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童多動症是什麼病

2020-12-16 復禾健康

兒童多動症是一種常見的兒童行為異常疾病,又稱注意力缺陷多動症 (ADHD), 或腦功能輕微失調症候群,這類患兒的智力正常或基本正常 , 但學習、行為及情緒方面有缺陷,主要表現為注意力不集中,注意短暫,活動過多,情緒易衝動,學習成績普遍較差,在家庭及學校均難與人相處,日常生活中常常使家長和教師感到沒有辦法。

一、兒童多動症的概述

兒童多動症、多動症候群(hyperkinetic syndrome of childhood)是一種常見的兒童行為異常問題,又稱腦功能輕微失調或輕微腦功能障礙症候群(minimal brain dysfunction,MBD)或注意缺陷障礙(attention deficiency disorder,A.D.D.)。這類患兒的智能正常或基本正常,但學習、行為及情緒方面有缺陷,表現為注意力不易集中,注意短暫,活動過多,情緒易衝動以致影響學習成績。在家庭及學校均難與人相處,日常生活中使家長和老師感到困難。有人把這種失調比喻為一個交響樂失去協調性及和諧性。因外資料報告患病率約為5~10%。國內也認為學齡兒童發病者相當多,約佔全體小學生1~10%。男孩遠較女孩多。早產兒童患此病較多。

二、臨床表現

多動症是兒童期常見的行為問題。本症有兩大主要症狀,即注意障礙和活動過度,可伴有行為衝動和學習困難。通常起病於6歲以前,學齡期症狀明顯,隨年齡增大逐漸好轉。部分病例可延續到成年。表現為: (1)注意障礙(又稱注意缺陷障礙):注意障礙為本症最主要的表現之一。患兒主動注意減退,被動注意增強,表現為注意力不集中,上課不能專心聽講,易受環境的幹擾而分心。注意對象頻繁地從一種活動轉移到另一種活動。做作業時不能全神貫注,做做玩玩,粗心草率。做事有始無終,常半途而廢或頻繁地轉換。做作業拖拉,不斷地以喝水、吃東西、小便等理由中斷,做作業時間明顯延長。有些患兒表現為凝視一處,走神,發呆,眼望著老師,但腦子裡不知想些什麼。老師提問時常不知道提問的內容。注意障礙是本症必須具備的症狀。

1、活動過度:活動過度為另一常見的主要症狀。表現為明顯的活動增多,過分地不安靜,來回奔跑或小動作不斷,在教室裡不能靜坐,常在座位上扭動,或站起,嚴重時離開座位走動,或擅自離開教室。話多,喧鬧,插嘴,惹事生非,影響課堂紀律,以引起別人注意。喜觀玩危險的遊戲,常常丟失東西。多動有兩種類型:一是持續性多動。患兒的多動性行為見於學校、家中等任何場合,常較嚴重。二是境遇性多動。多動行為僅在某種場合(多數在學校),而在另外場合(家中)不出現,各種功能受損較輕。

2、衝動性:情緒不穩,易激惹衝動,任性,自我控制能力差。易受外界刺激而過度興奮,易受挫折。行為不考慮後果,出現危險或破壞性行為,事後不會吸取教訓。

3、學習困難:主要表現為學習成績低下。多動症患兒智力是正常或基本正常的,學習困難的原因與注意力不集中、多動有關。出現學習困難的時間,決定於智力水平及多動症的輕重程度。智力水平中下的嚴重多動症患兒在學齡早期就可出現學習困難。智力水平較高、多動症狀較輕的,可在初中階段才出現學習困難。

4、神經系統發育障礙:有半數左右患兒可見有神經系統軟體徵,表現為快速輪替動作笨拙,共濟活動不協調,不能直線行走,閉目難立,指鼻試驗陽性,精細運動不靈活,部分患兒可有視覺-運動障礙、空間位置覺障礙等。

三、多動症兒童的特徵

注意渙散

至少具備下列之中的3項:

