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生家長鬚知:高考和科舉的區別

2020-09-05 追月逐花本尊



話說,今天在網上偶遇一人,正咬牙切齒地為自己親戚家的孩子痛惜,說這孩子曾經是某某市的狀元,後來進了一個全國著名的大學,結果出來後竟然沒找到工作。
好多人圍成一圈,和他一起痛惜。我倒覺得沒啥奇怪的。其實啊,感覺很多中國人,把高考和科舉弄混了,以為考上好大學,就像科舉得中一樣,一步登天。然而高考和科舉是一樣的嗎?
差遠了!
過去的科舉,是只要得中,就有俸祿,好的就可以當官。而現在的高考,不管你考進多好的學校,能不能順利畢業是一碼事,出來後能不能順利找到工作,又是一碼事。當然了,擁有名校的文憑的人,在找工作上比擁有一般文憑的人好些,但是並不等於有了找到好工作的包票。如果沒有放正心態,說不定還不如那些持有一般文憑的。
所以,現在的高考,放在過去的話,只能算是一些著名書院的入學考試。進了書院後怎麼樣,那是另說。和過去那種一得中立馬是人上人的科舉,完全不是一碼事嘍。

相關焦點

  • 本科生「高校新生」和「大四」當兵,有4大區別,學生和家長鬚知
    高校新生當兵和大四畢業去當兵,有4大區別,學生和家長有必要了解。高校新生報名當兵,由於剛剛參加完高考,有的是剛剛拿到大學錄取通知書,有的是還沒有拿到大學錄取通知書,這個時候去報名當兵,只能在戶籍所在地報名,通常就是在老家報名。
  • 科舉和高考之比較
    科舉和高考,在最初理應是對立的。清末的新政改革,廢科舉,就是為了興學堂,而興學堂,就是用西方的新式教育,取代已經被科舉綁架的舊教育。其中,新式教育的龍頭,就是高等教育的入學考試。在實質上,這兩者的確也大不相同。被科舉綁架的舊教育,是針對於仕途的,即所謂讀書做官,而新教育,主要針對的社會,為社會提供各色人才,做官,只是其中一小部分不起眼的出路。
  • 本科生高校新生當兵和大四畢業當兵,有4大區別,學生和家長鬚知
    高校新生當兵和大四畢業去當兵,有4大區別,學生和家長有必要了解。一、應徵「入伍地」的選擇有區別。高校新生報名當兵,由於剛剛參加完高考,有的是剛剛拿到大學錄取通知書,有的是還沒有拿到大學錄取通知書,這個時候去報名當兵,只能在戶籍所在地報名,通常就是在老家報名。
  • 科舉考試和如今的高考誰更難?看看這5點重要的區別
    今天小編要和大家談談的是古代的「高考」,也就是科舉考試。科舉考試產生於隋朝,歷經1300年,到了晚清被廢除。科舉考試是古代政府選拔人才官吏最直接最有效的方法。古代的學子們為了出人頭地,參加科舉考試是他們唯一的出路。那麼科舉考試和如今的高考相比誰更難呢?小編認為有5點區別。
  • 高中去當兵和大學去當兵,有4大區別,家長和學生須知
    近年來,大學生的人數越來越多,大學生就業的情況也越來越嚴峻,所以很多家長也選擇讓孩子去當兵。這不又到了一年的徵兵季,有很多人私信詢問小編,高中去當兵和大學去當兵有什麼區別,哪個優勢會更大一些。對此小編也進行了一個總結和分析,希望家長和學生們能夠認真的做一下對比。
  • 抄襲、頂替和高考「移民」,早在科舉時代就見怪不怪
    每年一到高考季,與科舉相關的話題關注度就連帶著上升,儘管兩者性質完全不同。的確,抄襲、頂替、戶籍「移民」,高考中的這些「弊案」,早在科舉時代就見怪不怪;「狀元」、謝師宴、喜報,每當成績公布,各地熱鬧程度也與科考放榜相去不遠。可以說,儘管科舉制度100多年前就已終結,但其影響一直延續至今。
  • 高考|@家長和學生,警惕詐騙
    現階段各省高招錄取工作正是進行時每年到了這個時候就有不法分子伺機實施詐騙這些詐騙手段各位家長和學生一定要當心警方提醒:任何與高考相關的款項發放均不會通過ATM機進行!考生和家長不要隨便透露個人信息及銀行卡號和密碼!
  • 盤點古代科舉和現代高考的「習俗」,看看哪個才「穩過」
    科舉和高考作為我國最公平的選拔制度,大家都極為重視,於是,也誕生了很多有意思的「習俗」,旨在助力考試順利通過。我們一起來看看從古至今考試時到底有哪些「習俗」,看看你是否用得上。科舉考試前,先拜孔子後拜魁星在古代科舉時,參加科舉的考生會先去祭拜孔子。
  • 從明代科舉到現代高考
    高考,牽動著千家萬戶的心。小朋友的一切學習和補習,都是為了高考;家長的努力奮鬥和學區房,都是為了高考;高考過後多少年,夢裡想的,還是高考。考得好的偷著樂,再把下一代仔細培養。考得一般的偷著難過,再摩拳擦掌寄希望於下一代。高考,決定了大學的層次,進而決定未來的朋友圈,未來的工作,很大程度上也決定學生的未來。
  • 高考應屆生和復讀生被錄取的3個本質區別,一定要了解
    進入2020高考倒計時了,氣氛是越來越緊張了,不知道各位即將參加高考的同學準備好了嗎?還是準備好復讀了?不知道說這句話會不會挨揍。不過,最近各位考生和家長除了關心高考之外,同時還關心2020年的高考復讀政策,前邊西安丁準高考補習學校已經介紹過2020最新高考復讀政策了,今天我們來聊一下應屆生和復讀生,在被大學錄取時到底有什麼區別?
