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名其妙的「催債微信」:「幫個忙」背後的貸款陷阱

2021-01-10 新華網客戶端

來源:檢察日報

以「衝業務量」為名請人幫忙貸款,承諾「貸款我用,錢我還」,但數額巨大的貸款,嫌疑人根本無力償還,被害人陸續收到貸款公司的催債簡訊——

「幫個忙」背後的貸款陷阱

去年底,山東省博興縣法院一審認定上海某公司(俗稱「買單俠」公司,下同)山東博興區域經理王立民犯詐騙罪,判處有期徒刑十一年,並處罰金10萬元,同時追繳其違法所得88萬餘元,發還被害人。一審判決後,王立民不服,提起上訴。日前,山東省濱州市中級法院作出終審裁定,準許被告人撤回上訴,一審判決自裁定送達之日起生效,

至此,這起從犯案到判決歷時三年,被害人多達217人、涉案金額過百萬元的詐騙案件,畫上了句號。

莫名其妙的「催債微信」

2017年1月12日一大早,19歲的林林(化名)和往常一樣,和父親一起到外地運輸青菜,突然,他口袋裡的手機響了起來。打開手機一看,一條微信讓他好生詫異,發微信的是「買單俠」公司的後臺客服,微信以「溫馨提示」的方式,提醒林林儘快償還本息5896.98元的手機分期業務貸款。

「不對啊!上次買手機時跟『買單俠』公司貸的3000元,我早就還完了,這回咋又冒出個4000元的新貸款呢?」林林一頭霧水,忽然間想起不久前被要求替朋友「幫個忙」的事,於是馬上聯繫了「買單俠」公司的博興區域銷售業務員麗麗(化名)。

「你忘了,這筆借款是替我們銷售經理王立民辦的『手機貸』,錢他拿去了,貸款自然也該他還呀!」麗麗了解事情原委,並且爽快表示:「王經理也委託我辦過這樣的業務,剛剛我也收到了催債簡訊呢。你放心,我這就聯繫王經理,讓他馬上還貸!」

但接下來,輪到麗麗緊張了。她一直信任的「王經理」失聯了,她多次撥打對方手機,一直無法接通。

「王經理不會卷著錢『跑路』了吧?這下壞事了,幫忙幫出大麻煩了!」意識到可能陷入騙局,麗麗和林林一起到公安局報案。

此時,他倆還想不到,這場騙局究竟有多大。

200多人中招

「啥,你也被騙了?」報警路上,林林接到了同村夥伴壯壯(化名)的電話,得知對方也剛剛接收到了「買單俠」公司發來的「催債微信」。

接受報案的山東省博興縣公安局幹警也非常吃驚。在林林報案後的數日內,公安機關又陸續接到近百名群眾報案。他們來自不同鄉鎮,從事不同職業,但提供的涉案信息卻與林林的情況大致相同,指向對象也是同一個人——「買單俠」博興縣區域銷售經理王立民。

牽涉人員之多、涉案金額之高,引發了博興縣警方的高度關注。他們迅速調取了王立民的個人信息。信息顯示,王立民2016年5月因犯詐騙罪,被判處有期徒刑三年,緩刑三年,並處罰金8萬元。

一個有詐騙前科的業務經理,在舊案未消之際又犯新案,警方迅速偵查,於2017年6月15日將在逃的王立民依法逮捕。

而此時,前來報案的群眾人數已經達到200餘人,涉案金額超過120萬元。有的同一個村子裡,竟有六七人同時「中招」。問及受騙過程,被害人說法也是大同小異。他們多是農村年輕人,都是受朋友邀請參與「幫忙」的。上百筆貸款金額不等,其中4000元的最多,發放貸款的均為「買單俠」公司,而被害人所貸來的多筆錢款,全部被王立民拿走並用於個人揮霍。

「業務提成」讓他心生邪念

警方偵查顯示,王立民自2016年1月起擔任「買單俠」博興縣區域經理,負責推廣「買單俠」公司的「手機貸」業務,即針對手機購買群體推出額度為1000元至5000元不等的小額貸款,每發展一名客戶能獲得一定提成。為搶佔市場,「買單俠」公司針對各地的區域經理推出了激勵政策:前來辦理「手機貸」業務的客戶越多,公司下發的提成款就越高。

