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親身體驗催眠術 催眠狀態下和催眠師溝通

2020-12-27 半島網官網



記者正在體驗催眠

    電影《盜夢空間》裡的「盜夢師」的盜夢功夫讓不少看完電影的人沉浸其中。9月26日,記者來到青島麗天曉斐心理諮詢——催眠坊,在催眠師宮曉斐的引導下親身體驗了一次神秘的「催眠術 」。同時記者了解到,原來《盜夢空間》並非脫離現實的想像,「《盜夢空間》裡所描述的是催眠的極致,理論上的極限。」

A 記者體驗:醒來時,不知道是否真正入睡

    出於好奇,記者親身體驗了被催眠全過程。催眠室是一間十平米左右的房間,房間裡沒有任何裝飾,一扇窗戶、一張單人床、一張寫字檯和一臺電腦。下午2點,催眠正式開始,記者平躺在單人床上,應催眠師的要求將睡姿調整到最放鬆的狀態。

    「閉上雙眼,現在感覺你的腳趾頭、小腿、膝蓋 、大腿……全部放鬆……」由於是第一次被催眠,記者十分緊張,甚至大腦裡充滿了懷疑,這樣真的能睡著嗎?「不必緊張,這是第一次嘗試,只要能睡著就行。我們回想一下我們的童年,還記得小學時那個體育老師嗎?他總是讓我們做不喜歡的運動……」

    記者感到昏昏沉沉的狀態下,催眠師突然提高聲調:「現在我倒數二十下,我數一下,你就睜眼看看你左上角牆上的畫,然後閉上眼。」催眠師宮曉斐開始數數,當倒數到十四時,記者感到厭煩,不願再睜開眼睛,但是為了配合催眠師的工作,不得不睜開眼睛,只是睜眼的速度越來越慢。昏昏迷迷了一段時間,宮曉斐讓記者跟著他倒數數字,「從100數到 1我們從小就會,這一次我們要做複雜的數數,在倒數的同時將每個數字都減去4,比如100、96、92,接下來你自己去數吧……」在記者的記憶裡確實聽到了這些,但是大腦似乎並沒有跟著繼續數下去,或者數過,但是數亂了。在這期間,記者曾記得睜開過眼睛,但是怎麼睜開的,為什麼睜開已經不記得,

    不知過了多久,當催眠師宮曉斐把記者叫醒時,已經是2點35分,這中間發生了什麼?記者的腦子裡突然一片空白,不確定自己是否睡著。催眠師宮曉斐讓記者敘述剛剛聽到和看到的一切時,記者竟然只記得幾個錯亂的片段。「你就記得這點了?」催眠師宮曉斐接著問。在催眠師的提示下,記者又斷斷續續地想起了部分情節:催眠師曾經讓自己認真盯著一個玻璃球看,儘管有催眠師的提醒,但順序依然錯亂著。催眠師說,在記者入睡時,手和嘴都有過微微顫動,說明記者是在做夢,但到底夢到了什麼,真的一點都回憶不起來了。

B 催眠主要靠語言,還可治療失眠和抑鬱

    「盜夢還是可以實現的。前提是病人能夠完全配合,在催眠狀態下病人的身體雖然入睡,但是其大腦是清醒的,能夠和催眠師進行溝通,這種溝通是潛意識裡的,在這種狀態下的人好忽悠,但一般的催眠師不可能做到,我們這一行堅決不允許這樣做。」催眠師說。

    記者了解到,來宮曉斐這裡治療的多是一些失眠和患有抑鬱症的人。「失眠是生理反應,催眠可以通過影響心理而達到影響其生理的效果,經過多次治療之後,睡眠越來越好,睡眠質量也會越來越高。」宮曉斐笑著說,催眠的主要手段是通過語言交流,在催眠師的語言引導下,需要對方配合根據語言做出反應。同樣,催眠師也要讓自己處在一個輕鬆的環境中,在語言引導下更加自然,讓他感覺不到你是在催眠,對方接受起來也比較容易」。

    文/圖  記者 牛青青 見習記者 林晶 (來源:半島網-城市信報) [編輯: 郭新舉]

