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的統一大業——康熙平定噶爾丹

2020-12-23 杞人杞事

這是紫禁城裡平常的一天,官員畢恭畢敬出入前殿,宮女婀娜多姿,往來後宮。世界上最大宮廷裡諱莫如深的宮廷生活,讓宮牆外的人們感到無比的神秘。對於入住中原的清廷來說,這僅僅是表面的平靜。

康熙是中國歷史上使用時間最長的年號,康熙接手的清朝正處於混亂國家動蕩,從明萬曆十一年,也就是努爾哈赤起兵開始,到康熙二十二年,時間跨度整整百年。這一百年中華大地處於戰火與分裂當中,作為一代雄主,康熙需要重新實現國土統一。

蒙古諸步成為重患

對於入住中原的清廷來說,這僅僅是表面的平靜。在遙遠的西部,來自北方和西北等邊疆少數民族地區的挑戰與威脅,無疑是一個非常嚴峻的考驗。在這些少數民族當中,以漠北喀爾喀蒙古、洛南、察哈爾蒙古、墨西厄魯特蒙古三大部最為強悍,這是元朝滅亡後殘留的力量,他們依然擁有強悍的騎兵以及重建統一汗國的夢想。

而在北方草原,一代天驕成吉思汗曾以狂飆之勢打造出蒙古帝國的輝煌。明王朝建立後,成吉思汗的後裔們被迫退守大漠,他們難以割捨黃金家族情結,希望有機會再現昔日雄風。公元一六三六年,漠南蒙古十六部四十九位王公齊聚盛京瀋陽,尊奉皇太極為蒙古可汗,並奉上博格達徹辰汗尊號。此後在逐鹿中原和統一全國的進程中,蒙古都發揮了重要作用。公元一六三八年之後,喀爾喀還開始向清進九白之功,即一隻白駝、八匹白馬,喀爾喀也在名義上成為清廷的臣屬。

然而蒙古部落各有自己的遊牧範圍,由於對牧地、部眾,尤其是全蒙古汗位的爭奪,各部內部或彼此之間經常會發生摩擦,甚至攻掠。厄魯特部蒙古分為和碩特部、杜爾伯特部、圖爾霍特布、準噶爾部,準噶爾部,遊牧於天山以北伊犁河流域。首領叫噶爾丹。少年時候他就去了西藏,跟隨著達賴喇嘛學經,成為了達賴喇嘛的得意門生。

而在康熙面前的強敵就是厄魯特蒙古的首領噶爾丹。噶爾丹嫻熟弓馬、長於謀略,是一個很有野心的人,他夢想成為蒙古的霸主。所以當他掌握了準格噶爾部統御權後,很快就對厄魯特諸部及鄰近的蒙古部落發起一系列兼併和掠奪戰爭。就是噶爾丹給清廷進貢,以利於他對漠西蒙古各部的統一。入主中原之初,清廷將主要精力放在摧毀李自成、張獻忠的農民軍以及南明政權上。

進入康熙初年,清廷忙於平息以吳三桂為首的三藩叛亂,已經沒有力量去控制西部邊疆。因此在很長一段時間對蒙古諸部和西藏地區採取安撫懷柔政策。噶爾丹也藉此機會發展壯大起來。就在一六八零年,也就是康熙十九年,已經佔有天山北麓的噶爾丹,派遣十二萬騎兵進入今天新疆喀什一帶,控制了南疆。接下來噶爾丹又開始了東進計劃,將進一步控制青海的和碩特部蒙古和喀爾喀蒙古。這一計劃實際上是和清廷爭奪對這些地區的控制權。噶爾丹的擴張逼迫戰敗的厄魯特蒙古部落由西向東湧入青海、甘肅,直接威脅中原受其危害的喀爾喀蒙古各部,由北往南逼近長城,威脅京師。此外,令康熙帝夜不能寐的是,噶爾丹為了達到自己的目的與沙俄形成聯合。這對正在維護疆域完整的康熙帝來說,造成了極大的被動。

噶爾丹勾結沙俄的行為被康熙知道後,警告噶爾丹不要在生事端,但是噶爾丹對康熙的警告置之度外,於1690年繼續追擊南遷的喀爾喀部,噶爾丹的行為讓康熙徹底明白了噶爾丹已經不滿足現狀,不受朝廷的控制,康熙決定斬草除根,拔出噶爾丹這個威脅。

1690年起康熙三次御駕親徵發動了烏蘭布通(今蒙古翁牛特旗西南)和昭莫多(今蒙古國烏蘭巴託)兩大戰役,在戰役中康熙精心部署,給噶爾丹致命的打擊,使其損失慘重,基本上消滅了噶爾丹的勢力。1697年康熙率軍從寧夏出發,剿滅殘餘力量,噶爾丹在眾叛親離中服毒自盡。

