逼得千古一帝的康熙御駕親徵三次的噶爾丹,到底是怎樣的一個人?

2020-12-17 奧古說歷史

噶爾丹,他可以說是清朝「千古一帝」康熙大帝一生之大敵,為了剷平他,康熙三次親徵漠北,不惜掏空清廷國庫,也要將其徹底抹殺掉,是為蒙古一代梟雄也!

在漠北蒙古諸部被滿清逐一分化,或降清、或坐以待斃,總之都在混吃等死時,只有噶爾丹想過要反抗,想過要恢復曾經那榮耀的蒙古帝國,並為此而奮鬥一生。

噶爾丹未掌控漠北時,漠北蒙古諸部(喀爾喀蒙古)一直都在滿清的淫威下,唯唯諾諾的活著。

當時,漠北蒙古雖與衛拉特部(漠西蒙古諸部)籤訂《蒙古-衛拉特法典》,組建起一個共同抵禦滿清的同盟,但是這個同盟關係也只是讓他們多些苟延殘喘的時間罷了!為避免被滿清蠶食,他們還是得奉清朝為宗主,希望以此逃過一劫。但是,臥榻之側,豈容他人鼾睡呢!滿清豈會讓漠北與漠西蒙古諸部游離於清朝統治之外!自努爾哈赤建立後金開始,滿清就一步一步的蠶食著他們,將他們納入到自己的統治之下。

而此時,面對滿清的蠶食,漠北與漠西蒙古諸部應對的方法,卻是混吃等死。他們之間的結盟,不是為了進攻滿清,只是為求抱團取暖,繼而自保的心理上的安慰。結盟後的蒙古-衛拉特聯盟,依然奉滿清為宗主,無一部一人有統一各部,對抗滿清入侵之雄心。在滿清蠶食蒙古諸部時,各部就好似戰國六國一般,離滿清近的被蠶食,離滿清遠的則是混一天是一天,等待蠶食。

同時,也同六國面對秦國一般,蒙古諸部大敵當前,面對滿清的吞噬時,卻也是各懷鬼胎,直知窩裡橫,蒙古衛拉特聯盟天天喊著要合縱連橫,對抗清朝,但實質上卻是跟趙韓魏三國天天叫嚷的「三晉聯盟」一樣的名存實亡,沒有任何實質上的行動,說白了就是在等死。

比如蒙古-衛拉特聯盟第一代盟主固始汗,他本來實力雄厚,且因後金初創,所以完全有機會率領蒙古諸部抵擋住後金的入侵,可是讓人大跌眼鏡的是,為了滿足自己獨霸西藏的野心,他居然就直接率聯盟歸順了後金(這也為後來康熙對準噶爾汗國的統一戰爭提供了很好的理由)。再比如第二代盟主賽音奇雅,因他是在西藏黃教的幫助下才得以繼位的,並不是靠實力,而他的部落輝特部又弱小,所以很快聯盟的某些實力強悍的部落首領就聯合起來造反,賽音奇雅被土爾扈特人殺死。

只能說,怒衛拉特聯盟的不爭,哀衛拉特聯盟的不幸,衛拉特聯盟不顧外敵,頻繁內訌的行徑,最終讓滿清是從容的吞噬著蒙古諸部的地盤。

但是,就在蒙古諸部將被滿清全部控制之時,一位梟雄在漠北橫空出世,他就是準噶爾汗國大汗噶爾丹。

噶爾丹,出生在準噶爾部,是部落首領巴圖爾琿臺吉第六子。他出生後不久,就被西藏黃教認定為西藏尹咱呼圖克圖的第三世化身。1656年,12歲的噶爾丹入藏學習佛法,拜班禪博克多為師,正式成為成為西藏活佛。

1670年,僧格洪臺吉被對立派車臣臺吉暗殺,噶爾丹在西藏黃教的支持下,率兵回衛拉特蒙古復仇。第一戰,噶爾丹就表現出遠超常人的勇猛,在面對車臣數萬騎兵進攻之時,他僅率數千由潰兵組成的部隊,就敢「獨當先,越馬挺槍,最深入」,最終是「斬殺百十騎,潰其軍」,殺死車臣,贏得了人生中的第一場大勝。

