捷克為何有那麼多大作家?

2020-12-15 澎湃新聞

3月30日,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在捷克總統澤曼陪同下在布拉格參觀斯特拉霍夫圖書館。習近平表示,能夠看到如此豐富的藝術和文化珍品,實屬難得。悠久歷史和深厚文化積澱是捷克人民擁有的一筆寶貴財富。

談及捷克文化,必須提到捷克文學,因為這裡誕生了卡夫卡、哈謝克、塞弗爾特、昆德拉等世界級文學巨匠。4月1日澎湃新聞記者專訪了《世界文學》主編、東歐文學研究學者高興,就捷克文學的歷史發展、特色與繁榮成因展開漫談。

布拉格斯特拉霍夫圖書館

上個世紀捷克文學的兩次繁榮

「總的來說,捷克文學的歷史不是特別的悠久,但捷克在20世紀曾有過兩次文學藝術的繁榮。」

高興告訴澎湃新聞記者,第一次繁榮是20世紀初捷克斯洛伐克共和國成立後,捷克出現了許多文學大家。比如人們熟知的雅洛斯拉夫·哈謝克(1883-1923)、弗拉迪斯拉夫·萬楚拉(1891-1942)、卡·恰佩克(1890-1938),還有曾經獲得諾貝爾文學獎的捷克詩人雅羅斯拉夫·塞弗爾特(1901-1986)。「這一批捷克文學家一下子將捷克文學提升到了歐洲文學的高度,可惜這個文學進程被第二次世界大戰打斷了。」

1938年,德、意、英、法四國首腦籤訂慕尼黑協定,命捷克斯洛伐克將蘇臺德地區割讓給納粹德國,之後捷克斯洛伐克又進入了被佔領時期。「但即便在被佔領時期,捷克亦有出色的作家和作品。」高興舉例為中國讀者熟悉的紅色經典《絞刑架下的報告》作者尤利烏斯· 伏契克(1903-1943),還有恰佩克、萬楚拉,「他們都被德國法西斯殺害了,但他們的作品還是讓人們感受到了捷克文學的存在。」

「布拉格之春」

而第二次繁榮則源於20世紀60年代,那時有瓦茨拉夫·哈維爾(1936-2011)、米蘭·昆德拉(1929-)、伊凡·克裡瑪(1931-)這三位並稱為「捷克文壇三駕馬車」的大家。「這些人在上個世紀60年代,比如我們現在會提到的『布拉格之春』中以作家的身份發揮了特別積極的作用。昆德拉的代表作《玩笑》就是在60年代初出現在捷克讀者的視野中的。」

1968年8月,捷克「布拉格之春」被鎮壓告終。「這時捷克文學重新跌落低谷。但即便是在這樣的時候,捷克作家還是用他們的方式讓作品發出聲音。」

「所以我認為捷克作家最讓人欽佩的是他們的道義感和責任感。每次到了國家和民族的關鍵時刻,我們都能看到捷克作家的身影。這是許多捷克作家,也是許多東歐作家感人的一面。」高興說,比如伊凡·克裡瑪的回憶錄《我的瘋狂世紀》,對捷克的20世紀歷史進行梳理和反思,「就充分體現了這樣的道義感和責任感。」

哈謝克

捷克何以有這麼多文學大家?

在高興看來,捷克文化其實由三種組成:本土文化,德語文化和猶太文化。因此,用克裡瑪的話說,捷克文化是一種「奇妙的混合。

「卡夫卡一輩子在布拉格生活,可謂布拉格作家。有意思的是儘管卡夫卡和哈謝克是同一代人,還在同一年出生 ,但是他們代表著兩種文化。捷克明信片上會印著哈謝克和卡夫卡舉著酒杯一起喝酒,但其實這是人們的想像,這兩人一生都沒有碰過面。」

但三種文化的共性在於,文學成為他們抗衡黑暗的武器。即便最困難的時候,捷克作家也沒有停止寫作。高興認為,某種程度上,捷克曾經高度政治化的現實以及多災多難的痛苦經歷恰好為文學和文學家提供了特別的土壤。

比如家喻戶曉的《好兵帥克》及其作者哈謝克。「借用帥克這一人物,哈謝克把皇帝、奧匈帝國、密探、將軍、走狗等等統統都給罵了。他罵得很過癮,很解氣,很痛快。讀者,尤其是捷克讀者,讀得也很過癮,很解氣,很痛快。」

