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寶一歲多,發脾氣不講道理,應該怎麼辦?

2020-09-03 社工媽媽說育兒

問:寶寶才1歲8個月,一定要在街上玩玩具車,不給去就滿地打滾。家長怎麼講道理都聽不進去。當時好多人在旁邊看著我們,感覺都要找個地縫鑽進去了,怎麼辦呢?

答:這是我們兩歲左右的家長經常求助的問題,寶寶總是要按照自己的心意去做某件事情,導致經常會發生親子之間的衝突。我們要明白,寶寶之所以這樣做,背後與孩子的發展、能力息息相關,如果我們能夠掌握孩子在這一階段的發展特徵,就會明白孩子為何「聽而不聞」,輕鬆上場。

1我一定要去做——自我意識的發展。

經常關注兒童發展的寶媽們都會聽過「Terrible two」這樣的一個說法,在一歲半左右,寶寶開始展現了自己不合作的一面,什麼都想要按照自己的心意來,脾氣倔強得很。第一波的親子大戰往往會發生在這個時候。

這是為什麼?這一階段孩子的自我意識逐漸成長起來,開始了對世界掌握的欲望,尤其希望什麼都按照自己想要的來。在這個階段,如果家長的處理是以暴易暴,儘管個別事件會得到解決,粗暴的處理卻會損害了孩子的身心發展,同時也損害與孩子之間的親子關係。

(喬治也是一歲多的寶寶,大家不妨參照豬媽媽的做法)

2家長怎麼講道理都聽不進去——孩子語言理解的發展

遺憾的是,儘管家長已經聲嘶力竭地一再聲明,可是要求這個月齡的孩子理解如此複雜的道理,未免有點強人所難。依據香港協康會的《兒童發展評估表》,這個月齡段的孩子仍然停留在理解簡單簡單動作、名稱等方面,過於複雜的語句他聽不懂。

不過,在生活中,我們經常聽到家長會自豪地說:我們家的寶寶真聰明,不讓他做某些事情,他就不做了。這樣說也沒錯,寶寶真的是很聰明,他雖然聽不懂複雜的語句,卻能夠依靠其他的社交線索調整自己的行為:比如成人的表情、動作、語氣等,他可以據此判斷這個行為是好還是不好,是可以做還是不可以做。兒童是非常敏感的,在溝通中會讀取大量非語言信息。

3我感覺好羞愧呀!

作為媽媽,完全明白那一刻的尷尬情緒,特別是如果還有別人在邊上指指點點,那真的是想速戰速決離開現場,心疼地抱抱你。但是作為智慧型的母親,在那一刻懂的將自己的情緒和事件所分開,才是能夠最快解決事件的捷徑。

那麼,遇到同類的情況,我們可以怎樣做呢?我們同樣可以利用這個月齡段孩子的發展特點去處理。

01

溫柔而堅定、言簡意賅

減少說教。在當時的情況下,我們需要語氣堅定地告訴寶寶規則是什麼。並且,我們可以借用手勢、語氣等等非語言信息。值得注意的是,堅定的語氣並不等於兇狠的語氣,我們仍是輕聲細語地溫柔說明,但是減少運用「好不好」「行不行」這一些選擇的語言,同時我們可以用正向的陳述替代否定的陳述,堅定簡短地陳述你的要求和想法。「這裡不能玩,我們去那邊。」

02

轉移孩子注意力

家長可以用其他有趣的東西轉移孩子對事情的執著和注意力,比如引導孩子到其他安全的地方:「廣場上有很多小朋友,我們過去那邊玩吧。」家長還可以在其他地方搜索可以運用的「資源」,日常寶寶對什麼比較感興趣,我們儘量向寶寶指出廣場上也有寶寶感興趣的東西,小車、小孩子、花朵等等。

03

日常建立規則

在日常生活中,我們需要和孩子建立規則,哪一些區域是可以玩耍的,哪一些區域是不可以玩耍的,需要在日常教養中向孩子反覆地說明。而不是每次都是臨時告訴孩子這裡不行,那裡不行。孩子在有規則的情況下,去選擇自己活動的場所,才會更有安全感和能力感,也會滿足孩子對於掌握自我的渴望,自然也就不發脾氣了。

如你有兒童發育及發展方面的困擾,歡迎後臺留言騷擾!