次年,憑藉著自身的勇猛,噶爾丹成為部的首領。在此期間,他整頓內部,「招徠歸附,禮謀臣相土,宜課耕牧」,讓一個曾經無比弱小的綽羅斯部逐漸強大了起來。1671年,在自身實力的加持下,噶爾丹又繼承了僧格的準噶爾首領之位,並被清廷所認可。

在成為準噶爾首領後,雄心壯志的噶爾丹就開始了意圖恢復往昔那般強大的蒙古帝國的進程。為了讓自己有更大的機會能夠一統蒙古,噶爾丹撤銷了其父親和兄長不允許俄國人進入領地的禁令,「允許俄羅斯人通過衛拉特領地進入中國內陸地區」,以此來換的沙俄的支持。而後,沙俄也接受了噶爾丹遞來的橄欖枝,為準噶爾提供了當時最為先進的火器。

在沙俄和先進火器的支持下,噶爾丹率領準噶爾部一路勢如破竹,消滅了很多反抗噶爾丹的部落。1677年,噶爾丹「戕鄂齊爾圖,破其部」,吞併鄂齊爾圖車臣汗部,佔領青海,繼而成為衛拉特汗。1678年,噶爾丹平定杜爾伯特、輝特等漠西衛拉特各部,基本統一了漠西蒙古諸部,並在西藏的支持下,正式建立準噶爾汗國,從根本上脫離了與滿清的主僕關係。

1679年,噶爾丹領兵3萬,「將侵吐魯番,漸次內移,往後西套,前哨已至哈密」,迫使吐魯番、哈密臣服,準噶爾勢力伸展至甘州(今甘肅張掖)一帶,之後礙於噶爾丹之威,維疆地區白山派首領和卓伊達雅圖勒拉和卓伊達雅圖勒拉紛紛選擇歸順噶爾丹。1680年,噶爾丹滅掉葉爾羌汗國,佔據吐魯番、哈密、塔裡木盆地等地。

1683年,噶爾丹率軍擊敗哈薩克頭克汗,攻佔塔什幹、賽撒馬爾罕、布哈拉、烏爾根齊等城市,將哈薩克之地納入到準噶爾汗國的統治之下。也就是在這一年準噶爾汗國走向了極盛時期,雄才偉略的噶爾丹僅僅用了六年的時間,就打下了北接額爾齊斯河、鄂畢河、葉尼塞河上遊,南到西藏阿里地區,西包巴爾喀什湖,東至蒙古薩彥嶺及色愣格河流域,疆域達四百多萬平方公裡這麼一個偌大的準噶爾汗國。

僅憑這個成就,噶爾丹就當之無愧是一代梟雄,他英勇善戰,每次作戰都身先士卒,不畏危險,因此在他的帶領,準噶爾軍每次都是奮勇向前,不懼生死。也正是因為噶爾丹與準噶爾軍的勇猛,準噶爾汗國才會成為繼蒙古帝國後,疆域最為遼闊的蒙古汗國。

但是,誰叫噶爾丹生不逢時,他要對抗的是正處於極盛時期,且擁有一位與他不分上下的英明君主的盛世大清,如若他碰上的是道光、鹹豐這樣的庸碌之君,恐怕大清真的有可能被他取代。只是可惜,在絕對的實力面前,噶爾丹無論多英勇,他都註定是打不過由康熙所帶領的正是極盛時期的大清帝國,最終迎來的只是毀滅。

當然,不管噶爾丹反抗的結局是什麼,有一點卻是值得讓人欽佩的,那就是噶爾丹是至清朝建立以來,唯一敢用武力直接硬懟滿清的蒙古諸部首領。相比於其他蒙古首領的唯唯諾諾,混吃等死,從蒙古的角度來看,噶爾丹不失是一位頂天立地的大英雄。

正如《蒙古族通史》一書中所說:「在準噶爾地區所有呼圖克圖和喇嘛中,無論其宗教職位,還是學識及影響,噶爾丹是獨一無二的」,準噶爾縱容在整個中國歷史上名聲並不顯,但是在蒙古史上,他卻是公認的英雄,排除他在戰爭中所做出的一些惡行,單憑他敢用自己的命為自己的民族博得一個自由的出路,他就足以當得起英雄二字。

