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媒: 新加坡推廣華語卻寫錯字 細數用語烏龍

2020-12-14 中國新聞網

  中新網7月12日電 有沒有搞錯,推廣華語卻寫錯別字?綜合新加坡《聯合早報》、《南洋商報》等報導,近日,新加坡第38屆講華語運動推介儀式大擺烏龍,活動看板上的「讀」字誤寫為「瀆」。雖然推廣華語理事會已就此事道歉,但是相關照片仍在網上瘋傳,引發爭議。

  

  社交網站截圖

  據馬來西亞《南洋商報》報導,推廣華語理事會日前在新加坡舉行第38屆講華語運動推介儀式時,臺上的活動看板原本應印上「華文華語,聽、說、讀、寫,多用就可以」的字樣,不料其中的「讀」字卻誤寫為「瀆」。

  相關照片短時間內便在網絡上迅速流傳開來,由於「瀆」字帶有「不敬」、「輕慢」等貶義,事件也引起網友一片譁然。

  推廣華語理事會11日發文道歉、承認疏失,並指出理事會是在製作過程中誤選了電腦字庫中的「瀆」字。

  影響公信力 令人失望

  雖然推廣華語理事會已針對此事道歉,但造成的影響卻不會輕易消失。

  新加坡文藝協會創會會長葉昆燦說:「活動的出發點固然好,每個人做事也難免有疏忽,但在推廣華語的活動上出現如此基本的錯誤,不免令人感到失望。」

  他認為,這起事件可能會影響講華語運動的公信力,並且令公眾質疑主辦方推廣華語的立場是否夠堅定。

  也有人認為,推廣華語理事會的道歉缺乏誠意。27歲的教育工作者郭旺霖說:「音同字不同是華語最基本的概念,更何況『讀』是個非常簡單的字,理事會不應以此為由,而是應進一步查明為什麼會出錯,才能確保往後不再重複這種錯誤。」

  新加坡華文華語烏龍不斷

  1、圓的東西都用「粒」

  據新加坡《聯合早報》報導,今年3月,講華語運動與新加坡國立大學中文戲劇社所製作的量詞教學視頻裡誤指「圓的東西,量詞都用粒」,引來網友炮轟。有些網民甚至調侃,難道還有「一粒太陽」、「一粒月亮」、「一粒地球」?

  2、「派對」變「政黨」?

  去年年底,女皇鎮史德林分區居委會混淆「派對」與「黨派」。原是通知居民社區裡將舉行聖誕慶祝派對(Christmas Celebration Party),卻被居民委員會誤譯為「聖誕節慶祝黨」,讓人忍俊不禁。

  3、經典直譯烏龍「胸罩Basah」

  當年,新加坡文物局曾將地名「Bras Basah」(勿拉士峇沙)誤譯為「Basah」(胸罩),讓不少網友捧腹大笑。事後,當局解釋說因為使用了谷歌翻譯工具,才導致這個錯誤。當局表示,已停止使用谷歌翻譯工具。

  4、防跌變推廣跌倒

  你聽過「推廣跌倒意識」嗎?新加坡保健促進局本是希望宣傳「防跌意識運動」(Falls Awareness Campaign),卻在海報上把活動名字誤寫為「推廣跌倒意識運動」。這則「推廣跌倒意識運動」的海報因此在社交媒體平臺上引起熱議。還有網民重新設計海報,並將「Falls」直譯成「秋天」,為海報添加一行「秋天來了,你意識到了嗎?」的趣味標語。

  5、匈牙利鬼節

  2002年,新加坡旅遊局把中元節(Hungry Ghost Festival)翻譯成「匈牙利鬼節」(Hungary Ghost Festival)。那次翻譯烏龍也一直被人詬病,到現在還令人記憶猶新。的確,新加坡的翻譯烏龍,猶如一隻餓鬼,真是一直「陰魂不散」。

