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方醫學檢驗龍頭LabCorp領跑百億美金賽道,哪類企業將挑戰傳統醫檢?

2021-01-18 CBInsights中文


2020年新型冠狀病毒疫情的流行讓第三方/獨立醫學檢驗室(ICL,Independent Clinical Lab)進入人們的關注視線,作為全球 ICL 行業龍頭的 LabCorp 也備受資本市場矚目,市值再創新高。


全球 ICL 行業現狀如何?ICL 行業細分賽道又有哪些企業將要異軍突起。CB Insights 中國帶您搶先探索!


圖 |LabCorp 市值變化圖,來源:LabCorp CB Insights 公司財報,CB Insights 中國整理


ICL(Independent Clinical Lab,第三方/獨立醫學檢驗室)是指在衛生行政部門的許可下,具有獨立法人資格、獨立於醫院之外從事臨床檢驗或病理診斷和服務並能獨立承擔責任的醫療機構。它與醫療機構建立業務合作關係,集中收集並檢測這些機構採集的標本,並將檢驗結果送回以應用於臨床。


ICL 的產業鏈上遊為檢驗儀器、檢驗試劑生產商;中遊為獨立醫學檢驗室;下遊則是醫院、醫療機構等。


圖 |ICL 產業鏈示意圖


2019 年,全球 ICL 市場規模為 2676.7 億美元,近年增速維持在 6.5% 左右中國的 ICL 市場規模則迅速擴容,增速居高不下。統計顯示,2007 年,中國獨立醫學實驗室只有 37 家,之後發展平緩;隨著 「社會辦醫」 的政策推動、檢測技術更迭和國內市場需求的增加,截止至 2020 年 3 月,中國國內在業第三方醫學檢驗實驗室數量超過 1568 家,2019 年國內第三方醫學檢驗行業的市場規模在 195.6 億元左右。


全球 ICL 行業的領跑者通常具備了起步比較早,行業先發優勢明顯的特點。發展較成熟地區的行業集中度也比較高,這在地廣和人口分散的國家體現得更為突出。這些地區的 ICL 企業的服務半徑多因樣本的運輸條件和時效受到影響。連鎖化實驗室因能夠實現多網點布局和多網點協同而在這類地區迅速擴張。與 「跑馬圈地」 收購實驗室相應的則是不少行業領跑者加速併購新興技術平臺。各大 ICL 企業的戰略部署也更貼近其本身國家政策以及醫療體系,因此在地域分布上也相對各佔一方。


中國 ICL 行業尚未出現巨頭,行業整體呈現出起步晚、規模小、數量少的特徵。和全球 ICL 企業相比,中國的 ICL 市場滲透率較低、可提供的臨床檢測項目也更少。在檢測項目上,普檢項目為主流,特檢業務還比較少。中國 ICL 行業的本土龍頭企業逐漸擴張,全國省級實驗室布局逐步完善,小型實驗室也在逐步退出市場。隨著 DRGS 的試點和推行,按病種打包付費將促使醫院把檢驗業務外包給第三方,ICL 行業將迎來新一輪發展。


在未來,隨著中國的 ICL 行業發展,特檢業務的需求將愈加突出。腫瘤早篩、胚胎植入前診斷、遺傳病檢測、無創產前檢測、腫瘤伴隨診斷和病原微生物檢測等領域的特檢業務將更進一步發展。


這與技術的發展息息相關。生化檢測、酶聯免疫檢測、化學發光檢測、質樸檢測和基因檢測將對技術的創新提出更高的要求。在檢測靈敏度、特異性方面的要求和對自動化成都的要求都會有所上升。


這將進而推動兩大創新趨勢:


一是,基於儀器/試劑的研發,增加特檢項目的創新性和豐富度。

二是,基於大數據技術使得更多的患者數據帶來更準確的診斷結果,更準確的診斷結果吸引更多的患者,實現商業模式的正循環。


表|檢測技術分類,來源:公開資料,CB Insights 中國整理


以 LabCorp 為例,LabCorp 在過去幾年裡,為了提升特檢能力煞費苦心,除了自身研發不斷投入以外,收併購的腳步也未停歇,在慢病預防、HIV 、CRO 、癌症、女性健康等多個領域均有布局。LabCorp 與各大科技公司的合作也如火如荼展開。今年 Tempus 和 LabCorp 的合作將使得 LabCorp 得以參與 Tempus 的 TIME Trial® 網絡,通過數據驅動的創新方法來加速腫瘤臨床試驗的患者招募。這種方法將讓臨床試驗模式的設計和執行方式更加現代化。


