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紫禁城裡平常的一天,官員畢恭畢敬出入前殿,宮女婀娜多姿,往來後宮。世界上最大宮廷裡諱莫如深的宮廷生活,讓宮牆外的人們感到無比的神秘。對於入住中原的清廷來說,這僅僅是表面的平靜。
康熙是中國歷史上使用時間最長的年號,康熙接手的清朝正處於混亂國家動蕩,從明萬曆十一年,也就是努爾哈赤起兵開始,到康熙二十二年,時間跨度整整百年。這一百年中華大地處於戰火與分裂當中,作為一代雄主,康熙需要重新實現國土統一。
蒙古諸步成為重患
對於入住中原的清廷來說,這僅僅是表面的平靜。在遙遠的西部,來自北方和西北等邊疆少數民族地區的挑戰與威脅,無疑是一個非常嚴峻的考驗。在這些少數民族當中,以漠北喀爾喀蒙古、洛南、察哈爾蒙古、墨西厄魯特蒙古三大部最為強悍,這是元朝滅亡後殘留的力量,他們依然擁有強悍的騎兵以及重建統一汗國的夢想。
而在北方草原,一代天驕成吉思汗曾以狂飆之勢打造出蒙古帝國的輝煌。明王朝建立後,成吉思汗的後裔們被迫退守大漠,他們難以割捨黃金家族情結,希望有機會再現昔日雄風。公元一六三六年,漠南蒙古十六部四十九位王公齊聚盛京瀋陽,尊奉皇太極為蒙古可汗,並奉上博格達徹辰汗尊號。此後在逐鹿中原和統一全國的進程中,蒙古都發揮了重要作用。公元一六三八年之後,喀爾喀還開始向清進九白之功,即一隻白駝、八匹白馬,喀爾喀也在名義上成為清廷的臣屬。
然而蒙古部落各有自己的遊牧範圍,由於對牧地、部眾,尤其是全蒙古汗位的爭奪,各部內部或彼此之間經常會發生摩擦,甚至攻掠。厄魯特部蒙古分為和碩特部、杜爾伯特部、圖爾霍特布、準噶爾部,準噶爾部,遊牧於天山以北伊犁河流域。首領叫噶爾丹。少年時候他就去了西藏,跟隨著達賴喇嘛學經,成為了達賴喇嘛的得意門生。
而在康熙面前的強敵就是厄魯特蒙古的首領噶爾丹。噶爾丹嫻熟弓馬、長於謀略,是一個很有野心的人,他夢想成為蒙古的霸主。所以當他掌握了準格噶爾部統御權後,很快就對厄魯特諸部及鄰近的蒙古部落發起一系列兼併和掠奪戰爭。就是噶爾丹給清廷進貢,以利於他對漠西蒙古各部的統一。入主中原之初,清廷將主要精力放在摧毀李自成、張獻忠的農民軍以及南明政權上。
進入康熙初年,清廷忙於平息以吳三桂為首的三藩叛亂,已經沒有力量去控制西部邊疆。因此在很長一段時間對蒙古諸部和西藏地區採取安撫懷柔政策。噶爾丹也藉此機會發展壯大起來。就在一六八零年,也就是康熙十九年,已經佔有天山北麓的噶爾丹,派遣十二萬騎兵進入今天新疆喀什一帶,控制了南疆。接下來噶爾丹又開始了東進計劃,將進一步控制青海的和碩特部蒙古和喀爾喀蒙古。這一計劃實際上是和清廷爭奪對這些地區的控制權。噶爾丹的擴張逼迫戰敗的厄魯特蒙古部落由西向東湧入青海、甘肅,直接威脅中原受其危害的喀爾喀蒙古各部,由北往南逼近長城,威脅京師。此外,令康熙帝夜不能寐的是,噶爾丹為了達到自己的目的與沙俄形成聯合。這對正在維護疆域完整的康熙帝來說,造成了極大的被動。
噶爾丹勾結沙俄的行為被康熙知道後,警告噶爾丹不要在生事端,但是噶爾丹對康熙的警告置之度外,於1690年繼續追擊南遷的喀爾喀部,噶爾丹的行為讓康熙徹底明白了噶爾丹已經不滿足現狀,不受朝廷的控制,康熙決定斬草除根,拔出噶爾丹這個威脅。
1690年起康熙三次御駕親徵發動了烏蘭布通(今蒙古翁牛特旗西南)和昭莫多(今蒙古國烏蘭巴託)兩大戰役,在戰役中康熙精心部署,給噶爾丹致命的打擊,使其損失慘重,基本上消滅了噶爾丹的勢力。1697年康熙率軍從寧夏出發,剿滅殘餘力量,噶爾丹在眾叛親離中服毒自盡。
雖然噶爾丹已死但是其殘餘力量還沒有徹底消滅,康熙一代千古一帝在最終臨死也沒有徹底平定準噶爾部叛亂。但是康熙的功績為雍正乾隆徹底消滅準噶爾部打下了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