  • 古代科舉與我們幾代人的高考回憶
    幾年前借看一本廈大高考制度研究專家的書,他的弟子主要研究古代與外國的科考制度,也就是在為教育部的全國普通高校升學考試提供一定的政策參考。自己在元明清授課時,也援引過孫中山等的語錄,說科舉制曾被孫文稱許為世界各國中拔取真才「最古最好的制度」,西方人將之稱為「中國第五大發明」。西方的文官考試制度,也受到過隋唐科舉取士的積極影響。
  • 比高考更加重要的考試:古代科舉考試
    高考是無數遊子實現人生理想的第一步,考上好的大學意味著有更好的平臺和前途;高考是無數家長對孩子的期望,自己這一輩子幾乎定型,他們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夠通過高考擁有更美好的未來;高考是寒門弟子實現人生逆襲最公平、最便捷、最有效的途徑。考不上大學,幾乎無法使自己和家庭實現階層的向上流動。高考也是國家和社會選拔人才的重要途徑。
  • 高中生和專科生當兵有5大區別,學生和家長鬚知
    現在應徵入伍的新兵基本都是高中及以上的學歷,高中生和專科生去當兵都差不多嗎?其實並非如此,高中生和專科生去當兵有5大方面的差距,學生和家長都有必要了解。一、高中生和專科生學歷不同,會優先徵集專科生。因為專科生也是屬於大學生,大學生當兵是有政策上的優勢,有「四個優先原則」,優先徵集報名,優先體檢和政審,優先審批和定兵,優先安排使用。因此大專生和高中生同時去應徵報名的情況下,肯定是會優先徵集大專生,其次才是高中生。二、高中生和專科生當兵,入伍方式有區別。
  • 現代高考對標中國古代科舉考試,漫談考場違紀處罰與防作弊措施
    文/ 空山導語:延續千年的科舉考試在中國古代是一件大事。中國從隋朝開始確立的科舉考試制度雖然已經廢除,但這種通過統一考試甄選人才的方法依然是現代社會最有效的遴選模式。當今社會面對人才競爭和高考壓力的巨大衝擊,社會上出現了一些公交墜湖、考場撕卷等心理侵害及舉止失衡事件。那麼,縱觀古代歷史上的科舉考試,與現代高考有那些相似相通之處?
  • 高考,科舉的延續嗎?
    高考剛剛結束,收到各地發來的清華北大的捷報。這些在大城市也能引起轟動,何況我們這樣的十七八線城市。換作以前會敲鑼打鼓去送錄取通知書,各個地方為了獎掖後輩還會給錢給大紅花,相應地還得要去學生去遊街,儼然當初的新科狀元。現在風氣下去了,因為大學生也不是天之驕子,自從高考擴招後,不是大學生的基本算文盲了。大城市能憑自己本事考上國外大學的也不少,也只有我們這些小地方還把清華北大作為最高學府對待。
  • 從科舉開始,我們聊一聊高考
    高考這一制度最早可追溯到一千多年前的科舉制,經過近代的改良才演變成「高考」,新中國成立初期曾終止過一段時間,直到1977年才被重新恢復,至今都是國家選拔人才的窗口,也是「寒門子弟」走出困境的一扇大門。但無論哪一種,基本都是選舉,跟「科舉」還是存在一定的區別,特別是魏文帝時期,陳群創立的「九品中正制」,造成了「上品無寒門、下品無士族」的現象。不但堵住了寒門子弟的求仕之路,還讓士族獲得了官位便利。
  • 高考報考軍校和定向培養士官介紹和分析,學生和家長鬚知
    7月7日全國高考正式拉開序幕,全國的目光都在盯著高考,一切都服務於高考,考生坐公交免費,附近工地停工,汽車禁止在考場附近鳴笛,全世界都在為考生們加油。高考是一次改變命運的機會,是最公平的競爭,如果沒有高考,寒門難出貴子,如果沒有高考,農民的孩子難有翻身的機會。
  • 清代科舉PK現代高考:哪種考試的難度更大?
    時間臨近六月,又將迎來每年一度的高考季節,全國無數考生和家長心也隨之逐漸緊繃。十年寒窗苦讀,在考場上魚躍龍門,一朝提名金榜,是天下士子們共同的夢想和追求。古往今來,有千千萬萬的讀書人通過考試,改寫了自己一生的命運。
  • 維護高考公平,讓學生理解付出才有收穫,歷史中科舉舞弊的都很慘
    維護高考的公平,是樹立學生正確三觀的重要一步高考對於學生來說,是人生成長路上最公平的一次人才選拔考核。高考對於家長來說,是裝滿期許的壓力和在外人眼裡挺直腰板的脊梁。高考對於學校來說,是檢驗教學品質的標準和招生時的最好廣告。
  • 張之洞向清廷上了一份奏摺,從此中國廢除科舉制度,高考取而代之
    前言由於新冠疫情的持續影響,今年(2020年)的高考從每年的6月7日和8日,改成了7月7日和8日,換言之就是昨天和今天兩天是高考時間,各地新聞對高考的報導都佔了頭條新聞,可見高考在中國教育佔了極其重要的地位。筆者之所以寫這篇文章,正是因為趁著這兩天的高考熱潮,介紹一下關於高考的前世今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