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間地頭的老百姓想買什麼書?新華書店「汽車書店」開進文化禮堂找...

2020-12-20 錢江晚報

浙江24小時-錢江晚報記者 孫雯 通訊員 陳菲

1月28日這天,蕭山河上鎮,年味已經非常濃了。

有1300多年歷史的古鎮,張燈結彩。溪頭村文化禮堂的大舞臺上,板凳龍正在製作中,手藝人在為大年初五到十七的「河上龍燈勝會」(國家級非遺)忙碌著。金家和劉家的祠堂裡,大伯們舉起巨大的木槌,將石臼裡的年糕敲出了糯米特有的香氣。

一大早,新華書店「汽車書店」首次開進了溪頭村的文化禮堂,成為春節前最特別的一幕。

本次活動,由浙江出版聯合集團主辦,浙江省新華書店集團、蕭山新華書店、蕭山河上鎮人民政府聯合承辦。

新華書店「汽車書店」開進了溪頭村的文化禮堂

「汽車書店」是蕭山新華書店為到鄉村送書打造的專用車,車身長達約5米,車內兩側裝配多層書架,內部可倉儲2500餘冊圖書。自2009年至今,「汽車書店」已在蕭山流動供應200餘次,它走進機關、企業、學校、村鎮,足跡遍布全區22個鄉鎮。

溪頭村文化禮堂的一側,紅底兒的布告,早早就張貼了起來。

文化禮堂一側的布告

上午9:00不到,禮堂的大廣場上,就擠滿了來自四面八方的村民,大家不想錯過這場熱鬧的書香集市,這次,「汽車書店」共帶來了5000多冊書,全部八折。

在書香集市上逛一圈,會發現,「汽車書店」帶來的圖書正是村民需要的。

一位年輕的媽媽為孩子挑選了《小豬佩奇》和《十萬個為什麼》,她說,在這片大廣場上挑「文化年貨」還是第一次,孩子喜歡看佩奇的動畫片,挑本書送給他,算是過年的新衣帽、壓歲錢之外一份特別的心意。

很多熱門書都能買到

翻書的人群中,最多的還是剛放寒假的孩子。對鄉村的孩子來說,逛書店的機會不是特別多。陪同的家長,看到孩子在閱讀上有自己的選擇,也非常樂意為買書掏腰包。

而且,在集市中購買圖書的讀者,都能獲得精美福袋,還可以順便領走當地書法家寫的春聯和「福」字,這些,又為他們的春節增添了一份紅紅火火的寓意。

蕭山新華書店副經理方甫良說,目前蕭山新華書店正逐漸由圖書零售商向閱讀體驗服務商轉型。

在城市中,體驗不是難事,但是如何為廣大的農村營造閱讀體驗感?書店的管理者一直在思考。

於是,就有了「汽車書店」——它讓書店動起來,衍射到田間地頭、村民家門口。

書香集市人氣非常高

孩子們挑選圖書

「農村對兒童類的書籍需求特別高,特別是在春節這類傳統節日,更需要提供孩子們喜歡的讀物,豐富他們節假日生活,同時,營造更有趣更多元的生活方式。」方甫良說,春節期間,「汽車書店」也會根據需求把汽車書店送到村裡。

文化服務該如何做?一個小小「汽車書店」提供了一種方式。

既然來到溪頭村,不妨到距離不遠的鎮上看一看。

在河上鎮的中心位置,有一家「小連鎖」新華書店,名為:綠野書舍。就在2019年1月8日,由中國書刊發行業協會主辦的「中國書店年度致敬盛典」上,綠野書舍獲「年度鄉村書店」。

綠野書舍

事實上,綠野書舍於2018年底才正式營業。

運營時間不長,它為什麼能獲得這一殊榮?

