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人最初都是分餐吃飯,為什麼現在是圍在一起共同吃飯呢

2020-12-23 中原文化家

隨著我國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形勢逐漸好轉,各行各業的復工復產也正在有序推進。最近,「分餐制」再次成為熱點話題,引發了社會各界人士的熱烈討論:「古代人分餐嗎?」「在中華傳統文化的發展過程中,曾廣泛實行過『分餐制』嗎?」

一、古代人為何執行分餐制

俗話說得好,國以糧為本,民以食為天,可見吃飯對於我們每個人來說是多麼的重要。隨著生活水平不斷提高,人們吃飯早已不再局限於家庭和食堂,不管是如何用餐,都涉及到合餐制和分餐制的問題。

分餐制的歷史無疑可上溯到史前時代,中國人的飲食文化如何從「分餐制」過渡到「會食制」、最後又為何演變成今日的「合餐制」,這種傳統的分餐制一直都是傳統餐飲文化的主流。

那時候我們席地而坐,在席地上吃飯就叫宴席,最尊貴的位置叫主席,吃完飯叫退席。那時候吃飯跪在席上各吃各的,這就是分餐制。後世所說的「筵席」中的筵和席,其實都是蓆子,正是這古老分餐制的一個寫照。

其實中華民族在3000年前就是「分餐」,直至五代末期至宋朝年間才過渡為「合餐」。在非典肆虐時,也確有不少人曾實踐過,非典過後,人們就又恢復了合餐宴會的習慣。

二、中國人為什麼從分餐變成了合餐

準確地講,分餐制一直到民國都沒有從中國社會中徹底消失,而合餐制也並非晚近時期的新事物。早在周代,分餐制就已經在貴族階層中廣泛存在。

單純從衛生的角度講,分餐是優於合餐的。但和西方的餐桌文化相比,「中式分餐制」和「西式分餐制」誕生的緣由卻截然不同。

與西式分餐制直至文藝復興末期才開始於歐洲,而中式分餐制是周禮產物,周禮對王、侯、士大夫的行走坐臥、衣著飲食都有明確規定,要求嚴格加以區分。

即使是在家中過二人世界,古人也是採用的分餐制。有一個成語叫做「舉案齊眉」就是印證,這說明當時老百姓吃飯,也是分餐的,否則也沒法舉案齊眉。

三、分餐與合餐的發展演變

其實古代的分餐制轉變為會食制,並不是一下子就轉變成了現代的這個樣子,還有一段過渡時期。這過渡時期的飲食方式,又有一些鮮明的時代特點。

大約從唐代後期開始,高椅大桌的會食已十分普通,無論在宮內或是民間,都是如此。家具的變改引起了社會生活的許多變化,也直接影響了飲食方式的變化。分餐向會食的轉變,沒有這場家具變革是不可能完成的。

在宋元時期,「和」的觀念深入人心,同時在中國人的心目中。從某種意義上或歷史進程的某一階段來說,合餐制戰勝了分餐制,也是民俗文化戰勝貴族文化的一個例子。

作為世界第一的中國飲食文化,源遠流長几千年博大精深,要改變以往的飲食習慣也不是一朝一夕、一蹴而就的事。中西方現在的餐飲方式仍然是不同的,這也是由於不同的文化底蘊導致的不同結果。

這次新型冠狀病毒爆發後,促使中國人在改變「合餐」的飲食習慣方面帶來深刻反思。如何在「合餐」「分餐」兩種餐飲制式相互取長補短,衍生出介於兩者之間的方式,相信會找到一種符合中國國情民意的「分餐」式聚餐制。各位看官,您說呢?

喜歡的朋友,請關注、轉發、分享、點讚、評論、收藏吧!

