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大事者:泰山崩於前而色不變!

2021-02-18 商界智慧
閱讀本文前,請點擊箭頭所指藍色字,再點擊關注,看下期更精彩的內容.完全是免費訂閱,請放心關注.

一個人,將來有沒有發展前途,將來能發展到什麼程度,和細節有很大關係。通過一個人細枝末節處的表現,可以窺測到他的將來,這不是什麼迷信巫術,而是一種經驗,一種智慧。

明代有一個叫王華的人,從小喜歡讀書。有一天,縣令帶著隨從前呼後擁地到王華所在的學堂視察。

和王華一起學習的那些小朋友們,因為從來沒見過這樣熱鬧的場景,所以都爭先恐後地放下書本,圍上前去看熱鬧,只有王華像什麼事也沒發生一樣,依然坐在自己的位置上看書。

錢希奇是他們的先生,看到王華這個樣子,就和王華開玩笑說:「大家都過去了,只有你一個人不過去,假若縣太爺認為你傲慢,要來斥責你,你怎麼辦啊?」

王華從容地回答道:「縣令也是人,有什麼可看的?我正在讀聖賢書,恐怕縣令也沒有什麼理由來斥責我吧!」錢希奇見王華小小年紀如此有見識,非常高興,便對旁人說:「這個孩子將來一定有大出息!」果然,王華後來考中了狀元,成就了一番功名。

宋朝有一個叫呂文靖的人,他有四個兒子,二兒子叫公著。在四個兒子年紀還小的時候,有一天,呂文靖對夫人說:「咱們的四個兒子將來都能成才,但不知道哪個是宰相之才,我要考驗他們一下。」

於是,當四個孩子都在院子裡玩耍的時候,呂文靖吩咐一個小丫環,手裡拿一件玉器,走到門邊的時候,故意將玉器掉落在地上,玉器就碎了。

這時,四個孩子中,有三個孩子「啊呀」了一聲,急忙去報告夫人,只有老二公著,凝然不動聲色,好像什麼事也沒發生一樣。呂文靖見此情形,就問公著:「玉器碎了,你為什麼一點兒也不著急呢?」公著平靜地回答:「已經碎了,急有何用呢?不如不去想它。」

