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作為教師,分數就是生命線,不管是學校、學生還是家長,依然把分數作為衡量一個老師最基本的尺子。所以有些老師在公平競爭不利的情況下,自然會搞出一些小動作出來。今天我要給大家分享一個真實的故事,說明班平均分高並不能說明該老師水平高,因為90%的老師都承認有漏題的經歷。
數學教師
一、真實的故事
在城市某所重點中學,在某一次月考中,數學成績讓所有人驚訝,因為全年級8個班級中,平時成績差距很小,一般在3—5分之內。
但這次月考,某個班平均成績居然高出其他班級15分,直接高出了幾個檔次,平時一團和氣的幾位數學老師開始出現了爭執,因為大家都一致認為這個班數學老師漏題了。
正當大家各執一詞的時候,某位老師說出了實情。他監考某考場時,發現有個班的孩子卷子一發下來,就開始做最後一道題目,而且最後大多寫得滿滿當當。
最後大家統計分數時也發現,最後一道最難的壓軸題,全部做對的幾乎都是那一個班的同學,面對鐵證如山的證據,該位老師只能低頭不語。
一線教師
二、漏題的起源
既然老師都是高學歷人才,綜合素質比較高,為什麼會採取這種下三濫手段來競爭呢?我想這也是每一位網友想不明白的問題。
其實說到底很簡單,還是分數。俗話說有人的地方就會有江湖,所以千萬不要覺得教師是一個很單純的職業,越是重點學校,越是城市的學校,競爭越激烈。
分數不僅關係到評優晉級,還關係到很多老師的面子問題。特別是競爭很激烈的學校,如果一旦被領導認為是差老師,那幾乎級很難翻身,意味著大半輩子只能教最差的班級。
惡性競爭
三、漏題的惡化
大家都知道,人心總是自私的,如果幾個班的成績差距很小,有的老師又想脫穎而出,那麼漏題就是最快的捷徑。
如果某個班落後較多,漏題可以瞬間抹平分差,為自己找回面子,所以漏題成了大家心知肚明的秘密,大家都是看破不點破,每次考試出題人的班級總會佔得先機。
但是漏題的尺度是最難把握的,正常的老師都會適當漏一些知識點甚至是原題,但有的老師尺度就非常大了,動輒幾十分的原題,讓學生興奮不已。
如果尺度放大了,接下來的就是惡性競爭了,每次考試就看出題人的尺度有多大,原來要好的同事也開始說一套做一套,漏題的花樣越來越多。
有人會加大漏題的分值,有人會把握漏題的時間,甚至有老師早上一來就門窗緊閉,先給學生秘密輔導20分鐘再進入考場。
一線教師
四、漏題的後果
漏題是會上癮的,平時的小測試也許可以脫穎而出,或者抹平和其他班的差距,但一到大型考試,如果不是自己出題,學生的成績就會原形畢露。
對學生也是不負責任的表現,因為學生是無辜的,學生成了老師鬥法的犧牲品,從長遠來看, 這對學生也是非常不利的。
同事之間的關係變得非常微妙,月月考,周周考,一想到還要過幾十年這樣惡性競爭的日子,很多老師感到絕望,大家都成了分數的奴隸,幸福感從何而來?
分數的奴隸
後記:俗話說,外行看熱鬧,內行看門道,外行都覺得老師是世界上最單純的職業,但永遠不知道某些學校為了職稱和分數弄得烏煙瘴氣。
今天說的漏題情況,一般發生在城市競爭激烈的學校,特別是重點中學或者私立學校居多,而年輕人多的學校風氣更甚,因為大家都想得到領導的認可。
反過來說,薄弱學校甚至農村學校這種可能性很小,因為生源決定一切,成績不好都可以用生源差背鍋。如果一個年級只有一個班的農村學校,體現不出競爭性,所以更沒有漏題的必要了。
好了,今天的內容就分享到這兒了, 你同意中學教師的觀點嗎?你覺得漏題的老師多嗎?暢所欲言,留言區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