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這裡是米文催眠,我是催眠師王道君。今天,我們繼續來講解催眠術的發展史(下)。
六、催眠術之父——布萊德
課程開始的時候,我們就提到了蘇格蘭醫師詹姆士.布萊德(1795~1860年)。這是一位在催眠術發展史上有著特殊地位的人,他的研究結果對催眠術的發展,具有裡程碑似的重要意義。他也因此被稱為 「催眠術之父」。
布萊德頭腦冷靜、實事求是,他沒有被催眠的舞臺表演,以及他人對催眠術誇大的說法所影響,而是對催眠術進行了系統化的科學研究,他的一個不朽成就,就是發明了「催眠術」這個名詞。這個名詞來自希臘睡眠之神海普諾思。更重要的是,布萊德非常清楚地認識到了催眠的本質以及作用。他反對梅斯默的磁流學說。
1841年,布菜德在英國的曼徹斯特工作的時候,觀看了法國梅斯默術師賣弄張揚的表演,起初他對催眠現象半信半疑。然而在後來又一次觀看表演時,這位梅斯默術師讓舞臺上的參與者陷入了深深的恍惚狀態,這使布萊德深信其中確實存在著值得研究的科學現象。回家後,布萊德急於弄懂這些奇怪的現象,於是,對梅斯默術進行了兩年試驗。之後,於1843年出版了《催眠學》這本書。並在這本書中首次使用了 「催眠術」這個術語。
布萊德是第一位真正的現代催眠學家。他沒有將催眠現象與超自然力量聯繫起來,他不相信催眠的內在原理是磁流或動物磁性。他不使用撫摸的手法為患者治療,而是讓患者的注意力集中在一件物體上,他習慣讓患者凝視他的手術刀盒子,然後把它們引導到恍惚狀態。他還清楚地認識到心靈的力量可以影響到身體,而且按照催眠中患者恍惚的不同程度加以區分。
儘管布萊德是一位備受尊敬的醫師,但他的催眠術在英語國度裡並沒有被立即接受。值得慶賀的是,他的觀點在後來大大推進了一些國家的催眠術的發展。
七、弗洛伊德與催眠術
西格蒙德弗洛伊德(1856~1939年)是心理學發展史上影響最為深遠的人物。他是奧地利精神病醫師、心理學家、也是精神分析學派的創始人。如果您系統地學習心理學,那麼就一定能學到他的《精神分析理論》。但,很多人不了解的是,這位心理學分析的始祖在事業的早期,也曾經是催眠學的倡導者。
19世紀80年代,弗洛伊德在巴黎學醫時便開始接觸催眠,而當時將催眠介給他的正是他的導師——法國權威精神病學家——夏柯特。事實上,弗落伊德很早便對這個課題產生了興趣。當時他在維也納學醫,碰巧觀看過丹麥舞臺催眠術師卡爾漢森的表演,並使他堅信催現象的真實存在。
幾年以後,弗洛伊德成為了催眠學的公開擁護者,並在自己的治療中加以運用。他對病人使用直接暗示,他還與科學家合作,對病人實施催眠療法。
弗洛伊德作為心理學《精神分析學派》的創始人,他對潛意識的研究,達到了痴迷的程度,催眠學理論正好可以幫助他進一步研究這一課題。但,從19世紀90年代中期開始,他拋棄了催眠學,而用自己發明的「自由聯想法」為患者治療。
弗洛伊德長期成功運用催眠技術為患者治療,他必然對催眠術非常認可。但他後來卻棄用了催眠術。
和他一起工作的醫生Bruer布魯爾,在當時已經是最好的醫學催眠師之一了。據布魯爾說:佛洛依德幾乎不怎麼了解催眠,是一個非常糟糕的催眠操作者,並且還對催眠抱有非常錯誤的觀念。他認為,只有進入深度催眠才能達到良好的治療效果。結果,他的求助者只有1/10可以進入深度催眠,這令弗洛伊德產生了非常強烈的挫敗感。而布魯爾的治療效果就要好得多,在這一方面,弗洛伊德和布魯爾產生了很多矛盾和敵對之處,弗洛伊德無法容忍,自己在心理學界的名聲如此之高,利用催眠術的治療效果卻遠遠不如布魯爾,他不甘心向布魯爾學習,而是自己創造了一套自由聯想法,然後棄用了催眠術。
弗洛伊德在心理學界有著舉足輕重的顯赫地位,他棄用催眠術在學術界引發了嚴重的連鎖反應,導致很多人開始懷疑催眠術的科學性和有效性。大家都認為是催眠術的治療效果不好,而不是弗洛伊德的催眠技術不好,這導致催眠術被越來越多的人放棄使用,使催眠術的發展遭受到了沉重打擊,阻礙了催眠術的發展近50年。使其未能在19世紀被科學界和醫學界繼續重視。