雖然噶爾丹已死但是其殘餘力量還沒有徹底消滅,康熙一代千古一帝在最終臨死也沒有徹底平定準噶爾部叛亂。但是康熙的功績為雍正乾隆徹底消滅準噶爾部打下了基礎。

相關焦點

  • 費揚古在昭莫多之戰一役定乾坤 幫助康熙帝平定噶爾丹
    昭莫多之戰在整個康熙帝平定噶爾丹叛亂中有著舉足輕重的地位,此役中歸化城(內蒙古呼和浩特)大將軍費揚古統領4.6萬西路軍,在昭莫多(今蒙古烏蘭巴託南宗英德)打敗噶爾丹,噶爾丹僅率數騎逃脫,從此一蹶不振,再無力量發動分裂戰爭
  • 康熙打敗噶爾丹的昭莫多之戰,發生在蒙古哪裡?
    烏蘭布通之戰後,康熙為鞏固蒙古地區的統治,防止噶爾丹捲土重來,於第二年親臨多倫諾爾(今內蒙古錫林格勒盟多倫)召集蒙古、內蒙古王公貴族會盟,喀爾喀蒙古歸附,堅定地站到了清朝一邊
  • 曾威脅清朝統一的準噶爾是如何滅亡的?
    向東壓迫杜爾伯特部,奪其領地,逼其內附清朝。並企圖兼併和碩特部。順治三年(1646),衛拉特各部首領二十二人聯名向清朝納貢,清朝賜以甲冑弓矢,命他們其統轄諸部,在那時就確定了主權關係,青藏高原和新疆正式納入清朝的主權版圖,所以,隨後準噶爾歷次威脅清朝安危,其實就是叛亂。
  • 逼得千古一帝的康熙御駕親徵三次的噶爾丹,到底是怎樣的一個人?
    噶爾丹,他可以說是清朝「千古一帝」康熙大帝一生之大敵,為了剷平他,康熙三次親徵漠北,不惜掏空清廷國庫,也要將其徹底抹殺掉,是為蒙古一代梟雄也!在漠北蒙古諸部被滿清逐一分化,或降清、或坐以待斃,總之都在混吃等死時,只有噶爾丹想過要反抗,想過要恢復曾經那榮耀的蒙古帝國,並為此而奮鬥一生。
  • 為何從康熙到乾隆,清朝和它打了上百年
    十七世紀初,準噶爾部迅速擴張,宣戰其他三個部落,把他們趕到了伏爾加河地區,在經過數年的東徵西討後,終於在 1678年統一漠西蒙古,建立準噶爾汗國。鼎盛時期的準噶爾汗國,國土面積達到400多萬平方公裡,草場肥沃,牛羊如雲,戰馬成群,人口眾多。
  • 昭莫多之戰:為什麼說噶爾丹不僅僅輸在軍力,更是輸在人心?
    此役之後,噶爾丹的精銳部隊全部喪失殆盡,以後再也沒有東山再起的機會了,歷時近10年的叛亂終於得以平定,喀爾喀地區重新統一於清朝。在交戰之中,噶爾丹在漠北以逸待勞,形勢原為有利;清軍勞師遠襲,形勢原本不利。噶爾丹佔據了天時和地利,但是丟掉了「人和」,所以交戰結果是清軍大獲全勝。
  • 準噶爾汗國與清朝之間有何仇怨,為何清朝一定要將其徹底消滅?
    看過《康熙王朝》的朋友對於噶爾丹這個名字想必不會陌生。歷史上的噶爾丹以及他所建立的準噶爾汗國,可以說是康熙皇帝以及當時的大清王朝最為危險的敵人,以至於康熙要連續三次御駕親徵直至噶爾丹敗亡。在這之後,噶爾丹的繼任者們依然給清朝製造了大量的麻煩,最終歷經康熙、雍正、乾隆三朝帝王,才最終將準噶爾問題徹底解決。
  • 準噶爾和喀爾喀有什麼區別,噶爾丹做了什麼讓清朝輕易降服外蒙古
    衛拉特明朝時叫「瓦剌」,清朝時叫「厄魯特」。它是蒙古太師建立的國家,長期與黃金家族分庭抗禮。瓦剌的大汗也先是第一位非黃金家族血脈稱汗的蒙古人,但他稱汗沒多長時間,就被部下殺害。不過他所在的準噶爾部後來又崛起了一個神人——噶爾丹。
  • 清朝攻打準噶爾算入侵還是平叛,有什麼歷史依據?
    清朝為了平定準噶爾,迭經康熙 、雍正 、乾隆三朝,歷時70年,最終弭叛息亂,取得了完全勝利,統一了西北,鞏固了邊疆。一、蒙部分裂明末清初,中國北方的蒙古族分為三大部:漠南蒙古,喀爾喀蒙古和漠西厄魯特蒙古。
  • 蒙古首領噶爾丹,究竟是怎樣的一個人,為何能逼得康熙三次親徵?
    康熙皇帝是一位清朝的善戰皇帝,能讓他親徵三次的噶爾丹,自然同樣也是一位能力不俗的領導者。 但是對於他的記載,更多的是從清朝康熙皇帝的角度來看,對其與清廷交戰之前的史料記載卻並不多,今天筆者便給大家講講噶爾丹的成長曆程,從而更立體的去了解他,究竟是怎樣的一個人。