走進綠野書舍會發現,高格調的選書、裝潢、對空間打造、文創產品的種類……這些,讓它的美不輸於任何一家城市的書店。

這裡,要說一下新華社書店的「小連鎖」,它是當下新華書店深入基層最常採用的模式,深入到商場、城鎮以及學校,用不同的閱讀方式去貼合不同的受眾群體。目前浙江省共有500餘家採用這種小連鎖的「小而美」新華書店。

因為河上鎮對有文化標誌性的業態的需求,綠野書舍應運而生。

書店內景

綠野書舍有兩層樓,營業面積550平方米。原本,這個建築內是一家網紅餐館,開了十多年,來附近旅遊的人總會在這裡尋找美食。如今,到二樓看一看,它作為餐館時的輪廓還在,不過,隔牆經過改造後,成為相互貫通又保持獨立的空間,時尚又實用,其中放置了原木風的桌椅。「基本上每天放學後,書店裡都是孩子,到了周末,二樓的區域更是一座難求。」書店的管理人員說。

書店內景

綠野書舍的整體裝修花了150萬元,鎮政府補貼了一半,還免除了首期的五年房租。

「口袋富了,腦袋也要富起來。希望能夠通過新華書店這種標誌性的文化新業態,為老百姓提供精神食糧。」河上鎮書記俞萬昌說,書店附近,有幼兒園和小學,而且書店交通方便,它輻射到了附近五個鎮。

其實,一個綠野書舍的背後,是河上鎮對於未來發展的把握。

俞萬昌介紹,河上鎮是杭州新材料產業社區,其人口結構在不斷變化,本地人、引進人才、外來旅遊人群共同組成了河上鎮目前的活躍人群。滿足本地人、留住新河上人、讓來旅遊的人慢下來,鎮政府對綠野書舍的扶持也基於這些設想。而書店使之停駐片刻的人群,塑造小鎮的未來的樣子。

