護士體驗記者崗位 採訪不忘專長幫蛇「打針」

2021-01-11 東方網

  9月12日,株洲市一醫院護士胡玲利在現場採訪,並幫採訪對象給蛇用注射器餵食。本報記者 陳正 攝

  紅網株洲9月13日訊(長株潭報記者 楊茜 實習生 劉慧慧) 當記者太辛苦,當醫生壓力大。24小時過後,株洲市一醫院四名醫護工作人員和本報三名記者又回到各自原本的崗位。但這短暫的換崗生活卻讓7人感觸良多。9月12日下午3點30分,在株洲市一醫院三樓會議室,大家在換崗體驗活動分享會中,暢所欲言,分享了不少新的故事,總結出「責任、理解、敬畏、溝通、分享」十字體驗感悟。

  「作為脊柱外科的醫生,我知道攝影記者的腰椎間盤需要承受的壓力有多大。」株洲市一醫院脊柱外科主治醫師潘丹是第一個分享者。他說,自己對攝影一直挺感興趣,但當他拎起攝影記者的背包時,第一反應是「當攝影記者一定會腰疼」。潘丹的這一想法得到了攝影記者陳正的肯定:「工作雖辛苦,但我也知道,這是職責所在。作為記者,要有一份責任感,要用良心來經營事業。」在發言的結尾,潘丹還笑著提醒大家:「工作成績可以突出,但是腰椎間盤就不要突出了。」

  「一接到警報,我們就出發了,但仍有病人家屬覺得我們不夠快。」記者曹偉回憶,如果不來體驗急救120醫護崗位,他永遠無法理解警報聲背後,醫護人員趕赴急救現場的心情是怎樣的。曹偉說,救護車已儘快趕到現場,但仍無法安慰病人家屬。經過一晚十次出車,曹偉說,自己不但理解了醫護人員,還理解那些悲傷、焦急的家屬。

  走進過外科手術室的記者任遠,談到了對生命的尊重。「進入手術室以後,我連洗手都是重新學習,用的是『七步洗手法』。」頻繁細緻的洗手程序、嚴格執行的換裝疊衣程序,無一不是醫護人員對工作、病人、生命尊重的體現。

  胡玲利採訪一名養蛇男子時充分發揮了自己護士的專長,還給蛇注射餵食。「雖然平時常常給病人打針輸液,但這是第一次給蛇注射營養品。」這次採訪,她居然變得不再那麼害怕蛇了。「平時都不敢看,這次我一腳就跨進了蛇群,一點都不怕。」其他人問她為什麼會這麼勇敢,她有些不好意思:「覺得自己是記者,所以不能害怕。」

  「這次活動很成功,大家體驗時間雖短,但是感觸深,而且真實。」株洲市一醫院黨委副書記朱忠彪說,這次的崗位交換活動,不僅讓體驗人員在對方的崗位上體驗酸甜苦辣,也開啟了一條社會客觀、真實、全面了解醫療行業的綠色通道,「在醫患關係緊張的大背景下,就是需要這樣的一條通道」。

 


聲明:凡註明為其他媒體來源的信息,均為轉載自其他媒體,轉載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也不代表本網對其真實性負責。您若對該稿件內容有任何疑問或質疑,請即與東方網聯繫,本網將迅速給您回應並做處理。
電話:021-60850000

