籲別錯過最佳治療期 

廣西新聞網-南國早報記者 張若凡

7月5日、6日,自治區婦幼保健院舉行兒童多動症義診,引來了不少被「永動機」弄得筋疲力盡的家長。不少家長花幾年時間對多動的孩子嚴加管教,卻發現根本管不住。為此,兒科醫生特別提醒家長,多動症是病,是孩子的大腦功能出現了問題,得對症下藥,光靠管教是不行的

1

南寧兒童患病率達4.6%

「感覺他永遠在動著,不是手腳動就是嘴巴動,連睡覺都停不下來。」義診現場,一位年輕的媽媽被3歲的兒子折騰得筋疲力盡。她說,這孩子簡直像「永動機」,為了照顧他,自己已從單位辭職,因為根本不敢給老人帶,否則老人半天就得血壓升高。

在義診現場看到這麼多「戰友」,家長們才意識到,自己並不是獨自在「戰鬥」,患多動症的孩子還真不少。自治區婦幼保健院兒童保健科副主任班彩霞介紹,國內外調查發現,多動症的患病率為3%~7%。自治區人民醫院曾經做過相關的流行病學調查,南寧兒童的多動症發病率約為4.6%,男女比例約為3:1。因此,一個班裡可能就會有兩三個孩子患多動症,多為男孩。

據介紹,患有多動症的孩子,能走能跑後,症狀就會顯現出來,6歲以前通常表現為多動、衝動,7歲以後,多動的情況會有所減輕,轉變為注意力缺陷、社會交往能力缺陷等。

2

多動症是疾病

孩子淘氣,是欠管教。對待多動症,很多家長的認識還不夠科學,認為孩子不聽話,毛手毛腳,家長管教得嚴點就行了。

班彩霞曾經接診過一名12歲的男孩,他很早就被診斷為多動症了。他的父親是一名老師,認為通過自己的管教,能把孩子的行為糾正過來。可是後來這位父親發現,根本管不住,孩子就像脫韁的野馬,且脾氣越來越犟,專跟大人對著幹。發展到後來,孩子已經出現了嚴重的情緒障礙,無法跟同學正常交往,甚至連課間休息的10分鐘都覺得焦慮難熬,每到下課就躲到廁所,用力抓頭皮。

班彩霞說,這些年,看到不少家庭因為有一個多動症的孩子而遭遇不幸,父母離婚,孩子控制不了自己的身體,被家長、老師責罵、誤會,心靈受創。

專家說,多動症的病因在於大腦額葉功能出現了障礙,多巴胺、去甲腎上腺素等分泌不足,導致一系列的多動症狀。光靠家長的嚴厲管教,是無法讓孩子的大腦功能發生改變的,因此,必須對症下藥,及早治療。