圖|LabCorp 市值變化及收購事件,來源:公開資料,CB Insights 中國整理


LabCorp 各類業務迅速發展,在普檢和特檢項目上賺得盆滿缽滿。2019 年,LabCorp 的年收入將近 110 億美元。以 LabCorp 為代表的 ICL 企業業務量迅猛增加。



新冠疫情帶來 ICL 業務增量的同時,也帶來了行業的新動態。不少新興的技術企業借疫情脫穎而出,在以 LabCorp 為代表的巨頭企業所涉業務領域快速發展。


普檢測試:以 D2C 為重點,旨在簡化患者的基本測試和血液檢查流程


EverlyWell 


EverlyWell 的電子商務平臺使消費者可以遠程訂購測試,收集樣品並查看結果。通過郵寄實驗室測試與跟蹤結果的 APP 結合的形式,使得用戶能在改善飲食,睡眠,壓力和疲勞等方面得到服務。


EverlyWell 近期完成了 340 萬美元的融資。在 EverlyWell 完成了1.75 億美元的 D 輪融資後,其估值超過 13 億美元,成為了新晉行業 「獨角獸」 。本輪參投方中有貝萊德(BlackRock)。


女性健康:以專業醫師服務為重點,旨在幫助女性通過測試更輕鬆地做好女性健康管理


Modern Fertility 


Modern Fertility 面向女性提供生育檢測服務,相較於傳統生育診所減少了用戶所需的時間和金錢成本。該公司獲得了 Forerunner Ventures 1500萬美元的A輪融資,並獲得了許多成功的D2C公司的青睞,包括 Dollar Shave Club,Bonobos 和Glossier。


我們發現在女性健康的賽道上,越來越多的初創公司瞄準了無創產前檢查 (NIPT) 市場,比如 Cradle GenomicsSera Prognostics 之類的公司,它們提供的是利用母親血液中循環的胎兒無細胞 DNA 來評估懷孕風險和遺傳異常的檢測技術服務。而 Agendia 則重點放在了通過基因組測試以實現個性化乳腺癌治療上。


藥物發現:以開發用於藥物發現和臨床前開發的工具為重點,旨在優化和測試候選藥物的效率


Benchling 


Benchling 是一家生物技術研發軟體創新企業,其軟體平臺獲得了 1.12 億美元的融資。該軟體平臺提供從藥物發現到製造的研發過程管理,而這一過程在此之前主要是手動完成的。在 Benchling 的平臺上,科學家可以用一種界面設計、分享、記錄實驗。平臺上已經有許多應用,涉及蛋白質設計、分子工程、 CRISPR 研究及其它領域。


BenevolentAIAtomwise 是將 AI 應用於複雜生物學數據集以識別候選藥物的眾多公司之一。


根據 CB Insights 的預測,藥物發現中的人工智慧可以達到降本增效的作用,其市場規模約 120 億美元。在藥物發現這一賽道的其他公司則致力於建立分析系統,以提高臨床前數據的質量和相關性。比如 Emulate ,其人體仿真系統可以為醫藥、化學、食品和化妝品等領域的研究技術人員進行服務,發揮其即插即用的便捷功能。這一系統模仿了人類的生理機能,與傳統的動物測試相比,它可以對候選藥物產生更準確的反應。


臨床試驗:以提供網站管理軟體來降低成本和風險,利用現實世界的證據來擴大臨床試驗,旨在改善患者招募情況,提高臨床試驗效率


麻省理工學院的一項研究表明,藥物開發過程具有諸多商業不確定性,臨床試驗中最終只有 14% 的藥物完成了全部臨床試驗階段,並獲得 FDA 的批准。


Teckro 


Teckro 是眾多提供臨床試驗管理軟體的公司之一,目前已完成 4000 萬美元的融資。Teckro 開發的軟體可以將藥物製造商、臨床醫生和參與臨床試驗的患者聯繫起來,訪問臨床實驗信息並跟蹤行動裝置的進展情況,利用機器學習幫助用戶更快、更輕鬆地解答臨床問題。 


