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擊上方【關注】,與小番茄一起探討情感問題。
作者:
原創不易,請勿抄襲!對我最大的愛,是關注並轉發噢~~
你會習慣性的選擇跟媽媽對抗嗎?就算賠掉自己的人生,也在所不惜。
《以家人之名》裡的學霸齊明月,人漂亮家境好,對媽媽所有的要求言聽計從。這樣一個乖乖女,卻腹黑的做了一件所有人都想不到的事。
媽媽對齊明月的規劃是考上政法大學,將來做檢察官或者律師。可她高考分數只能上本地大學,畢業後成了一名記者。
所有人都沒想到,齊明月不是高考失利。之所以沒考好,是因為她故意少填了一張答題卡。
多傻的姑娘,才會拿自己一生中最重要的時刻,去做一個完全無法掌控的賭局。可當你的生活中,也有一位這樣強勢的媽媽,那麼就會明白可以選擇的空間並不大。
齊明月在外人眼裡,就是傳說中的&34;。可在媽媽眼裡,她幹啥啥不行,除非次次考第一。
連她身邊的好朋友,媽媽也不認同,當著面都能數落兩個小女生。講真,看到這裡就覺得這個媽媽太讓人窒息了吧。女兒跟她講了憋在心裡許多年的話,她卻還在推卸責任,還命令女兒去考公務員。
像天底下大部分的父母一樣,面對孩子的怨氣,他們總會下意識的覺得自己沒錯,因為不管說了什麼,做了什麼,都是為你好啊。
好像所有的傷害,只要有了這句話,就全部變成了愛孩子的另一種方式。這種打壓式的愛,有幾個人能承受?
齊明月的媽媽是個很有代表性的人物形象,是那種很有主見有能幹的母親,孩子和老公就是她們最得意的作品。
在家擁有絕對的權威,小到穿衣吃飯,大到各種人生選擇,她們都會用絕對正確的社會主流價值觀,嚴格要求。
其實為人父母,應該都對齊明月媽媽有一些共鳴。想要女兒工作穩定,有一套學區房,再嫁給一個穩定踏實的男人。因為這也是大部分人認同的生活方式,沒什麼不好。
可沒人會想在25歲的時候,就過這種白開水一樣的日子;如果闖蕩10年,她想要回歸平淡的生活,那也應該是她自己做的選擇。
父母不能代替孩子去做決定,因為沒有什麼事情是絕對正確的。更不要把那句話掛在嘴邊:
其實這句話就像是在孩子面前豎起一道屏障,把你們完全隔離開了。結果就是,父母很急,像一團火;孩子越來越冷淡,像一塊冰。
這是很多為人父母的痛。那個在嬰兒期,把你當成全世界的孩子,你天天見她,為她操碎了心,出錢出力。可她漸漸長大以後,就離你越來越遠,最終你會失去她。
她的世界你進不去,你的事情她也並不關心。你明明還愛她,對她充滿期待,可用了再大的力氣也無法改變她。更殘忍的是,你越用力,她離你越遠。
日本作家林真理子的小說《平民之宴》,講述了一個跟齊明月媽媽差不多的故事。
全職媽媽由美子,對兒子期待很高。送他去讀很不錯的學校,上很貴的培訓班;在生活上對兒子照顧得無微不至。
可兒子讀高中後,卻產生了厭學情緒,然後離家出走了。由美子是什麼時候開始失去兒子的?
當兒子第一次想跟媽媽好好談一談以後的人生規劃,他告訴媽媽,自己不想做別人眼裡的成功人士,只想當個平凡的打工仔。
可是媽媽特別嚴肅認真的反駁兒子:
開什麼玩笑?我們這樣的家庭不可能出一個這樣一事無成的人。你外公是醫生,爸爸是早稻田畢業,就連你媽媽,也是上過大學的。
就這樣,由美子徹底失去了走進兒子內心的機會。
當孩子鼓足勇氣,向父母露出脆弱的一面時,他們想要的不是否定、嘲諷和被教育;是被理解被肯定被尊重。給一個擁抱,比說教式的強行輸出價值觀效果更好。
越壓制,效果會越差
因為真正的交流,是完全平等的。像兩個好朋友一樣,你的一切我都懂,你的不好我都接納。
既然大家都不是經過嚴格考核後,再持證上崗的,那就互相寬容一些吧。父母和孩子都做不到百分百正確,陪伴孩子的成長的過程中,父母也在慢慢成長。
教育的前提,是認同和跟隨。只有父母認同了孩子,孩子才會跟隨父母。千萬別搞反了噢~~
全文完,看完記得點個【關注】,就當是給小番茄的鼓勵吧~~
關於作者:坐標成都,追求完美的天秤座姐姐。喜歡追劇,喜歡碼字的80後媽媽一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