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地鐵:被政治拖慢 6次通車都跳票

2020-12-23 臺灣頻道

  桃園機場捷運,藍色為普通車,紫色為直達車。
  (資料圖片)

  市民和遊客苦苦等待20年後,一條連接臺灣桃園機場和臺北市區的捷運今年3月終於開通了。但開通剛3個月,桃園捷運公司卻發現已累計虧損近18億元(新臺幣,下同),公司資本額損失了一大半。為什麼一條本該大受歡迎的地鐵線路會如此「命運多舛」?答案,還得從臺灣政治中找。

  6次通車都跳票

  過去,臺北市民和外地遊客從桃園機場出來,只能選擇計程車或機場大巴,打的到市區要花一個小時和千元左右,所費不菲。現在有了桃園機場捷運,直達車只需35分鐘,普通車50分鐘,當然是好事一件。

  然而,桃捷公司近日發布財務報告,發現原本有30億元的公司初始資本額,至今年2月僅剩12億元,累計虧損近18億元。換言之,還沒開始運營,桃捷公司資本已經虧掉了六成。

  這種事是怎麼發生的?桃園市長鄭文燦表示,主因是機場捷運通車前,連續6次延宕通車,桃園捷運公司已成立卻沒營收,桃捷公司已發函臺當局交通部門,要求編列營運前虧損補貼12.87億元。

  過去1年多內,桃捷連續6次準備通車,卻都被臨時喊「卡」,堪稱一大奇聞。馬英九執政末期,桃捷線路已基本完工,臺當局交通部門每次要求通車,都被桃捷公司打回票,由鄭文燦任命的桃捷董事長何暖軒當時聲稱,桃捷有4522項缺失,不能通車。

  奇怪的是,蔡英文一上臺,問題突然就「迎刃而解」了——桃捷瑕疵據稱迅速降到了25個,桃捷公司欣然同意「先通車,再改善」,通車一舉成功,喜氣洋洋地免費試乘、半價試營運。桃捷通車成了慶賀民進黨上臺的錦上添花,鄭文燦在桃園市的人氣也隨之高漲。

  為什麼桃捷公司一再拒絕國民黨的通車要求?背後還是政治考量。桃捷雖是臺當局、臺北市、新北、桃園共同出錢建設,管理權卻落在桃園市手中。民進黨籍的桃園市長,當然不願意讓桃捷通車變成國民黨的政績。

  有臺灣媒體就此評論,桃捷遲遲無法通車,根本不是安全問題,而是政治問題。在政客和桃捷公司的精心策劃下,蔡英文終於「歡喜收割」原本該是馬英九的政績。拖了一年才通車是藍綠惡鬥的結果,損失卻由全體臺灣人承擔。

  奇怪的定價策略

  今年3月,桃園捷運開通,半價試運營期間人頭攢動,場面很是熱鬧。然而,試運營結束後,桃捷生意變得冷清許多,沿線許多站乏人搭乘。

  島內媒體分析說,沿線居民不愛搭車可能跟桃捷奇怪的定價有關。桃捷的普通車每站停靠,花費時間比直達車多了15分鐘,但定價和直達車卻是一樣的。而且從A1搭到A12與A1搭到底站A21,票價也一樣。

  這樣的定價,對於桃園市市民很划算,但對沿線一些站點的居民就不太公平了。臺灣媒體人黃智賢批評,這是鄭文燦私心自用補貼自己的選區,「人類史上竟有這樣赤裸裸剝削人民,討好自己選區的政客!」

  對於票價爭議,鄭文燦起初表示,票價是臺北、新北、桃園三市共同審議決定,而且直達車與普通車票價相同,也是馬英九任內的決定,將責任推得一乾二淨。不過,隨即遭到新北市政府的強硬回擊,表示票價是桃園市政府一意孤行的結果,更是桃捷董事長何暖軒主導所致。

  黃智賢撰文指出,桃園市政府表示機捷沿線「沒有鳥沒有蛋」,所以沒人搭乘。但若沒人搭,那為什麼機捷第一個月票價半價時,幾乎班班人潮鼎盛?機捷之所以「沒有鳥沒有蛋」,是因為鄭文燦把「鳥」都趕走了,「蛋」都留給自己享用了。

  20年走51公裡

  桃園機捷還創造了另一項紀錄,短短51公裡的線路,建設時間竟然長達20年。歸根結底,還是政治惹的禍。黃智賢直言,「從李登輝到陳水扁,到鄭文燦,都把機捷當成資源玩」。

  1996年,臺灣當局決定興建機場捷運,1998年長生公司得標,後爆發財務問題倒閉退出。2002年底陳水扁當局將機場捷運交給「中華工程」接手。後因地方政府搶資源,要求機捷路線由直線改彎,導致「中華工程」也退出。10多年後,機場捷運於2006年重新啟動,正式開工,整個過程增加工程款達600多億元,總造價變成了1138億元。島內觀察家說,桃園機場捷運工程,犯了公共工程所能犯的所有錯誤,純粹是人禍造成的。

