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假來啦!
小朋友們興奮不已,
「老母親」們卻開始焦慮了。
孩子開學就要上小學了,
應該做哪些準備呢?
關於幼小銜接,
你關心的問題,
都可以在這裡找到答案……
《小螞蟻學校》
點我購買!
終於開學了!常年在外工作的爸爸媽媽,把玉玉和泉泉轉入一所特別小學——小螞蟻學校。
小螞蟻學校好神奇啊!它的教學大樓是禮帽形的,它的課程設置是自選型的,它的校長是「大白熊」,和藹可親;它的大廳像夢一樣豐富,還有大大的滑梯;它居然有菜園!有農場!還有好多性格各異的小夥伴……
玉玉和泉泉驚呆了!在這個夢幻般的校園裡,在這個每天都充滿新鮮知識、新奇挑戰的大舞臺上,友誼和衝突、成功和挫折正在等待玉玉和泉泉。
《小螞蟻學校》的作者是曾獲「全國名校長」「全國現代十佳學校校長」等榮譽稱號的中國科學院附屬玉泉小學校長高峰。高峰校長在隨書贈送的問答手冊中解答了家長關心的50個問題。
今天我們就來看一下大家關心的關於幼小銜接的那些問題,高峰校長是怎麼說的吧!
Q1
如何為孩子選對他們有幫助的興趣班?
校長回答
家長首要關注的是孩子的心理成長,應盡力滿足兒童的心理需求。因此,家長對於拼音、思維訓練、加減法、跳繩、鋼琴等學習項目的選擇不應跟著社會風潮去選,而應基於孩子的心理需求和個性發展特性去選。孩子喜歡什麼、適應什麼,就提供什麼、培養什麼,一定不要強求。
在尊重孩子的基礎上,選擇為人生打基礎的領域和兒童自己喜歡的領域進行學習。基礎領域主要指語言發展,打好語言基礎,有利於提高孩子的傾聽、表達、閱讀等能力,對孩子進入小學的學習乃至終生學習都有重要價值。
Q2
幼小銜接需要做哪些準備?
校長回答
第一,為孩子準備學習和生活用品。在假期,就要根據學校的要求,和孩子一起商量,列出物品需求清單,一起採購,準備上學的物品。學習用品包括書包、文具盒、鉛筆等。生活用品包括耐髒的衣服、輕便的運動鞋、水壺等。
第二,為孩子上學做好心理準備。通過帶孩子參觀小學校園、接觸上學的兒童、閱讀有關上學的繪本等方式,讓孩子了解校園生活,強化對校園生活的認可,接受另一種生活方式。
第三,培養兒童的生活習慣很重要。幼兒園生活相對來說是散漫的,而小學生活需要孩子具有組織紀律性、團隊意識和責任感。這些特性需要家長在孩子的幼兒時期就有意識地進行培養,幫孩子慢慢形成良好的生活習慣。如:建立規矩感,形成守規矩的意識,定下的規矩大家都要遵守;培養合作意識,兒童與父母的交際不能再是單向的,而應是雙向合作、相互配合的;養成能安靜的習慣,能夠控制住自己的行為,堅持五分鐘的靜態活動,比如讀書、看連環畫、聽講故事等。
第四,在孩子入學前,通過容易讓小朋友接納的方式,暗示小學生活與幼兒園生活的不同規則。孩子需要遵守紀律,能夠坐得住,認真聽課,愛護課桌椅和書本,團結同學,積極參與活動,每天進步一點點,碰到困難不氣餒,有心裡話告訴媽媽,勇敢地表現自己等。
Q3
到底有沒有必要去上幼小銜接班?
校長回答
上幼小銜接班在大中城市比較突出,這實際上是一種「劇場效應」,即,家長們都怕自己的孩子輸在起跑線上。
教育部禁止這種行為是有道理的,因為幼兒園有幼兒園的教學任務,小學有小學的教學任務,這些教學任務的設計首先是符合兒童的心智結構的,即不能超越兒童的心理認知水平和道德水平,如果超越了,孩子的心智發展就會受到不良影響。
另外,知識體系的設計是呈階梯狀的。有些幼小銜接班實際上沒有按照教育部規定的幼兒園課程標準執行,而是提前學習小學階段的知識,這樣做的結果是:孩子一入學就懂了很多知識,一時成為班裡的「學霸」,但是,隨著年級的升高,知識深度的加大,這些超越認知水平的表層知識學習將變得一文不值,甚至會導致孩子喪失學習的興趣,學習習慣也遭到了破壞。
不過有一種情況可以考慮,由於我們國家的入學制度,有些孩子已經從幼兒園畢業,但還未到入學年齡,屬於「兩不靠」境地,如果再回到幼兒園,由於太熟悉大班的生活,可能會養成不好的習慣,對心智發展也是一種浪費。針對這種情況,建議孩子去幼小銜接班,重點進行語言和興趣的培養。
Q4
上小學前要不要讓孩子提前學些小學知識呢?