《好兵帥克》插圖

「我認為哈謝克最大的貢獻是他為捷克民族和捷克文學找到了一種聲音, 確立了一種傳統,那就是幽默和諷刺。」高興說,在《好兵帥克》中,哈謝克的幽默和諷刺恰變成了一件有力的武器,特別適用於捷克這麼一個弱小的民族。

在高興眼裡,幾乎所有捷克作家的作品都會散發出幽默的氣息。但他們的幽默又是那麼的不同:哈謝克的幽默中藏著嘲弄,昆德拉的幽默中具有冷峻,哈維爾的幽默中包含荒誕。連賽弗爾特的詩也充滿了幽默。「但在賽弗爾特的幽默中,我們感受到的只是親切、自然和情趣,而這些都出自溫柔。正如諾貝爾文學獎頒獎辭所說的那樣:『他歌頌鮮花盛開的布拉格和春天。他歌頌愛情。他是我們時代中一位真正偉大的愛情詩人。他歌頌所有的女性——姑娘、學生、有名的和無名的,年輕的和年老的,包括他的母親——世上他最愛的人。』」

 「一個小國面臨著許多強權,在軍事上難以和大國抗衡。在一次次被侵佔、吞併中,國家主權隨時可能被剝奪。而文學在這時候就成為一種特殊的武器。比如1968年鎮壓『布拉格之春』後,很多捷克作家就以地下方式進行創作。」

不僅捷克如此,高興還拿波蘭舉例,這個在歷史上也曾一次次被侵佔吞併的國家。「在波蘭主權都還沒恢復的時候,恰恰是獲得諾獎的波蘭作家亨利克·顯克維奇讓人們想到波蘭的存在。」他感慨,對捷克、波蘭、匈牙利這些小國來說,有時恰恰是文學表明了它們的存在。

米蘭·昆德拉

中國有昆德拉熱,但捷克人更願意承認赫拉巴爾

 「我個人認為,最近幾年由於我們大量譯介了昆德拉、塞弗爾特、克裡瑪和赫拉巴爾的作品,中國其實已經出現了小小的捷克文學熱 。」

高興提及於上個世紀80年代「進入」中國的昆德拉。雖然現在很多人已經把昆德拉當成法國作家,但高興還是更願意把昆德拉看成捷克作家。

「因為他的主要代表作都是以捷克為背景,他人生的主要經歷也是在捷克度過的。」在高興看來,昆德拉與拉美作家加西亞·馬爾克斯是上個世紀末對中國作家與文學影響最為深遠的兩位外國作家。

 「昆德拉的書在中國一直屬於長銷狀態。他的所有作品幾乎都被翻譯到中國來了,甚至有一些他自己都不大承認的作品。當時還出現了各種各樣的盜版, 社會上一直有一股『昆德拉熱』。」 高興說,昆德拉確實是世界文壇不可忽略的作家,「他的作品已經上升到對人類境況進行哲理沉思的高度。」

博胡米爾·赫拉巴爾

有意思的是,在捷克生活的那一段時間裡,高興卻發現捷克讀者更願意承認的作家不是昆德拉,而是《過於喧囂的孤獨》的作者博胡米爾·赫拉巴爾(1914-1997)。

 「捷克讀者可能更欽佩赫拉巴爾,他們稱他為『始終不缺席的作家』,也就是始終留在祖國的作家。」

「捷克讀者認為赫拉巴爾是最具有捷克味道的作家,他生前喜歡去酒吧,交各種各樣的朋友,尤其是來自底層社會的朋友。而昆德拉在一些捷克人眼裡,某種程度上已成為『在法國對捷克現實指手畫腳』的作家。 」

高興說,和中國人習慣在安靜地方寫作不同的是,捷克很多作家喜歡在酒吧寫作。赫拉巴爾說起自己寫作的秘訣,是「生活,生活,生活」。也因此,赫拉巴爾受到了捷克人的歡迎。

伊凡·克裡瑪

走與留之間的捷克文學

始終留在捷克的作家還有伊凡·克裡瑪,高興也曾親自拜訪過他。這位曾歷經苦難、也有機會留在國外的作家引起了高興的好奇。高興問他,明明有機會留在美國,為什麼還回來(捷克)?