這一政策極大地刺激了王立民的工作熱情。他瞅準這一時機,認真執行公司規定,有針對性地向農村年輕人宣傳營銷,並通過麗麗等5名業務員的幫助,迅速發展了一批「手機貸」客戶,工資提成也越來越豐厚。照這樣發展下去,王立民的事業一定會越來越紅火。

伴隨著市場拓展和業績攀升,王立民在博興縣域迅速積累了不小的知名度,客戶群體也如同滾雪球般越來越大,「王經理」的名頭一時在博興縣頗為響亮。但是,這一連串好勢頭並未讓王立民滿足,他還是覺得「來錢太慢」,於是,他瞄準貸款動起了歪念。

經辦業務中,王立民發現,「買單俠」公司放貸環節有漏洞,可以通過「做手腳」套取貸款挪為己用。為此,他想出了一記「高招」:指派5名業務員,通過找客戶及其熟人朋友「幫忙」的方式,邀請客戶攜帶微信帳號和身份證前往公司辦理「手機貸」手續,以幫助自己順利頂替公司業務;等公司貸款發放後,他再要求客戶將貸款以轉帳方式直接轉入自己微信,並承諾該筆貸款由王立民本人負責歸還貸款本息。

「小算盤」打得很精的王立民相信,只要每月都能吸納足夠多的客戶,就一定能從「買單俠」公司拿到豐厚的業績獎勵,屆時用這筆業績獎勵償還所欠的貸款利息輕而易舉。然而,此後的事實證明,王立民只預料到了開頭和過程,卻沒猜對結局。

「幫個忙」讓被害人放鬆警惕

「買單俠」公司總部遠在上海,平時通過電子轉帳方式發放貸款,這給了王立民充分的「做手腳」空間。從2016年2月起,王立民瞄準放貸環節中的這一「bug」,邀請客戶到現場辦理「手機貸」手續,然後通過電子手段上傳個人頭像和相關信息;「買單俠」公司總部經審核無誤後,最多3分鐘就能完成放貸;然後前來「幫忙」的客戶再將該筆貸款轉給王立民,並約定由王立民本人償還本息。

偵查顯示,自2016年2月至2017年1月,王立民先後以「幫忙衝業務量」的理由,騙取了217名客戶及親朋好友的信任,共經辦「買單俠」貸款業務221筆,貸款金額102.53萬元,本息高達127.47萬元。

「給朋友幫忙」的理由,蒙蔽了不明真相的客戶群體。更有熱心的客戶,把自己的親朋好友也一股腦地拉過來,給王立民「衝業務量」。對此,王立民一概「笑納」,他一邊忙著吸收來自各個客戶的貸款,用於個人消費開支,一邊拿出部分資金及時償還掉「買單俠」部分貸款利息,巧施「瞞天過海」之計,用一連串虛構的業務流量,從「買單俠」公司總部騙取了數額不菲的業務提成。

「我當初就是想買新款手機,錢又不湊手,才通過麗麗辦理的『買單俠』手續,很快就用上了新手機,每月分期還貸款也沒啥壓力!」得知上當受騙後,林林如夢方醒。而他的經歷,也是大多數「手機貸」客戶的共同體驗。起初,儘管很多客戶對此並非沒有戒心,只是因為熟人的一聲「幫個忙」,就放鬆了警惕。

案發後,經公安機關查證,王立民在不到一年時間內,償還了33.28萬元的貸款本息,至案發,仍有94.19萬元的貸款餘額未能償還。

於是,便有了本文開頭的一幕,林林、壯壯等眾多貸款客戶接到「買單俠」公司內容一致的「催債微信」。

鐵證鎖定犯罪

2018年5月,博興縣檢察院受理本案,由檢察官賈道國具體負責辦理。「20多本案卷,摞起來能有半米多高,工作量很大。但比這更麻煩的是,證據也不夠充足。」賈道國這句平靜的話語裡,道出了辦案的曲折和艱辛。

「你說我騙人,要拿出證據來才行啊!」面對檢察官的提審,王立民態度蠻橫,極不配合。要鎖定犯罪,讓他心服口服,必須進一步完善證據。

歷時三個多月的艱苦審查,他和同事多次對接銀行調取交易流水明細,發現200多筆交易大多是通過銀行、支付寶和微信等電子手段轉帳方式實現,但這方面證據有瑕疵,於是作出了「退回補充偵查」決定,公安機關進一步完善證據。

