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進臨清「宛園」:領略江南園林和運河文化的碰撞

2020-12-20 央廣網

12月15日,聊城市首屆網絡文化節「新動能·新聊城」中央、省級媒體聊城行活動正式啟動。12月17日上午,媒體行採訪團來到運河名城臨清,走進風光旖旎的宛園,一邊領略園林的詩意之美,一邊感受著運河文化的魅力。

宛園,位於臨清市西北隅,佔地116畝,建築面積2.1萬平方米,水面面積1.8萬平方米。其設計理念為:「山水詩、山水畫、山水園」。採用曲折幽深,小中見大、以少勝多、引人入勝,縮千裡江山於方寸間等多種建園造林手法,創造有江南蘇州園林文化神韻的山水鑑賞文化意境和詩情畫意。

移步易景,奇石遍布,行進其中,可以完美感受到「千景匯集小天地,百幅圖畫在園中」的藝術效果。「走進來還真是別有洞天啊!」採訪團紛紛發出這樣的讚嘆。在這裡,採訪團親身體驗了非遺傳統文化麵塑和剪紙的文化魅力,欣賞了京劇之鄉臨清的傳統京劇折子戲。什香面、八大碗……園內的臨清美食更是讓大家流連忘返。

曲橋樓閣錯落於秀水山石間,青磚碧瓦俱染江南靈韻。走在宛園中,聽著導遊細緻的講解和互動,蘇園風格之精巧躍然眼前。從不同角度、不同層次展示了運河名城豐厚的歷史文化底蘊和廣博內涵。

近年來,臨清深入實施「文化+」「旅遊+」戰略,打造運河名城——臨清文化旅遊服務品牌。從不同角度、不同層次展示了運河名城豐厚的歷史文化底蘊和廣博內涵。積極拓展臨清文化和旅遊公共文化服務功能融合形式,提升文化服務效能,推進臨清文旅融合深度發展。