克裡瑪的回答是,「布拉格是一個神秘的、令人興奮的城市,有著數十年甚至幾個世紀生活在一起的三種文化優異的和富有刺激性的混合,從而創造了一種激發人們創造的空氣,即捷克、德語和猶太文化。」

「他說他實在太愛他的祖國,太愛布拉格了,他願意存在於母語氛圍中,儘管很長一段時間裡他曾被禁止寫作。」

高興說,捷克作家有一種民族自豪感和自尊心。現在很多捷克作家會反覆強調捷克屬於中歐,而非東歐。因為東歐更多是一種特殊的歷史和政治概念。「比如昆德拉,如果你說他是東歐作家,他是會生氣的,東歐這個概念容易遮蔽文學藝術的價值和光芒。」

墨西哥詩人奧克塔維奧·帕斯曾為昆德拉寫過一首詩《在走和留之間》。「在捷克、在東歐,有作家出走,也有作家停留。出走的不少。但這些出走的作家往往藉助大國的平臺介紹自己祖國文學。」

高興還舉例在1980年獲諾貝爾文學獎的波蘭詩人、作家切斯瓦夫·米沃什。「他曾定居美國,辦籤證時還差點被美國拒籤。結果獲得諾獎後,美國人開玩笑說,當初差點因為籤證官的錯誤耽誤了一個未來的諾獎得主。」但有了國際聲譽後,米沃什又不遺餘力介紹波蘭文學,推薦波蘭作家,甚至親自編選和翻譯了大量波蘭詩歌和作品。

「東歐文學可以分為海外文學和本土文學,這兩部分都很重要。應該說捷克既有赫拉巴爾、克裡瑪這樣的本土文學作家,亦有昆德拉、史克沃萊茨基這樣的海外文學作家 。」

(本文來自澎湃新聞,更多原創資訊請下載「澎湃新聞」APP)