Evidation Health 


Evidation Health 使用新穎的數字健康數據集ーー包括電子健康記錄 (EHR)、索賠和可穿戴傳感器ーー支持臨床試驗。招募病人是臨床試驗中昂貴的一部分,而 Evidation Health 創建的大數據平臺則通過可穿戴設備收集和分析用戶的行為數據和醫療保健信息,從而創建更準確的健康知識,幫助初創企業更好的了解哪種數字健康技術會對健康結果產生積極影響。


Deep 6 AI


Deep 6 AI 是一家用於將患者與臨床試驗相匹配的人工智慧技術平臺,利用人工智慧和自然語言處理來分析醫療記錄,標記出那些每次試驗的候選人。此舉大大減少了患者招聘的延遲,能在幾分鐘內找到適合臨床試驗的患者,更快地為患者提供挽救生命的治療。


Science 37


Science 37 開發的臨床試驗模式跟現有模式完全不同,它讓患者在家裡就可以參加臨床試驗,而不用多次往返臨床試驗中心。Science 37 的遠程醫療技術的軟體平臺NORA 以 App 的形式裝在患者的智慧型手機或平板電腦上。患者通過 NORA 可以加入臨床實驗並且與主持臨床試驗的醫療專家們進行交流。這一優勢在新型冠狀病毒肺炎流行期間得意顯現。


傳染病 / COVID-19:以 POC 為重點,旨在提高測序和分析的速度


Cue 


Cue 開發的可攜式 poc 分子檢測產品可以在 20 分鐘內完成醫療診斷。該公司最近從美國衛生與公眾服務部 (department of health and human services) 獲得了4.81 億美元的撥款,用於生產 3 萬個產品,並進行 600 萬個新型冠狀病毒肺炎測試。CUE 可以檢驗五種不同類型的指標,包括生育指數、炎症、維生素 D、流感以及睪丸激素等數據。


Karius


Karius 是一家傳染病液體活檢公司,目前估值 7 億美元。Karius 使用下一代測序技術來識別 1000 多種病原體,包括傳統檢驗方法無法識別的感染,彌補了傳統感染檢測耗時久、可檢出病原體數目少的缺陷。其專有 「微生物無細胞 DNA」 技術(mcfDNA)的開發和創新能幫助醫生更快速、方便的診斷傳染病。


Day Zero Diagnostics


Day Zero Diagnostics 是在新的 Life Lab 工作的首創企業之一。公司致力於進一步開發一種利用基因組測序和機器學習來更好地診斷傳染病的系統,以便找出感染的原因,同時提供抗生素敏感性分析,以支持治療決策。


基因篩查:以對遺傳病和疾病風險進行胚胎植入前遺傳篩選基因篩查為重點,旨在通過早期治療顯著改善患者的預後,同時降低患者支付費用


Helix 和 Color Genomics


這兩家企業正與醫療服務提供商合作,為患者提供胚胎植入前遺傳篩選。


Helix 成立於 2015 年,測序巨頭 Illumina 旗下的一家子公司。Helix 提供消費者負擔得起的基因組測序服務,並通過與第三方合作,提供資料庫分析服務,建成一個消費者信息系統一體化服務程序。Helix 向廣大用戶收集 DNA 之後對這些基因進行測序、分析,將這些分析結果進行儲存,讓用戶能獲取自身的基因組信息,用以回答用戶所提出的問題或為用戶提供不同 APP ,在遵守臨床實驗室標準 (CLIA) 、美國病理學家協會 (CAP) 、健康保險攜帶和責任法案 (HIPAA) 等各項規章制度的前提下,建成一個安全且受保護的資料庫,順便將研究結果分享給諸多 app 開發者,用於其它基因檢測領域。


Color Genomics 是一個美國基因檢測服務平臺,採用患者的唾液樣本,結合分布式系統工程、機器學習、產品設計和精密醫學,分析鑑定一些與常見遺傳性癌症密切相關的基因,主要包括乳腺癌、結腸直腸癌、黑素瘤、卵巢癌、胰腺癌、前列腺癌、胃癌和子宮癌等。


