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境對於人的潛移默化,孟母三遷的故事告訴了我們什麼?

2020-12-25 百家號

環境對於人的影響是非常大的,古代的時候有一個故事叫孟母三遷,孟子的母親為了保證自己兒子的教育,於是把自己的兒子帶到了學習氛圍比較重的地區,最終孟子成為了大學問家。環境會改變一個人,朋友和身邊的人更會改變一個人。我們會發現血緣關係越近的人,他們的語言方式和思維方式就越相似,這和他們受到的家庭薰陶是分不開的,還有一句話叫物以類聚,人以群分。其實朋友對於一個人的影響也是非常大的,朋友們之間的環境也能改變一個人。

中國古人對於人的高境界的解釋為出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這句話也是說能夠抵擋得住環境的誘惑的人也是非常厲害的,因為這些人往往是非常厲害的。但是大部分人還是無法抵擋周圍環境的誘惑,最終被環境所改變。就好像孟子一樣,在鬧市居住就學習到了鬧市的做生意的方式,在墳地居住就學會了人們哭喪的技巧,這也能看出來孟子是非常聰明的,最起碼是異於常人聰明的。

一般周圍環境對自己的影響主要體現在家庭、朋友、工作環境三點上面。一個父母不和的家庭,孩子的性格往往出現三個極端,一種是喜歡和別人爭論的性格,這種往往會走向極端。另一方面則是非常的沉悶,任何事情都不會說出來,這種人一般要麼內心狠毒,要麼就懦弱不堪。而第三種則是出現一種自立能力比較強的人,這種人一般都是成就比較大的,很多成功人士他們年輕的時候往往是非常不幸的,但是這種不幸造就了他們強大的心理環境。

朋友對一個人的影響甚至要大於家人,朋友對於人的影響主要體現在一個人的後期,一個人到了十五歲之後家裡的影響就變得越來越小,朋友的影響則是越來越大,這時候的人們的性格還沒有完全確定,很容易就發生改變。小編在十五歲之前是一個非常老實懦弱的人,並不喜歡和別人爭論,但是小編的高中最好的朋友是一個非常擅長言談和辯論的人,於是在和他的唇槍舌戰中,小編的性格發生了一百八十度大轉變。當然這種朋友的影響有好的方面也有壞的方面,有的人因為交上了壞的朋友,因此走上了不歸之路。

工作環境也往往能夠改變一個人,有的人比較靦腆,做了銷售類型的工作後就好像變了一個人一樣。而有的人則是本來性格急躁,但是因為進了工廠,最終改變了自己急躁的環境。人只要處在一個環境裡面,就會努力的想要向這個環境需要的人去發展,所以這個人也就在這個行業,這個崗位越做越熟練,越做越適合。

從上面來看,孟母三遷的行為也是非常容易理解的,如果孟子在鬧市的時候孟母就留在了那裡的話,孟子最終可能只是一個商人,當然以孟子的聰明可能會成為一個非常成功的商人。而在墳地的時候,孟子可能會成為一個祭祀,甚至是一個比較有名的祭祀。不過這些都不是孟母想要的,所以孟母把家遷移到了書院,孟子因此也成為了一代大學問家。這也告誡我們,環境對於一個人的影響是非常大的,所以在教育孩子的時候,一定要選擇一個好的環境。