相關焦點

  • 蒙古首領噶爾丹,究竟是怎樣的一個人,為何能逼得康熙三次親徵?
    康熙皇帝是一位清朝的善戰皇帝,能讓他親徵三次的噶爾丹,自然同樣也是一位能力不俗的領導者。 但是對於他的記載,更多的是從清朝康熙皇帝的角度來看,對其與清廷交戰之前的史料記載卻並不多,今天筆者便給大家講講噶爾丹的成長曆程,從而更立體的去了解他,究竟是怎樣的一個人。
  • 清朝的統一大業——康熙平定噶爾丹
    首領叫噶爾丹。少年時候他就去了西藏,跟隨著達賴喇嘛學經,成為了達賴喇嘛的得意門生。而在康熙面前的強敵就是厄魯特蒙古的首領噶爾丹。噶爾丹嫻熟弓馬、長於謀略,是一個很有野心的人,他夢想成為蒙古的霸主。所以當他掌握了準格噶爾部統御權後,很快就對厄魯特諸部及鄰近的蒙古部落發起一系列兼併和掠奪戰爭。就是噶爾丹給清廷進貢,以利於他對漠西蒙古各部的統一。
  • 康熙打敗噶爾丹的昭莫多之戰,發生在蒙古哪裡?
    康熙當然也不會放過噶爾丹這個心腹大患,1696年二月,康熙御駕親徵噶爾丹。大軍兵分三路,康熙自領中路約3萬人,主要是駐守京師的八旗營和火器營,從獨石口(今河北赤城北)北出。
  • 康熙皇帝同侍衛下棋連輸七局,十天後侍衛身亡,康熙感慨說出八字名言
    康熙8歲登基,在還是一個不懂事的孩子的時候,就成為了清帝國的皇帝。這樣一位小皇帝坐在皇位上,自然引起權臣們的騷動,懷有不臣之心的人比比皆是。康熙皇帝在走向聖君的路途中,更像是打怪升級,一步步成為了千古一帝。
  • 大明風華:為什麼帝王喜歡御駕親徵?
    古往今來,漢高祖劉邦、漢武帝劉徹、魏孝文帝拓跋燾、北周武帝宇文邕、隋煬帝楊廣(三徵高麗)、唐太宗(徵高麗)、宋太宗趙光義、明英宗朱祁鎮(土木堡之變)、康熙(親徵葛爾丹)都有過御駕親徵的歷史記載。不過說這起其中的佼佼者,那就是今天要說的這位,明朝永樂大帝朱棣,五次徵漠北,每次都是身先士卒,不大殺四方誓不罷休的一位「大將軍」,他絕對是中國歷史御駕親徵第一人。
  • 八歲登基,權臣當道,康熙如何親政,如何成為「千古一帝」?
    大家都知道康熙是中國歷史上在位時間最長的皇帝,八歲登基,少年時誅殺權臣,成年後先後平定三藩、收復臺灣、親徵噶爾丹、保衛雅克薩,以尼布楚條約確保清王朝在黑龍江流域的領土控制,創立"多倫會盟"取代戰爭,聯絡蒙古各部。
  • 費揚古在昭莫多之戰一役定乾坤 幫助康熙帝平定噶爾丹
    康熙32年(1693年),清軍在歸化城(內蒙古呼和浩特)增加戍兵,以費揚古為安北將軍駐守。康熙34年,噶爾丹率3萬騎兵再次進犯。康熙帝龍顏大怒,統率3路大軍二次親徵噶爾丹。康熙帝中路軍接近噶爾丹大營時,噶爾丹得知康熙御駕親徵,登山遙望,見大軍分翼排列,營壘遍野,遂盡棄帳房、器械等逃去。
  • 為何從康熙到乾隆,清朝和它打了上百年
    康熙29年,極度膨脹的準噶爾汗王噶爾丹,率部進攻漠北蒙古各部,妄圖統一蒙古。漠北各部首領聯名向清朝求助。康熙調動火器營,用大炮對付準噶爾的騎兵,在烏蘭布通重創噶爾丹。此時的大清,在順治和康熙的不懈努力下,終於撲滅了李自成的大順政權,剿殺了張獻忠的大西軍隊,消滅了南明的殘餘勢力,平定了三藩之亂。最後掃清寰宇,立足中原。
  • 噶爾丹末日之戰:本可把康熙連鍋端,卻把自己打成光杆司令