校長回答
在幼兒園大班,兒童都會接觸語言、計算、科學等知識,並初步認識社會,為上小學打下學習基礎。當然,有些孩子提前學習了部分小學知識,在低年級的課堂上表現很活躍,也有自信心,顯得很「學霸」,但不意味著將來學業會繼續優秀。反而有些孩子由於提前學習了小學知識,老師講什麼都懂,在課堂上無所事事,養成不認真聽課、不參與討論、不願意思考的毛病。久而久之,進入高年級,學業成績就會下降。
而正常的兒童在正常的年齡段按照正常的教育規律學習,家長就不用擔心上述問題。如果孩子在班裡學習成績略有落後,家長可以與老師配合起來,找出落後的原因,採取措施。特別是對非智力因素對學生正常學業發展造成的影響,家長必須進行幹預和調整,讓孩子跟上來,以防孩子產生挫敗感。
如果家長有精力、時間和能力,可以在孩子上小學前加強孩子的母語訓練,多聽、多說、多看,增加識字量,為將來的閱讀和理解打下基礎。如果家長有條件,可以讓孩子參加英語聽力和口語的學習,為將來的英語學習打好基礎。
Q5
上小學前我們需要鍛鍊孩子自主閱讀的能力嗎?
校長回答
家長有教孩子提前閱讀繪本的意識和行為非常好,因為學齡前的兒童沒有進行系統的識字訓練,自己不能閱讀,通過父母的幫助,可以通過繪本來識字、看圖、理解故事內容,接受真、善、美的啟蒙教育,為入學打好基礎。
上小學後,低年級的主要任務是識字,為以後中、高年級的閱讀打下基礎。所以兒童提前識字、大量閱讀是學習母語的「不二法門」。從幼兒的繪本閱讀到小學的文本閱讀,是一個連續的培養閱讀能力的過程,如果家長有條件在孩子幼兒時期就培養他們自主閱讀的習慣,孩子將會受益終生。
Q6
暑期怎麼培養孩子有規律地生活?
校長回答
在幼兒園畢業前和暑假中就要培養孩子形成良好的生活習慣,讓孩子自己知道應該幹什麼。譬如作息習慣,設定鬧鈴按時起床,設定全家最後上床的時間,按時入睡,大家一同遵守。建議家長列出良好生活習慣清單,寫出來,全家一起討論,共同籤字執行。通過這樣的教育活動培養孩子的規矩感、守時感、責任感、自我意識等,形成有規律的生活。
Q7
自己的普通話不標準,怎樣陪孩子學好拼音,學好語文?
校長回答
家長自己的普通話不過關,不必糾結。孩子進入學校,受到老師和同學們的影響,普通話會講得很好。在一年級,拼音教學是一個難點,但是孩子即便一時學不好,隨著年齡的增長,拼讀也不會成問題。所以我建議家長不需要教孩子拼音,因為家長不專業,反而可能會教錯,讓老師糾正起來更難。只要家長關注孩子的學習,督促和檢查學習的效果,幫助孩子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就可以了。
Q8
我家孩子活潑可愛,頑皮好動,不過像這樣的孩子通常會成為老師眼中的搗蛋鬼,那麼我們做家長的到底該怎麼辦?
第一,家長需要理解現今學校的情況。如果有孩子在教室裡坐不住、搞小動作、不參與學習,甚至幹擾課堂教學秩序,那麼教學就難以進行下去。因為在一個集體裡,只有一位老師在組織教學,如果老師忙於疏導或管理這一類的孩子,就無法保證教學質量,長此以往,還會引發其他家長的不滿或抗議。
第二,家長應在孩子入學前,對他們進行必要的管教,幫他們養成學習習慣,以適應班級集體生活。如果經診斷,孩子有多動症等生理或心理的問題,就需要請專家或專業機構提前介入,進行必要的訓練。
第三,家校聯合幫助孩子。如果孩子已經帶著這些習慣和問題進入學校,家長自己要改變管教方式,還要與班主任溝通,把自己孩子的情況實事求是地告訴老師,尋求專業幫助。
Q9
家長如何應對孩子的上學焦慮?
校長回答
按照美國教育家杜威的說法,學校即社會,教育即生活。孩子們來到學校,就是一個社會化的過程,是一個經驗不斷豐富的過程。如果我們這樣看待學校教育,就沒必要擔心什麼了。
孩子上學了,會與同學們組成一個班集體,學習各科知識,開展各種有趣的活動,逐漸找到自己的新朋友,收穫學習的樂趣。孩子的適應性和學習能力是特別強的,各種不適應也會慢慢改善,直至全面適應。除了極個別孩子,絕大部分孩子就是這樣成長起來的。
未完待續
本文選編自《小螞蟻學校》隨書贈送的問答手冊——《中國科學院附屬玉泉小學高峰校長解答家長關心的50個問題》
責任編輯:楊志敏
責任審校:廖思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