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亞迪財報解讀:研發費用年複合增長32.4%背後的野望

2020-12-27 時代周報

[摘要] 比亞迪淨利潤連年降低源於背後的高研發投入,未來或給集團帶來強勁的市場競爭力。

作者:時代商學院特約研究員 陽霞

3月27日晚間,比亞迪對外發布了2018年年度業績報告。報告顯示:公司實現年度營業收入為1300.55億元,同比增長22.79%;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淨利潤為27.8億元,同比降低31.63%。其中比亞迪汽車業務收入約為760.07億元,佔營收比重58.44%,同比增長34.23%;手機部件及組裝業務的收入約為人民幣422.3億元,佔營收比重32.47%,同比上升4.34%;二次充電電池及光伏業務的收入約為人民幣89.5億元,佔營收比重6.88%,同比上升2.09%。

比亞迪新能源汽車銷售高速增長,連續4年蟬聯全球新能源汽車銷量冠軍,而且該業務銷售金額佔集團營業收入比重逐年上升,那為何比亞迪超千億的營收會出現利潤連年下滑的情況?我們從比亞迪2018年的年度報告分析得出:2018年比亞迪研發投入金額高達85.35億元,佔營收比重近7%,其中計入利潤表中的研發費用(非資本化)為49.89億元,相比2017年增加了12.5億元。若是剔除研發費用的增加對集團利潤的影響,則比亞迪2018年的淨利潤可與去年基本持平。眾所周知,一家企業如果能夠將研發成果轉換成一流的產品,那麼企業未來的收益或可成倍的增長,大大提高公司的市場競爭力和市場份額。

一、比亞迪研發投入與行業對比

(1)比亞迪2015年-2018年研發投入情況

比亞迪目前在新能源、傳統汽車等領域齊頭並進,研發投入的增長是自然。從圖1我們可以看出,集團在2015年到2018年研發投入持續增長,複合增長率高達32.43%。研發投入中的一部分金額會進行費用化計入公司利潤表中,從表1我們可以看出,與2015年相比,比亞迪在2018年的費用化研發投入增長了149.65%,總研發投入佔營收比重越來越大,這在某種程度上也解釋了為什麼比亞迪千億級的營收卻有著不斷下滑的淨利潤。

表1比亞迪2015年-2018年研發投入情況

圖1 比亞迪2015年-2018年研發投入金額趨勢

(數據來源:深交所比亞迪年度報告)

(2)比亞迪與長城汽車研發投入對比

隨著上市車企2018年年度報告的相繼出爐,自主車企的研發情況也逐漸披露出來,我們在已經披露年度報告的上市車企中選取了長城汽車與比亞迪在研發投入方面進行比較。圖2顯示,近四年來比亞迪每年的研發投入金額都要高於長城汽車,而且差距隨著時間不斷加大。與長城汽車相比,比亞迪的研發布局更加多元化,研發種類有電動大巴、專用車、物流車、金屬部件、電池以及雲軌等。

圖2 比亞迪與長城汽車研發投入對比

(數據來源:港交所長城汽車年度報告)

二、2018比亞迪各業務板塊的研發投入

2018年,比亞迪在各大業務板塊均加強了研發布局。在營收佔比最大的汽車業務領域,比亞迪持續提升純電動巴士和新能源專用車的綜合性能。在車輛模塊化和輕量化方面獲得重大突破,大幅提升整車綜合性能。持續投入IGBT等電動車核心技術的自主研發和創新,已全面掌握IGBT晶片設計和製造、模塊封裝、大功率器件測試應用平臺。

手機部件及組裝業務是比亞迪第二大營收板塊,隨著消費升級及5G應用臨近,集團緊跟市場需求研發新型材料並提升工藝技術。另外在汽車電子、智能設備、物聯網產品等領域加快布局,以抓緊電子行業新的發展機遇。

在二次充電電池和光伏領域,比亞迪電池業務快速增長,市場份額持續攀升。光伏業務則相對疲弱,總體處於虧損狀態。作為應對之策,比亞迪積極研發儲能電池和太陽能電池產品,應用於儲能電站及光伏電站等領域。

三、比亞迪研發投入未來給企業帶來的經濟效益

面對新能源汽車市場的蓬勃發展,比亞迪積極把握行業機遇持續投入研發。比亞迪作為能源汽車銷量的龍頭老大,不斷推進新型產品的研發與推廣。年內,比亞迪全新一代「唐DM」、「宋DM」及「秦DM」車型包攬中國插電式混合動力汽車市場銷量前三甲,進一步鞏固了比亞迪在新能源汽車行業的領軍地位。目前比亞迪持續投入的IGBT等電動車核心技術已經打破海外技術壟斷,助力中國電動車快速發展。儘管會受到補貼退坡政策影響,極具市場競爭力的產品和技術有望使得比亞迪新能源汽車銷量實現翻倍增長,品牌影響力進一步增強。