相關焦點

  • 多動症最佳治療期是6~9歲 孩子好動未必是多動症-廣西新聞網
    孩子好動未必是多動症 專家表示,多動症的最佳治療期是6~9歲 廣西新聞網-南國早報記者 李儉芹 文/圖 10月31日,自治區婦幼保健院、兒童醫院舉辦了多動症兒童的義診活動。自治區婦幼保健院兒童保健科副主任醫師班彩霞說,廣西兒童的多動症發病率較其他疾病來說,比例非常高,但每年區婦幼接診的病例僅300人左右,整個群體的治療率則不足50%。 一名帶孩子前來就診的家長在確定孩子有多動症後,便決定帶回家「好好教育」。對此,班彩霞說,這並不是個例,不少家長覺得多動症只是孩子行為不當,只要通過說教就能改變,並不覺得這是身體健康出了問題。
  • 別錯過最佳治療期
    該院兒童保健科主任朱雲霞說,嚴重的黃疸如不及時治療,常可損害神經系統,對寶寶的身體造成無法挽回的傷害。早期服用茵梔黃 不增加不良反應「從臨床上看,80%到90%的新生兒會出現黃疸,一般在出生後3到5天左右出現。」杭婦院兒童保健科李勇裴副主任醫師說,她一天可能接診二三十位黃疸寶寶,許多還是剛出生4天就來複查的小嬰兒。
  • 婦幼健康科普 | 寶寶好動,當心是多動症!
    而這種觀念則會讓患兒錯過早期診斷和幹預的可能,從而影響寶寶的一生! 注意力缺陷多動障礙(Attention deficit and hyperactivity disorder,ADHD)俗稱多動症,是兒童期比較常見的神經發育障礙性疾病
  • 矮小症不要錯過最佳治療期
    原標題:矮小症不要錯過最佳治療期  ■打破砂鍋   七個小矮人和白雪公主的幸福生活只能發生在童話故事裡,在現實生活中,身材矮小帶來的問題多多。請關注——   十幾、二十多歲的年齡,卻只有三四歲孩子的身高和體力,端洗臉盆、到灶臺上盛飯……這些簡單的事情,卻成了矮小症患者每天面臨的生活挑戰。
  • 孩子為什麼會得多動症?
    然而,有一類孩子,天不怕地不怕,一點小事就能暴跳如雷,在學校跟老師、校長頂嘴,甚至敢當面跟校長拍桌子——千萬別覺得這是孩子有「個性」,這很可能是一種疾病——多動症的表現。這類孩子通常有對立違抗與行為規範障礙,特別容易激惹,往往不服管教,跟同學的關係處理不好,人緣較差。遇到這種孩子,家長就要留心了。
  • 兒童多動症是什麼病
    早產兒童患此病較多。二、臨床表現多動症是兒童期常見的行為問題。本症有兩大主要症狀,即注意障礙和活動過度,可伴有行為衝動和學習困難。通常起病於6歲以前,學齡期症狀明顯,隨年齡增大逐漸好轉。部分病例可延續到成年。表現為: (1)注意障礙(又稱注意缺陷障礙):注意障礙為本症最主要的表現之一。
  • 管教孩子要趁早!李玫瑾教授:錯過這個最佳管教期,就很難管了
    導讀:管教孩子要趁早!李玫瑾教授:錯過這個最佳管教期,就很難管了各位點開這篇文章的朋友們,想必都是很高的顏值吧,我們真的是很有緣哦,小編每天都會給大家帶來不一樣的育兒資訊,如果對小編的文章或者其他的什麼,有什麼一些意見的話歡迎在下方積極評論哦,小編每條都會認真看的。
  • 孩子好動,當心患上多動症
    很多家長認為孩子性格活潑,調皮好動,是年齡小的緣故,等長大了自然就好了,甚至認為小時候越調皮以後就越聰明,殊不知這種觀念會讓孩子錯過早期診斷和幹預而影響終生。注意缺陷多動障礙,俗稱多動症,是兒童期比較常見的神經發育障礙性疾病,當孩子出現注意力難以集中、活動過度、反應過度時,家長一定要提高警惕,因為孩子可能患上了多動症。
  • 胃腸科醫生提示:這3個信號是胃癌,不是胃炎,不要錯過治療期!
    導語:現在許多人患有胃痛,但是大多數人認為事情不大,沒人不在乎這個老病,小問題很容易變成胃癌,會造成最佳治療時間的錯失。錯過治療的好時期,最佳的治療時間需要靠早期發現,因為早期胃癌的現象與胃部疾病的徵兆非常相似,容易診斷錯誤。消化科大夫提醒:這3個信號是胃癌,不是胃炎!
  • 孩子有多動症?別輕易下結論如何,如何鑑別孩子有多動症?