相關焦點

  • 河北定州:問:新華書店都買不到的書是什麼書?
    平臺網友反應:自己大哥的孩子在定州某鄉鎮小學讀書,大哥託自己在城裡幫忙買本練習冊,跑遍整個定州也沒找到,去新華書店找,也沒有賣的。有人「指點」:要想知道哪兒有賣的,就直接問老師,只有老師知道。於是再次聯繫大哥,告知定州城裡的一家書店有售,來到這家書店,發現這裡生意出奇的好,買各種教輔材料、練習冊的學生和家長絡繹不絕。
  • 新華書店開門迎客!想去買書的請注意……
    等著買教輔材料的學生和家長們紛紛聞訊趕來但想要進入到店內選購就必須得通過「錫康碼」的掃碼驗證而書店方其實也早有準備有序註冊只有顧客出示的「錫康碼」顯示為綠碼才能進入書店 對於今天的重新營業新華書店其實並沒有整體對外宣傳 主要也是考慮到在目前的形勢下
  • 「新華書店還可以這麼美!」
    「香山是北京文化的一個地標,很多遊客從香山出來到這裡歇腳,正好可以看看這類書籍。附近居民大多是老北京,也便於他們了解本地的歷史文化。其他的書就是滿足周邊老百姓的基本閱讀需求。前段時間遊人多的時候一天銷售額能有三四千元。」香山新華書店工作人員表示。下午4時左右,3名小學生結伴進入書店,圍坐在桌前,拿出作業,又找了幾本書,輕聲說笑著。
  • 新華書店禁止看書 店員:書店,不買書就出去
    新華書店禁止看書店員:書店不是看書的地方新華書店作為人們購書首選實體店本來應該是讀書的樂園,人們在其中挑書看書和諧舒適,然而卻有新華書店禁止看書還將孩子趕走實在是讓人心寒。「新華書店是賣書的地方,圖書館是看孩子的地方,新華書店不是看孩子的地方」…網友爆料:呼倫貝爾一新華書店,10歲孩子因看書未買被攆出!店員說:這是新華書店,不是你看書的地方,不買書就出去!
  • 新華書店,店裡的書都是未拆封的,只準買,不準看?錯怪書店!
    新華書店,店裡的書都是未拆封的,只準買,不準看?錯怪書店!讀者是想買到自己喜歡的書,併合口味,想拆封看一下;但商家為了利益,不許拆封,再者,塑封的從表面上美觀,心理舒暢些,各有所圖,所以,要購書慎重,免爭執。太多人一看看一天。不愛惜書本。影響真正的購買者。
  • 我的新華書店情結
    早些年的時候每當出版了新書,都會找機會去王府井書店的書架上,查看一番是否有自己的書擺放在那裡,找到了會很開心,找不到會有點失落,每當發現自己的書擺放的不起眼,還會抽出來一本,把有封面的那面擺出來——後來去的少了,這樣「幼稚」的事情就沒有再做過了。
  • 為什麼新華書店裡看書人多,沒人買書,書店卻還能持續運營下去?
    身邊的朋友以及本人在閒來無事的時候,總是會去新華書店看書,以打發無聊的時間。在新華書店的看書的過程中,我和朋友都發現了這樣一個有趣的現象,那就是和我們一樣看書的人非常多,但是最後買書的人卻寥寥無幾。面對這樣的現象,新華書店似乎也已經看慣了,一副並不寄希望於書友買書來增加自己的營業額的樣子。這讓我們很是奇怪。按道理說,新華書店因為要陳放很多書籍,所以往往需要很大的店面空間。而鬧市的位置,註定租金不菲。通明的燈火,以及冬暖夏涼的空調,和店內的工作人員工資,哪一樣都是要真金白銀堆砌。面對如此高昂的成本,如此蕭條的營業額,新華書店是怎麼做到依然屹立不倒,還能常年處在人們視線中的?
  • 「北京書店之夜」將首次亮相:重走記憶中的書店——新華書店
    新華書店是一種公共文化設施的建設,它要為整個的國家文化提高和學校學生的學習做一些基本的鋪墊和支持工作。有人的地方一定有學校,有學校的地方就一定有新華書店,給它提供源源不斷的教材和課本。新華書店作為文化使者的身份,它建立在能為讀者提供的任何一個地方,發行網點遍及全國城鎮。
  • 為什麼看起來沒什麼人買書,而新華書店不會倒閉
    向你問好喜歡看書的朋友,都知道,去新華書店的,顧客很多人只看不買,尤其在夏天還是蹭空調的好去處,同樣愛看書很少買書的不是我小氣,主要是值得買過來收藏的書真的太少。我曾經還一度擔心,每個人都只看不買這樣搞下去啊,我最愛的新華書店會不會倒閉。
  • 新華書店原來是這樣賺錢的,怪不得沒有顧客買書也不會倒閉
    網絡上電子書給人們帶來了很大方便,所以很多實體書店變得生意蕭條。但是小編覺得還是讀紙質版書更有意境,更有感覺。想讀紙質書,要麼去圖書館看,要麼去書店買。說起去書店,中國人最喜歡的就是去新華書店,不是因為便宜,也不是因為正版,而是因為在這裡你可以免費閱讀,待多久都沒人趕你走。