1.做事情往往有始無終。

2.上課常常不聽講。

3.注意力容易隨境轉移。

4.很難集中思想做功課和從事其他需要長時間集中注意的事情。

5.很難堅持做某一種遊戲或玩耍。

衝動任性

1.往往想到什麼就做什麼。

2.過於頻繁地從一種活動轉移到另一種活動。

3.不能有條不紊地做事情。

4.需要他人予以督促照料。

5.常在教室裡突然大聲叫喊。

6.在遊戲或集體活動中不能耐心地等待輪換。

四、病因

兒童多動症可能有不同的原因。一般認為產前,產時或產後的輕度腦損害是重要因素,主要與腦外傷、中毒等有關。有人認為城市環境汙染、臨床上不顯症狀的輕度鉛中毒亦可為病因之一。近年的調查研究,在患兒血統父母,寄養父母以及兒科其他病兒的比較,發現血統父母以及兒科其他病兒的比較,發現血統父母中的某些精神疾病如酒精中毒,病態性格等的發生率比對照組高,多動症兒童的父母童年期朋多動歷史者較多,多動症兒童的同胞兄弟姐妹患病率高於對照組3倍,情感性精神病也多見。此外,多動症兒童父親反社會的人格特徵或酒依賴,母親有癔病者均較多。合併品行障礙的多動兒童的成人親屬的人格障礙,酒癮及癔病比例更高。有關養子的研究也發現,多動症兒童的親生父母的反社會人格,酒依賴及癔病明顯高於養生父母或對照組兒童的父母,父母的童年期有多動和品行障礙的歷史及有精神病障礙者也比較多。單卵雙生子的多動症兒童發病率高於雙卵雙生子,同胞兄弟兒童發病率也約為半同胞兄弟的5倍多,提示某些患兒的輕微腦功能失調可能與遺傳因素有一定作用,影響兒童的心理髮育。不少患兒未能找到病因。

近年積累的資料提示該病有神經生理基礎異常,認為多動和注意力不集中可能與腦內兒茶酚胺系統(去甲腎上腺素等,其前身為多巴胺)功能不足有關。動物實驗中用藥物使大鼠腦內多巴胺的存儲減少或耗竭時,動物出現活動過度症。給動物服用苯丙胺以提高腦內多巴農墾在突觸部位的含量,提高多巴胺神經元的活性,可使動物安靜。臨床上苯丙胺及丙米嗪(均有加強腦內突觸部位多巴胺含量的作用)對治療患兒活動過度有效。在丙磺舒試驗中,測定患兒腦脊液中多巴胺代謝產物的含量,亦發現較對照組低。

五、家庭護理方法

第一,讓患兒少看電視,少上網。多動兒一般在學習時無法長時間集中注意力,總是不停地做小動作或思想開小差,但在看電視,尤其是電視廣告時可以。2004年美國西雅圖兒童醫院和地區醫療中心的研究人員曾研究多動症與看電視之間的聯繫,研究表明,兒童在學齡前電視看得越多,他們在7歲的時候就越明顯地出現注意力缺失。美國的多家媒體報導了這一結論。國內也有很多研究表明,長時間看電視不僅會損害兒童的眼睛,而且會影響到其以後的心理健康發展。因此,父母每天應限制多動兒看電視上網的時間,一般每天控制在半個小時左右,最長時間不要超過一節課。

第二,合理安排孩子日常生活,培養孩子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和學習習慣,遵從規律性的作息時間。

第三,訓練兒童的感覺統合能力。研究表明,有半數左右患兒可見有神經系統軟體徵,表現為快速輪替動作笨拙,共濟活動不協調,不能直線行走,閉目難立,指鼻試驗陽性,精細運動不靈活,部分患兒可有視覺--運動障礙、空間位置知覺障礙等。因此,父母在家也應注意訓練兒童的感統能力。最簡單的方式包括跳繩、打球、遊泳等。這些運動簡便易於操作,而且訓練效果也很不錯。如果家庭經濟條件允許,也可以讓兒童參加專業的感覺統合能力訓練。