  新加坡國會議員馬炎慶把層出不窮的翻譯烏龍事件,歸咎於「中文能力低落」、「翻譯資源貧乏有限」和「審核程序鬆散疏漏」等三大原因。

  看來,新加坡推廣華文華語,還有一段很長的艱辛道路要走。

相關焦點

  • 外媒: 新加坡推廣華語卻寫錯字? 照片在網上瘋傳
    綜合新加坡《聯合早報》、《南洋商報》等報導,有沒有搞錯,推廣華語卻寫錯別字?近日,新加坡第38屆講華語運動推介儀式大擺烏龍,活動看板上的「讀」字誤寫為「瀆」。雖然推廣華語理事會已就此事道歉,但是相關照片仍在網上瘋傳,引發爭議。
  • 新加坡「講華語運動」宣傳語現錯別字 組織方道歉
    新加坡「講華語運動」已經進入第38個年頭,該項由新加坡已故前總理李光耀發起的運動,旨在鼓勵新加坡人說標準的華語,替代方言。同時也是為統一語言使用,促進社群更多相互了解,並支持雙語教育政策。 不過據環球網7月12日報導,就是這樣一個華語推廣活動,今年卻因主辦方的一個「失誤」而遭意外打臉。 事情是這樣的。
  • 李光耀為何推廣華語?因為,用普通話對新加坡非常有利
    李光耀立刻開始推行「講華語運動」。港劇在免付費電視臺必須改以華語配音播出,新加坡各家中文廣播電臺也改以華語為聽眾播出新聞、娛樂和音樂節目,禁播方言節目。八九十年代的香港明星們(包括成龍、四大天王劉德華等)拍電影是準備了粵語版和普通話版本就是面向東南亞的新加坡等市場。
  • 我們新加坡要堅持不懈地推廣華語
    所以,政府展開了「國家要進步,語言要溝通」的「講華語運動」。這個運動在推行了幾年後,取得了不錯的成績。講方言的人數顯著減少了,而講華語的國人逐年增加,華語水平也提高了。後來,這股趨勢有所改變,講英語的華人漸漸增加。因此,到了1990年代,「講華語運動」就轉移了推廣的對象,著重鼓勵講英語的新加坡華人多講華語。
  • 學好普通話,走遍東南亞都不怕:細數東南亞華語發展史
    除了泰國,馬來西亞、新加坡、印度尼西亞等東南亞國家的華語使用也非常廣泛,其中「新馬華語」還擁有自己的百度和維基詞條。據維基百科,使用「新馬華語」的人數在800萬左右,這比新加坡2017年561.2萬的總人口數還要多。
  • 新加坡華語資料庫將收錄千個新加坡特色詞彙
    中國僑網10月24日電 日前,新加坡《聯合早報》刊登文章,介紹了新加坡華語資料庫和其中收錄的一些新加坡特色華語詞彙。像「樂齡」這類具有本土特色與意義的詞彙接下來會記錄在新加坡華語資料庫。電子版的新加坡華語資料庫由推廣華語理事會創建,目標是收錄1000個新加坡特色詞彙,並介紹這些詞彙的由來、歷史背景、詞義,以及其他地區的用語。資料庫也會收錄報章報導的例句,讓人們認識本地豐富的語言資產。資料庫創立初期會收錄約120個詞彙。
  • 新加坡華媒舉辦趣味華文賽 猜成語成競賽項目(圖)
    新加坡華媒舉辦趣味華文賽 猜成語成競賽項目(圖) 2014-05-29 13:56:36(新加坡《聯合早報》/陳斌勤 攝)   中新網5月29日電 據新加坡《聯合早報》報導,「聽到壞消息,他哭得鋪天蓋地。」每次看到學生用錯成語,華文教師穆軍就會哭笑不得,但她不擔心這樣的錯誤,這些「反面教材」讓學生在大笑後記得更加深刻。學生們現在知道,「呼天搶地」才是形容一個人極端悲痛的正確成語。
  • 新加坡是如何推行華語和簡體字的?
    1980年和1983年,新加坡教育部又先後頒行《小學分級字表》和《中學華文字表》,兩個表的字體都是根據簡體字、新字形和規範字頒行的,新加坡由是進入全面使用規範字的時代。       新加坡教育部高級政務部長蔡崇語在國會上曾說:「我們目前採用的簡體字,實際上是把中國的簡體字引進來。」
  • 獅城華語熱:新加坡開展「講華語COOL!」運動
    但新加坡獨立後,大力推行英語教育,以期讓每位國民掌握英語,提高競爭力。中文雖貴為四種官方語言之一,但由於英語為行政與商業用語,使用頻率大大高於中文。英語成了新加坡人的第一選擇。自1984年起,中文不幸淪為小學和中學的一門單獨學科。除了中文課以外,所有科目都用英語教授。英語在新加坡的教育體系中佔據了主導地位。中文教育的優勢消失殆盡。
  • 新加坡和馬來人的華語水平,我大寫的服
    △華人幾乎佔馬來西亞人口的四分之一/AP吳小紅在新加坡當過好幾年華語老師,從補習班到大學的對外華語,她的學生包括不同族裔的中小學生、留學生等。華語對於不同人而言意義不同,它可能是一些人必須了解的母語,也可能只是實用性的語言工具,但它同樣可以成為一種啟蒙的語言。