相關焦點

  • 聊城舉辦高級催眠師培訓班授催眠術
    本報通訊員 孫樺棟 攝被催眠的人身體懸空,竟還能承受另一個人坐在自己的身上,一提到催眠,人們往往認為催眠就是睡覺,並和魔術等聯繫到一塊。19日,記者採訪了聊城市心理醫院的兩名高級催眠師,揭秘「催眠術」。
  • 記者體驗催眠術:身體僵硬 懸空站人不覺重(圖)
    原標題:記者體驗催眠術:身體僵硬 懸空站人不覺重(圖) 記者親身體驗被催眠狀態  電影《催眠大師》大熱,早報記者親身體驗催眠術  身體僵硬變「人橋」 懸空站人不覺重>  上映三天票房過億,近期熱映的電影《催眠大師》中,由徐崢和莫文蔚飾演的兩位催眠師鬥智鬥勇,相互催眠進而完成對對方的心理治療,片中眼花繚亂的「催眠方法」吊足了觀眾的胃口,也讓看似神秘的催眠術再次走進觀眾的視野。
  • 奇幻的催眠術神經科學
    催眠師不能違背病人意願對其實施催眠術,也不能驅使他們做違背其道德原則的事。按這種方法來實施催眠術有其好處。真正的催眠術並不是梅斯梅爾所想、或是好萊塢影片中描述的那種精神控制。還有一次是在1996年,帕特森碰到一名正被送往急救室的病人,他脖子上還插著一把生鏽的斧頭。醫生救活了他,但因為在手術過程中他患上腦膜炎,所以必須定期做極痛的脊椎穿刺手術,但同樣也是靠催眠術緩解了手術過程中的痛苦。現在,帕特森是華盛頓大學附屬醫院的一名催眠師,奔波於治療病患。他能迅速投入到工作當中。研究者將可催眠性視為一種「天賦」。
  • 揭秘催眠術的前世今生
    也應該有很多人對催眠的神奇嘆為觀止。好奇的同時,又有一點點害怕。記得一位顧客在我提出催眠療法時很慌張,說,「醫生啊,你催眠了我以後,會不會你問什麼,我就會說什麼?比如我的銀行卡號和密碼?」其實,催眠並不像小說和影視劇裡描述的一樣,催眠師可以隨意控制被催眠對象的思想和行為,這是不可能的。
  • [原創]催眠術三——催眠技術(上)
    一般的催眠課程在國內都是5000元半個月起。而且參加這樣的課程據我所知一些還要先對你本人做一個測量,感受性太低的不要、道德敗壞的不要。所以尚儒也在糾結是否應該將一些對人影響太大的技術公布出來。和一些同仁溝通以後,我決定將一些可以幫助大眾進行心理放鬆、情緒調節的東東拿出來和大家分享分享。
  • 廈門催眠市場亂象多 催眠師均未經國家認可五天速成
    市民們得小心了,給你催眠的那個「催眠大師」有可能只是經過幾千元培訓出來的,手頭拿的證件並沒有經過許可,而只是一張勞動技術培訓證書。  連日來,導報記者在調查過程中發現,這個市場幾乎是零門檻。儘管沒有專門的催眠中心或工作室,但是包含催眠術的心理諮詢機構卻很多,其中實施催眠術的人並沒有統一的資格認證,都是經過短期幾個月甚至幾天的培訓速成的。
  • 催眠=睡眠?操控人心?從心開始心理催眠師為催眠正名
    催眠可以通過某句話,某個動作,某個物品,或者某種顏色,某種聲音,將你帶入催眠狀態,而在你進入催眠態之前,一定是因為你對這句話、動作、物品或者顏色、聲音,產生了關注和信任,這種感覺的產生,不一定與催眠師有關,可能與你過往的記憶或者潛意識的某個需求有關。
  • 催眠術,七種常用的催眠誘導方法
    直到18世紀,奧地利醫生麥斯麥才對催眠術進行了較系統的研究。他把催眠狀態視為一種動物磁性感應現象,並命名這種技術叫「動物磁氣術」或「通磁術」。英國外科醫生布雷德將麥斯麥的原始理論加以改造,提出了「催眠術」(神經睡眠術)的科學詞語以及「單一觀念狀態」的催眠方法,使催眠術獲得了初步科學的形式。法國的精神病學家南錫學派和巴黎學派先後均對催眠術進行研究並加以發展。
  • 【獨家教材】第二章:催眠術的核心要素及歷史背景
    下面來看一下科學解釋:催眠術(hypnotism),源自於希臘神話中睡神Hypnos的名字,是運用心理暗示和受術者潛意識溝通的技術,因為人類的潛意識對外來的信息的懷疑、牴觸功能會減弱,因此施術者會用一些正面的催眠暗示(又稱信息,例如信心、勇氣、尊嚴)
  • 催眠術入門:催眠師該如何定位自我角色
    通過本文告訴你,在這種關係中,催眠師該如何定位自我角色才能讓來訪者感覺舒心、讓催眠工作順利高效地進行呢?人們經常認為催眠師要為來訪者的催眠體驗負責,這是錯誤的觀點。這種觀點給催眠治療師帶來了許多壓力,往往會致使治療師在不知不覺中妨礙了來訪者的統整性。