包括 Veritas Genetics OmecareAncestry.com 在內的其他公司,則採用 「消費者主導、醫生介導」 的模式,即消費者先下單並支付檢測費用,檢測結果在得到醫生的批准後即反饋給消費者。


23andMe 


23andMe 是一家基因測試服務商,在 D2C 領域有很強的影響力。用戶可以通過23andMe 公司的檢測產品了解到自己的基因狀況,並收到分析報告。FDA 批准了 23andMe 多項檢測。


病理學:以大數據、機器學習等人工智慧醫學熱點技術為重點,旨在提高病理學檢測效率和精準度


Pathai


Pathai 是一家利用 AI 技術為病理圖像的數位化和分析提供服務的公司,已融資 9000萬美元。最近,該公司從百時美施貴寶和默克全球健康創新基金 (merck global health innovation fund) 募集了 1500 萬美元。


ProsciaPaige 是 Pathai 在這個領域的競爭對手。它們都是開發病理工作流自動化產品的公司。


圖|LabCorp 涉及細分賽道新興技術企業代表,資料來源:CB Insights


如此看來,在 ICL 行業新興技術的發展還將帶入新一輪行業的增長,行業的發展特點更加突出。



檢驗項目將更加多元化,從普檢到特檢的全面覆蓋和產業閉環將更加顯現。實驗室布局優化將催生檢驗設備創新。冷鏈物流以確保樣本質量的要求也將促使質控體系不斷完善,信息化技術的應用將使得樣本追蹤更加快速、可靠。


隨著中國醫保控費、分級診療等政策的落地,ICL 市場迅猛發展讓金域醫學、迪安診斷、達安基因、艾迪康等國產 ICL 頭部企業更加大步邁進向前。千麥醫療、博奧晶典、鵾遠基因、康聖環球等企業也在合作和融資的路上奮起直追。平安好醫生也趁機火速入場,以 「醫學檢驗+影像診斷+健康管理」 的創新服務模式進行布局。


究竟哪些企業能從中脫穎而出成為中國的  「LabCorp」  呢?又有哪些企業在 ICL 細分賽道具有獨特的成長潛力呢?CB Insights 中國將持續關注,為大家帶來跟蹤分享!