  實際上,臺北的道路工程修建都以「慢」著稱。臺北市第一條捷運木柵線(現在的文湖線)於1988年動工,8年後才通車。臺北通宜蘭的雪山隧道,花了15年時間。背後原因,與政治勢力相互掣肘搶食大餅分不開,這一過程中,往往伴隨著環保團體、利益集團等的各種抗議。

  臺灣民意調查基金會秘書長馬康莊撰文表示,中國大陸20年前開始建設高速鐵路,現在高鐵已四通八達,總裡數高居世界第一。同樣的20年,兩岸在公共運輸建設方面的差距簡直有天壤之別。原因何在?經濟條件、社會需求、政治制度、發展方向、民粹猖狂……都值得深入討論。

(責編:劉潔妍、楊牧)

相關焦點

  • 先通車再改善 桃園機場地鐵線路3月底上路
    華夏經緯網1月27日訊:據臺灣媒體報導,耗資1100億新臺幣打造的桃園機場地鐵線路,在工程進度5度延宕跳票後,高鐵局預定3月通車,但合約要求的速度、平均班距,至今仍未過關。高鐵局表示,3月底通車時程不變,但也不排除先通車、再改善。
  • 桃園機場捷運變「慢」運
    文|朱穗怡  以當代興建高速鐵路的先進技術而言,一條長51公裡的鐵路線籌建了20年仍無法通車,可謂「奇聞」。最近臺灣交通部無奈宣布,連結臺北市至桃園的機場捷運無法按期通車,也不願訂下未來通車之日。這是臺灣方面自1990年代籌劃興建機場捷運以來,通車日期第六次「跳票」,輿論譁然,民眾失望。
  • 臺灣桃園機場捷運通車時間六度「跳票」 交通部門道歉
    【環球網綜合報導】綜合臺灣媒體3月4日報導,困擾臺灣社會多時的桃園機場捷運究竟何時會通,目前仍無確切的答案。主要原因是臺灣「高鐵局」方面與桃園捷運公司在運轉測試與模擬演練仍缺共識。臺灣交通部門4日下午3時正式宣布,桃園機場捷運3月底已確定無法通車,這也是桃園機場捷運通車第6度跳票,臺交通部門次長曾大仁向社會大眾鞠躬致歉。他表示,雖然高鐵局已要求廠商加強系統時程,仍然無法實現在承諾的時間內完成工作,「我們向所有關心的民眾表示抱歉」。
  • 機場捷運6度通車跳票 臺"交通部"列通不了車5大原因
    華夏經緯網3月21日訊:據臺灣媒體報導,機場捷運通車時程6度跳票,成為史上最高跳票紀錄工程,21日臺灣「立法院交通委員會」特別邀集「交通部」、「工程會」與桃園大眾捷運公司等單位針對機場捷運系統建設計劃進行項目報告,「交通部」也列出通車時程因故延展5大原因,包含物價上漲、承包商合約糾紛、系統整合測試穩定未達標準等。
  • 高雄輕軌承包商財務出狀況 原訂6月通車14站恐跳票
    高雄輕軌駁二段至今仍在鋪軌道,六月通車已不可能。周邊商家也抱怨工程太慢,影響生意。(圖片來源:臺灣《聯合報》) 人民網5月2日電 據臺灣《聯合報》報導,臺當局「行政院」推前瞻計劃,各縣市紛紛爭取輕軌建設,承包商能力將是一大挑戰。全臺首條高雄輕軌命運多舛,包商財務出狀況,通車時間多次更改,原訂今年六月第一階段全十四站通車,幾可宣告再度跳票。
  • 桃園機場捷運7年6「難產」 測試打滑險撞車
    臺灣交通部政務次長曾大仁日前率高鐵局長胡湘麟等人,向社會鞠躬道歉。根據推算,通車時間最快要到年底。  綜合《聯合報》及中央社報導:去年底機捷第五度跳票時,高鐵局宣布今年3月底可以通車。曾大仁日前表示,雖然高鐵局已要求廠商加強系統時程,卻仍無法在承諾的時間完成工作。這回交通部不再預定通車時間,而是把工程後半段工作交給桃捷公司執行,希望桃捷可在規劃時間內或提早完成。
  • 臺灣桃園機場捷運通車近2年未完成驗收:慢1分鐘
    中新網1月2日電 據臺灣「中央社」報導,桃園機場捷運(地鐵)通車快滿2年了,卻仍未完成驗收,主要是臺灣「鐵道局」認為車速不夠快,比合約標準慢1分鐘,要求承包商提速改善。資料圖:臺灣桃園機場捷運。中新社記者 陳小願 攝桃園機場捷運2017年3月2日通車,目前,每天平均運量超過6.5萬人次。臺灣「鐵道局」發言人楊正君指出,桃園機場捷運通車後,各項目逐步驗收,多數已完成,目前系統運作正常,但速度部分並未達合約要求,所以無法完成驗收,會要求承包商提速改善,如果無法達成,就根據履約爭議機制處理,2019年要設法完成驗收。
  • 搭乘臺灣機場地鐵 臺灣學者怒批:比臺鐵電聯車還慢