第四,注意護理多動兒用藥期間儘量不感冒。一般兒童在感冒、發燒、精神緊張等情況下其多動症狀會加重,兒童在感冒期間用藥會起不到應有的作用,因此可以暫時停藥,然後等孩子感冒病好了再繼續用藥。

第五,多動兒的健康恢復還要從飲食抓起。現在治療多動證的藥有很多種,但是為了兒童更長久更全面的健康,我們建議採用中醫中藥的方式來治療。因此,飲食方面也需要注意,切忌含蔥、姜、蒜、辣椒等辛辣食品和含有咖啡因、色素、食品添加劑的食品。此外,兒童常吃的膨化食品、可樂飲料或一些含有激素的快餐等,最好不要吃;讓兒童少吃豬牛羊狗等紅肉,可以多吃雞鴨魚蝦等白肉;多吃水果蔬菜,多喝水。另外,鑑於有些多動兒存有睡眠方面的問題,可以讓患兒在睡前喝一杯牛奶,以有助於其正常盜汗和正常睡眠。

六、兒童多動症預後

隨著多種治療方法的應用,兒童多動的預後是較樂觀的。但如不治療,多動症兒童到成人時,大約有三分之一的人符合DSM-Ⅲ-R軸Ⅰ上的診斷。主要有四大類。①多動症的殘留症狀,②反社會的人格障礙,③酒精依賴,④癔病、焦慮症和一些類精神分裂症。很多有人格障礙的成人有兒童多動症史,有難以控制的衝動行為障礙,忍受應激的閾值低,情緒不穩和長期的不滿的情緒。追蹤未經治療或很少治療的多動症兒童,給我們提供了多動症兒童的一個自然病程。有人報告未經治療的多動症兒童,隨年齡增大無目的的性的過度活動水平降低。但有20%的人在青春期有犯罪行為、物質濫用、學業低下、衝動和注意力不集中仍然存在。

多動症專題:

相關焦點

  • 兒童多動症掛哪個科
    核心提示:兒童多動症掛哪個科?調查顯示,兒童多動症(ADHD)患病率逐年呈現上升趨勢,但臨床統計其就醫率不足40%。很多家長不是不願意給孩子治療,而是根本不了解多動症是什麼病,甚至不知道該去什麼醫院掛什麼科,從而錯過了孩子的關鍵治療時機。
  • 兒童得了多動症是什麼原因
    每個寶寶都是父母的小天使,但是並不是所有的寶寶都能健康的成長,有的寶寶患有多動症,兒童多動症是一件比較刺手的疾病,需要藥物精神一起治療。多動症如果治療不及時,會讓孩子後悔終生,那麼到底兒童多動症是什麼原因引起的呢。
  • 兒童好動很正常!不是什麼多動症!好動的兒童學習能力更強!
    許多的老師以及家長,特別是老師,看到學生在課堂上動作不斷,就以為孩子有了多動症,這是非常錯誤的一種看法。甚至一些父母以為孩子就是多動症,不惜一切代價去給孩子治病。其實,不妨多學習一些兒童心理以及發展方面的知識。
  • 多動症患兒一定都多動嗎?是否要治療?漫談兒童多動症
    兒童多動症是怎麼回事?上海交通大學附屬第六人民醫院兒科 主任醫師 王子才兒童多動症是怎麼回事?兒童多動症是一種現代兒科常見的兒童心理障礙性疾病,以注意力不集中、多動、任性、衝動、學習成績波動為特徵,且可有其他同病,如對立違拗障礙、
  • 多動症是病光靠管教可不行 別錯過了最佳治療期-廣西新聞網
    多動症是病 光靠管教可不行 南寧兒童多動症發病率達4.6%,醫生呼籲別錯過最佳治療期  廣西新聞網-南國早報記者 張若凡7月5日、6日,自治區婦幼保健院舉行兒童多動症義診,引來了不少被「永動機」弄得筋疲力盡的家長。
  • 上海長江醫院 兒童多動症為何越來越多?
    各位爸爸媽媽,在你們心中,一個多動症的孩子應該是什麼樣子的?  能量滿滿  上躥下跳  一刻也停不下來?  的確,望文生義,絕大多數家長心中多動症的表現都是這個樣子的。  可是,你知道嗎,多動症不僅僅是活潑好動孩子的專利,即使是那些外表看起來安安靜靜的乖孩子,也可能會有多動症!
  • 新的研究發現,在患有唐氏綜合症的兒童中,孕齡和多動症之間存在聯繫
    赴美治療服務機構和生元國際了解到,加州大學戴維斯心理研究所的一項新研究發現,在患有唐氏綜合症的兒童中,妊娠年齡與注意力缺陷多動障礙(ADHD)症狀之間存在聯繫。這項發表在《科學報告》(Scientific Reports)上的研究關注的是懷孕35周及以上出生的孩子。研究發現,早孕與兒童後期多動症症狀的增加有關。
  • 兒童多動症為何引發睡眠障礙?復旦專家新發現有望助力多動症早期治療
    摘要:研究團隊開展了腦結構影像學研究,發現與多動症症狀和睡眠問題共同相關的若干關鍵腦區,主要集中在注意力網絡和覺醒系統。 兒童多動症(ADHD)是近年來困擾社會的疾病之一。觀察發現,患者還常常伴有睡眠障礙,給兒童神經系統發育和家庭生活質量帶來負面影響,甚至還會影響學業、增加發生意外事故風險等。
  • 成人也有多動症?
    成人也有多動症?  社會上總有很多「失意者」,是因為他們不聰明,還是不努力?兒童多動症患者中有接近一半的人症狀會持續到成年。醫學家認為,成人多動症是破壞人們工作和生活質量的元兇;社會學家則對這種把社會問題「醫學化」的傾向表示擔憂  文/萇清  20多年前,那些調皮搗蛋、注意力渙散、行為魯莽的「差生」們突然找到了冠冕堂皇的「藉口」。醫學從那時候起開始承認,有一種病叫做「兒童多動症」,這種當時還令人難以置信的病,能夠為差生們的種種「劣跡」做註腳。
  • 濟南六一兒童醫院:孩子學習成績上不去的罪魁禍首,竟是多動症!
    濟南六一兒童醫院兒科醫生許玲表示:近年來兒童多動症一直呈現上升趨勢,多動症的表現通常為注意力不能集中,脾氣相比要暴躁一些,尤其是在學校的時候最為明顯,每節課40分鐘根本沒有辦法靜下心來認真聽講,所以多動症兒童的學習成績普遍偏低,同時也是孩子學習成績下降的真正原因。
  • 文靜的寶寶也可能多動症
    做錯後常常承諾以後一定會改,但最終依然還是做不到……戚元麗提醒,如果孩子表現出智力和能力明顯跟實際的控制力不相符時,就需要警惕是否患上了多動症。多動症在兒童中是較為常見的一種障礙,其患病率在7%左右。戚元麗強調,多動症越早治療預後越好,因此家長需要多注意觀察,如果懷疑孩子有多動症的可能,不妨到醫院做一個診斷。