INFORMATION

這是一群資深家庭服務社工,特殊需要兒童服務社工組成的公眾號。在這裡,你可以得到兒童發展及發育常識,了解兒童的需要以及知道如何為兒童提供更好的成長環境,讓兒童能夠健康成長。

我們的目標:提升家庭功能,保障兒童權益,助力共同成長。

相關焦點

  • 千萬別和當眾發脾氣的寶寶講道理,可能這不是安撫而是激怒!
    你家寶寶脾氣超大?怎麼哄都不管用?一不順心就哭得震天響?面對寶寶發脾氣時的樣子,你是不是也時常感到束手無策?那這時候我們的媽媽需要怎麼辦呢?首先記住至關緊要的一點:千萬不要和當眾發脾氣的寶寶講道理,這可能不是安撫而是激怒!
  • 孩子愛發脾氣,一不順心就生氣,作為家長我們應該怎麼辦
    上個星期天,我去了我好久沒見的好朋友的家裡,看她的寶寶。她的寶寶今年五歲了,因為是個男寶寶,所以我提前買了一點玩具車之類的。去到她家後,果然小寶寶看到禮物之後很高興。但是後來,因為我朋友在洗水果,寶寶叫她陪他玩,我朋友說媽媽等下再陪你。寶寶一聽,馬上把車用力的摔掉。我當時看到了,覺得很驚訝。我說:&34;他可能還在生氣,就說不要。我當時覺得挺尷尬的。畢竟是自己送的東西。
  • 一歲半男孩喜歡發脾氣摔東西怎麼辦?
    對待四五歲的孩子可以給他們講一些道理,比如你不能發脾氣,這樣是不禮貌的等等,對這麼小的孩子,只能是「對牛彈琴」,無法達到效果,還有一些家長會採取「以暴制暴」,孩子發脾氣摔東西就打罵大吼孩子,更沒有必要。
  • 打不得,講不聽,如何管教愛發脾氣的寶寶?
    「我家孩子想要什麼必定要拿到,不給就喊,就哭,就躺地上……」「不高興的時分就大喊大叫,就扔東西,打人,有時還打自己……」「爺爺奶奶總說孩子還小,不必做規矩,但越來越管不住了怎麼辦?」孩子會被你的挫折感感染,會更不高興。嘗試了解寶寶為什麼發脾氣,比如,是由於搭不起那塊積木,仍是由於拿不到他想要的東西?對症下藥,合理安慰。
  • 寶寶一不滿足就發脾氣哭鬧怎麼辦?聰明的父母都是這樣處理的
    各位爸爸媽媽,在寶寶的成長過程中,你家寶寶有沒有這兩位媽媽的苦惱:媽媽一:我發現我家寶寶摔倒都不哭,但是一不滿足他意願時就又哭又鬧撒潑打滾的,而且他做什麼特別沒耐心,教他做什麼做不好就發脾氣,玩個拼圖,拼不好就整個都掀翻了......
  • 孩子3歲就該立規矩了,發脾氣是下策,講道理中策,上策鮮有人用
    孩子3歲就該立規矩了,發脾氣是下策,講道理中策,上策鮮有人用三歲的孩子許多認知還不明確,如果把握住這一黃金時期,給孩子合理地立規矩,並讓他一直堅持下來,當規格成為孩子的日常生活習慣之時,這樣的教育就是成功的。
  • 育兒經:為什麼小孩子生氣發脾氣自己打自己?家長應該怎麼辦?
    很多家長諮詢我,為什麼小孩子生氣發脾會自己打自己,這是什麼原因,家長應該怎麼辦呢?今天我們就一起來探討一下這個話題。首先我們要了解一下孩子為什麼會自己打自己。很多孩子在3歲前出現這種情況比較常見,寶寶6~12個月開始會有打頭等行為,18~24個月達到高峰期。這個習慣會持續幾個月甚至幾年。大多數「自虐」行為在3~4歲後會逐漸消失。
