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克思雖從未刻意建構民主理論體系,但他基於唯物史觀對資本主義民主的揭露與批判,對無產階級民主問題的思考與闡釋,蘊含著對民主本質及其規律的科學認識,並以其歷史性和開放性對當今世界社會主義民主政治健康發展給予深刻啟迪。
馬克思自幼深受自由主義薰陶,尤為關注自由思想,只是在《萊茵報》時期,他那帶有浪漫氣息的自由理性被現實專制制度擊得粉碎之後,才轉而訴諸民主以求自由。在《黑格爾法哲學批判》中,馬克思首次切入民主論域,將民主視為「人民的自我規定」和「人的自由產物」。而在此時,他尚未擺脫黑格爾哲學抽象思辨的影響,直到在《關於費爾巴哈的提綱》中確立實踐思維方式,又與恩格斯共同創立唯物史觀之後,其有關民主的思想方成為科學。
馬克思從實踐思維方式出發,將社會「當作實踐去理解」,把社會歷史看作人們的交互活動與社會條件相互作用的產物。在《1848年至1850年的法蘭西階級鬥爭》《路易·波拿巴的霧月十八日》《法蘭西內戰》等經典著作中,馬克思對現實民主問題進行了精闢分析,他指出,人們在特定條件下產生出不同需要,由此進行爭取或反對民主的實踐,不同人們之間的交互活動及其與社會條件之間的相互作用,決定了民主能否以及如何實現與發展。
在此基礎上,馬克思深刻剖析了資本主義民主的內在矛盾,指出資產階級政府在憲法中規定人民主權,卻以具體法律和制度限制人民的民主權利;鼓吹三權分立,卻使行政權凌駕於立法權之上;自號「民主共和國」,卻以專政手段鎮壓人民爭取民主權利的活動。資產階級進行反封建的革命時,曾以「自由,平等,博愛」的口號將勞動人民組織成強大同盟軍,但在奪取政權後,卻將這些口號變成赤裸裸的「步兵,騎兵,炮兵」。因此,資本主義民主實質上是資產階級民主與資產階級專政的統一,這是由生產資料私人佔有的資本主義生產關係決定的,目的在於限制勞動人民的民主權利以維護資本對勞動的永久奴役。
伴隨社會生產力不斷發展,無產階級隊伍日益壯大。無產階級在其政黨領導下緊密和廣泛聯合起來,並謀求建立真正的人民民主政權。在馬克思看來,無產階級的民主政權不僅是「社會解放的政治形式」,而且是「勞動在經濟上獲得解放的政治形式」。這必然要求徹底剷除生產資料私人佔有制,也必將面臨資產階級的強烈反抗。所以,無產階級必須實行專政,藉助政權的強制力量,經過一系列階段性經濟社會改造,逐步確立和鞏固新的經濟基礎。
在實踐層面,鑑於巴黎公社失敗的一個重要原因是深受布朗基和蒲魯東主義的影響,馬克思不僅多次強調公社的非社會主義性質,而且在1871年的《國際工人協會共同章程》中重提共產黨領導的重要性。在他看來,黨的領導不僅是無產階級作為階級而行動取得革命勝利的關鍵,而且是無產階級建立民主政權的根本保障。只有在共產黨的領導下,無產階級才能採取正確措施,逐步消除階級和階級統治賴以存在的經濟條件,最終進入共產主義社會,實現每個人全面而自由的發展。
十月革命前,列寧在繼承馬克思民主思想的基礎上,結合俄國黨和國家具體實際,提出了「民主集中制」思想,並將之作為黨的組織原則寫入黨章。十月革命後,民主集中制逐漸成為各國共產黨的組織原則。1927年6月,《中國共產黨第三次修正章程決案》首次規定「黨部的指導原則為民主集中制」,正式確認民主集中制原則。抗日戰爭時期,中國共產黨根據「三三制」原則在抗日根據地建立民主政權,普遍採取民主集中制,各級抗日民主政權機構的領導人都經過人民選舉產生。在黨的七大上,毛澤東同志對民主集中製作了深刻闡述,指出它是「在民主基礎上的集中和在集中指導下的民主」。新中國成立前夕,毛澤東同志在《論人民民主專政》中系統論述了人民民主專政理論,明確指出,「總結我們的經驗,集中到一點,就是工人階級(經過共產黨)領導的以工農聯盟為基礎的人民民主專政」。新中國成立以來,中國共產黨堅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會制度、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民族區域自治制度、基層群眾自治制度等,確保人民依法通過各種途徑和形式管理國家事務,管理經濟文化事業,管理社會事務。
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堅持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發展道路,堅持黨的領導、人民當家作主、依法治國有機統一,用制度體系保證人民當家作主,推動協商民主廣泛、多層、制度化發展,有力保證人民享有更加廣泛、更加充實的權利和自由,保證人民廣泛參加國家治理和社會治理,我國政黨關係、民族關係、宗教關係、階層關係、海內外同胞關係活力充沛,民族凝聚力不斷增強,安定團結的政治局面日益鞏固。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發展道路,是近代以來中國人民長期奮鬥歷史邏輯、理論邏輯、實踐邏輯的必然結果,是堅持黨的本質屬性、踐行黨的根本宗旨的必然要求。」回顧馬克思主義民主理論發展歷程及其中國實踐,可以發現,中國共產黨之所以能夠把社會主義民主政治的優勢充分發揮出來,一方面在於始終堅持馬克思主義指導和中國共產黨領導,保證了民主理論的科學性、發展性、開放性,始終站在時代前沿,不斷探索時代發展提出的新課題、回應實踐變化面臨的新挑戰;另一方面,中國共產黨將人民民主作為社會主義的生命,將人民當家作主作為社會主義民主的本質,保證了民主實踐的廣泛性、真實性、管用性,不斷滿足中國人民不斷增長的民主需要,不斷健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民主制度體系。立足新時代,我們要不斷在馬克思主義民主理論的思想真蘊中發掘新資源,適應時代要求,不斷發展和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民主政治,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奠定堅實根基,為人類政治文明進步作出充滿中國智慧的貢獻。
(作者:鄭來春,系三峽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副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