    說起多動症大家都知道,小兒多動症是兒童時期常見的一種疾病,在生活中,我們也可以看到有些孩子很頑皮,東跑西跳的,停不下來,也會聽到有些家長說孩子,你是不是有動作?但是也有的父母認為孩子只是頑皮,沒有把多動症當回事,錯過了最佳治療期,其實,小孩子嘛活潑好動很正常,家長們一定不要輕易給孩子&34;的標籤,這會對孩子造成很大影響,當然多動症也不能忽視,那麼如何區別「好動」與「多動」呢?
  • 濟南六一兒童醫院專家提醒:安靜的乖寶寶也會患上多動症!
    因為家長對多動症的誤解,往往會導致很多過於安靜的孩子往往錯過了最佳的治療時機。小姑娘智商130卻難取得好成績之前有過這麼一則新聞:杭州一名三年級小女孩小娟經測試擁有130,高出平均值30的智商卻在無法取得好的學習成績。
  • 寶寶有「地包天」別錯過治療時機
    河青新聞網訊 「地包天」,醫學上稱為「反頜」,它屬於牙列畸形的一種。在大多數家長看來,孩子小的時候,有「地包天」也不用管,到牙齒全部換成恆牙以後再治療。廊坊市第四醫院口腔科張佔樂表示,其實這種做法並不對,越早矯正牙齒,效果越好。
  • 孩子高燒別大意 可能是黃金治療期只有幾天的這個病
    原標題:福州車友親身經歷:孩子高燒千萬別大意!可能是「川崎症」!黃金治療期只有幾天!昨天,在私家車家長會的微信群中,有位福州車友分享了自家1周9的寶寶一次生病的經歷,寶爸寶媽看完後,不禁一身冷汗…..鍾主任說這個病非常容易誤診,小醫院只要沒及時發現,耽誤治療,小孩就麻煩了!川崎病,真的有這麼可怕嗎?
  • 寶寶出現這幾個信號,說明身體部位發育有問題,最佳治療期別錯過
    寶寶的健康發育就是每個家庭最大的期望,但凡孩子有點風吹草動,家長們都會緊張的不行,孩子的發育也是極其重要的,因為寶寶還小,不會說話,也不懂得去表達自己的情感和感受,只會吱吱嗚嗚,作為家長的我們就需要更加關注孩子的肢體語言,身體健康發育程度,寶寶的健康發育別提有多重要了,有些寶寶會在發育過程中出現發育異常的情況
  • 兒童多動症掛哪個科
    核心提示:兒童多動症掛哪個科?調查顯示,兒童多動症(ADHD)患病率逐年呈現上升趨勢,但臨床統計其就醫率不足40%。很多家長不是不願意給孩子治療,而是根本不了解多動症是什麼病,甚至不知道該去什麼醫院掛什麼科,從而錯過了孩子的關鍵治療時機。
  • 這3個信號是胃癌前兆,不要誤以為是胃炎,建議別錯過最佳治療期
    但是如果長期這樣下去,這種小毛病就會變成胃病,甚至可能會出現胃癌的狀況,這樣就會錯過最好的治療時機。現在研究調查發現每年胃病的人群都在逐漸上升,在中國將近有50萬人死於胃癌。這麼龐大的數據真的讓人聽了毛骨悚然,而且去醫院接受治療的人群都已經到了胃癌晚期,已經錯過了最好的治療機會。
  • 14歲少年一忍再忍,錯過最佳治療期
    「蛋疼」一忍再忍,錯過最佳治療期9月19日,小豪突發睪丸疼痛,下腹部脹痛不適。剛升初三的他正處在青春期,很多事情不願意和家長溝通。3天過去了,小豪見陰囊左側逐漸腫了起來才告訴父母。家人見狀趕緊帶他到江蘇省中西醫結合醫院泌尿外科急診就診,但為時過晚,錯過了最佳治療期。
  • 醫生:已錯過最佳治療期
    醫生:已錯過最佳治療期 2020-05-22 04:54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
  • 自閉兒童連年增加,別錯過最佳幹預期
    可你知道嗎?當你發現孩子有這樣的表現時,已經晚了。案例:前些日子,我採訪了一位自閉症兒童的母親劉女士,提到孩子這位母親不自禁抹了抹眼角的淚,並和我講述了兒子糖糖的事情。後經檢查才發現,孩子患了「自閉症」,這讓劉女士怎麼也不敢相信孩子會得這種病,不就是孩子不說話嗎?為什麼情況如此嚴重。
  • 早期徵兆需抓住,別錯過最佳治療期
    肺癌查出就是晚期,很多人就覺得肺癌是不痛不癢,沒有信號的,所以自己才沒發現,錯過最佳治療期。其實並不是這樣,肺癌早期信號很多,而且還明顯。頻繁咳嗽就是一大信號,50歲的王女士,在一段時間內就頻繁有咳嗽的情況,但沒有及時的去查看,一直拖著,直到有一些咳出血才去檢查,一查就是肺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