  • 孩子好動,當心患上多動症
    注意缺陷多動障礙,俗稱多動症,是兒童期比較常見的神經發育障礙性疾病,當孩子出現注意力難以集中、活動過度、反應過度時,家長一定要提高警惕,因為孩子可能患上了多動症。有研究顯示,兒童期多動症的患病率高達5%以上,也就是說平均每20個孩子中就有可能存在1個多動症患兒,而且男生比女生更多見,所以家長千萬不要存在僥倖心理,也不要輕易給孩子扣上「
  • 濟南六一兒童醫院專家談:兒童多動症和好動孩子有哪些差別?
    在人們的日常生活當中,總會有些孩子,會出現上課注意力不集中,愛做一些小動作,學習困難等情況,而在面對這種情況的時候,有些家長會以為這是孩子調皮所至,而有些家長也在擔憂,是不是孩子患上了多動症,那麼,兒童多動症和好動孩子有哪些差別呢?
  • 孩子是多動症,還是不夠成熟?注意力不集中就找兒童醫生?提前入學...
    依年紀4歲到17歲小孩的數據中,發現八月出生的小孩,成為同年級班上年紀最小的小孩,比起九月生的小孩,更容易被診斷為多動症。也就是說,九月出生的小孩,因為多了一整年的身心發展才入學,因而避免被視為注意力不足、多動、衝動等病症的機會。
  • 濟南六一兒童醫院專家提醒:安靜的乖寶寶也會患上多動症!
    安靜的多動症孩子最容易被忽視多動症又稱注意力缺陷多動症(ADHD),主要發病為兒童時期,而兒童時期未被重視的症狀便可能演變為成人多動症,需用藥物治療。患有多動症的孩子裡,90%存在學習困難的情況。「並不是話多、愛動、坐不住的孩子才有多動症,安靜的兒童也可能有多動症。
  • 總是懷疑孩子是不是有多動症?其實真正的多動症是這樣的……
    的確,兒童多動症的發病率並不低(有報導稱大概在5%左右,即每20個孩子就有1個是多動症),它也確實是兒童期最常見的行為障礙疾病之一 ,但生活中這個詞很多時候是被濫用了。為啥這麼說呢?這是因為,多動症雖然是一種病,但並沒有明確的特異性的臨床症狀,醫生下診斷時,很大程度上依賴老師和家長的反饋(而這些反饋都有局限性,可能沒那麼客觀)。
  • 孩子為什麼會得多動症?
    醫學指導/廣東省人民醫院精神衛生研究所、兒童青少年心理門診主任醫師戚元麗博士上課坐不住、各種小動作多、特別多話、無法安靜……這些症狀你可能比較容易聯想到多動症。近50%出現對立違抗與行為規範障礙廣東省人民醫院精神衛生研究所、兒童青少年心理門診主任醫師戚元麗博士介紹,注意缺陷多動障礙(ADHD)俗稱多動症,其主要特徵包括三方面:枯燥的任務中難以保持注意力、容易分心,活動過多、自制力弱。
  • 兒童注意力缺陷是多動症嗎?家長們應如何判斷?
    很多孩子非常的活躍,非常的多動,爸爸媽媽們又擔心孩子得了多動症。那麼,兒童注意力缺陷是多動症嗎?許多患有多動症的兒童在沒有及時治療的情況下推遲到成年,多動症狀沒有好轉。對於兒童來說,注意力不集中或偶爾衝動是正常的,但是有的兒童會更頻繁地出現這些行為,並且每次出現都會更嚴重,這就是多動症。診斷為注意力缺陷多動障礙要滿足兩點。首先,這些症狀已經出現6個月或更長時間了。其次,他們的表現比同齡人更為嚴重。3、注意力不足是通常所說的注意力不集中。
  • 不好動也是多動症?這種兒童常見病,就診率卻不到20%
    日前,記者在北京兒童醫院精神心理科門診採訪時發現,一名醫生一天接診的50多例患兒中,有十幾例是多動症,多動症已成為一種兒童常見病。醫生一天接診十幾例多動症患兒上周四下午,在北京兒童醫院精神心理科,一位母親帶著身高快趕上自己的兒子,一臉憂心地走進診室。「孩子今年上初一,學習不行,課堂紀律差。
  • 熊孩子可能是多動症!100個有5個「中招」,不治或影響一生
    廣東六一兒童醫院公眾號 為大家說一說「多動症那些事兒」 多動症孩子不光好動,注意力也特別不集中 多動症有一個學名:兒童注意缺陷多動障礙,即不是光好動才是多動症,注意力缺陷或者注意力特別不集中也是多動症的主要表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