-END-


相關焦點

  • 第三方醫學檢驗龍頭LabCorp領跑百億美金賽道,哪類企業將挑戰傳統...
    2020年新型冠狀病毒疫情的流行讓第三方/獨立醫學檢驗室(ICL,Independent Clinical Lab)進入人們的關注視線,作為全球 ICL 行業龍頭的 LabCorp 也備受資本市場矚目,市值再創新高。  全球 ICL 行業現狀如何?ICL 行業細分賽道又有哪些企業將要異軍突起。
  • 第三方醫學檢驗龍頭金域醫學A股上市—新聞—科學網
    (張金菊/供圖) 9月8日上午9時30分,伴著一記清脆的鑼聲,廣州金域醫學檢驗集團股份有限公司(簡稱「金域醫學」,股票代碼:603882)正式在上海證券交易所主板掛牌上市。據了解,本次金域醫學上市發行股份6868萬股,募集資金淨值為4.14億元,發行價格為6.93元/股。 作為我國第三方醫檢行業的標杆企業,金域醫學一直被寄予厚望。
  • 火石研究院 | 第三方醫學檢驗「四巨頭」的較量
    第三方醫學檢驗,又稱獨立醫學檢驗中心(ICL)是指在衛生行政部門許可下,具有獨立法人資格,獨立於醫療機構之外、從事醫學檢驗或病理診斷服務,能獨立承擔相應醫療責任的醫療機構。獨立醫學實驗室利用其成本控制、專業化等優勢為各類醫療機構提供醫學檢驗及病理診斷服務。
  • 上市公司青睞第三方醫檢:「實驗室」為何成資本香餑餑?
    據悉,這樣的獨立醫學實驗室起源於美國,到20世紀90年代中期,國外獨立醫學實驗室已佔臨床檢驗市場36%的市場份額。而我國的第三方醫學檢驗的興起只有短短二十多年時間,目前主要集中在產前篩查和癌症檢測領域,國內第三方醫學檢驗市場所佔的醫學檢驗市場的份額目前只有3%。
  • 迪安診斷:領跑第三方醫學實驗室
    【研究報告內容摘要】  領跑第三方實驗室,商業模式向3.0版不斷優化升級,搶佔行業制高點。1)以醫學診斷服務外包為核心,打造「服務+產品」一體化商業模式。自2011年上市,營收及淨利潤保持高增長,2011-17年CAGR48%和42%。體外診斷產品與醫學診斷服務為收入主要貢獻和驅動力。2)打造中心實驗室、區域檢驗中心與合作共建三級聯動的3.0版。
  • ...第三方檢測加速擴張|國資|械企|擴張|醫療|非公開|醫學檢驗中心...
    另外,近幾年隨著醫改的深化、檢驗技術的進步、網絡傳輸、物流信息等方面的完善。第三方醫學檢驗中心開始異軍突起,在整個醫療市場受到熱烈追捧。目前,國內第三方醫學檢驗中心以迪安診斷、金域醫學、艾迪康、達安基因等為主,份額佔整個第三方檢測是市場的70%左右。與發達國家相比,我國ICL市場發展潛力很大。
  • 大陸醫檢專業培養的是,醫學檢驗工作的專門人才
    大陸本科高校通識教育課程體系包含公共必修課和公共選修課,公共選修課課時數較少,包括思政類、軍體類、外語類和計算機類等,其中思政類佔比較大,這使得大陸本科高校通識課程數比臺灣地區本科高校課程數少。(2)臺灣地區醫檢系許多專業相關課程的理論與實驗是分為兩門課程開設的,而大陸醫檢專業的專業相關課程理論與實驗是融合為一門課程開設的。以生物化學為例,臺灣地區設為生物化學、生物化學實驗兩門課程,而大陸則為生物化學與生物化學實驗一門課程,這使得臺灣地區醫檢系本科課程數比大陸醫檢專業課程數多。
  • 醫改將催生醫學檢驗市場規模超500億
    【編者按】中國的第三方醫學檢驗市場目前是群雄割據,百花齊放,但是還僅僅是市場的初期。本文從第三方檢驗國內外的發展概況、醫改大背景下催生的行業快速發展狀況、行業發展趨勢、未來發展過程中的挑戰等方面進行了闡述。
  • 第三方獨立醫學檢驗機構:打鐵還需自身硬
    踩準了政策東風的行業   我國的第三方醫學檢驗機構始於90年代,興於2004年,國家衛生部出臺了醫學檢驗所的基本標準,大批的獨立第三方檢驗機構開始躍躍欲試,爆發於2013年,國務院當年10月提出促進健康服務行業發展的若干意見中,有一條專門提到獨立醫學實驗室,第三方獨立醫學檢驗第一次上升到國務院的政策層面。
  • 有個幾千萬,搞個第三方醫學檢驗所靠譜嗎?
    作者:忠言逆耳自從去年發了一系列關於第三方醫學檢驗所的文章之後,有幸陸續認識了一些新朋友,儘管在此次疫情中醫檢所並非夜空中最亮的那顆星,但它也還是再次獲得了不少人的關注,所以近段時間來有好幾位朋友都在和我交流探討這個話題:到底第三方醫學檢驗所是不是一個好的商業模式?
  • 第三方獨立醫學實驗室專題報告:看他山之石,迎醫改春風