相關焦點

  • 你贊成孟母三遷嗎?孟母三遷真的有意義嗎?
    我們每個人小的時候都曾經背過《三字經》,而這裡面有這樣一句話,「昔孟母,擇鄰處。」孟母三遷的典故其實是要說明環境對於一個人的影響,而後來孟子的成就更是證實了這一點。但這時候就有人有疑問了,環境對於一個人的影響真的有那麼大嗎?那為什麼還是有人會」出淤泥而不染"了呢?今天我們就根據是否贊成孟母三遷這個問題來看看古人不同的觀點。
  • 教育感悟82:孟母三遷,「遷」了什麼?
    ,給她印象最深刻的是「孟母三遷」的故事。我很好奇地問她,你先生是從事什麼工作的?她一開始遲疑了一下,後來她告訴我,已經離異三年多了,三年前,他們不停地爭吵,不停地分分合合,最後只好選擇離婚。但就從「孟母三遷」故事來看,至少有三點值得我們借鑑:一者,教育環境很重要。無論是墓地,還是集市,都不是孩子成長理想的教育氛圍。孟母不斷搬家,就是為孩子營造非常好的教育環境。二者,價值判斷很重要。
  • 教育小故事:孟母三遷,給孩子營造一個良好的學習環境
    孟母三遷的啟示:一、關於人的發展問題。教育的目的,就是要把自然的人透過教育使之成為社會的人,一個人從生下來,帶成長為人類社會的一員,是一個相對較長的社會化過程。孩子在現實社會裡學習社會的行為方式,同時參加各種和會群眾活動,理解行動準則和價值體系,進而發展其社會性。
  • 兒童教育,成語動畫故事:孟母三遷
    孟母三遷,無不體現著家庭教育的重要性
  • 孟母三遷的故事,闡明一個簡單的道理,優秀的孩子需要兩種環境
    在中國古代有一個非常經典的育兒案例,名字叫做孟母三遷,相傳孟子的母親為了讓自己的孩子有個良好的學習環境,先後曾經搬過三次家,第1次搬到了街市當中,第2次搬到了陵園附近,第3次才搬到了一個學堂。周圍環境的改變影響了孟子的性格,在學堂附近,讓他對知識的渴望越來越強烈。
  • 從《孟母三遷》的故事中,我們來學學「定位」的重要性
    母親看後,覺得這樣發展下去,孩子不會有什麼出息。於是他們搬家到市集附近居住,到了市集,孟子看見各類商人們做生意,吆喝砍價迎來送往,孟子就學會了他們做生意,點頭哈腰,討價還價,學得有模有樣。孟母看見後,又皺起了眉頭,覺得這個地方也不適合居住。
  • 孟母三遷,你知道孟母帶孟子遠離的是哪些環境嗎?
    我們都知道,一個人從小生活、學習的環境對於孩子的成長是非常重要的。每個人所處的外在環境可以讓人無意識地與之互動,漸漸形成和環境的相互影響、無論是從思維形式還是行為習慣都會慢慢發生變化。這就是大家都知道孟母三遷的故事。故事講的是孟子的母親為了培養孟子,使他有一個好的成長環境,曾搬了三次家。後來用「孟母三遷」來指父母對子女教育的重視。
  • 從「孟母三遷」的故事出發,解讀社區環境對孩子學業成就的影響
    孟母三遷,在全球華人中,可謂是家喻戶曉、婦孺皆知的故事了。孟子小時候應該是典型的「熊孩子」,在他很小的時候,他家附近有一片墓地,於是,小孟子就常常玩辦理喪事的遊戲,他母親說:「這不是我可以用來安頓兒子的地方。」
  • 其實孟母三遷並沒有改變孟子,改變孟子的是孟母的一次發怒
    相信我們很多對我國的傳統文化有所了解的朋友都知道一個故事,那就是孟子母親為了給孟子提供一個好的學習環境而三次搬家,第一次為了守孝而搬到墓地附近,第二次又從墓地附近搬到集市,第三次的時候才從集市搬到學校附近。
  • 孟母三遷
    繼而遷於學宮之旁。每月朔(shuò,夏曆每月初一日)望,官員入文廟,行禮跪拜,揖[yī,拱手禮]讓進退,孟子見了,一一習記。孟母曰:「此真可以處子也。」遂居於此。「孟母三遷」的「三」字的意思為「多次、屢次」解釋,而不是簡單的「三次」的意思。本典故中孟子的母親的確是搬遷了三次,即:居住之所近於墓、近於市、近於屠、學宮之旁。不過作為引申義,「三」還是虛詞,泛指多次。
  • 成語故事 孟母三遷
    導讀 中華文化博大精深,上下五千年的歷史長河中,有許多經過長期使用、錘鍊而形成的固定短語,我們稱之為成語。成語是中華文化中一顆璀璨的明珠,是古人留給我們的巨大而寶貴的文化遺產。幾乎每個成語都有自己的故事,富有深刻的思想內涵。
  • 現代社會,「孟母三遷」已成高成本方案,改變環境不如改變自己