  • 王道君—催眠發展史(下)
    大家好,這裡是米文催眠,我是催眠師王道君。今天,我們繼續來講解催眠術的發展史(下)。弗洛伊德長期成功運用催眠技術為患者治療,他必然對催眠術非常認可。但他後來卻棄用了催眠術。和他一起工作的醫生Bruer布魯爾,在當時已經是最好的醫學催眠師之一了。據布魯爾說:佛洛依德幾乎不怎麼了解催眠,是一個非常糟糕的催眠操作者,並且還對催眠抱有非常錯誤的觀念。他認為,只有進入深度催眠才能達到良好的治療效果。
  • 催眠的定義-催眠是什麼?
    從而導致了對催眠的多種定義。也就是說,各催眠專家或組織,對催眠的定義各不相同,並沒有統一的定義。下面,我們援引各催眠專家和組織為催眠下的定義或概念,供大家參考。一、首先,催眠狀態和睡眠狀態類似,但兩者之間卻有根本的區別。
  • 高雄「魔法老師」:聊天中施展催眠術(圖)
    中新網12月11日電 臺灣省高雄縣義守大學有一位叫郭廷瑞的講師,他不須藉用輔助道具,在聊天中就能施展催眠術,讓不少學生覺得很神奇,讚揚他是「魔法老師」。他除了具有專業催眠師身份,還擁有心理諮商、溝通談判等多項專長認證。郭廷瑞表示,聊天催眠法是在談話過程中塑造環境,利用眼神或聲音吸引對方注意,再慢慢抓到對方呼吸節奏,一旦與被催眠者呼吸同步,便能洞悉對方的想法。他說,一個人若能接受他人重複性指令而不排斥,便能在不知不覺中被催眠。
  • 【催眠講堂48】催眠治療技巧之利用沉默的溝通技巧
    在催眠過程中,個案常常有反應延遲的現象。此時催眠師不要急著問話,只要靜靜的等待便可得到所要的答案,或等個案說話以繼續下去。
  • 催眠師提升必讀:清醒催眠與清醒暗示
    在現代「泛催眠定義」裡,似乎沒有什麼不是催眠的。尤其在神經語言程序(NLP)的影響之下,溝通的過程定義為催眠的過程,而達到的結果就是催眠的結果。雖然,這是一個事實,但是似乎缺乏對催眠更嚴謹的定義,造成許多催眠學習者的困惑,以及部份專業素養不夠的催眠師用來逃避催眠技術不足的藉口。因此,讓我們再度回到古典催眠,看看這些對於催眠的定義。
  • 家長成為催眠師,孩子最先受益,催眠對我們有哪些好處?
    催眠可以幫助我們從更好的狀態來認識自己。當我們處於催眠狀態下,身心放鬆而寧靜,意識清晰而專注,我們就可以像打開顯微鏡觀察微生物世界一樣看到內心起伏的念頭,覺察的光會 向更深的幽暗角落探照下去,把一切內心隱微的活動看仔細!催眠可以幫助我們剝掉表面的偽裝,看見內在的真相。催眠可以幫助我們聽見內心真實的聲音,看見自己的心理運作模式。
  • 催眠專家揭秘《催眠大師》:用語言幾分鐘就可催眠
    同時,劇情也讓觀眾對催眠師生出好奇。催眠真這麼神奇?記者昨日採訪本地催眠治療研究專家,「庖丁解牛」影片細節,看片中神奇橋段是否靠譜。  懷表一晃就睡著?用道具太傳統了  《催眠大師》中,徐崢飾演技術高超的催眠師,為莫文蔚實施催眠療法,而他的基本技法就是拿著懷表在病人眼前晃。
  • [原創]催眠術(二)——心理暗示技術
    還有同學說:沒有親身體驗,絕對不相信。我就想這位同學有些圖森破了,物理學界都已經發現引力波、發現「上帝粒子」了,一個傳承上千年的催眠技術難道沒有科學實現的可能?下面我就給大家貼一些尚儒之前參加過的一個催眠學習團體的照片。給同學們開開眼界。 當然,尚儒是搞科學心理學研究的,不會將反物理、反科學的東西拿給大家。寫這個系列的文章呢,一來是為大家揭開催眠神秘的面紗。
  • 腦洞科學:催眠術與腦電波是何種關係?
    上一篇我們介紹了如何控制夢境,本篇先介紹二位心理學專家,卡爾和費洛伊德。卡爾在心理治療上倡導催眠術,而弗洛伊德主張徹底禁止催眠術。為何二人如此大分歧?心理上上有二個比較普遍的術語叫:意識、潛意識。這是弗洛伊德心理學的產物。我們每天接觸大量信息,能被大腦所接受的,為意識。
  • 《被催眠的催眠師》主題曲上線 劉思涵帶你入夢
    目前,片方已經推了出該劇最新定檔海報,由劉思涵演唱、高晨薇作詞作曲的《被催眠的催眠師》主題曲《夢》也在今日正式首播上線。歌曲情感波動強烈,歌詞深入人心,旋律甚是抓心,在實力派歌手劉思涵的詮釋下顯得更加貼切「催眠」主題。另外,此曲的製作團隊精良,有幸與國際首席愛樂樂團合作,達到了聲音與樂器的無縫結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