之後,檢察官引導公安機關前往上海,對接「買單俠」公司總部,調取涉案人員名單,鎖定被害人群的涉案金額和具體人數,提升證據的可信性;引導公安機關奔赴廣州,調取支付寶相關轉帳記錄,獲取被害人群的交易明細。此外,檢察官引導偵查人員聘請省內權威會計事務所介入,對涉案的交易帳目嚴格審計,出具了詳細的《審計報告》,為完善證據鏈條補充了權威性書證。

2018年12月19日,博興縣檢察院對王立民涉嫌詐騙一案提起公訴。博興縣法院一審判決,王立民以非法佔有為目的,詐騙他人財物,數額特別巨大,以詐騙罪判處其有期徒刑十一年,並處罰金10萬元,同時追繳其違法所得88萬餘元,發還被害人。

案後說法

本案之所以出現被害人群龐大的情況,是因為被告人前期的業務較為正規嚴格,建立了穩健的信譽基礎。而業務員和眾多的「下線」客戶之間,彼此因為互相熟悉,喪失了應有的警惕和原則。

王立民透支眾多客戶及其親朋好友的信任,通過「幫忙頂業務」的謊言,辦理了大批虛假貸款,從中牟取利潤,給公司和他人造成了巨大的傷害和損失。此案說明,在「熟人圈子」裡,當「來錢快」的貪心凌駕於信任道德之上時,對被害人造成的身心雙重打擊將是異常沉重的。財物有價,信任無價,縱使再好的「朋友圈」也要講法治,法律始終是守護生命財產安全的「終極武器」。

面對熟人或親朋好友的求助,要提高警惕,不要輕易將自身財物交給他人。特別是涉及錢財來往時,對於熟人關係和原先的業務關係,更要慎重對待,多方了解,要知道對方幹什麼,更要知道自己幹什麼,這樣就不會給騙子以可乘之機。

案件告破,被告人已經受到法律嚴懲。但是通過這起案件,人們要切實敲響「思想警鐘」。當把別人的信任以及熟人關係作為騙人手段時,只能得逞一時,不會得逞一世。被判入獄,名譽掃地,熟人親情全無,這真應了那句老話——莫伸手,伸手必被捉!

(山東省博興縣人民檢察院刑事執行檢察科科長 賈道國)(記者 郭樹合 張海亮)