相關焦點

  • 一生不羈放縱愛自由的捷克作家
    上世紀60年代,瓦楚利克與其他許多捷克斯洛伐克作家一樣,從家鄉來到首都布拉格,加入作協,成為黨員。如果他安於現狀,積極為捷克斯洛伐克的社會主義事業唱讚歌,那麼必然生活無憂、名利雙收。但在1967年5月的捷克斯洛伐克作協第四次代表大會上,他的發言石破天驚。當時與他一起發言的作家同樣聲名顯赫,有兩位也是黨員,分別是伊萬?克裡瑪和米蘭?
  • 作家寧肯長篇小說《天·藏》(捷克語版)在捷克出版受關注
    寧肯參加文學交流活動 小新 攝中新網北京5月28日電 (記者 高凱)記者28日從北京出版集團獲悉,中國作家寧肯長篇小說《天·藏》經捷克漢學家、翻譯家李素歷時一年完成翻譯,由捷克維索納出版社出版發行,實現版權輸出。
  • 捷克翻譯家:想講更多中國故事給捷克讀者聽
    李素,原名Zuzana,是一個說著一口流利中文的地道捷克人,更是一個熱愛中國、了解中國的捷克漢學家。由李素翻譯的中國作家閻連科的《四書》獲得了捷克年度最佳譯著獎,此外,她還翻譯了中國的暢銷書《狼圖騰》。在剛剛閉幕的2016北京國際出版論壇上,李素獲得了由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頒發的第十屆中華圖書特殊貢獻獎的青年成就獎。事實上,李素與中國的淵源絕不僅限於此。
  • 捷克作家赫拉巴爾:小酒館裡坐在你桌子旁的熟人
    他一生創作實績豐厚,身後結集成19卷合集,在捷克國內暢銷不衰,其主要作品有《過於喧囂的孤獨》《我曾侍候過英國國王》《底層的珍珠》和《甜甜的憂傷》等。 1997年2月3日,這位原本即將病癒出院的作家從醫院五樓窗口墜落身亡。
  • 捷克和斯洛伐克史:捷克民族復興
    19世紀上半葉,波希米亞人口從1815年的480萬增長到1847年的670萬,儘管在19世紀30年代早期爆發了一次嚴重的霍亂以及在1836-1837年和1843年又有兩次較小規模的復發。那時,在波希米亞說捷克語者的比例大約在60%,而在摩拉維亞是70%,不過口音略有不同。
  • 河南方言譯成捷克語咋弄?捷克翻譯家:可能加一些有怪味的詞
    捷克翻譯家:可能加一些有怪味的詞 作為第二屆北京十月文學月核心活動之一,由北京出版集團旗下北京十月文藝出版社、十月文學院聯合主辦的「如何翻譯當代中國文學 」文學對談活動近日於十月文學院佑聖寺舉行。
  • 在捷克,什麼是普通人的英雄主義? | 迴響電臺No.13-下
    捷克作家克裡瑪曾經在他那篇著名的《布拉格精神》中,將布拉格形容為一座充滿「悖謬」的城市:它有許多美麗的教堂,被稱為「千塔之城」,但教堂建立的天主教化時期,很多人遭受暴力,甚至被迫流亡,這一點很少有人在意;布拉格的街道十分狹窄,充滿地方氣息,但多重文化的混合提供了一種「超越民族性」的創作氛圍,因而誕生出像卡夫卡、昆德拉、赫拉巴爾等這樣一批世界級作家;在歷史上,布拉格屢經災難,在談判和妥協下,城市得以保存
  • 中捷建交70周年 「捷克故事之夜——漫談斯維拉克『布拉格故事集...
    捷克共和國駐華大使館副館長葛婉娜,捷克旅遊局北京辦事處局長博智洋,捷信消費金融有限公司代表維他,作家、評論家韓石山,小說家、散文家寧肯,作家、出版人龍冬等嘉賓出席了本次活動。「今天的活動是我們之前北京書展活動的一個延續,在今年的北京書展上我們和捷信合作推出了一系列的圖書,其中就有斯維拉克先生這套書的推介。看到他的作品能夠被譯成中文,並被更多人喜愛,我感覺非常自豪。」
  • 捷克警察局檔案:告密者米蘭·昆德拉
    【2008年10月,供職於布拉格極權主義研究院的學者Adam Hradilek根據警方檔案在捷克新聞周刊Respekt上撰文,稱著名作家米蘭·昆德拉於1950年向警方告發米羅斯拉夫·德沃拉切克為西方特務,致使後者在牢獄中度過近14年。此文一出,立即引起軒然大波。
  • 「歐洲之心」捷克
    原標題:「歐洲之心」捷克 原標題:「歐洲之心」捷克  □張凡  說起歐洲,有人會想起義大利的浪漫,也有人會想起法蘭西的自由、德國的嚴謹,然而在歐洲中部,有一個叫捷克共和國的國度,以豐富多彩的歷史遺蹟和雄厚的文化遺產為基礎,融匯東西歐文化特點,給遊客帶來多樣化的文化衝擊。
  • 中國外交部副部長約見捷克駐華大使 捷克參議長無懼中國抨擊:訪問...
    對此,中國駐捷克大使館發言人表示,維斯特奇爾不顧中捷關係和兩國互利合作,無視捷克主流民意,出於個人政治算計執意訪臺,嚴重幹涉中國內政,嚴重侵犯中國國家主權和領土完整,嚴重違反國際關係基本準則和雙邊政治承諾。中方對此予以強烈譴責和堅決反對。
