住校還是走讀?你所忽略的,恰恰是她最需要的。不要再放養孩子了

2020-09-14 傾聽花開

新學期開學前,市裡的國際學校(小學)開始新招寄宿生。

朋友來問我,要不要把孩子送去學校住宿?

我問他為什麼想把孩子送去學校寄宿,他說,「我們不懂教育,平常工作又忙,沒時間照顧孩子。寄宿學校就簡單了,周一送去,周五接回來。」

「大家都說在寄宿學校,孩子的獨立性會得到培養,各方面的自立能力要更好!」

記得在2000年初的鄉村學校撤擴並過程中,因為路途遠,很多學校辦成了寄宿制學校,以招收被撤併的偏遠學校的孩子。有中學的,也有小學的。

中學有寄宿生並不奇怪,小學寄宿生是那個時代的特殊產物。

小學生要不要寄宿,一直以來都有兩種正反觀點。而我也一直認為,小學生實在不宜上寄學校。我戲稱,讓孩子住宿學校,其實就是放養孩子。

1.小學生從小寄宿真的好嗎

孩子從小就寄宿在學校,的確可以提前開始接受獨立自主的教育訓練。住在學校裡,學校有統一的安排,早讀、晚修和課餘時間安排更合理,生動豐富。在集體生活中,在與同伴的相處中,孩子更容易學會獨立,學會如何與同伴相處,如何與人交流。作業不會做,可以隨時得到老師的幫助,生活上要開始學著獨立解決,從小就要學會掌握基本的自理能力。


寄宿學校的集體化管理,緊湊規範的時間安排,使得孩子不會養成懶散拖拉和諸如睡懶覺等不良習慣。

孩子住校,就可以減少路上的奔波和交通風險,父母也會更放心。

在看到這些優點的同時,我為什麼還不認同這種模式?

2.小學生為什麼要上寄宿學校

這究竟是出於教育的需要,還是因為外部條件的無奈,甚至是因為家庭或父母的不負責任?

除了因為撤擴並造成的客觀因素外,絕大多數家庭把孩子送往寄宿學校的理由,都是因為父母無暇看管和照顧孩子。

當一種教育方式並非出於教育自身的需要,而是出於外部因素時,這種方式本身的科學性就打了折扣。

「我們夫妻倆每天都忙得顧不上孩子,家裡老人又不會照顧孩子,沒人看他寫作業,沒人指導孩子。連接送孩子都成了問題」。送往寄宿學校,這不是更好的選擇嗎?

寄宿學校確實解決了一大批無法接送孩子、無法照顧孩子的家庭困難。

把孩子送入寄宿學校,事實上也就是把本該屬於家長的監護責任,甩手讓渡給了學校和老師。

3.寄宿教育,割裂了父母與孩子的親情關係

小學教育階段,對孩子的健康成長來說至關重要。

可是在這個時期,父母缺席陪伴,對孩子來說影響巨大。幾年前我們剛開辦寄宿學校時,當時接收了很多一年級的學生。晚上一熄燈,好多個寢室結果哭聲一片。原來只要有一個孩子想爸爸想媽媽,一哭,結果全寢室的就跟著一起哭了。這種現象直到三年級左右才基本消失了。

美國教育學家斯基爾斯在一家福利站做了一個環境幹預的追蹤研究。他們選擇了兩名孤兒,智商都低於50,研究人員將他們從孤兒院轉移到智力輕度落後的婦女開辦的教養院。6個月後,他們的智商測查發現,兩名孤兒分別達到了77和87;27個月後,他們的智商測查分別達到了95和93,幾乎與正常兒童無異。

此外,還有一個實驗揭示了類似心理。美國心理學家哈洛讓新生的嬰猴從出生開始就同它的母親分開,而把它和一個鐵絲媽媽和一個布料媽媽呆在一起。鐵絲媽媽胸前掛有奶瓶,布料媽媽則沒有。實驗觀察發現,嬰猴雖然能在鐵絲媽媽那裡喝到奶,但它們寧願不喝,也喜歡和布料媽媽在一起。哈洛研究認為,身體接觸對嬰兒的發展甚至超過哺乳的作用。