相關焦點

  • 對「她只是一個打針的護士」扣字眼媒體的看法
    最近在網絡上看見一些關於「她只是一個打針的護士」這類文章的出現,想和大家發表一些自己的看法。有些人對這個名字不是很耳熟「柳帆」一個59歲,本該退休的護士因感染冠狀病毒去世的消息在網上傳開,因為大家的廣泛轉發,網上引起了一波爭議,院方的崔主任接受採訪時因為一句「她只是一個打針的護士」而被議論紛紛,有些人就借著這個話題蹭熱度,對崔主任進行網絡攻擊。
  • 有一個當護士的女朋友,是怎樣的體驗?網友:換我給她「打針」
    有一個當護士的女朋友,是怎樣的體驗?網友:換我給她「打針」現在的生活當中,社會發展速度很快,讓很多的人思想得到了解放。那麼,有一個當護士的女朋友,是怎樣的體驗?網友:我和女朋友兩個人當初是在學校的時候認識,那個時候聽說醫學系的女孩子很多,所以就主動找上去了。也就是在那個時候認識了我現在的女友,兩個人之間在第一次見面的時候就產生了很不錯的感覺。但就是有些時候你要是不想去約會什麼的,要是推脫說自己生病是最錯誤的選擇,她會給你大大的白眼,讓你感受一下恐怖。
  • 「護士徘徊在給別人打針的路上和被打針的路上」你贊同這句話嗎?
    「護士不是在給別人打針的路上,就是在被別人打針的路上」這句話究其根本,是在反映護士的工作狀態忙碌、辛苦、繁瑣等等,如果哪天真的見不到護士,可能她被累病了。如果這句話是這個意思,說實話,做護士表面被人們稱讚為「美麗的天使」,那是因為他們特殊的職業,為病人和家屬熱心付出後的回報。
  • 醫療發展呼喚高質量專科護士 提高臨床護理實踐水平
    (圖片由院方提供)  寧波日報訊(寧波日報記者 陳 敏 通訊員  徐晨燕 鄔麗娜)在一般人的印象裡,護士的工作就是打針發藥量體溫,但我市有303名專科護士,他們雖然是護士,卻可以和醫生一樣坐門診;他們不僅在治療護理上具有不可替代性,更是醫生臨床和科研的得力助手。他們被親切地稱為「護理專家」。
  • "網約護士"平臺問題挺多 打針價格遠高於公立醫院
    打針、輸液、採血、吸痰、留置針輸液、導尿……這些醫療服務以前必須到醫院,現在有了「網約護士」家裡就能完成了。不過很多消費者擔心這樣的服務到底靠不靠譜。有護士資格認證,卻無具體經驗年限要求,是目前多家APP的現有審核機制。記者發現,相比輸液打針的簡單操作,類似更換胃管及鼻飼、造口護理、壓瘡護理等複雜護理工作,這些APP平臺均未披露註冊護士的經驗年限與具體崗位級別。
  • 「共享護士」興起 可上門打針價格超醫院十幾倍
    其實,劉先生見到的正是最近悄然興起的一種醫療模式:共享醫生護士。不過,服務價格也是不菲的。你願意接受這種上門打針輸液的服務嗎?內容:打針、輸液、換藥都有昨天,記者搜索發現,以「護士上門」、「共享醫護」為定位的醫療服務手機APP有近20個,均以「網際網路+」的護士線上接單、線下服務模式為主。
  • 湖南試點「網約護士」「滴滴打針」能隨叫隨到嗎?
    湖南試點「網約護士」,越來越多的長期病患使用居家上門護理服務,但網約護士仍然面臨醫療與安全評估難、高資質護士積極性不高、尚未納入醫保等困局「滴滴打針」能隨叫隨到嗎長沙晚報全媒體記者 羅悅打開微信中的小程序,註冊並選購所需要的居家護理服務,等待護士確認服務信息後接單
  • 95後男護士跪著給嬰兒打針,「第一次戴3層手套打針太緊張」
    在湖北黃石市婦幼保健院,有兩名來自南京市兒童醫院的男護士——張少華和馬良超,他們都是江蘇援黃石醫療隊隊員。由於面對的是小患者,接觸起來和成年患者有很多不同。3月1日,現代快報記者來到黃石市婦幼保健院,了解他們的故事。
  • 護士趴著打針成網紅,我為每個敬業者點讚
    胡海軍  幾天前,一張護士趴在地上為患者打針的照片被廣大網友轉發,幾百個微博帳號陸續關注並且配文「溫暖的故事就在我們身邊」。  從專業的角度來講,當時躺著打針是工作的需要。為了搶救病人,病人必須採取坐立的姿勢治療,護士只在老人腳踝處尋找到一處適合靜脈注射的血管,換作誰當護士都會做。但是,為什麼這一動作還是紅遍網絡?  有一句名言是:「把簡單的事做好就是不簡單,把平凡的事做好就是不平凡。」從這張護士趴著為患者打針的照片中,向我們展示了這位護士平凡崗位上的人生,因敬業而變得更加精彩。
  • 512國際護士節:你眼中的護士只是打針換藥嗎?
    今天是5月12日,國際護士節。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護理工作是衛生健康事業的重要組成部分,全社會都要理解和支持護士」。在這樣的社會氛圍基調下,你眼中整天忙忙碌碌飛快腳步穿梭在病房、護士站、醫生辦公室等地方的護士到底在做什麼?她們只會打針換藥嗎?
