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代語言學的重要奠基者,著名語言學家索緒爾,在《普通語言學教程》中寫到:「語言(Language),它既是言語體系官能的社會產物,又是社會主體為了讓個人能夠運用這一官能而採用的必要的規約的總和。」語言是社會的,而非個人的;語言是抽象規則的集合,而非具體話語的表達;總之,語言是一種社會契約,存在於人們的頭腦中,並制約著人們的言語活動和行為。
「言語(Parole),它是個人意志和智能的行為……說話者賴以運用語言規則表達他的意志和智能的行為。」「它總是個體化的,而且個體永遠是它的支配者,我們稱之為言語。」言語是一種個體行為,是人們運用語言這種工具表達思想的的行為和結果。
語言和言語的關係
1、區別:
(1)語言的社會性和言語的個人性
(2)語言的心理性和言語的心理-物理性
索緒爾認為,「言語活動是異質的,而這樣規定下的語言卻是同質的:它是一種符號系統;在這種系統理,只有概念和聲響形象的結合是主要的,這兩個部分都是心理的。」對於言語,索緒爾認為,「言語卻是個人意志和智能的行為,其中包括發音。它是心理-物理的。
(3)語言的系統性和言語的散在性
索緒爾多次強調,「語言本身就是一個整體,一個分類的原則。」「語言是一種表達觀念的符號系統。」散在性與系統性相對,表明言語不是一個現成的系統。每個人在用語言表達思想的過程中,不可能應用到所有的語言材料和語言規則,而是因時,因地,因事而異作出的臨時組合。因此不具有系統性。
2、聯繫:
(1)「語言和言語是彼此相互依存的,語言既是言語的的工具又是言語的產物。」說話(言語)就是表達思想。但是在表達出來之前,思想是頭腦中潛在的意識,要想表達出來,必須藉助一定的物質形式,才能把思維轉換成可以聽見的話語。所以,語言在說話中成為說話人所利用的工具了。語言是言語的產物表現在兩個方面:
一方面,從語言的起源來看,言語事實總是領先的。當人們第一次運用語言交流的時候,並沒有現成的語言符號系統供他們來應用。是他們偶然用某種符號或形式來表達某個思想,別人跟著模仿,逐漸某個符號與某種意義的結合固定下來。就這樣,經過上萬年甚至上百萬年的積累、發展和演變,就形成了有規律的語言符號系統。
另一方面,對語言的當前使用來說,在言語活動中,是我們不斷的聽別人說話,將那些無數次重複的詞語和句子,概括歸納成相同的成分變成各種模型存儲在大腦中。當我們說話是,具把這些模型拿出來運用,來表達我們的思想。所以,語言是從全民言語活動中提煉出來的。
(2)語言存在於言語中,言語是與語言存在的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