小學階段,恰恰是兒童心理性格初步形成和品質固化期,在這個階段,父母對孩子的影響最大,錯過了,一生都難以彌補。

4.最好的教育方式是陪伴

很多教育專家反對寄宿制管理,尹建莉老師曾說過這樣的話:

如果父母和孩子隔斷開了就能鍛鍊出很強的自理能力的話,那麼孤兒院孩子的教育應該是最好的。

孩子從蹣跚學步開始到接觸、認識這個世界,最好的老師是父母。孩子接受的最好的教育,便是父母的關懷與陪伴。

孩子要學會自立自強,這是父母想要的。而孩子最想要的,卻是父母的關心與呵護。而寄宿對孩子來說,不亞於一場感情上的磨難。

長期處於寄宿制管理的學生,尤其是低年級學生,潛意識裡會有對父母的怨恨,認為父母不管自己了,不重視自己,認為父母在拋棄自己。他們有委屈、憤怒和恐懼,而這一節,會對他們健康的人格形成帶來不利影響。

孩子的成長,實際上是與父母越走越遠的行程。小時候你和他分享,等他長大了,他已經再也不會回到你的身邊。在他最需要你照顧的時候,不要把他推離身邊。

記得尹建莉老師說了這樣一句話:

「親情是最好的營養品,餐桌是最好的課桌,家是最出色的學校。」

最好的父母無非是在孩子最需要他的時候,你就在他身邊。

寄宿制學校有它存在的意義。我無意全盤否定它的作用,只是想告訴我們更多家長:

不要再放養孩子了,如果可以,請把上小學的孩子帶在身邊。

相關焦點

  • 初中生選擇住校還是走讀?分析好利弊再做決定,孩子的想法很重要
    走讀的好處 走讀可以培養學生的自覺性,學生在家學習,最主要的是靠自覺,父母一般比較忙,很多時候也不能輔導孩子學習 1、學生的意見 初中的學生已經不小了,有自己的主見了,因此,在住校的問題上,一定要徵求孩子的意見,父母不要單方面做主,這樣不利於親子關係。 而初中生這個年齡段會進入叛逆期,更加不利於學習。所以,家長在住校還是走讀的問題上一定要諮詢孩子的意見,再做決定。
  • 初中生高中生注意:你選擇住校還是走讀,可能影響你的成績
    新學期開始,對於新初一和新高一來說,要不要開始住校,到底是選擇住校還是走讀,是一個比較令人困擾的問題,如果你還在猶豫或者糾結的話,不如看看這篇文章吧~住校還是走讀?住校還是走讀,各有利弊!符合以下情況,可以考慮走讀!孩子的成長過程,是一個與父母相處時間逐漸縮短的過程。所以,是否住校既要考慮孩子的意願,同時也要根據家庭情況判斷。
  • 住校還是走讀?您選好了嗎?
    在入學問題得到解決之後,現在很多家長和孩子面對的是選擇住校還是走讀?家長們是怎麼看待的呢? 支持住宿的家長:@火柴愛上香菸所:我家初中就住校了。現在很感謝家長給他充分的信任,給他空間和自由。學校生活組主要的還是孩子的生活,素以不論是走讀還是住校,都需要面臨一個新的開始,開啟新的生後。
  • 選住校還是走讀?哪個更好?一篇文章讓你看懂
    作為一個過來人,她認為住校還是不住校,看自己家庭狀況了,沒時間照顧孩子,選擇一個好的學校住校其實是不錯的選擇。「只不過家長和孩子都要有適應的過程,而過程的長短是因人而異。」此外,面對家裡選擇走讀的孩子,家長也應該有所準備——首先,家長應監督孩子養成良好作息習慣。到了中學階段,很多學生都認為自己已經長大,不需要家長來管,這是青春期所特有的特點。
  • 高中選擇「住校」還是「走讀」?看過這4點弊端,你不讓孩子住校
    大部分學校到了高中後,開始有宿舍,很多家長非常糾結是否讓孩子住宿,住宿可以節省一部分時間,有更多時間學習,但是又怕孩子住宿舍吃不好營養跟不上,降低學習勁頭。所以選「走讀」還是「住校」成為很多高中家長心中的大難題。
  • 住校or走讀?哪個才是孩子的最佳選擇?
    很多孩子在考上高中之後,由於學業緊張壓力大,家長們就會考慮讓孩子住校,減少平時上下學路上的時間,讓孩子有更多的精力投入到學習之中。但是很多學校對於住宿生都是封閉式集中管理,有的家長擔心孩子在學校住不習慣,再加上家距離學校不遠,所以為孩子辦了走讀。
  • 孩子是住宿還是走讀?白巖松:打死我也不讓我的孩子住校
    一般等孩子到了高中之後,家長們就要面臨一個首先要選擇的問題:究竟是讓孩子住校還是讓孩子走讀?如果走讀的話,家住在孩子所考上的高中的附近的家庭畢竟還是少數,所以要麼就要孩子辛苦一點,每天坐通勤校車或者騎自行車;要麼就要家長辛苦一點,在學校附近花高價租學區房方便孩子上學。
  • 「住校」還是「走讀」?哪個更有利?該怎麼辦?
    最重要也最容易被忽視的是:你是否有獨立意識,是否願意住校。其次,在從應家庭情況考慮一、時間成本,如果家校距離遠,時間成本會很大,對課業量相對較重的學生不太合適。二、學習環境,中學生正處在青春期,容易受誘惑,喜歡看電視、玩電腦,必然影響到學習和健康成長。
  • 初中生選擇住校還是走讀,家長分析好利弊,孩子想法很重要
    高中是所有家長看來最重要的學習階段,但同時也不能忽略孩子初中的學習階段,畢竟優異的中考成績可以讓孩子進入重點高中。進入重點高中也就意味著能獲得更好的教學資源,增加孩子進入國家重點大學的機率。最近,小編收到各位家長的私信,諮詢小編孩子初中階段究竟是應該選擇住校還是走讀。
  • 初中的孩子住校好,還是走讀好?
    女兒小升初,我考慮到她膽子小,又是女孩子,安全起見,決定了給她挑選一所走讀學校,每天早晚接送她。但很快,我的決定受到了女兒同學媽媽的強烈否定!我女兒和她女兒是很好的朋友,我和她也因此成為了朋友。首先,孩子每天的學習狀況,你根本看不到,能知道的僅有的也就是老師空閒時間拍的幾張照片。初中孩子早戀了,你在家又怎麼知道?然後,她女兒考了阜陽的鴻升中學,當時,我女兒班裡70%的人都報考了,但我們沒有去。其實,她當時還想讓孩子上成效中學。我那時候才來阜陽,對哪個學校好或不好一無所知。
  • 住校和走讀到底哪個對孩子更好?這篇文章讓你看懂↓
