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兒是每個家裡的「重點保護對象」,但是寶寶的脊柱就是大家常常會忽略的地方。
晨曦的寶寶出生2個月了,寶爸對寶寶真是無比疼愛,每天最高興的活動就是「吸孩子」。
今天寶爸下班又日常看寶寶睡覺,看寶寶伸著小手睡覺的樣子覺得很可愛。寶爸突然感覺畫面有些不協調,看了一會兒才發現孩子沒有枕頭。
想起自己沒有枕頭呼吸都有些困難的感覺,頓時罵自己的粗心,怎麼2個月才發現孩子沒枕頭,就想給孩子墊一個小被子充當枕頭。
媽媽上廁所回來看見這一幕,馬上阻止了寶爸說:「這樣會傷害孩子脊柱的。」
你們知道小寶寶為什麼不能枕枕頭嗎?
這就跟脊柱的形狀有關係。成人的脊柱在脖子處會生理性的前凸,平躺的時候頸前曲就會緊繃起來,呼吸就會困難。
新生兒的脊柱是比較直的,像一個左括弧。寶寶平躺的時候並沒有呼吸不暢的問題,反而可以把新生兒脊柱墊高,會引起寶寶的呼吸不暢。
所以寶寶在脊柱長成頸前曲之前,是不需要枕枕頭的。寶寶過早的枕枕頭,還會把寶寶的頭睡扁。
有老人覺得扁頭好看,所以經常會在寶寶出生後墊一本書在孩子後腦勺,既寓意有學問,又能睡扁頭。
現在也不是需要男人扎辮子的清朝了,所以沒必要給孩子睡扁頭。在歐美的一些國家,把孩子頭睡扁了還需要戴矯正頭盔呢。
那有些媽媽就會問,什麼時候寶寶可以枕枕頭、枕頭又該怎麼選才能保護寶寶脊柱呢?
美國兒科學會建議,在寶寶一歲前不能使用枕頭,嬰兒床上也不能放置枕頭。
可能是因為美國新生兒從小就和父母分房睡,如果寶寶枕枕頭的時候被捂住口鼻,有可能有生命危險。
判斷寶寶是否能使用枕頭的標準不是看月份,而是看這些表現:能自己翻身、獨坐;睡覺的時候不自覺的尋找「高地勢」墊頭。
這樣就差不多能判斷寶寶的用枕需求了,也能保護寶寶的脊柱不受傷害。在日常生活中,媽媽也會有一些不經意間的行為就傷害到了寶寶。
1)錯誤抱娃姿勢
不到3個月的娃,脊柱是很軟的,而且嬰兒時期寶寶的頭佔身體重量的25%,豎抱會讓寶寶脊柱承受過大的壓力,導致脊柱彎曲。
橫抱、前抱都是可以採用的姿勢哦。
2)長時間坐嬰兒車
6個月內還不能獨坐的寶寶背部還沒有發育好,長時間坐嬰兒車也會導致寶寶脊柱側彎。
3)過度練習
有的媽媽偏偏認為「三翻六坐」就是對的,其實這只是大數據,每個寶寶體質不同,能坐的時間也不同,提前讓寶寶練習坐著,會讓寶寶的脊柱受傷彎曲的。
4)學步車
學步車早就不推廣了,不僅寶寶不能控制速度危險性高,寶寶脊柱承受的壓力也很大,過早過多的使用學步車,不僅讓寶寶脊柱受傷,還可能導致寶寶出現X/O型腿。
美國在過去25年間,超過20萬的兒童因使用學步車受傷。加拿大已經禁止了學步車的售賣和使用。
5)玩手機
我見過許多家長,因為自己想清靜一會兒,就給孩子玩iPad。寶寶長時間的低頭盯著屏幕,不止會導致脊柱彎曲,還會導致寶寶視力受損。
我國研究表明,1歲的寶寶看電視,不止會導致視力下降,將來還會在學習的時候注意力難以集中。
【媽媽寄語】寶寶需要被保護的不止是我們能看見的地方,藏在身體裡的脊柱媽媽也要多注意保護。
【浩一媽媽小問題】媽媽們是什麼時候給寶寶枕枕頭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