  • 寶寶發脾氣並不糟糕,千萬不要講道理!化解情緒問題只需這三步
    其實在生活中不需要向孩子大發雷霆,孩子是需要講道理的。不是隨意的去向孩子隨便的發脾氣的,有的孩子都是需要的是在講道理的。如果孩子不聽的話,那在發脾氣也是不晚的。脾氣大的孩子並不是壞孩子,我們不該隨便給孩子貼標籤。
  • 寶寶2歲是個「小魔頭」?發脾氣、打罵、講道理都沒有這兩招管用
    對於初為人母的寶媽來說,剛享受一兩年多的親子時光,很難想像到寶寶才2歲的年齡就要進入人生中的第一個「叛逆期」。光聽別人說不管用,只有自己親身經歷才能真正的感同身受,不愧是可怕的兩歲。我很生氣開始吼他,既然好好講道理沒用,於是叫老公把小尺子拿過來打手心……
  • 寶寶總是發脾氣怎麼辦?家長的回應很重要
    如何應對孩子發脾氣《兒童情緒心理學》一書中說:兒童的情緒和大人的不一樣。孩子的情緒表達往往直接,且是通過行為來表達的。當孩子有情緒時,我們首先要做的就是接納。並教會孩子學會管理自己的情緒,才是最根本的解決方法。
  • 為什麼說衝孩子「發脾氣,講道理」,是最無能的父母?原因很直接
    但是,我5歲的小侄子在家待時間太久了,感覺到憋悶,就是想出門玩。為此,我哥哥嫂子對侄子軟硬兼施。最開始,他們是跟小侄子講道理,給侄子說出門有感染病毒的風險,生病進醫院。小侄子還是乖乖聽話的,但後來這套說辭侄子聽膩了,講道理已經沒用了。我哥和我嫂子煩了,衝侄子發脾氣,結果變得更糟,小侄子哭鬧得更厲害。為什麼發脾氣和講道理,有的時候沒有用?
  • 遇到不講道理的人應該怎麼辦?
    言歸正傳,之前在某音上看到有個小學生的短視頻,用簡單的兩杯水說明了遇「到不講道理的人應該怎麼辦?」這個問題。視頻中小朋友拿了一杯水,一杯可樂,用泡騰片分別放進了兩個杯子裡面,泡騰片放在裝水的杯子裡時,杯子沒有反應,裡面水也沒有溢出。再用泡騰片放在另一個裝滿可樂的杯子裡面,杯子反應很大,水也溢出來了很多。
  • 「寶寶你這樣做是不對的」有時候別跟寶寶講道理比講道理更有用
    講道理的教育方式為什麼不起作用?到底要不要跟孩子講道理,如果不跟孩子講道理又怎麼教育孩子呢? 站在孩子的思維角度,我們來看看孩子為什麼不接受講道理的方式。 如果用寶寶能理解是思維方式,就是拿著寶寶的小手很快地輕輕觸碰碗的外面,讓Ta感受那個溫度,然後重複說「燙」。 「燙」這個概念才會跟寶寶的動作感知結合起來,下次遇到別的燙的事物,一說燙,可能會引發寶寶回想起伸手碰到碗的溫度的感知 因為這個年齡段的孩子,記憶保持的時間不長,可能遺忘了,所以有些體驗要不斷重複。
  • 教育孩子「講道理」是下策,發脾氣是下下策,那麼上策是什麼?
    有位家長說她7歲的女兒特別逆反,不讓做什麼就偏去做,她經常苦口婆心地給孩子講道理,孩子卻不聽,惹得家長常發脾氣。她知道打罵孩子不對,但不知該怎麼辦,她講述了這麼一件事:她家住公寓樓五層,沒有電梯,走樓梯上下。最近女兒特別喜歡這樣下樓:一條胳膊搭到樓梯扶手上,胳膊用力腳不用力地向下溜。