    2015 年國內第三方醫學檢驗機構營業收入規模總計約為 100 億元,公立 醫院檢查收入為 2232 億元,考慮到到終端扣率,終端規模可能在 200 億,估 計第三方佔醫學檢驗市場的份額接近 10%,第三方醫學檢驗市場規模增長迅速。 預計國內 ICL 市場滲透率還將進一步提高。
  • 金域醫學「醫檢4.0」戰略發布 鍾南山等9位院士賦能中國醫檢「最強...
    鍾南山院士表示,醫學檢驗行業發展,需要更多醫檢和臨床專家一同努力打造精準診斷、針對性治療、預後判斷全鏈條。   醫學大數據應用前景廣泛   金域醫學發布醫檢4.0戰略   面向未來,金域醫學將科技創新的目光瞄準醫檢大數據開發。
  • 醫學技術類(醫學檢驗技術專業)專業介紹
    3、收入不低,特別是一些大醫院,除臨床外,檢驗科薪資應該是最高的。4、就業面寬,除了醫院,還可以去血站、疾控中心做類似檢驗的工作,或者做診斷的外企做市場技術支持,也可以從事基礎醫學研究。5、除了工作外,每年家人體檢的時候,也會有各項福利。
  • 第三方醫學檢驗市場崛起的中國力量 | 中國科創力量
    他們見證並記錄著中國病理學科及第三方醫學檢驗市場的萌生、發展和壯大;他們跨界合作,碰撞思維,踐行「網際網路+病理」、成長式「病理+」模式的中國構想與方案;他們為中國第三方醫學檢測行業由弱漸強和中國病理學科逐步走向世界舞臺貢獻智慧和力量
  • 畢節金域醫學檢驗實驗室:努力打造全國地市級第三方檢測中心優秀範本
    畢節金域醫學檢驗實驗室作為新區園區眾多企業中的一員,搶抓機遇,立足實際,發展醫學檢測產業,全力打造全國地市級第三方檢測中心優秀範本。畢節金域是金域集團全國唯一一個地市級實驗室2020年6月,廣州金域醫學檢驗集團積極響應東西部對口幫扶號召,與畢節市醫療投資有限責任公司共同投資建設,成立畢節金域醫學檢驗實驗室有限公司(簡稱畢節金域)。
  • 金域醫學上市是否預示第三方檢驗和病理行業的崛起?我們盤點了近...
    根據數據顯示,2013-2015年,國內第三方醫學檢驗營業收入規模總計從60億元增至100億元,其佔醫學檢驗市場的份額也從3%上升到5%。但是,和成熟的歐美市場相比,國內第三方醫學檢驗市場仍有較大差距。據行業數據統計,在美國、歐洲和日本等成熟市場,第三方檢驗佔比臨床檢驗的份額分別穩定在35%、50%和67%,遠高於國內5%的份額。
  • 泓華醫療聯合金域醫學 面向線上消費者提供醫檢上門服務
    為響應行動號召,11日,國內第三方醫檢行業領導者金域醫學和國內領先的綜合性醫療科技集團泓華醫療宣布,將發揮各自優勢,面向線上消費者提供醫檢上門服務,打造首個貫穿線上問診下單、護士上門採樣、冷鏈醫學物流、實驗室檢測、出具檢測報告全環節的一體化「網際網路+醫檢」模式,以完善網際網路醫療閉環,推動網際網路醫療縱深發展。
  • 崛起的第三方醫學檢驗實驗室
    國內第三方醫學檢驗實驗室的前景第三方醫學檢驗實驗室是指具有獨立法人資格,獨立於醫院之外的從事醫學檢測的醫療機構。第三方醫學檢驗實驗室在歐美已有將近一個世紀的發展歷史,在我國則起步較晚,直到本世紀初才有獨立的第三方醫學檢驗實驗室出現,發展歷史也就十幾年。
  • 預見2021:《2020年中國第三方檢測行業全景圖譜》(附規模、企業...
    ――企業布局:綜合性第三方檢測企業更有可能發展為行業巨頭  通過對已上市的第三方檢測企業的發展模式分析,相對較大規模的檢測企業大致可分為以下兩類:綜合性第三方檢測企業和單一細分賽道冠軍。對標海外成熟檢測企業的發展情況,綜合性第三方檢測企業更有可能發展為行業巨頭,主要原因為:①檢測行業碎片化層度高,單一細分賽道空間普遍有限;②綜合性第三方檢測企業可以在更多的細分領域建立自己的品牌認知度,從而建立更高的公信力;③部分細分檢測業務之間可以在人員、設備等方面形成一定的協同。
  • 金域醫學與有來醫生攜手建立醫檢領域首個權威科普知識庫
    隨著精準醫學的發展,精準檢測在精準診療中的作用越來越大。在網際網路醫療行業迅猛發展的當下,大眾對醫學檢驗知識科普的需求愈發強勁。為讓大眾能夠更便捷、更經濟地獲取到權威、優質的醫學檢驗知識,近日,第三方醫檢行業領導者金域醫學和國內領先的網際網路精準健康科普平臺有來醫生正式籤署戰略合作協議。雙方將充分發揮各自優勢,資源共享、優勢互補,攜手共建中國首個醫學檢驗領域權威科普知識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