相關焦點

  • 臨清首屆民俗文化旅遊節將於大年初二開幕
    大眾網·海報新聞臨清1月16日訊(記者 劉璐 王瀟)為豐富臨清廣大市民春節期間的文化生活,弘揚傳統文化,1月16日下午,臨清市2020年「冬遊齊魯,樂享嘉年」暨「賞花燈 過大年」首屆民俗文化旅遊節(宛園)新聞發布會在臨清三和賓舍會議室舉行
  • 賞百座園林品江南文化,在「網紅小島」住民宿吃海鮮,秋天的長三角...
    【蘇州:搶「1元門票」賞園林之美】   「上有天堂,下有蘇杭」,幾乎是每個國人耳熟能詳的名句,與上海近在咫尺的園林城市蘇州,也正因園林眾多、美食雲集吸引越來越多的上海遊客到訪。   蘇州園林既有園林之美,又有山水之勝,是中國江南文化的濃縮和象徵,具有獨特的歷史地位和藝術價值。
  • 千年運河文化 一座濟州古城 濟州古城·香樟園城市展廳盛大開放
    眾所周知,濟寧自古就是「運河之都」,濟州古城的核心規劃理念就是植根於濟寧燦爛的運河文化,再現運河之都的繁榮盛景,以一座集文化體驗、主題遊樂、娛樂休閒為一體的文旅綜合體。濟州古城效果圖4月11日上午,濟州古城首期運河民居項目——濟州古城·香樟園城市展廳盛大開放。
  • 日本三大名園之首,名字竟取自中國詩詞,格局仿照江南園林
    喜歡旅遊的朋友都知道,每座城市都有一張自己的金名片,也就是遊客們最不能錯過的景點,這次帶爸爸媽媽來日本,喜好園林景致的媽媽早就聽說日本金澤市有一座非常有名的庭院,裡面的景致美不勝收,就特別指定一定要去看看,於是我們便來了這座叫兼六園的庭院。
  • 臨清歷史名勝古蹟,臨清人都轉轉!
    千年的滄桑為臨清這顆運河明珠積澱了燦爛輝煌的文化。滔滔運河水,帶走了舟車輻輳、世事嘈雜,給我們留下了處處名勝古蹟。這些古蹟因為歲月的雕刻,有的依然屹立在我們面前,有的卻慢慢淡出我們的視線,只有在前輩的講述中,我們才能去憑弔、去想像、去尋覓它們的蹤影。然而,發掘這些歷史信息,為現實服務,替未來著想,是我們檔案人不懈的追求和職責所在。
  • 運河文化博物館「感恩教師節,運博進校園」活動走進興華路小學
    為充分發揮運河文化博物館的教育職能,樹立我市青少年「愛祖國」、「愛家鄉」的民族情懷。9月9日——10日,在第36個教師節之際,中國運河文化博物館特舉辦「感恩教師節,運博進校園」活動,給孩子們上了一堂有關運河文化的戶外講解課。
  • 欣賞中國十大園林,領略古典園林藝術之美!
    現代人習慣了城市的喧囂,就會對那些有著悠久人文歷史、景色典雅秀麗的園林景觀格外喜愛。本文為大家盤點了中國十大園林,包括頤和園、蘇州園林、承德避暑山莊等。一起來欣賞,領略古典園林藝術之美吧!拙政園以其悠久的人文歷史、豐富的文化內涵、疏朗自然的風格、典雅秀麗的景色而著稱於世。全園以水為中心,山水縈繞,廳榭精美,花木繁茂,具有濃鬱的江南地方水鄉特色。花園分為東、中、西三部分,東花園開闊疏朗,中花園是全園精華所在,西花園建築精美,各具特色。園南為住宅區,體現典型江南地區傳統民居多進的格局。
  • 運河文化潤揚州
    南來北往的船家商人在揚州集成了風味獨特的淮揚菜系,建成了古樸特色的蘇北園林,還有精美絕倫的玉雕、漆器,美輪美奐的剪紙、刺繡……穿越揚州城的大運河宛如一條蜿蜒玉帶,勾勒出塵封的歷史畫卷,也把運河文化描繪的多姿多彩。進入新時代,作為擁有6段河道、10處遺產點入列世界文化遺產名錄的揚州,如何高質量建好大運河揚州段?
  • 蘇州園林甲江南,揚州個園甲蘇園
    蘇州園林甲江南,揚州個園甲蘇園 原來「個園」是揚州歷史最悠久、保存最完整、最具藝術價值的園林,以疊石精巧而聞名於世。現已入選世界文化遺產名錄,成為中國第46個世界文化遺產,也是全國著名的四大園林之一。
  • 江南蘭苑,隱藏在太湖邊的江南園林,是國內唯一的蘭花保護中心