相關焦點

  • 淺談中國人的吃飯方式~從分餐到合餐
    談及中國人吃飯的方式,似乎不分城鄉,也不論是百姓在家的起居生活,還是在外結交朋友去餐館享受美味,但凡兩人或以上的多人就餐,我們目光所及的情形,都是各自坐椅子或凳子,圍著一張餐桌一塊兒吃飯。差別只在於人們就餐時桌椅板凳的形狀、質地或有不同而已。
  • 中國人吃飯,日本人吃飯,韓國人吃飯,為什麼差距會這麼大呢?
    中國人吃飯,日本人吃飯,韓國人吃飯,為什麼差距會這麼大呢?米飯,這種由水稻產出的食材,在亞洲地區得到了廣泛應用,人們將米飯看作是自己的主食,即便是在土地遼闊,有著南北方區分的中國,大部分中國人還是認為米飯是他們的日常主食。
  • 那個禁止中國人吃飯,對中國人「拳打腳踢」的國家,現在怎樣了
    距離過年之後已經有很長一段時間了,在今年過年的時候,我們國家旅遊大軍再次彰顯了自己的實力,把各個旅遊景點都圍的水洩不通。那個禁止中國人吃飯,對中國人「拳打腳踢」的國家,現在怎樣了除此之外我們中國遊客的購物能力大家也是有目共睹的吧,當我們中國遊客來的一個國家旅遊的時候,絕對會極大的推動當地旅遊經濟的發展,也正是因為這樣,現在越來越多的國家都在努力的迎合中國遊客的胃口
  • 中國本來是分餐制,就因為三個理由讓我們坐在一起吃飯了
    在現代社會中,中國人聚餐都是使用的合餐制,即大家集中在一張桌子上,從公用的菜碗中夾菜吃飯。為此,很多所謂的衛生專家大聲疾呼,強調西方的分餐制更為健康。其實,古代中國歷來都是分餐制的,只是由於多種原因,導致了現在情意滿滿的合餐吃飯的習慣。
  • 孩子不好好吃飯,這些吃飯習慣現在就得開始培養
    培養孩子自主吃飯是令許多家長頭痛的問題。既要擔心小朋友不好好吃飯,又要擔心孩子吃多了、還是吃少了,還有挑食的問題等等。究竟要如何培養孩子吃飯的好習慣呢?雖然家長們都不希望孩子挑食,但每個人都會有自己不那麼喜歡的食物,只要孩子能夠做到食物多元,且營養均衡就可以了。如果是嚴重挑食,例如不吃青菜的情況還是要及時調整。
  • 中國人請吃飯的方式
    中國人的請客吃飯、聚餐共食,其目的既然意在人情,意在血緣,則其方式禮儀,自然也就以和為貴。和,是中國飲食文化的一大特色。想想看吧,圍在一起吃火鍋的,不是家人,便是夥伴;不是兄弟,便是朋友。尤其是在北風凜冽大雪紛飛的數九寒冬,三五友人,圍爐共酌,傳杯送盞,淺飲低唱,真是何其樂也!白居易詩云:「綠蟻新醅酒,紅泥小火爐;晚來天欲雪,能飲一杯無?」我懷疑那是邀朋友來吃火鍋的請柬。由此可見,火鍋不僅是一種烹飪方式,也是一種用餐方式;不僅是一種飲食方式,也是一種文化模式。
  • 印度人表示:中國人都用筷子吃飯,為什麼不願意試試手抓呢?
    印度人表示:中國人都用筷子吃飯,為什麼不願意試試手抓呢?最近,一些印度人提出了這個問題,小夥伴們應該都知道,印度是一直將我們國家當成想先超越的對象,這就像中國曾經提出的口號超英趕美一樣的。然而,我國的這一口號僅限於經濟、軍事、科技等方面,在不久的將來,當目標達成以後,流行文化可能也就是目標了,但印度這個國家就不一樣了,他們想不管在任何情況下都能超過中國,印度現在甚至連總人口都快要超越中國了。
  • 在外吃飯為什麼要用公筷?
    在外吃飯為什麼要用公筷?是一種什麼菌可誘發多種胃病?今天朋友請我吃飯,讓我點餐,我非常高興地接過這個健康任務。因為我的專業是營養師,指導三餐飲食,專注做了15年。所以,外出吃飯點餐,這事基本都交給我來完成。
  • 泰國人、歐美人、日本人直呼:拒絕和中國人吃飯!這是為什麼呢?
    現在出國旅遊的人越來越多,很多外國人都說對中國遊客的看法有了很大的改變,很多外國人總覺得中國發展還是比較落後的,但是看到中國遊客的大手大腳,紛紛直呼中國太有錢了!出國旅遊時,我們的一舉一動都讓外國人很容易對我們進行評判。
  • 「為什麼中國人不認為用手吃飯很方便?」一個困惑老外的疑問
    外國人用手接觸的食物在quora上有外國人提一個困惑老外的疑問:為什麼中國人不認為用手吃飯很方便?外國人的提問那麼為什麼我們不認為用手吃飯很方便?所以我們也能理解為什麼他們要用手,為什麼覺有用手吃飯很方便,這是食物差異導致的。現在我們再看為什麼我們不用手吃東西?中國菜講究熱食,大部分食物像:炒菜、麵條、米飯、火鍋這些食物由於溫度高的原因,用手吃很不方便,這並不像外國人喜歡吃的涼食,用手可以接觸。而且大多數中國菜都是精心準備的,所以不需要手工操作,我們用熟悉的筷子吃東西也會覺得是一件非常方便的事情。