  • 「書袋熊」是什麼?新華書店首開「書+」生活館
    立足圖書,實體書店的「書+」想像可以延伸到怎樣的邊界?10月18日,在浙江書展上,有著70年歷史的浙江新華推出了一個100平米的「書+空間」,展出的成果就是這些年來浙江新華創新探索的多業態融合發展成果。這也是浙江新華「書+」生活館的首次整體亮相。
  • 新華書店轉型 賣書也賣情懷
    如何轉型和再出發,成為很多實體書店經營者不斷思考的問題。上海新華傳媒在對老牌實體書店新華書店、上海書城進行轉型的同時,決定推出全新品牌「新華一城書集」。7月24日,「新華一城書集」首家主力門店亮相上海金虹橋國際中心,1000多平方米的店鋪內囊括了圖書銷售、親子閱讀、咖啡休閒、文創產品等多種業態,希望為讀者提供一個更時尚、更年輕的文化體驗平臺,以人文空間的概念豐富傳統實體書店。
  • 進賢新華書店:「課前到書,人手一冊」
    開學臨近,進賢縣新華書店積極響應貫徹教育部門以及發行集團關於做好秋季教材發行工作的相關通知要求,以高度的政治責任感和飽滿的工作熱情提前謀劃、主動擔當、科學調度,全力確保教材「課前到書,人手一冊」政治任務的完成。
  • 新華書店賣出「早產書」
    商報訊(記者 望開源 實習生 米麒)2007年還沒過完,2008年1月印刷的圖書已經上市, 讀者質疑自己從正規書店買的這兩本書為盜版。  昨天,左先生在鄭州市西太康路新華書店買了兩本書,一本是《系統安全與重裝百分之百》,一本是《WINDOWS XP操作就這500招》。
  • 在電子書興起的年代,顧客看而不買的新華書店為何仍能生存下來?
    當談到「新華書店」時,70後,80後甚至90後都不陌生。在幾乎每個城市,都有一家甚至好幾家新華書店,裝修精美,服務周到,而且都有免費空調,地理位置優越。當我們的父母還很小的時候,網際網路技術還沒有傳播到大街小巷,電子書和雲看書的形式是聞所未聞的。
  • 新華書店看書的人不買書,怎麼不趕出去?背後商業邏輯分享給你
    我們也說,「書中自有顏如玉,書中自有黃金屋」。說起看書,除了圖書館和自己買書看外,書店應該是大多數人經常去的地方。近些年,全國範圍內也興起了各種各樣的網紅書店,比如鍾書閣、西西弗,很多大老闆都親自下場,做起了「文化生意」。
  • 實體書店舉步維艱 新華書店銷售額以10%平均速度下降
    在馬塘鎮新華書店,記者見到這樣的場景:原本寬敞開闊的書店一下子「縮水」 ,三分之二的門面已經成為母嬰生活館,剩餘的三分之一用於書籍銷售。記者隨即找到店員了解到,如今買書的人已遠不及從前,孩子需要的教輔書,家長可以在網上購買,更多的人因為書籍品種少而去掘港、南通等地買書。
  • 幾代人的新華書店:在這裡,我們沒有代溝
    後來陳燮君就真的「陷入」買書,不可自拔。「我父母對我比較偏愛,每個月會給我五毛的零花錢。我什麼都不買,就積攢起來買書。」陳燮君回憶,上世紀五十年代末一個大餅只要三分錢,但《怎樣畫水彩畫》《怎樣畫鉛筆畫》這些書都要五毛錢一本。
  • 電子書橫行於市,顧客只看不買的「新華書店」,是怎麼賺到錢的?
    電子書橫行於市,顧客只看不買的「新華書店」,是怎麼賺到錢的?1937年成立的新華書店,現在已經發展成為一個擁有14000多個發售網點的巨大平臺,不僅如此,新華書店在網絡上也有著非常大的知名度,並且有著新華書店網上商城,而新華書店的主要營業方式,就是賣書,但是在現如今的社會上,網絡書刊能夠輕易獲得,很多人去往新華書店也只是將它當成圖書館只看不買,全國這麼多網點,每天的運營費用人工成本都是一個天文數值,那為什麼新華不會倒閉呢
  • 為何許多人在新華書店看書,卻從來不買,店門還「倒閉」?
    為何許多人在新華書店看書,卻從來不買,店門還「倒閉」?那麼對於這一些人來說,都喜歡在比較悠閒的時候來看一些報紙已經買來的新樹,那麼可能很多人喜歡比較安靜的地方,那就是去書店看書,為何許多人在新華書店看書,卻從來不買,店門還「倒閉」?小編記得在很小的時候就特別喜歡去新華書店進行看書,那麼找一本自己喜歡的書,然後就坐在一個角落裡進行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