    據悉,江南蘭苑始建於1987年,歷時1年時間建成,距今已有30多年的歷史,建成後還在此舉辦了中國春季蘭花展覽。整個園林圍繞中間的一池碧水而建,從「遺韻亭」出來後往左手邊走,可見一座石橋蜿蜒水上,四周茂林修竹,盡顯曲水流觴意境之美,不失為一處私藏的江南小園林,也難怪此園會取得「江南蘭苑」之名。
  • 中國江南魚米水鄉,絲綢之府,工藝之都,天堂麗市,錦繡蘇州
    江南園林甲天下舉世聞名,蘇州園林甲江南轟動全球。水巷小橋比比皆是,盆景揭開錦屏畫軸。蘇州始名姑蘇起自東周春秋,伍子胥孫武助闔閭建都稱侯。魚米水鄉享譽華夏,運河過此聯通北京杭州。拙政園為世界文化遺產中國古代園林的典範,獅子林滄浪亭世遺名牌以太湖石與漏窗位顯蘇州。
  • 山東運河的未來
    崔建利山東運河,明清時期又稱會通河,因該段運河主要由人工開鑿而成,北起冀魯邊界的臨清,南至魯蘇之交的臺兒莊,縱貫山東全境,故又稱魯運河或山東運河。元代以前的京杭大運河主要是隋唐時期開鑿而成,雖然這時的大運河也是北起北京,南達杭州,但運河的中心或重心在洛陽一帶。至元八年(1271年),忽必烈定國號為「大元」,定都燕京並將燕京改稱大都。當時江南通往大都的水道運路有二:一是經過傳統的繞道洛陽的隋唐運河,但由於黃河的泛濫,很多地段已經淤塞,且路遠而又迂迴曲折,運輸成本極高。
  • 煙雨江南,山水墨染,蘇州園林,你不得不去的地方
    想要吟誦著富有韻味的小詩,悠閒漫步於山水畫一般的蘇州園林裡。我時常覺得古代地名是富有意蘊的,單單只是念出他的名字,便覺得是個非常美麗的地方。姑蘇就像是一個人名,讓人覺得清風朗月,溫文爾雅。帶著憧憬的心情,我開始了一場美麗的邂逅。煙雨入江南,山水如墨染,宛如丹青未乾,提筆點欲穿。
  • 北國江南 運河鄉情
    原標題:北國江南 運河鄉情   沿著運河唐人街西岸的景觀路南行,綠樹掩映中突然出現的一大片徽派風格建築令人眼前一亮。
  • 「太湖明珠,江南盛地」,無錫美妙於此,卻不僅如此
    在一片吳儂軟語中隨著波濤與浪潮起伏進一步是喧鬧都市退一步是靜謐山野太湖明珠·江南盛地無錫是集自然風光、古典園林、歷史人文和現代旅遊景觀於一體這是對江南無錫最真實的寫照,也是南長人民生活的日常。這裡有大文豪郭沫若詩讚「太湖佳絕處,畢竟在黿頭」的太湖黿頭渚美景;春到黿頭渚,正是櫻花爛漫,美不勝收。四季來太湖,感受碧水遼闊,煙波浩渺的壯闊情懷。徜徉在太湖的碧波蕩漾中,體會郭沫若口中的「太湖佳絕處」。這裡還有凝聚了無錫三千年風風雨雨歷史的運河。
  • 什麼樣的音樂會,能讓你看見湖光、閱盡山色、遊遍園景,還能領略...
    隨著傳統名曲《春江花月夜》奏響,一幅空靈純美的長卷徐徐鋪展,引領觀眾走進傳統的江南意境。今晚,上海民族樂團《錦繡中華·最憶是江南》民族管弦樂音樂會在上海大劇院上演。音樂會由青年指揮家姚申申、彭菲執棒上海民族樂團完成,並就此拉開了上海民族樂團2019-2020演出季的序幕。
  • 在臨清比臨清美食更牛的就是臨清湯……
    古往今來,會通河流經臨清,它沒有辜負「會通」二字的含義,使臨清稱為運河上遠近聞名的商業都會和漕運咽喉,而且它還使南甜北鹹、東辣西酸各種風味小吃和南北菜系在臨清匯集溝通。「臨清湯」就是在幾百年的歷史中創新發展起來的一朵飲食奇葩。「臨清湯」百樣選料、百法烹調、百種味道、百方滋補,真可謂品種繁多、一湯一味,決不重樣、重味,因此臨清湯遠近聞名。
  • 江南第一袖珍林園鉏經園,咫尺之內再造乾坤,半畝之間可見錦繡
    不過,最能體現「方寸之內,錦繡山河」的古典園林,恐怕卻是一座不太為人所知的小小私家花園。它位於江蘇省的吳江區,是我國江南第一袖珍園林,只有半畝地,卻有一百五十年歷史。在震澤古鎮的師儉堂內,正是這座小小的園林——鉏經園。「鉏」是「鋤」字的異體字,因此現有相關資料上用的都是「鋤經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