呂文靖於是告訴夫人說:「公著這個孩了,將來可當宰相。」後來,公著做官果然做到了宰相。

成大事者,心中需有大格局,遇事處變不驚,沉著應對,不慌不亂,是一種難得的氣質。

唐宋八大家之一的蘇洵在《心術》一文中所說的「泰山崩於前而色不變,麋鹿興於左而目不瞬」,正是這種氣質的具體表現。

王華面對縣令不卑不亢,公著面對摔碎的玉器心態從容,說明他們內心都具有大格局、大氣象,所以旁觀者推測他們將來前途無量,顯然不是瞎說,而是通過細節做出的合理判斷。

能有如此見識,當然也是一種難得的智慧。

相關焦點

  • 泰山崩於面前而色不變!做一個有定力的家長,記住這幾點就夠了!
    用個比喻來說,「泰山崩於前面而色不變」!俗話說「定能生慧」!假如一個人沒有定力,心智被情緒所代替,那發生問題的時候,就無法用智慧來解決問題!說說我自己吧,前幾天做飯的時候,被批評了!
  • 「泰山」一詞的文化意蘊 泰山十八盤
    ■徐世華  郭沫若先生曾說:「泰山文化是中華文化的縮影」。泰山為「五嶽之首」,自古便被視為社稷穩定、政權鞏固、國家昌盛、民族團結的象徵,因此泰山成為歷史上唯一有資格接受皇帝封禪的名山。歷代文化名人無不對泰山仰慕備至,紛紛到此遊覽,讚頌泰山的詩詞、歌賦多達一千餘首。
  • 成大事者,不拘小節
    -01-一直以來,「成大事者不拘小節」與「成大事者拘小節」是各界人士,各處學者們討論的熱點。 常常蓬頭垢面,給人以亂糟糟印象,卻創立現代科學,提出相對論的愛因斯坦;思考事情太過深入,甚至在煮飯的時候將自己的手錶放進你鍋裡去燉,卻能通過一個蘋果發現地球地心引力的牛頓;走路撞到電線桿,可能夠多次摘得數學王冠的明珠陳景潤…… 千年前有一代梟雄曹操,用人唯賢,不拘小節。他的用人思想是,「人無完人,慎無苛求,才重一技,用其所長」。
  • 鬼谷子:成大事者,經得起這些考驗,終成大器!
    鬼谷子對人心的研究到了透徹的地步,這世間凡能成大事者,必然不會拘於小節。鬼谷子認為,成大事者,經得起這些考驗,終能成就大器!一、身體的磨難孟子說:故天降大任於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餓其體膚,空乏其身,行拂亂其所為!自古成大事者大多是經得起磨難和考驗,這是為什麼呢?
  • 俗語:成大事者,不惜小費,說的是啥?老祖宗的肺腑之言
    俗語:成大事者,不惜小費,說的是啥?老祖宗的肺腑之言在生活中我們常常會遇到這樣的事情:身邊的同事或者朋友在不方便的時候找你幫忙帶東西,但是帶回物品後他們卻不給你支付相應的金錢。這句話是民間流傳的一句老話:成大事者不惜小費。意思就是說,能夠幹成大事的人,通常都是不在乎錢財損失的。聽上去類似於成大事者不拘小節。的確,在生活中這些讓你幫忙帶東西但是卻不付錢的人通常是那些僅僅局限於認識,關係卻不是特別好的那群人。
  • 成大事者不拘小節VS細節決定成敗
    你同不同意「成大事者不拘小節」? 你又同不同意「細節決定成敗」? 我以前更傾向於贊成第一種說法,而時常低估第二句話的作用。實際上,最近看了公眾號「請辯」的一篇文章《小事都做不好,還想做大事?是的。》之後,發現它們其實並不矛盾,只是我之前沒有真正思考過它們之間的聯繫。
  • 曾國藩:成大事者,需銘記住這五字口訣!
    今天和大家分享的是——曾國藩:成大事者,需銘記住這五字口訣!俗話說「別人的成功不可複製」,但是他們成功的經驗可以總結,然後得出一些口訣的!比如,「千古第一完人」的曾國藩在立德、立功、立言方面都取得了驕人成就,於是他總結出來:成大事者,需銘記住這五字口訣!一個人,若按照這五字箴言來事件,必成大器!
  • 成大事者就得耐得住寂寞
    成大事者就得耐得住寂寞!這個不是一個概率性的可商談的實踐,而是基於前提的先決條件。當然,對於一些含著金鑰匙出生的人也許另當別論。不過,如果沒有條件作為前提的話,這些含著金鑰匙的人能否守住自己的祖上留下的財富也是個未知數。
  • 成大事者,臉皮很厚,看似「薄情」
    成大事者還有一個鮮明的特點,那就是看起來很「薄情」。薄情之人,首先對自己就比較狠,會各方面嚴格要求自己,從來都不懈怠。科比凌晨4點訓練,李嘉誠每天6點起床,幾十年如一日,對自己特別「無情」。自古以來,成大事者都有些薄情。太過重情的人,往往把精力放在維護他人感受上了,這明顯會偏離做事本身。薄情之人,寧願犧牲彼此的感情,也會堅持自己的想法和看法。人類的情感真的太複雜了,太過感性的人終將為情所困,很多事情不能果斷做決定。歷史上真正的梟雄都顯得非常「薄情」。