另一方面,比亞迪加速推動動力電池外供,與長安汽車籤署戰略合作協議與電池合資合作框架協定,將合資建立年產10GWH的電池工廠,為長安汽車供應動力電池。相關戰略合作是比亞迪開放供銷體系的重要進展,對動力電池業務乃至本集團的長遠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時代商學院簡介】

時代商學院是以時代周報為基礎,以南方出版傳媒(601900)雄厚資源為依託,以第三方獨立行業研究報告為核心的新型智庫級內容生產商。目前,時代商學院建立了常規課題、專項課題以及品牌榜單構成的立體式研報體系,分別就智能製造、金融創新、科技創新、汽車、地產等行業開展課題研究和報告發布。

本網站上的內容(包括但不限於文字、圖片及音視頻),除轉載外,均為時代在線版權所有,未經書面協議授權,禁止轉載、連結、轉貼或以其他方式使用。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請聯繫本網站丁先生:chiding@time-weekly.com

相關焦點

  • 透視比亞迪2019 財報:數據很重要,但不要過分迷信數據
    3月31日,比亞迪發布了2019年度財報。單從帳面數據來說,這份財報並不算好看。2019年,比亞迪全年營收1277.39億元,同比下降1.78%;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淨利潤為16.12億元,同比下降42.03%,全年比亞迪利潤率僅為1.32%。
  • 百度Q4財報發布,2年200億的研發費用都去哪兒了?
    昨天(2月24日),百度發布了2016年第四季度財報兼2016年全年財報,財報顯示,2016年全年營收705.49億人民幣,較2015年增長6.3%。而百度2016年全年淨利潤為116.32億,遠低於 2015 年實現的 336 億元,大約只佔其三分之一。而雷鋒網發現,在百度的財報裡,其研發支出這一項就投入了101.5億人民幣,基本要與淨利潤持平了。這一巨大的研發投入,與百度反覆提到的「人工智慧」詞彙有莫大關係。
  • 解讀美團Q3財報:窺見增長的本質
    財報中的數字是現象,藏於數字背後的美團生態即是本質。而現象是多變的,本質是穩定的。各季度的數據表現不一,但無論同比增長還是下滑,生態能力都是支撐平臺前進的核心動力。讀懂財報,摸清本質,也就回答了那個問題:當我們談論美團生態時,到底在談論什麼?文:彬彬(熊出墨請注意)深扎本地生活,提高服務能力重回正常增長是本季度財報最大的亮點。
  • 無憂英語財報解讀:K12業務強勁增長 後市仍四面楚歌
    來源:Investing.com中國線上英語培訓機構無憂英語 (NYSE:COE)周二公布了2018年一季度公司的財務業績報告。財報顯示,無憂英語一季度淨營收人民幣2.626元人民幣,同比增長64.6%,淨虧損為人民幣1.061億元,去年同期虧損1.269億元。
  • 比亞迪年中財報亮眼,但未來業績不容樂觀
    比亞迪(002594)於2019年8月21日晚間,發布了2019年度上半年的財務報告,財報顯示,2019年上半年,比亞迪實現營業收入621.84億元,同比增長14.84%;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淨利潤為14.55億元,同比大增203.61%。
  • 「財報智讀」晶方科技:前三季度歸母淨利潤增長416.45%
    根據深證信數據服務平臺及公司財報的數據,2020年前三季度,晶方科技營業總收入約7.64億元,同比增長123.9%;歸母淨利潤約2.68億元,同比增長416.45%。其中,2020年第三季度營收 3.09億元,同比增長119.54%;歸母淨利潤1.12億元,同比增長269.12%。
  • 新能源車企集體增發股票融資,補充運營及研發費用
    值得一提的是,這是自今年4月蔚來落地安徽合肥以來,該公司發起的第三次增發行動。今年6月,蔚來便宣布增發8280萬ADS,定價5.95美元/ADS,共融資4.92億美元(約合人民幣32.24億元);9月,蔚來再度增發1.01775億ADS,定價17美元/ADS,共融資17.3億美元(約合人民幣113億元)。
  • 2018年華為財報披露 華為2018年財報深度解讀
    至誠網(www.zhicheng.com)3月29日訊  3月29日,華為在深圳總部發布了2018年財報,報告顯示,華為業績穩健增長,實現全球銷售收入7212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19.5%,淨利潤593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25.1%。
  • 營收4年漲幅超30倍:兌吧高質量增長背後的發展路徑
    一、逆勢增長 營收4年漲幅超30倍兌吧(HK:1753)最近對外發布2019年業績公告。據財報來看,兌吧保持了一貫的勢頭,再次取得了相當亮眼的成績。旗下兩大主營業務呈高速增長態勢,財務表現強勁。公告顯示, 截至2019年12月31日止,兌吧年度總收入為人民幣16.5億元,同比增加約45 %。