    之前自己也沒想太多,可兒子跟他們待在一起的時間長了,不僅越發調皮搗蛋,學習成績也下降不少,於是他便告訴孩子不許再和那群小男孩玩。「所謂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我覺得我沒做錯,他以後遲早會理解我的。我都跟孩他媽商量了,如果孩子一直這樣,到時候我們就給他換班。古時有孟母三遷,環境對孩子的成長影響確實太大了。」
  • 中華成語小故事——孟母三遷
    後來,大家就用「孟母三遷」來表示人應該要接近好的人、事、物,才能學習到好的習慣!成語解釋成語mèng mǔ sān qiān孟母三遷解釋孟軻的母親為選擇良好的環境教育孩子,三次遷居。我的媽媽雖然沒有孟母三遷那樣千古流傳的佳話
  • 讀文言文孟母三遷感言
    自古成大器者,與家庭環境有很大的關係,最典型的故事,便是家喻戶曉的孟母三遷。原文:「鄒孟軻母,號孟母。其舍近墓。孟子之少時,嬉遊為墓間之事。孟母曰:『此非吾所以居處之,』乃去,舍市旁。」人剛生下來心地都是善良的,可是隨著環境的變化,隨著時間的推移,人的性格就發生了變化,常言說人過一百,形形色色,大千世界,無奇不有,古人的話確實很有道理,對於學生來說孟母三遷的故事值得當今世人借鑑。
  • 「孟母三遷」的故事說明人的成長是什麼影響的呢?
    孟母三遷」的故事說明了不同環境對個體的影響,「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說明環境在人的身心發展中起決定作用。不同時期、地域、民族和階層中生活的人的思想、品行、才能和習性,無不打上歷史、地域、民族和階層的烙印,表現出很大的差別,這種現象表明社會環境是直接影響人的發展的。
  • 「孟母三遷」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在我們身邊有沒有這樣的事情
    在最近幾天想到了一個成語,讓我想起來在我們小的時候,我們的家人不讓我們去這裡,不讓我們去哪裡,不讓我們和這個人學習,不讓我們和那個人打交道,那麼這些人都是做什麼的?那麼這些人又是誰那?家人為什麼不讓我們和他們一起玩耍?這就是我們今天要講的。
  • 兒童故事《孟母三遷》
    《孟母三遷》粵語音頻從前有個小朋友,去到嗰度模仿學壞都會被媽媽帶走,甚至連續搬家三次。呢個故事就係著名嘅《孟母三遷》啦!孟子係個大學問家,今時今日嘅人仲記得佢,多得佢媽媽!據說,孟子細個嗰陣,最先係住喺墓地旁邊,經常同小朋友玩辦理喪事嘅遊戲,學大人跪拜、哭叫嘅樣。正一好嘅唔好,學埋曬啲衰嘢,所以孟母覺得嗰個地方唔適合畀仔仔居住,於是帶住孟子搬到市集隔籬。
  • 從《孟母三遷》想到的……
    大家都讀過《孟母三遷》的故事吧,故事原文是這樣的:西漢·劉向《列女傳·卷一·母儀》:「孟子生有淑質,幼被慈母三遷之教。」《孟母三遷》便出自於此。鄒孟軻母,號孟母。其舍近墓。從這個故事裡,我們想到什麼呢?良好的人文環境對人類的成長和生活而言是十分重要的。俗話說"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我們每一個人都或多或少地受周圍的人的言行影響;特別是對孩子的發展更是起著關鍵的作用和影響。孩子在幼兒時期模仿力最強,所以應該給他們良好的環境。比如當今社會,手機成了影響孩子學習和生活的主要弊端。
  • 孟母三遷的故事人人都懂,可是要做到卻很難,其中的道理要記住
    想必很多小夥伴們一定都聽過孟母三遷的故事吧,在我們小時候也聽過這個故事,這個故事講的是孟子自幼喪父,則由母親撫養長大,母親帶著孟子住在一個小山村裡,這個山村旁邊有一個墓地,每天從家門口路過的人都是一些哭墳的人,久而久之孟子便開始模仿這些哭墳的人,孟母看見之後覺得非常不好,便把家給搬了搬到北部
  • 《孟母三遷》《嶽母刺字》《畫荻教子》哪位母親的故事讓你最感動
    《孟母三遷》《嶽母刺字》《畫荻教子》三個故事的母親都非常令我感動和喜歡,但是我最感動的還是《孟母三遷》,她跟現在社會的父母還是比較相像的,為了孩子有一個良好的學習環境,寧願兩遷三地。也表示一個好的環境對孩子的成長非常重要。那麼最讓你感動的又是哪個故事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