  • 清朝的疆域是哪位皇帝在位的時候達到鼎盛?答案讓人驚訝
    很多人提起清朝都覺得滿清無能,其實這是不完全正確的,清朝末期確實被西方列強欺負,籤訂了很多的不平等條約。但是清朝的前期還是比較厲害的,主要進行了平定三藩叛亂,收復臺灣,和沙俄的雅克薩之戰,和準噶爾的安定西藏之戰,和羅卜藏丹津的青海之戰,徹底平定準噶爾之戰,平定天山大小和卓,反擊廓爾喀入侵西藏等戰爭。才有了清朝疆域的鼎盛。
  • 為什麼說是清朝奠定了中國的版圖?看最新高中歷史書是如何說的
    康熙平定臺灣後,臺灣才第一次納入到了中央王朝的版圖。2,擊敗俄羅斯[原文]17世紀中葉,沙皇俄國的勢力擴展到黑龍江流域。康熙前期,發兵圍攻俄軍據點雅克薩 ,迫使沙俄同意進行談判。1689年,兩國籤訂《尼布楚條約》,劃定了東部邊界。
  • 藍齊兒下嫁大汗,噶爾丹被康熙斬殺,他的兒子阿米達最後下場如何
    藍齊兒是榮妃馬佳氏的女兒,也是康熙皇帝的第三女,因為前面兩個女兒早夭,藍齊兒也屬於長女,她是康熙最疼愛的女兒之一。在皇家之中,於崇德元年始仿明制,皇帝女兒開始稱為"公主",嫡女封"固倫公主",庶女封"和碩公主";親王之女稱和碩格格(郡主)。
  • 康熙皇帝同侍衛下棋連輸七局,十天後侍衛身亡,康熙感慨說出八字名言
    二、戰火燃遍半個清王朝,康熙皇帝平定三藩之亂。 在李自成大順軍和清朝軍隊對峙的時刻,吳三桂因為私人恩怨,迎奉清軍入關,決定了清軍和大順軍的勝敗。山海關大門洞開後,清軍火速入關,佔領了北京。李自成農民軍節節敗退,最終走向了滅亡。 順治皇帝在位時,讓吳三桂鎮守雲南。
  • 清朝用和親與封王攏絡蒙古,徵服準噶爾部,乾隆用了第三種方法
    康熙十年(1671年),準噶爾部首領噶爾丹,不斷用兵擴張地盤妄圖統一全蒙古,重建大蒙古汗國。康熙二十九年(1690年),噶爾丹率精銳騎兵3萬打到離北京僅700裡的內蒙古烏蘭布通,嚴重威脅到清朝的安全。康熙皇帝親率大軍與準噶爾軍隊決戰,清軍憑藉大炮轟擊,大敗準噶爾軍隊。
  • 噶爾丹末日之戰:本可把康熙連鍋端,卻把自己打成光杆司令
    烏蘭布通之戰雖然是平手,清軍的戰場損失甚至大於準軍,然而福全部只是清軍主力的一支,在裝備上就已經完勝了噶爾丹幾乎全部的家當。這時候,噶爾丹恐怕才意識到巨大的國力差距。烏爾會河之戰被噶爾丹殲滅一萬多弱兵,對於清王朝來說壓根不算什麼大事。而噶爾丹想打痛清王朝來逼迫清朝交出喀爾喀的部眾,也無疑是無比託大了。
  • 清朝與明朝是敵對的,為何康熙要拜謁朱元璋陵,並行三跪九拜禮
    根據《清代文獻參考》和其他一些史料記載,康熙第一次拜祭明孝陵是在康熙二十三年,即他第一次南巡的時候。在十月下旬,康熙乘著御船來到了江寧府,那時,他棄船上岸,騎馬入城。康熙是清朝的皇帝,朱元璋是明朝的開國皇帝。需要注意的是,在封建王朝中,朝代前後更替常常是相互矛盾的。所以,新朝取代舊朝,不僅會將亡國的君主和宗室子弟趕盡殺絕。此外,為了顯示皇權的至高無上,還會採取一些非常規的行動,如破壞前朝陵墓建築等。萬曆皇帝入主中原後,多爾袞就拆了他的宮殿。
  • 準噶爾只是佔據了新疆和中亞地區,為何清朝一定要消滅準噶爾?
    噶爾丹憑藉鐵的手腕東徵西討,很快侵佔了天山南北以及青海的大片區域,他不僅野心勃勃,而且兇殘暴虐,在被徵服地區橫徵暴斂,奴役厄魯特蒙古和其他三部以及維吾爾、哈薩克等族民。這年,他還與沙俄勾結,橫行於漠北,攻擊依附清朝的喀爾喀蒙古。然後,準噶爾大軍又掉頭南下,殺到距古北口長城關隘不足九百裡之地,清廷為之震動。顯然,康熙對咄咄逼人的準噶爾汗噶爾丹已不能等閒視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