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8月9日上午10時,著名黨史學家、中國黨史研究室原副主任、研究員石仲泉做客新華網,為廣大網友解讀胡錦濤總書記「七一」重要講話精神。
[主持人]您剛才提到兩大理論體系,這也是我們學習的重點。我在這裡再重複一下,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是包括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科學發展觀等重大戰略思想在內的完整的理論體系,"七一"講話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作了進一步闡述。請為我們詳細闡釋一下毛澤東思想與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之間的邏輯關係,以及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的幾個組成部分之間的內在關係又是怎樣的。
[石仲泉]這個問題從十七大以來,大家一直在研究。其實這個問題講的很清楚了,兩大理論體系是兩個歷史飛躍的理論成果,它們之間的關係不是包含關係,是並列關係。為什麼這麼說呢?因為在十七大以後,講中國特色理論體系是從鄧小平理論開始講的,就沒有包括毛澤東思想,所以我們就想不通,怎麼把毛澤東甩出去了呢?好象覺得不合情理,是不是否定他的地位作用和指導思想價值了呢?其實是個誤解。你包含它就不存在兩次飛躍的問題了,就不存在兩大理論成果,就變成一個了,都包含進來了,那兩次飛躍就沒有了,所以邏輯上是不能成立的。兩大理論體系是反映兩次歷史性飛躍的歷史成果,所以兩者是並列關係,而不可能是包含關係,包含進去了,好象它在中國特色理論體系,但實際上是貶低了毛澤東的思想作用,它到第二次裡面去了,它原來是獨立平行的,所以不能包含的,看起來是提高毛澤東思想的地位,但實際上是貶低了。
第二,還有一個關係就是毛澤東思想是第一次飛躍理論成果,鄧小平理論是第二次飛躍理論成果,第一個是第二個的淵源理論,沒有一就沒有二,二是繼承和豐富、發展了一的結果才有二的,所以有淵源的關係,不包含在內,但有淵源關係,這是不可否認的,是一以貫之的,是繼承和發展的。因為中國特色理論不是從天上掉下來的,它是過去理論成果的繼承和發展,同時總結實踐經驗,進行新的概括而產生中國特色理論體系,這是第二個關係,它們有一個淵源的關係。所以一是並列關係,不是包含關係。二是淵源關係。
這裡面還要強調一點,中國特色理論體系講的是什麼?不是講所有的馬克思主義理論,它是講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最新成果,而且是當代中國特色,當代就是改革開放以來,它不是全部,不是從中國共產黨成立之時算起的。所以我們講創新理論,創新理論從什麼時候算起?就從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學發展觀。毛澤東思想什麼呢?毛澤東思想是基礎理論,是淵源理論,它在前面打了一個很好的基礎,在這個基礎上隨著時代發展,有一個創新,所以有一個基礎理論和創新理論的關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