  • 安以軒稱66是變臉俠,打針大哭,還不忘與護士說拜拜,很懂禮貌
    11月13日,安以軒在社交網上曬出了一段帶著66打預防針的視頻,已經一歲多的66不是第一次打針了,但是在看到護士為為66打針時,66還是很懼怕,不過,當打完針時66竟然有了全新的表現,就連媽媽安以軒都說是個變臉很6的66。
  • 醫生身體不佳堅持加班需打針,他提出一個要求被護士懟得滿臉委屈
    在今年元旦的時候,武漢協和醫院的劉義醫生仍然堅持在自己的崗位上為很多患者服務,可是已經工作了幾天的他身體卻吃不消了,為了能夠繼續堅持工作,他決定讓護士給自己打一針。劉醫生坐在自己的位置上等著護士來給自己打針。
  • 碩士護士不給病人擦身打針 可開門診教護理(圖)
    高學歷護士不再是給病人擦身打針 甚至可以開門診教護理  昨天是國際護士節。如今廣東多家三甲醫院引入一批具有碩士以上學歷的造口護士、糖尿病護士、老年病護士。和傳統護士不同,她們的工作不再是給病人擦身打針、圍著醫生轉,卻擁有更高的「附加值」。
  • 今天是國際護士節 讓我們一起了解「資深專科護士」
    福州晚報記者 陳丹 通訊員 寧宇 文/攝她們雖是護士,但身懷「絕技」,不僅是臨床醫生的得力助手,在專科護理上不可替代,還能跟醫生一樣「坐專家門診」,甚至解決醫生不能解決的一些問題。今日是國際護士節,讓我們一起走進福建省立醫院一個特別的群體——「專」字號天使。
  • 國際護士節 走近建新醫院特殊的「白衣天使」
    本報記者吳亞東 本報實習生劉招蕊今年5月12日是第100個國際護士節。5月11日《法制日報》記者來到福建省建新醫院,採訪一群特殊的「白衣天使」。福建省建新醫院是福建省監獄管理局醫院,這裡的病人不是正在服刑的犯人,就是勞教人員,或者是那些病重的未決犯,而護理照顧他們的既是監獄人民警察,卻也是普通的護士。該醫院病區設置複製了監獄的模式,醫院護理部主任郭聚獻陪記者走進戒備森嚴的醫院大門,在第一道鐵門值班民警打開門,我們來到了醫生、護士值班室、休息室和存放藥劑的房間。
  • 孩子打針點名要護士哥哥!護理專業男生僅9%,是工作更是愛心奉獻
    今天,我們就來認識三位「男」丁格爾,他們和所有的護士一樣,在平凡的工作崗位上,做出了偉大的貢獻,護士節之際,讓我們致以最誠摯的敬意。廣西柳州市人民醫院陳仕遇:病人家屬打針點名他來35歲的陳仕是一名急診科男護士,入行11年的他見證了男護士角色的變化。當時家人覺得護士好找工作,自己也想學習相關知識,便報考護理專業。
  • 兒科護士給父母的7個好建議
    記者走進哈爾濱市兒童醫院,找了一個幾乎是最忙最累的科室——呼吸內科,跟著護士王燕平體驗了一次護士的工作,希望家長對護士的工作多一分理解,也希望家長在照顧生病的孩子時能多一分「專業」。  打針前要會誇孩子  護士在給稍大一些的孩子打針前,基本上會誇女孩子漂亮,男孩子勇敢。
  • 小記者採訪季第一站:帶你體驗擊劍,欣賞藝術!
    浙江新聞的小記者們也迎來了「小記者採訪季」。早上8點30分,報名參加活動的小記者早早地來到了舟山海洋文化藝術中心「候場」。氣溫「噌噌噌」往上升,但絲毫沒有影響小記者們參加活動的熱情。小記者們還不忘做好採訪記錄很快,小記者們來到了第二站——舟山市妙有堂文化藝術有限公司。小記者們饒有興趣地站在陶瓷、木雕、玉器等展品前駐足觀望,不時拿出準備好的紙和筆記錄著。
  • 記者走近兒科注射室護士 哭成"一片"是常有的事
    5月10日,記者來到開發區第一人民醫院兒科注射室,體會他們的艱辛。     對患兒要比自己孩子耐心     5月10日,記者來到開發區第一人民醫院兒科注射室,還沒走進科室就能聽到孩子們的哭鬧聲。「很少有小孩打針不哭鬧的,而且陪同家屬多,環境較為嘈雜,孩子多的時候整個科室就會哭成一片,很多小朋友是自己還沒打針看到別的小孩哭自己也會嚇哭。」
  • 萌娃為逃避打針猛誇護士漂亮,結局亮了
    小時候要打針前,你會試圖向護士阿姨求助嗎?近日,黑龍江哈爾濱一萌娃在打針前猛誇護士阿姨漂亮,還在打針後自己哄好了自己,萌翻了一眾網友。萌娃打針前猛誇護士阿姨,萌娃先向護士阿姨介紹自己博取好感。「阿姨你好,我是小琦琦」「特別聽話」接著才說出目的,「你別給我打針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