  • 新加坡華語規範之爭
    以高瞻遠矚著稱的李先生,確信除非華人統一說華語,否則新加坡在華語世界將無甚出路。為此,新加坡政府從臺灣大量引進華語人才,充實和豐富本地語言資源。故倘若讀那時的《南洋·星洲聯合早報》,會發現語句、語法多像臺灣用語,鮮少大陸用詞用語。
  • 新加坡華語怎麼樣?在職場上哪些語言更受歡迎?
    不過,受調查者在評估自己的華語能力時,覺得日常對話還行,但對讀和寫比較沒有信心。*新加坡華文教研中心(SCCL)由新加坡總理李顯龍在2008年宣布成立,宗旨是加強雙語環境下華語作為第二語言的教學成效,並滿足以非華語為家庭用語學生學習的需要。
  • 細數《烏龍派出所》中那些難忘的角色
    細數《烏龍派出所》中那些難忘的角色《烏龍派出所》秋本治著作的漫畫,講述為了一位舉世無雙的超級麻煩兼笑料製造者的警員──兩津勘吉被分派到此地之後,發生了數不清的烏龍鬧事。下面我們就來看一看本作的主要角色吧。
  • 新加坡華人眾多,李光耀為何將英語定為行政用語?
    面對眾人的熱情,李光耀卻嚴肅地表達了拒絕的態度,與此同時,對於新加坡的行政用語的設定,李光耀有著自己的想法。 新加坡雖然大部分人都是華人,但是國家的人口組成十分複雜。新加坡還有著馬來人、印度人以及亞歐裔等其他人口,因此漢語的推廣在新加坡有著巨大的困難。 新加坡的民族眾多,如果將漢語或者其中任何一個種族的語言當作新加坡的行政用語,其他的種族一定會表達不滿。
  • 新加坡華人不愛用華語,究竟是誰的鍋
    漸漸地,新加坡華人不愛說華語的尷尬局面就漸漸形成了。出於政治和經濟發展的考量,新加坡政府在1960年代,對華校實行關停並轉(關閉、停辦、合併、轉產),所有的學校都要以英語為教學語言。(摘自新加坡文獻館)華語,是華族文化的載體,學習華語也是為了延續民族文化,而且在中國崛起的今天,華文的實用價值不言而喻。李光耀早就判斷過:「中國崛起是大勢所趨,即便美國有意阻攔也無法妨礙實現。」
  • 細數新加坡的國家節日
    細數新加坡的國家節日新加坡是一個城市國家,原意為獅城。新加坡是一個多元文化的移民國家,宗教眾多,這裡的國家節日相應的也很多,下面就來看一看那些新加坡的國家節日吧。而新加坡作為一個華人眾多的國家,春節是必過的一個大節日。開齋節伊斯蘭教兩大節日之一開齋節亦稱「肉孜節」或「小節」。時間在伊斯蘭教曆10月1日。穆斯林在萊麥丹(第9月)全月齋戒,齋月最後一日尋看新月,見月次日開齋,即為開齋節;如未見新月,則繼續封齋,節期順延,一般不超過3天。
  • 新加坡雙語教育:多講華語會使孩子英語退步?不存在的!
    尤其在孩子升上小學後,部分家長因過度重視孩子成績,導致他們減少以華語同孩子溝通,擔心妨礙孩子的英文學習。國立教育學院亞洲語言文化學部助理主任兼中文系主任胡月寶說,英語作為本地主流用語,家長有上述心態無可厚非,但常見的誤區是,多說華語會導致孩子的英語退步。尤其孩子入學後,成績成為家長決定是否讓孩子平衡接觸雙語的標準。
  • 雙語教育優勢不再,新加坡教育還有多少吸引力?
    早前一年一度的華文教育推廣會,「聽說讀寫」 寫成了 「聽說』瀆』寫」。官方華語水平尚且如此,更何況其他人。圖片來源:紅螞蟻華人佔新加坡總人口的76.2%,按理說這麼大比例的華人營造中文環境輕而易舉,而現實卻是華語日漸式微。雙語教育實施了幾十年,政府講華語運動年年搞,新加坡人華語水平還是很一般。
  • 高曉松「曉書館」題字三個字寫錯倆?聽聽書法家怎麼說
    原標題:高曉松「曉書館」題字,三個字寫錯倆?近日,由高曉松發起並擔任館長的公益圖書館「曉書館」在南京開館。「曉書館」自成立以來頗受好評,沒想到,最近網友卻發現館名題字中出錯字了!有人說,三個字中起碼錯了兩個字。到底是咋回事呢?
  • 為什麼新加坡放棄繁體字轉而追隨中國大陸推行簡體字?
    如今中國人民越來越富裕,出國旅遊的人也越來越多,國人在外最常去的國家也就是咱們中國周圍的那幾個,日本韓國新加坡,其中新加坡是華人建立的國家,他們會說漢語,書寫的文字也是漢字。值得注意的是,新加坡雖然使用漢字,但他們和中國大陸一樣都捨棄了繁體中文的使用,造成這種現象的原因是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