  • 孩子愛發脾氣怎麼辦?家長不用講道理,讓孩子學會情緒管理是關鍵
    「講道理、發脾氣、刻意感動,是三種對孩子最沒用的教育方式。」這個認知是幾百年前的思想家盧梭提出的。但恰恰這三種方式,也是大部分家長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運用最得心應手的教育手段。但是往往事與願違,孩子不僅沒有停止發脾氣,最後反而還是家長對孩子妥協。很多家長疑惑:孩子發脾氣時,講道理為什麼會對孩子沒有任何作用呢?一、孩子發脾氣時,為什麼不能講道理1. 認為父母不愛自己。
  • 教育孩子「講道理」是下策,發脾氣是下下策,那麼上策是什麼?
    做得有道理,比講得更有道理。「講道理」是很多家長喜歡的一種教育方式,一直以來被正面推崇。但人們也往往發現講道理對於很多孩子來說沒用,越喜歡講道理的家長,他的孩子往往越不聽話。有位家長說她7歲的女兒特別逆反,不讓做什麼就偏去做,她經常苦口婆心地給孩子講道理,孩子卻不聽,惹得家長常發脾氣。
  • 2歲孩子動不動就發脾氣,家長別總是「講道理」,三招巧妙應對
    一、為什麼2歲孩子動不動就發脾氣?也因為如此,有些孩子為了贏得大人的關注甚至會做出故意發脾氣的表達。二、當孩子發脾氣,家長別總是採取這幾個錯誤方式了1.強行給孩子講道理很多父母希望通過講道理的方式讓孩子意識到自身的錯誤行為所在,雖然父母的道理是無可挑剔的,但是對於孩子而言,這卻不是他們願意接受的方式。
  • 寶寶2歲處於叛逆期愛發脾氣怎麼辦?這6個方法幫助孩子控制情緒!
    閨蜜君君家2歲的寶寶最近好像進入了叛逆期,總是把「不不不」掛在嘴邊,無論做什麼都是先拒絕,從來不思考。君君覺得自己之前那個可愛聽話的小公主,一下子變成了「小辣椒」,讓人很頭疼。家裡人都拿她沒辦法,青青害怕孩子以後就一直是這種性格,該怎麼辦呢?
  • 一歲半孩子稍不順心就滿地打滾,那些聰明的父母從來不講道理
    所以幼兒、兒童更難控制自己的情緒,一旦遇到問題爬行腦就會出現,發脾氣哭鬧都是爬行腦的表現。所以一個小學生可以教他不能隨意發脾氣,但是一個一歲半的孩子,給孩子講道理是沒用的。經常會看到父母和一兩歲的孩子講道理,只能說大部分時間,孩子都是聽不懂的。其一,認知能力有限,孩子聽不懂;其二,2歲前的孩子都是感覺運算階段,看到、摸到才能感覺到。給孩子講分享,不如做給孩子看。所以,嘗試講道理,幾乎是沒有用的。
  • 孩子情緒多怎麼辦?
    一歲寶寶愛尖叫,兩歲偏愛說不要,三歲為什麼蝦蝦叫,四歲好動噗噗跳,五歲把嘴喜歡聊,六歲喜歡唱反調,七歲東西找不到,八歲耳朵聽不到,九歲頂嘴,頂到你受不了,接下來媽媽就快要昏倒,哈哈哈 孩子從小到大的情緒問題這麼多,父母應該怎麼辦呢?尤其是孩子霸道不講道理的時候,爸媽應該怎樣溝通呢?第一、和孩子說,我已經看到你很生氣,等你氣消了我們再溝通,現在我陪著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