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味酸奶、蛋白粉、低脂食品、排毒果汁……隨著人們越來越重視健康,這些貼著「純天然」「健康」「營養」標籤的食品也越來越多。 不過這些「健康食品」真的有包裝上標榜的那些作用嗎?最近美國《女性摯友》網站上載文,刊出了多種美國營養師不吃的「健康食品」,揭開這些食品背後的真相。這份榜單也是在微信上被熱轉。這些說法都有道理嗎?
「水果+酸奶」不等於健康食品
國內外的各種飲食指南都會建議食用充分的蔬菜水果。但是市面上的各色水果製品,也未必是健康食品。
減肥人群有時會盲目採用極端的方法,淨化斷食減肥法就是其中一種。這種減肥法要求一段時間內不吃食物,只允許喝果汁,稱這種飲食方法有淨化排毒,給身體注入活力的功效,但是紐約理工學院程序開發部門主任兼註冊營養師Mindy Haar博士指出,「根本沒有這種生理現象,這種果汁含有大量的糖分,而且水果所含的纖維在被製成果汁時也大量流失」。中大醫院營養科主任王春香也表示,單純喝果汁並不能達到排毒的功效,果汁中含有大量糖分,且不含膳食纖維,不建議以此來達到減肥的目的,還是要合理安排飲食配合運動。
愛因斯坦醫學院副教授、博士兼註冊營養師Yasmin Mossavar-Rahmani說道,「水果和酸奶都是健康食品,但水果味的酸奶卻含有過高的糖分」。對水果味的酸奶,王春香也持否定態度,這種水果味酸奶是經過加工的,並不含原水果的維生素和膳食纖維,更多可能只是糖分的增加,並不能起到真正吃水果的作用。
「低脂」一樣會讓你胖
美眉們都想保持好身材,對「脂肪」兩個字避之不及。如果兩瓶牛奶中一瓶標了「低脂」的話,顯然更有吸引力。不過在營養專家們看來,所謂的「低脂」並不像字面上一樣是健康保證。
帖子裡就點名了兩種「低脂食品」—低脂花生醬和低脂餅乾。在一所心臟醫院工作的註冊營養師Emily Hein說,「食品加工商在去除某一成分後必然會加進另一種成分。花生醬是用成熟了的花生製成的,而成熟花生含有超高的脂肪,把脂肪這個成分移除後,鈉和糖分會自然而然被加進去。
王春香表示,低脂不等於無脂,而且餅乾本身含有大量碳水化合物,食用過多仍會導致能量超標,多餘的能量在體內也會轉化為脂肪。低脂花生醬作為輔助食品,雖然脂肪含量低了,但熱量並不會減低,所以還是建議儘可能少量食用。
「蔬菜條」和薯條是一類食品
這裡說的蔬菜條並不是現成蔬菜切成的條,而是有一段時間流行的硬硬脆脆的包裝食品。這種食品曾經很受白領們的歡迎。在帖子裡,美國註冊營養師Emily Rubin就表示:「如果只是因為『蔬菜』這個詞看起來更健康,而選擇蔬菜條不是薯片,這是在自欺欺人」。這是因為蔬菜條的配料表上第一個就是土豆(生粉)和油,所以蔬菜條和薯片所含的成分是一樣的,可以說是相同的食品。
中大醫院營養科主任王春香也同意這種說法。王主任表示,所謂蔬菜條往往是經過脫水、烘乾等多道程序加工合成的。在製作過程中還可能加有添加劑,偶爾當作零食吃一吃可以,但不建議經常食用。
「無糖沙拉」能量也很高
Welstead是一名碩士,現在芝加哥大學的醫學院擔任營養師,她著重揭露的是無糖沙拉醬的「謊言」。她表示,「食品加工商去除糖分時,為了有更好的口味,他們可能會加入脂肪和碳水化合物,而這兩種成分在進入人體後,也最終都會分解成為糖分」。所以即使是用無糖沙拉醬拌出的沙拉,能量也會高。
王春香也表示,市場上的沙拉醬,為了迎合大眾的口味,都會加入大量的食用油,即使糖分含量低,脂肪含量也很高。另外不值得相信的還有無糖飲料和無糖蘇打水。這類罐裝飲料會添加其他甜味劑和色素香精等,對健康毫無益處。
「高蛋白」並不是人人都需要
原來蛋白粉是運動員用來在訓練前後恢復身體肌肉的專用產品,不過現在不光是健身的人,像中老年人、生長發育期的孩子甚至是大病手術之後都流行吃蛋白粉,這有必要嗎?會不會對身體反而有害呢? 有美國營養師指出,「大多數美國女性實際獲得的蛋白質是其真正所需的2倍,即使你大量運動,每天所攝取的蛋白質都是過量的。」
王春香也告訴記者,如果不是確診的低蛋白血症,或有其他特殊需要,長期過量攝入蛋白質,會加重肝腎等器官的負擔,打破機體能量供給模式,導致代謝紊亂。一般情況下正常飲食中就可以獲取充足的蛋白質,無需額外攝入蛋白粉補充蛋白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