  • 職場定律:成大事者,必備的九種特質,你身上有嗎?
    有人在職場短短幾年就能取得成功,而有些人上了一輩子班,都還是只能勉強溫飽,這其中拋開運氣、思維等因素,其實最關鍵的心態,身上是否具備走向成功的特質,否則就算遇到合適的機會,也很難成大事。根據調查研究發現,成大事者都具備了以下九種特質,你身上有嗎?
  • 易經:一個人發財前,會出現3大坎,只要熬過去,可能會有好運
    成大事者,要有泰山崩於前而色不變的氣度。在遭遇到變故時,要從容應對,處變不驚。先平復自己的情緒,才能冷靜地應對發生的變故。所以曾國藩才提醒我們,要變故之起而不驚。一個人能夠熬過去這個坎,經得起這種磨礪和考驗,早晚能成大三、名利的誘惑我們生活在這個世界上,身邊總是充滿著形形色色的誘惑,有的是美色,有的是金錢,有的是名譽地位等等,只有我們想不到,沒有誘惑做不到的。
  • 成大事者,不做選擇題
    成功學會告訴你,成大事者不糾結,可如何才能不糾結?面對選擇,你就是會猶豫,會糾結啊,到底該如何做出果斷的決策呢?歡迎來到我們專欄的第二季度·第三模塊:問題解決。如果說思維方式是內功,那麼從這節課開始,我們就要開始學習具體的招式了,面對一個個具體的問題,我們的大腦該如何應對?
  • 曾國藩:成大事者,都有這個特質,審時度勢,順勢而為
    從古及今,成大事者,天時地利人和缺一不可,但除了這些原因,有一個因素也非常重要。曾國藩資質平庸,卻位極人臣,全始全終,被譽為近代唯一的聖人。他的成功對於普通人而言,具有十足的借鑑意義。曾國藩認為,成大事者,最為重要的品質就是審時度勢,順勢而為。世間萬物自有規律,順之者昌,逆之者亡。
  • 「能成大事,必有徵兆」,老者說:成大事者往往具備這4種特質
    一個人能不能成大事,從他周身所具有的特徵就能夠體現出來,古之能成大事者,無不是身上具有著常人所不能擁有的能力,不管是勇氣、智謀、還是超乎常人的毅力,老人們常說「能成大事,必有徵兆」,以下所概括的4個特質,就是能成大事的人身上所具有的品質
  • 自古以來成大事者,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肖戰亦然
    成大事者長啥樣?事必專任,乃可貴成!自古以來成大事者,必有一些優良的素質,譬如,勤奮好學、堅韌拼搏。這樣的人,行事有一定的節制,做事能夠持之以恆。不輕易為外界所動,追求所做事情的完美,這是非常難能可貴的品質。
  • 格局開闊,眼界長遠,不願計較太多的星座,成大事者「不拘小節」
    不認真還好,認真起來必然有所收穫,俗話說得好成大事者不拘小節,說的就是大射手了。可以說水瓶座能完美駕馭「成大事者不拘小節」這句話。這兩個星座看似無欲無求,不爭不搶,大大咧咧,沒心沒肺,但其實在他們的心中只不過不屑於計較太多小事,這種豁達心態與灑脫性格,往往擁有大格局,更擁有大智慧。成大事者不拘小節,說的就是他們。
  • 一味成方:泰山的自然環境對泰山靈芝品質的影響有多大
    今天我們就走進古代貢芝的原產地——泰山,探索一味成方靈芝的生長環境優勢在哪裡。一味成方靈芝基地坐落在泰山西麓的深山裡,這裡水、土、木、氣等充滿靈氣的環境造就了泰山靈芝國藥的地位。泰山的山有多高水就有多高靈芝作為菌類最容易富集水源中的重金屬和有害物質,所以水源對其品質的影響極其巨大。泰山地區有民諺,說泰山有三美,白菜豆腐水。在為外地人介紹家鄉三美的時候,泰山人不會忘記強調一點,泰山的白菜好豆腐好,根源全在於水好。
  • 欲成大事者,必先修其身
    關於修身成事,《大學》裡有一段論述,可謂發人深省:「古之欲明明德於天下者,先治其國;欲治其國者,先齊其家:欲齊其家者,先修其身;身修而後家齊;家齊而後國治;國治而後天下平。」欲成大事者,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小成靠智,大成靠德。身不修則德不立,德不立則無以成事。修身需先正其心,心術不正談何修身,心志不堅以何修身?所以,心正而後身修,身修而後德立,德力而後事成。 責任編輯:任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