    這些大多是因為那些送孩子上學的家長們的「功勞」。於是不少家長開始思考,要不要讓自己的孩子住校呢?但種種的利弊權衡,讓他們望而卻步,難以下定決心……一、走讀生和住校生的一天,差距在哪兒?到底是選走讀還是住校?
  • 孩子住校VS走讀,對成績的影響竟然這麼大?
    住宿和走讀如何選擇?會更好? 最重要也最容易被忽視的是:你是否有獨立意識,是否願意住校。其次,在從應家庭情況考慮一、時間成本,如果家校距離遠,時間成本會很大,對課業量相對較重的學生不太合適。學霸君建議:1.住校還是走讀:尊重孩子的意願一般來說,住校與否,有以下幾種情況:一種是離家遠,或者父母沒時間照顧孩子,不得不住校,另一種是希望通過住校,來鍛鍊孩子的自理能力。
  • 孩子升入高中,是住校還是走讀,聽高中班主任怎麼說
    ,是讓孩子住校呢還是去高中附近租房子,讓孩子走讀,父母陪讀呢?對此,在一中當過多年班主任的高老師提醒說:除非特殊情況,還是住校的好。走讀,一定要慎重考慮,這不僅僅是租房費用高的問題。僅僅是為了學習按說,隨著學校合併,高中生上學的半徑越來越大,住校的必要性越來越明顯,但是現實情況卻是,離學校近的高中生選擇住校,而一些離學校遠的,或者住在鄉鎮的學生,反而由父母到學校租房子陪讀,讓孩子走讀。
  • 初中生「住校」還是「走讀」?分析好利弊再做決定,對學生影響大
    走讀的弊端:走讀的話,整體來說學生會更加辛苦一些,在學習比較累的初三的,學生還每天花時間在路上。整體上來說,會比住校的學生辛苦。初中生需要住校前需要考慮什麼因素?考慮因素一:徵求學生的意見家長在決定讓學生住校還是走讀的之前,一定要先詢問一下學生的意見,如果學生本身性格有一點內向,不怎麼願意住校的話,那麼最好就不要強迫學生住校了,否則可能會適得其反。
  • 走讀還是住校?這個頭疼的問題,終於有了答案!
    開學在即,擇校問題解決之後,現在擺在家長和孩子面前最大的選擇無非就是住校還是走讀?究竟怎麼樣選才是最好的,今天我們一起來分析一下,希望能對大家有所幫助!二、學習環境,處在青春期的孩子,容易受誘惑,喜歡看電視、玩電腦,必然影響到學習和健康成長。學習需要一個相對安靜的環境,如果選擇走讀,必須能嚴格控制孩子看電視、上網的時間,並制定合理的作息制度,保證孩子充足的睡眠。
  • 走讀和住校,到底哪個對孩子好?一篇文章讓你看懂
    畢竟高中階段3年一晃就過去了,而且,對於學校和老師而言,你的孩子只是其中百分之一、千分之一、萬分之一......真心怕傷不起!不過現在孩子對住校適應得很快很好。」作為一個過來人,她認為住校還是不住校,看自己家庭狀況了,沒時間照顧孩子,選擇一個好的學校住校其實是不錯的選擇。
  • 孩子住校好還是走讀好?寶爸:說啥也不讓孩子住校!看網友怎麼說
    關於孩子上學要不要住校的問題,網友們已經進行了多次討論,最終也沒能得出一個合理的結論。所以有人依然選擇讓孩子住校,而有人則寧願自己受累,也不捨得孩子住校。那麼,孩子住校到底是好還是壞?但是,事物都有兩面性,不能因為讓孩子住校可能會遇到一些問題,一聽住校就如臨大敵。比如我女兒從上初中開始就到離家二百裡外的一所重點中學讀書,那時候就開始了住校生活。
  • 住校和走讀,究竟應該怎麼選?
    如果從初中算起的話,加上大學要住校10年,就算從高中算起,也將面臨7年的住校,更不要說一旦考研、讀博,甚至在外地安家……三、走讀的利1、營養均衡,學校裡的夥食畢竟比不上自己家裡的,所以對走讀的學生來說,放學回家能吃到熱乎的飯菜,真是一件幸福的事。
  • 走讀還是住校?這個頭疼的問題,終於有了答案
    小編寄語 對於初高中階段的孩子來說,擇校問題解決之後,擺在家長和孩子面前最大的選擇無非就是住校還是走讀?究竟怎麼樣選才是最好的,今天我們一起來分析一下,希望能對大家有所幫助!孩子的成長過程,是一個與父母相處時間逐漸縮短的過程。所以,是否住校一是考慮孩子的意願,同時也可根據家庭情況判斷。首先是距離學校的距離。如果走路五分鐘十分鐘,完全沒有必要住校,如果上學需要半小時以上的時間就要考慮住校了,尤其是女生,安全第一位。二、考慮家庭情況。
  • 高中生走讀還是住校?看完4點優劣對比,再做決定
    考慮到住校的一些劣勢,一些家長會在高中附近租學區房,讓學生走讀,甚至有一些家長辭去工作,在家一心照顧孩子的生活起居,讓學生無後顧之憂。先不說這些做法是否可取,筆者先跟大家剖析一下走讀與住校的優劣對比,看完之後,讀者們再做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