  • 幸福,就是一家人圍在一起吃飯,其樂也融融
    我覺得不是每天給你吃穿住行都是好的那就是幸福,所有事情都叫你滿意那也不叫幸福,幸福就是一家人圍在一起吃飯,其樂融融,加深增進咱們親子感情,不管貧窮富有,我們都能笑戲哈哈的!——這是期中考試後,一位家長寫給孩子的一封信的一段話。
  • 家裡分餐吃飯,兩菜一湯的套餐飯,西紅柿土豆燒牛腩拌飯特別香!
    家裡分餐吃飯,兩菜一湯的套餐飯,西紅柿土豆燒牛腩拌飯特別香!疫情期間為了家人健康分餐吃飯好處多!分餐吃飯乾淨衛生,其實我們大部分人都有慢性胃炎,大多是因為感染幽門螺旋桿菌,而幽門螺旋桿菌會通過唾液傳染,所以家裡分餐吃飯是有必要的。
  • 來到中國的日本留學生:中國人為什麼不在廁所吃飯?
    作為兩個不同的民族和國家,日本和中國在文化上必然會有差異,這不,有一位剛來到中國的日本學生,便產生了好奇:為什麼沒有中國人在廁所裡面吃飯呢?這個問題讓我們國家的人哭笑不得,事實上大部分人都不知道或難以理解日本在廁所吃飯這種文化。
  • 今天,您分餐了嗎?
    據了解,復工後,像馮女士一樣外出就餐選擇單人火鍋、快餐、西餐等容易實現分餐的人不在少數。 在廣陽區一家事業單位工作的王先生說,現在單位食堂裡也實行分餐制,每個人去食堂就餐時會自備餐盒餐具或使用一次性餐盒。「吃多少打多少,不浪費的同時也能形成一個文明用餐的好習慣。」王先生表示,現在大家主動分餐而食,不浪費的同時還能保證健康、安全。
  • 合餐還是分餐?且看古人的餐制文化
    我們大家吃飯一般是「圍桌會食」,就是一家人圍在一張餐桌上吃飯,這是一種典型的合餐制。合餐制這種親密接觸的會食方式能讓餐桌氣氛更加熱烈,它也延續了幾千年之久。然而在新冠肺炎疫情下,餐飲衛生再次成為社會熱點話題,合餐制與分餐制再次被拿上檯面討論。
  • 都是吃米飯,日本人吃飯,韓國人吃飯,中國人吃飯,習慣差太多
    除了中國,韓國和日本也都以米飯為主,而且也都是使用筷子的國家。不過在吃米飯這件事上,不同國家還是有很多的不同。都是吃米飯,日本人吃飯,韓國人吃飯,中國人吃飯,習慣差太多,一起來看看。日本人吃飯日本人吃米飯,一手託著飯碗,一雙用筷子吃。喝湯的時候,也是如此。日本人的米飯,不僅在午餐和晚餐的時候吃,一大早也就有吃米飯的習慣。
  • 寶寶原來吃飯很多,現在不愛吃飯,是為什麼
    民以食為天,人活著就要吃飯,吃飯才能活著,孩子生下來天生就會吮吸媽媽的母乳,這是人類一種獲取食物的本能。現在孩子的吃飯問題就是家裡所有人的天,吃的太多擔心積食,吃的太少擔心餓,對於寶寶吃飯這件事我們投入了過多的關注,甚至過多的幹涉。
  • 孩子不好好吃飯,吃幾口就跑?好的就餐習慣,現在就得開始培養了
    具體是哪些習慣,我們又該怎麼做呢?讓我們一起走進。大家在視頻中尋找答案吧!好習慣2:全家人一起吃飯好多家庭裡都是幼青老三代人一起生活,很多時候作息都是不一致的。所以條件允許的話,建議所有的家人都在同一時間一起坐在餐桌前吃飯。好習慣3:吃飯順序很重要很多時候我們雖然坐在一起吃飯了,但總是會先餵孩子吃飽,大人再吃,總覺得這樣才踏實。其實這個順序恰恰相反。
  • 韓國人吃飯不能端碗,日本人吃飯要端碗,我們中國人吃飯端碗嗎?
    但即便受到中國文化的深刻影響,日本和韓國也對美食進行了本土化改良,一些文化習俗隨之改變,比如說吃飯要不要端碗這個問題,每個國家都有不同的見解。 吃飯 韓國人吃飯是不能端碗的。在韓國人看來,吃飯端碗是一件非常沒有禮貌而自私的事情,沒有人和你搶飯,為什麼要把飯碗端起來吃呢?
  • 古人用餐方式:從分餐如何演變成合餐?承載了中華文明延續的秘密
    關於飲食,現代的人採用兩種方式,一種是中國人圍在一起吃飯的合餐制,另一種是西方一個人一份的分餐制。合餐也不是自古就有的,而分餐也不是所謂的高級文明體制,這段用餐歷史的轉變,裡面承載了中華文明延續的秘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