  • 財報解讀丨比亞迪2019Q1營業收入303.04億元,淨利潤7.5億元
    億歐汽車4月28日消息,今日下午,比亞迪發布了2019年第一季度業績報告。報告顯示,比亞迪在本年第一季度完成了303.04億元的營業收入,同比增長22.5%;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淨利潤為7.5億元,同比增長631.98%。
  • 藏在貝殼找房Q3財報裡的增長密碼
    2、貝殼找房暴漲的市值背後到底在靠什麼力量支撐?如果能夠解答上述兩個問題,解答的不僅僅只是貝殼增長本身,也為整個行業未來的增長空間解了題。今天,貝殼找房正式發布上市以來首份財報,從貝殼找房2020Q3的財報數據或許可以找到一些蛛絲馬跡。
  • 喜臨門的增長邏輯:立足研發,回歸用戶價值
    剛剛結束的雙11,喜臨門以全網7.2億銷售額和B2C同比增長141%的成績,以及連續多年蟬聯行業全網第一的表現在A股市場備受矚目,獲得多家機構的價值認可。長期來看,這僅是喜臨門強勁增長的階段之一。  早在2020年Q3財報中,喜臨門就以營收和利潤的逆勢增長引起業界關注,而強勁的勢頭也延續到了今年的雙11。
  • 飛鶴財報背後:一罐奶粉毛利率76%,你的奶粉錢花哪了?
    財報顯示,公司2019年全年實現營業收入137.22億元,較上年同比增長32.0%;淨利潤為39.35億元,同比增長75.5%。 財報顯示,公司收入增長主要有三方面:一是因超高端星飛帆及超高端臻稚有機產品系列收益的增長帶來的高端嬰幼兒配方奶粉產品系列的收益增長;二是因集團品牌力上升導致的普通嬰幼兒配方奶粉產品系列的收益增長;此外,其他乳製品(主要為成人奶粉)收益增長。
  • 複合調味料的「沸點時刻」:細品頤海、天味財報中的行業大趨勢
    頤海國際和天味食品作為中式複合調味料和火鍋底料品類中的代表性企業, 2019年,兩家企業分別實現營收42.82億元和17.27億元,分別同比增長59.7%和22.26%;淨利潤分別為7.95億元和2.97億元。分別同比增長45.1%和11.39%。通過對兩家上市企業財報的梳理和解讀,對剖析整個中式複合調味料和火鍋調味料的未來發展方向將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
  • 比亞迪2017年財報解析:為什麼營業收入增速大幅減緩?
    比亞迪主要從事有四個行業:包含傳統燃油汽車及新能源汽車在內的汽車業務、手機部件及組裝業務、二次充電電池及光伏業務,並通過跨座式單軌「雲軌」產品積極拓展城市軌道交通業務領域。行業跨度比較大,難以集中企業研發優勢,做大做強。總體而言,競爭力不強。大而不強。
  • 吉利汽車研發費用與利潤之謎
    吉利汽車控股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吉利汽車」)日前發布的2018年財報稱,吉利汽車全年營業收入突破1000億人民幣(1066億元),同比增長15%,淨利潤達到126.7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18%。財報發布後,各大證券金融機構紛紛調高了吉利汽車的評級,股市更是應聲大漲,但另一方面,研發投入與利潤數額的謎團再次浮出水面。
  • 「財報智讀」贛鋒鋰業:中報歸母淨利降47.1%,短期償債承壓
    根據財報,2020上半年公司銷售費用2630.84萬元,同比下降49.25%;管理費用4884.24萬元,同比下降73.63%;財務費用5715.22萬元,同比增長48.88%。2019上半年和2020上半年,公司研發投入分別約6193.3萬元和6223.56萬元。
  • 研發費用自相矛盾,4500萬不翼而飛,靠一根鴨脖撐起市值500億的...
    「研發費用前後自相矛盾,4500萬去哪了」今天這哥們,是個狠角色,雖然起步晚於別家,但是憑藉「直營為輔,加盟為主」市場策略,不僅開店數量吊打同業選手,營收、淨利潤也是連續10年正增長,引得機構分分搶籌的同時,股價自然也是連連創新高,年內股價飛漲276%,龍頭大哥的那股「王霸之氣」已然成形然而,營收、淨利大增連續增長的同時
  • 網易Q3財報解讀:還是依賴遊戲 有道虧損導致淨利下滑
    原標題:網易Q3財報解讀:還是依賴遊戲 有道虧損導致淨利下滑 來源:新浪科技查看最新行情網易第三季度營收187億元 同比增長27.73%網易高管解讀Q3財報:在遊戲營銷和有道業務上支出很大新浪科技 花子健
  • 財報解讀| 蘇寧半年盈利2.91億,轉型中的確定和不確定
    線上平臺實體商品交易總規模為500.39億元(含稅),同比增長52.76%,其中線上平臺自營商品銷售收入413.65億元(含稅),同比增長61.39%,開放平臺商品交易規模為86.74億元(含稅)。線上GMV的高速增長主要得益於用戶數量的提升,上半年蘇寧易購APP日均活躍用戶數同比增長80%,2017年6月移動端訂單數量佔線上整體比例83.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