    據臺灣媒體報導,臺灣機場捷運線(即地鐵)3月2日正式通車,問題頻頻發生,最受詬病的恐怕是車速太慢!臺灣警察大學前教授葉毓蘭稍早在臉書PO文談搭乘機捷體驗,指出捷運車速比臺鐵的電聯車還慢,這還能叫「捷」運嗎?­  據報導,葉毓蘭表示,今天上午要到臺中市上課,心血來潮試搭機場地鐵到桃園高鐵站再轉乘高鐵去臺中。這段旅程卻嚇到她。
  • 臺灣高鐵在臺北高雄選前通車 國民黨批政治操作
    臺高鐵搶在臺北高雄選前通車藍營批政治操作  中國臺灣網11月29日消息 據臺媒報導,弊端連連的臺灣高速鐵路12月7日將舉行通車典禮。中國國民黨「立法院」黨團書記長蔡錦隆今天質疑,臺當局「交通部」讓高鐵在仍有31項安全隱患的情形下,搶在臺北、高雄市長選舉前兩天通車,是為選票的政治操作,完全不顧民眾的生命財產安全。  報導稱,臺當局「交通部高鐵履勘委員會」昨天決議,「有條件通過」高鐵通車。
  • 臺灣桃園機場捷運為何修了二十年?
    臺灣地區領導人蔡英文在媒體的攝影機前,豎起大拇指比了個「贊」。她說: 「20年實在等得太久,一定要讓這個等待更值得。」這話是什麼意思?她是說只要機場捷運通了車,過去的爛帳都可以一筆勾銷了嗎?臺灣人多患有健忘症。有評論者說,機場捷運工程,犯了公共工程所能犯的所有錯誤,純粹是人禍造成的。  臺灣的公共工程建設是出名的慢。
  • 臺灣桃園機場捷運為何修了20年?
    從臺北到桃園的機場捷運,經過20年的延宕後終於通車了。臺灣地區領導人蔡英文在媒體的攝影機前,豎起大拇指比了個「贊」。她說: 「20年實在等得太久,一定要讓這個等待更值得。」這話是什麼意思?她是說只要機場捷運通了車,過去的爛帳都可以一筆勾銷了嗎?臺灣人多患有健忘症。有評論者說,機場捷運工程,犯了公共工程所能犯的所有錯誤,純粹是人禍造成的。
  • 「年底通車」?別逗了!論拖延症,我只服佛山這幾條地鐵!
    可就是這樣集萬千寵愛於一身,被廣泛關注的佛山地鐵,卻一次次的放鴿子,通車時間被一次次的延期(小編也是被鴿的千萬佛山人當中的一人)!然而,十年過去了,佛山已通車的地鐵線路還只是孤零零的一條廣佛線。根據公開數據顯示,2020年全國一共有39個城市開通了地鐵。其中,佛山的地鐵通車裡程竟然「排名第一」(倒數的那種),被許多後來修建地鐵的城市趕上了,比如江蘇的徐州等。
  • 耗時20年六度延宕通車 桃園機場捷運是奇蹟還是奇葩
    桃園機場捷運是奇蹟還是奇葩(行走臺灣)  本報記者 王 堯  「桃園機場捷運(地鐵)上月通車,下次到臺灣可以坐捷運到市區了。」難道不是早就通車了嗎?!」  不怪大陸人民心急,只因桃園機場捷運預計於某年某月通車的消息看到太多次,已經把人搞糊塗了。剛坐上機場捷運一個多月的臺灣民眾,心情那叫一個酸爽!  35分鐘直達機場  先說爽。3月2日,歷經20年等待、6度延遲通車時間的桃園機場捷運終於正式通車運營!
  • 等了20年桃園機場終於通地鐵了 3月2日正式通車
    機場捷運2月2日(大年初六)試營運、3月2日正式通車。(圖片來源:臺灣「中時電子報」)(圖片來源:臺灣《聯合報》)  中國臺灣網2月2日訊 臺灣桃園國際機場原名中正國際機場,是臺北市的主機場,更是臺灣島內最大最繁忙的機場。機場與臺北市相距約40公裡,中間有高速公路相連,約有40分鐘車程。多年來,天南海北的來臺旅客,可在機場搭乘客運巴士、高鐵接駁車、計程車(僅到臺北市區就需花費約1300元新臺幣)前往島內目的地,但唯獨沒有地鐵可乘。
  • 深圳地鐵6號線二期科學館站折返線貫通,2020年5月通車
    南方網訊 (全媒體記者/劉麗) 11月28日,深圳地鐵6號線科學館站站後折返線暗挖隧道順利貫通,為2019年3月6號線二期工程(深圳北站至科學館站區間段)實現貫通打下了堅實基礎。據悉,地鐵6號線二期工程預計2020年5月建成通車。
  • 臺高鐵搶在臺北高雄選前通車 藍營批政治操作
    臺高鐵搶在臺北高雄選前通車 藍營批政治操作 2006年11月29日 16:51 來源: 字號:  小  中  大 轉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