    本期,冷兵器研究所就來說一下昭莫多之戰,看看蒙古梟雄噶爾丹的野望是破滅的。對於噶爾丹來說,烏蘭布通戰役後的六年過得想必十分煎熬(詳見冷研之前的文章《《上下五千年》騙人?復盤烏蘭布通之戰,哪有清軍火炮大破駝城》)。
  • 康熙明知自己的大兒子喜歡寶日龍梅,為何還要佔有她?
    因為康熙皇帝是被動的,康熙王朝中有句經典臺詞,即康熙在戰勝噶爾丹後和寶日龍梅共赴雲雨之前的「寶日啊,你QIANG暴了朕啊!」,到底誰主動,一目了然。寶日龍梅,按照電視劇的設定,是喀爾喀蒙古土謝圖汗的女兒。
  • 鰲拜臨死悔悟,煽情求生,康熙此舉不愧千古一帝
    這是忠勇功臣與三代皇帝的故事,這是擅權朝臣與年幼皇帝鬥智鬥勇的故事,這更是千古一帝鐵腕柔情的故事。故事要從鰲拜開始說起。豪格是多爾袞最先打擊的對象,多爾袞對鰲拜也是恨得牙痒痒。在順治皇帝登基後的七年時間內,多爾袞對鰲拜進行多次打壓,其中較為嚴重的有三次。
  • 藍齊兒下嫁大汗,噶爾丹被康熙斬殺,他的兒子阿米達最後下場如何
    藍齊兒是榮妃馬佳氏的女兒,也是康熙皇帝的第三女,因為前面兩個女兒早夭,藍齊兒也屬於長女,她是康熙最疼愛的女兒之一。在皇家之中,於崇德元年始仿明制,皇帝女兒開始稱為"公主",嫡女封"固倫公主",庶女封"和碩公主";親王之女稱和碩格格(郡主)。
  • 《將夜2》寧桑成舉世之敵,唐王為十三弟御駕親徵
    此時,唐王李仲易意識到西陵不會輕易放過十三弟寧缺,於是便決定御駕親徵,一來為了救寧缺,二來防止西陵趁機進攻唐國。當夫子登天化身為月,唐國和書院失去了夫子庇護,舉世伐唐大戰開始。書院後山眾弟子,為保護唐國都使出了強大修為功力。
  • 康熙王朝:明知胤褆傾心於寶日龍梅,為何康熙還要將其佔為己有?
    於是,為了徹底消滅噶爾丹,康熙皇帝先後於康熙二十九年(1690年)、康熙三十五年(1696年)、康熙三十六年(1697年),三次御駕親徵,最終將噶爾丹的勢力徹底剷除,噶爾丹本人也在眾叛親離中服毒自盡。而在康熙皇帝三次親徵噶爾丹的過程中,一些來自於噶爾丹「佔領區」的蒙古部落貴族,可以說給予康熙皇帝以極大的幫助。
  • 《燕雲臺》幽州戰事告急,燕燕御駕親徵為德讓,為何明扆卻怪自己
    女主蕭燕燕與韓德讓之間的家國天下與個人的小情小愛到底該如何抉擇,這也是貫穿整部劇的線路。明扆橫刀奪愛,強娶燕燕做皇后,致使韓德讓、蕭燕燕與明扆生了嫌隙。不少網友說明扆強娶燕燕是不仁道的做法,也有人說「帝王行事利天下」,對於這個話題一直以來都是整部劇關注的重點之一。那麼,一邊是家國天下一邊則是個人的小情小愛到底該如何抉擇呢?
  • 在歷代帝王中,有哪幾位能稱得上是千古一帝呢?
    中國是一個歷史悠久的國家,在滔滔不絕的歷史長河中,共誕生了400多位皇帝,皇帝作為封建王朝最高統治者,擁有至高無上的權利,但真正能稱上是千古一帝的又有哪些人呢?千古一帝指的是那些在功績上有非常出色建樹的皇帝,今天就讓我們來盤點中國歷史上的幾位千古一帝。
  • 康熙看望50歲的親哥哥,康熙剛走,哥哥說:我可以死了
    那麼康熙登基後,福全又怎麼樣了? 據《清聖祖實錄》記載:「康熙六年正月,福全被封裕親王,並享有議政之權」,福全年幼時的志向是成為一代賢王,事實證明他確實做到了,其一生最大的功績就是大敗叛軍噶爾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