相關焦點

  • 【微案例】幫刷假單買手機,收「催債」簡訊
    「你幫我填個分期購買手機的假單子,幫我衝衝業績,我給你100元好處費,這個單子月底會自動消除,不用你還錢。」
  • 女大學生幫人貸款,賺佣金5000元,最後卻被催債5萬元!
    女大學生幫人貸款,賺佣金5000元,最後卻被催債5萬元!隨著網際網路的發展,大家的生活方式和消費觀念也有了很大的改變,尤其是很多年輕人,對於未知的事物充滿了各種好奇。就比如這兩年興起的小額貸款,就有很多人深陷其中,到最後追悔莫及。
  • 無抵押 無須徵信 這樣的貸款背後暗藏陷阱
    無抵押、無須徵信、當天放款……這樣的貸款信息背後暗藏陷阱  企業在籌資復產,有人卻放貸施騙警方提醒,網絡貸款詐騙依然是詐騙重災區,中小微企業和創業者成為主要受害群體,應警惕伸向復工企業和職工的網貸「黑手」。  小微企業險入低息貸款陷阱  今年2月,貴州一小微企業的負責人江女士急需10萬元資金啟動復工復產,但受疫情防控影響,難以向銀行申請貸款。
  • 貸款7000元,8個月要還12000元 線上小額貸背後的變相高息
    記者調查線上小額貸款暗藏變相高息時下正備受追捧的線上小額貸款平臺背後究竟是如何運作的?貸款者為何頻頻身陷借錢容易、還款難的困境?低門檻、高效率的借款模式背後,又有著怎樣的催還體系?5月30日至31日,記者對此進行了調查。
  • 無工作也能貸款 "貸款學英語,就像挖個坑等著你跳"
    因為退課糾紛,他在支付了8個月的培訓貸還款費之後,決定停止還貸,不想竟因此陷入了「信用破產」困境——「不僅信用卡辦不下來,就連買房都無法貸款。」  相比無法貸款的苦楚、催債公司的謾罵,對他家人的騷擾更令他惴惴不安。  像餘先生這樣因在培訓機構辦理「培訓貸」,最終因課程糾紛轉嫁到還款問題,進而遭遇「信用危機」的案例並非個例。
  • 疑遭遇非法催債情侶燒炭自殺,責任如何認定?遭遇非法催債怎麼辦
    情侶燒炭自殺,或因遭遇非法催債,刑事責任如何認定,遭遇非法催債怎麼辦?薛某的父親多次接到催貸電話,並且曾幫她還過1萬元貸款,姐姐說其至少也有兩三萬貸款。陳某同學也說,陳某曾多次以女朋友生病為由向同學借款。而且陳某還在手機上玩兒一款類似抽獎的遊戲,似乎與「黑拳」扯上過關係。但是,陳某給人的印象是「內向老實」,而且家裡在生活費上從未虧待過他;薛某在大家眼裡也是活潑開朗,積極上進,成績優異。是什麼原因讓兩人欠下大額貸款,又選擇以這種方式結束生命呢?
  • 微信朋友圈突現貸款廣告陷阱,有中介「錯用」銀行名義,剛剛,騰訊...
    21世紀經濟報導 21金融圈  記者:李願 編輯:曾芳  微信朋友圈突現貸款廣告陷阱:「0抵押、0擔保」還能最高借款20萬?應縣農商銀行中招微信朋友圈是巨大的流量入口,其廣告價值不言自明。不過,在眾多廣告中,聲稱金融機構的貸款導流廣告亂象也不斷出現。  1月12日,記者從微信朋友圈看到一條「應縣農商銀行」貸款廣告,廣告稱其為正規借款機構,最高可借20萬元,最長分期60期,手機借款、隨借隨還,0抵押、無抵押。
  • 昆明「押一付一」租房陷阱:交租金變成了「還貸款」
    據微博用戶「左左_椰風海韻」發帖稱,自己在蛋殼上租了房,不久後卻發現自己的身上莫名其妙背了幾萬元的貸款。在遇到自己詢問時,中介的態度還十分惡劣。上海的租客們也遇到了這樣的問題,一家名叫「青客」的中介,以 VIP 特權的名義告訴租客「押一付一是針對 VIP 用戶的特別優惠」,卻沒有告訴租客,這個優惠的背後是給租客偷偷貸一筆款。
  • 學霸君1對1疑設置貸款陷阱欺騙家長 消費者:在不知情的情況下背上了上萬元的貸款
    近日,江蘇《新聞360》節目曝光了「學霸君1對1網課疑設置貸款陷阱欺騙家長」。隨後張女士下載了中銀消費金融App,系統顯示張女士有17820元的貸款,張女士立即致電中銀客服,客服表示,這筆貸款就是屬於張女士的,要不讓學霸君退費,要不張女士還貸。1980元的課還一節沒上,就被莫名其妙背上了17820元的貸款,張女士趕緊與教務老師進行溝通。
  • 法治微課堂⑤:微信轉款反被搶,這個忙我幫不幫
    法治微課堂⑤:微信轉款反被搶,這個忙我幫不幫 2020-12-15 10:31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大學生網上小額貸款,逾期後頻繁打電話催債,民警:注意個人信息