  • 捷克:卡夫卡、德沃夏克和鼴鼠
    作為中歐明珠,中國人對捷克文化有很好的印象,留下許多屬於「集體記憶」的作品和人物,那遙遠的國度,與遙遠的東方中國,產生了奇妙的千絲萬縷的聯繫。    卡夫卡:捷克的寒鴉        談及捷克文化,必須提到捷克文學,因為這裡誕生了卡夫卡、哈謝克、塞弗爾特、昆德拉等世界級文學巨匠。
  • 捷克是歐洲的一個彈丸小國,為何敢跟世界大國對抗?它憑的是啥?​
    捷克是歐洲的一個彈丸小國,為何敢跟世界大國博弈?它有何產業?捷克位於歐洲的中部,面積約7.8萬平方公裡,國家總人口約1060萬,近幾年人口增長率為負。從領土面積上比較,捷克還沒有重慶市大。在歐洲屬於名副其實的小國,而且還是一個不靠海洋的內陸國,並與德國、奧地利、和波蘭接壤。
  • 諾獎有戲了!91歲作家米蘭昆德拉獲卡夫卡獎,距離諾獎近在咫尺!
    之前我們曾經聽過很多謠言,說沈從文、魯迅有有獲獎,但是不去或者去世了,其實都是假的。不過諾貝爾文學獎的得主並非不能預測,因為有一個文學獎項堪稱「諾獎風向標」,那就是以文豪卡夫卡命名的「卡夫卡獎」!因為有多名作家先後獲得了卡夫卡獎和諾貝爾文學獎,所以卡夫卡獎又被稱作「諾獎風向標」。奧地利女作家艾爾弗雷德·耶利內克及英國劇作家哈羅德·品特均是先後獲得了這兩大獎項。就在當地時間9月20日,捷克作家米蘭·昆德拉榮獲卡夫卡獎,他本人表示很開心很榮幸!
  • 曾經輝煌的捷克軍事工業,在東歐劇變後,為何就走向了沒落?
    1918年,多民族的奧匈帝國被一戰拖垮,從奧匈帝國分裂出來的捷克與斯洛伐克,在外力作用下組合成一個新國家——捷克斯洛伐克。在此情況下,作為「帝國武器庫」的捷克地區(波希米亞和摩拉維亞地區),便繼承了奧匈帝國遺留下來的龐大軍事工業。20世紀20~30年代,捷克是全球排名靠前的工業化國家,其境內有著名的斯柯達兵工廠、布爾諾兵工廠等大型軍工企業。
  • 作家的接頭暗號,讀者的替代營養| 藍色東歐【文末有福利】
    在這一時期,茅盾全面關注東歐各國文學,翻譯了大量東歐作家的作品,涉及波蘭、匈牙利、羅馬尼亞、捷克、南斯拉夫、保加利亞等十多個國家,並在其主編的《小說月報》上大力譯介東歐文學作品,除此之外,還組織翻譯過《近代波蘭文學概觀》《近代捷克文學概觀》《塞爾維亞文學概觀》等重要文章。在20世紀上半葉,東歐文學譯介已達到相當的規模。所有這些都為後人繼續翻譯和研究東歐文學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 德國取得捷克的蘇臺德區,波蘭和匈牙利為何趁火打劫?
    作為當時西歐最有影響力的四個人,他們聚在一起當然不是為了喝茶聊天,一個主權國家的命運卻在四國首腦的討價還價中敲定。在這場被稱為「慕尼黑陰謀」的事件中,四國共同籤署了《關於捷克斯洛伐克割讓蘇臺德給德國的協定》,而作為當事國的捷克斯洛伐克卻並未允許進入會場。德國的侵略和英法的綏靖固然是導致「慕尼黑陰謀」的主因,但捷克斯洛伐克最終的亡國,卻少不了匈牙利和波蘭的趁火打劫。
  • 淘寶客服的工資那麼低,為何那麼多大學生都願意幹?原因很現實
    淘寶客服的工資那麼低,為何越來越多大學生都願意幹?為何大學生會選擇去當淘寶客服呢,那真的不就是委屈自己,大材小用了嗎。其實大學生也是挺無奈的,一位朋友也當過淘寶客服,他就說其實他應聘的是電商運營的,只不過現在的老闆招運營要麼有經驗,如果沒有經驗的話可以培養,不過必須要先從電商客服幹起的。
  • 上海小囡在捷克:想帶給中國人最真實的布拉格
    儘管大學專業是德語,但盛思羽還記得,小時候讀的第一本世界名著就是捷克作家哈謝克的《好兵帥克》,「那個時候我懵懵懂懂地就覺得,自己有一天一定會來這個國家。」上海作家陳丹燕在世界各國的遊記,也令盛思羽對歐洲的一切充滿了憧憬。  四年前從上海外國語大學畢業後,盛思羽應聘到一家美國企業在布拉格開設的分部,負責進行醫療採購方面的工作。
  • 捷克國寶級童書「襪子精靈」有中文版啦
    這套「襪子精靈」有三本——《奇怪的襪子精靈》《襪子精靈回來了》《永遠的襪子精靈》,它與《鼴鼠的故事》一樣,是家喻戶曉的捷克國寶級童書,其中文簡體版剛剛由浙江文藝出版社推出。在浙江文藝出版社副總編輯柳明曄的辦公室裡,我看到了「襪子精靈」。這套書剛在印刷廠加急製作完畢,第二天她就拎了一大箱去了北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