八、皮埃爾·簡列特
在米文催眠師培訓班上,我們仍然能聽到很多學員之所以對催眠感興趣,是因為他們被催眠的舞臺表演技術所吸引,並片面地認為催眠的最大魅力就是舞臺表演。其實,催眠的舞臺表演是在弗洛伊德棄用催眠術之後,催眠術對疾病的醫療功能被忽略,才助長了舞臺表演技術的發展。
20世紀初期,科學界對催眠學的興趣正逐漸消退,其中原因當然和弗洛伊德與其他很多科學家放棄使用催眠術有著莫大的關係。催眠學不再被當成一個科學研究領域,也不再被用來治療患者。而是淪落為用來譁眾取寵的舞臺表演技術。直到今天,舞臺催眠師仍然會堅稱:是他們的前輩在19世紀末20世紀初維持了催眠術的生命。
不過,仍然有一些醫學專家一如既往地支持催眠事業的發展,法國人皮埃爾簡列特(1859~1947年)就是其中之一。簡列特認識到 「潛意識是與意識並存的永久性狀態。他認為,大腦在催眠中被分離,即分裂為意識和潛意識。而在深度恍惚中,潛意識對個體實施有效控制。雖然當時,催眠術被科學家邊緣化,但他依然相信催眠的作用。他曾在1919年做出預言:催眠術終有一天會再次成為科學的研究領域。
九、米爾頓艾瑞克森
艾瑞克森,是催眠發展史上的傳奇人物,被幾乎所有的催眠愛好者和從業者所崇拜。他精湛的催眠技術,至今仍然無法被超越。
1923年,當艾瑞克森(1901~1980年)還是一名心理學學生的時候,他就對催眠術產生了濃厚興趣,並痴迷於對催眠術的研究,最終成為美國催眠學界的泰鬥級人物。
艾瑞克森出生於內華達州的一個貧苦家庭,17歲時身患小兒麻痺症,行動受到很大限制。醫生診斷說他將永遠失去行走能力,但他憑藉頑強的毅力,通過鍛鍊,獲得了行動的能力。在以後的生命中,艾瑞克森受到病魔的一次又ー次攻擊,他經歷了小兒麻症的數次病變。除此之外,艾瑞克森還是色盲和音盲。但他從未退縮,與疾病進行頑強鬥爭,在個人成長道路上跨越了無數障礙,最終成為美國最負盛名的催眠學家。
艾瑞克森既是催眠的研究者又是從業者,在長期的職業生涯中,曾對數千人實施了催眠。艾瑞克森出身貧寒,他在世的大部分時間都是疾病纏身,但他卻出類拔萃,極具人格魅力,並一直把催眠術用作治療工具。他最為重要的觀點之一是:無意識的心靈,是自我治癒的無比強大的工具。他相信,我們每個人體內都蘊藏著自我幫助、自我修復的巨大能力。
艾瑞克森用催眠為他人治病,因為其名氣太大,也曾一度遭到醫學同行的詆毀和陷害,它們聯合鼓動政府部門,要求判定催眠是騙人的,是無法用科學解釋的。政府部門的人找到他的診所,要他提交催眠的科學依據,並要收回他的營業執照,但卻被艾瑞克森當場催眠,醒來後,變得十分同情艾瑞克森的遭遇,鼓勵他繼續用催眠術治病救人。
艾瑞克森的催眠方法靈活多變,被後人稱奇,但不利於初學者系統學習。
十、催眠術的現狀
催眠術走過了漫長的發展道路。在西方國家,它最初起源於1774年梅斯默的動物磁流學說,正式形成於1843年布萊德的《催眠學》。現在已經經過了200多年的發展。而如今催眼學已正式成為一個合法的科學研究領域,是一種非常高效的治療工具。
催眠術已經贏得醫學界的認可和接納。早在1955年,英國醫學學會聲明:催眠是一個有效的醫療工具,可用於治療精神神經病、緩解病痛。1958年,美國醫學學會宣布催眠是安全的,沒有任何副作用。同時,美國和其他地方的眾多醫院也紛紛開始使用催眠術來緩解病人的疼痛,並藉此幫助病人適應其他治療方法。
如今,催眠術已經被醫學界、商業界、教育界、體育界、司法界、心理保健、家庭教育等各個領域研究和使用,對我們的生活貢獻越來越大。在此,預祝催眠術的發展前景越來越好。米文教育也將在推動催眠術健康發展方面,貢獻自己的力量,讓米文催眠,幫助更多人獲得健康和一份值得堅守的事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