    導語:大學生網上小額貸款,逾期後頻繁打電話催債,民警:注意個人信息杭州的大學生小林反映自己在網上進行了小額貸款,但是到後面由於學業的原因沒有打工賺錢,於是就逾期了,但是在逾期之後平臺頻繁打電話催款,他們找到媒體曝光,民警表示要注意保護好個人信息
  • 27歲直播網紅背後:為了擠進上流階層貸款20多萬,每天入不敷出
    其中一些負債畢業族,承受了常人難以想像的艱辛,才走出陷阱過上正常生活,他們的經歷與反省,讓人唏噓。可催債人的手段遠遠超出我的想像,他們不知從哪得到了我好朋友的聯繫方式,一直打電話威脅。我沒有辯解的餘地,又不能像男友一樣拋下家人一走了之,只好站出來面對。和朋友坦白真相後,他們幫我湊了兩萬塊錢,還清了最緊急的部分。父母年紀大了,我怕他們無法接受,始終沒敢和家裡說,剩下的錢,我只好用借校園貸和刷信用卡的方式先還上。
  • 支付寶幫你「一鍵催債」
    本文作者從這個問題出發,提出了支付寶「一鍵催債」的想法,由平臺幫你催還錢,這樣仿佛輕鬆了許多。接下來,就讓我們看一下作者的具體方案吧。成年人的世界裡,借錢是一個很敏感的話題,彼此間會權衡利益得失,友情親情瞬間可能會因此破裂,這就是真實的現實世界。如果當下有人借錢給你那是你的人品福報,值得感恩。
  • 「我幫了她一個忙,卻背上了18萬債」:這個真實經歷,讓我不寒而慄
    匯聚10000名創業者在這裡將遇見您的合伙人和投資人加群免費領取價值399元的創投福利大禮包,限時贈送,先到先得很多人應該還記得,不久前曾有個熱搜:老師幫學生借貸18萬後,被拉黑。學生誠意懇求,旁邊的業務員也說「一個月以後,就會把擔保信息全部換回去,和你沒有任何關係。」
  • 事發青島:「免費」做整形,莫名「被貸款」!
    近日,市民鄧女士撥打交通廣播《需要你》節目反映,自己去年和朋友在微信群裡看到一則免費整形的活動宣傳,於是鄧女士和她的朋友相約去了整形醫院免費做了整形項目,但幾天後鄧女士卻收到了貸款公司的催款通知,鄧女士覺得自己被整形醫院套路貸了。
  • 「軟暴力」催債團夥被判刑,催債應合理合法
    背地跟蹤、砸牆、堵門、燒紙、拉橫幅、大喇叭循環播放催收音頻、賴在債務人家裡不走等等,雖然說欠債還錢,天經地義,但是催債還是應合理合法,切勿暴力和軟暴力催債,否則牢獄官司等著你!以下是楊曄蓉律師收集整理的相關信息,提供給大家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您。歡迎大家的閱讀!
  • 守護者說 | 警惕野蠻生長的高校金融陷阱
    最後精神崩潰跳樓;案例二:福建某大學學生把個人信息提供給該校大四學生小飛後被用於70餘萬元的網貸,小飛失聯後,很多同學們不斷接到網貸平臺催款電話、簡訊,嚴重影響學習生活;案例三:福建廈門一大二女生因微商生意失敗,陷入「裸貸」陷阱,欠下5家校園貸共計57萬元貸款,期間其裸照被對方寄給家人。
  • 西昌女子貸款兩千元要還15萬,警方跨省抓捕7名嫌疑人
    經過2個多月的艱苦偵查,涼山州公安局、西昌市公安局打掉了兩個位於浙江瑞安的「套路貸」犯罪團夥,抓獲7名犯罪嫌疑人。據了解,這是涼山破獲的首起『套路貸』案件。9月23日上午,陳某等人被押解回西昌,辦案民警向成都商報記者揭秘了「套路貸」背後的「催債江湖」。
  • 警惕大學生網貸推廣背後的陷阱
    幫同學「衝業績」順帶拿提成?  警惕大學生「網貸推廣」背後的詐騙陷阱  網絡刷單日入百金,躺在床上就能賺錢?各類刷單廣告充斥校園,緊抓在校生的需求,打著零成本兼職賺錢的噱頭,實則背後風險重重。  不需要任何成本,既能幫到同學,還能有錢賺,徐強沒多想便答應了。  在李磊的指導下,徐強下載了名為「分期樂」的App,用身份信息註冊了帳號並申請了1萬元貸款。操作的同時,他注意到這筆網絡貸有高達24%的利息,雖可分多期還完,但每月要還850元,這對仍在上學的他來說並非小數目。
  • 暴力催債何時休? 催收團隊有人負責法務有人要債
    「以不久前的山東聊城辱母殺人案為例,有很多催債手段極其惡劣,造成的社會危害十分嚴重。」丁騁騁說。  放貸人的錢誰保護?  普通放款人遇到高風險的借款人違約,合法催債手段並不多,只能打官司,用較高的訴訟成本換回欠款  被催債的感覺不好受,但從放貸人的角度講,他們也有苦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