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21世紀經濟報導
導讀:青年人這個基數龐大又活力四射的群體往往最能反映時代的脈搏。當下,其實越來越多年輕人的消費觀和金錢觀開始轉向警惕消費主義、好好存錢。
年存10W+的年輕人都是怎麼攢錢的?在衣食住行中,「住」依然是青年人最主要且最受關注的消費行為。對他們來說,在不同城市安家的成本到底是多少?
五四青年節之際,21君在此分享一篇大數據報告。
來 源丨DT財經(DTcaijing;作者:何書瑤;數據:李飛;編輯:阿米、小唐;設計:鄒磊;內容有部分刪減)、嗶哩嗶哩
奔湧吧,後浪!這是獻給新一代的演講
瀏覽器版本過低,暫不支持視頻播放
視頻來源:嗶哩嗶哩
年存10W+的年輕人都是怎麼攢錢的
在知乎上,有一個提問:疫情結束後會爆發消費狂潮嗎?
網友「恆星時」介紹了自己作為一個00後的心路歷程。
他表示疫情教會了他兩件事:
1、原來不點外賣自己下廚,能省下這麼多錢!
2、現在買不起N95流下的淚,都是當初爆買steam打折遊戲和包包時腦子裡進的水!
實際上,越來越多年輕人的消費觀和金錢觀開始轉向警惕消費主義、好好存錢。
知乎上「你們是怎麼存錢的?」「存錢有癮嗎?」等提問總瀏覽量超過6200萬。點開高贊回答,你能看到一群與消費主義背道而馳的年輕人,他們展現出了對存錢的熱愛以及堪稱硬核的儲蓄執行力。
(這些知乎er不僅是愛存錢,還對存錢這件事有著近乎偏執的熱愛和推崇。)
愛存錢的年輕人比你想像的多
《2019-90後單身人群白皮書》的調查顯示,90後真實的存款情況呈現出兩極分化的情況。確實有3成90後處於零存款狀態。
但同時,也有3成90後有3-10萬元存款,2成90後受訪者的存款達到10萬元以上。也就是說,默默存錢的年輕人還是大多數。
95後阿峰是一個遊戲氪金玩家、追星男孩、漢服業餘愛好者,但這些愛好並不妨礙他工作以來一直恪守的存錢習慣。在某一線城市工作僅1年,阿鋒不聲不響地讓存款餘額達到了五位數。
「我要求自己每個月至少能存下1000元錢。每當發工資,我就會馬上把錢存入定期。」為了存錢,阿鋒每個月給自己的生活預算是4000元,其中包括2000元的房租。
當年輕人與高消費、高負債、零存款的形象為伍的時候,有越來越多像阿鋒這樣的90後、95後,正在用實實在在的銀行卡餘額駁斥這樣的刻板印象。
根據富達國際2019年的一項調查,48%的年輕一代(18-34歲)已經開始儲蓄,這一數字較2018年增長了4個百分點。而在已經開始儲蓄的年輕人群體中,54%的受訪者在30歲之前就開始默默存錢了。
雖然追求及時行樂已成為許多人的消費信條,但阿鋒認為,充足的儲蓄是潛在大額支出的最好預案。「我現在沒有什麼一定非花不可的消費欲望,但是我考慮到未來可能會想要旅行,可能會生病,這些都是要花錢的。」(這次疫情的發生,實實在在地印證了阿峰未雨綢繆的想法是多麼機智。)
為了更好地激勵自己存錢,阿鋒還加入了一個豆瓣的「喪心病狂攢錢小組」。在這裡,似乎隨隨便便就能找到一把存款10萬+的90後。每天討論的話題都是這樣的畫風:「30歲目標存款該有多少」「突然失業,你能舒適生活多久」「理財使我快樂,衝啊」……組內還發起了2020年攢錢目標的FLAG大會。在有效的600多條回應中,5-10萬的攢錢目標所佔的比例最高,幾乎佔到了回應人數的1/3。其次則是立志要攢到3-5萬、1-3萬的年輕組員們,各超過了20%的比例。
這些目標並不是隨便制定的。組員們甚至會把目標拆分到具體每個月要存多少錢,包括如何通過分配現金儲蓄和理財資金來更好地達到目標。
年輕人的錢到底是怎麼存下來的
根據統計局數據,2018年北京市全口徑城鎮單位就業人員的月平均工資為7855元。扣除房租、衣食交通等日常消費,靠著工資實現大幾萬的存款指標看起來太南了。
畢業後在北京工作了三四年,王文的存款達到6位數。王文供職於一家網際網路創業公司,每個月都會記帳。
(王文從2019年開始使用記帳App,幫助自己更好的管理消費支出。)
不過,王文也表示,光靠合理支出並不能攢出可觀的數字。在過去一年,他平均每個月能存下1萬元,但其中只有2-3千元來自於省吃儉用。
在主業之外,王文還是個畫手和線上作者,這兩個身份幫助他湊出了剩下70%的存款。
翻遍精於存錢的網友們在各大平臺的分享可見,大家的致富方法論和王文大體相似,總結起來無非是「節流」和「開源」四個大字。
「節流」主要得靠摳到生活的每一個細節。所以,記錄和分享日常消費支出也是豆瓣喪心病狂攢錢小組的一大話題。為了拯救自己不堪一擊的自制力,存錢er們除了使用各種記帳工具,還強推了365天存錢法、53周存錢法等等。這種方法已成為了存錢黨們心照不宣的江湖秘籍。
而要快速實現資本的原始積累,更多年輕人選擇了開展副業,像王文一樣成為身兼數職的斜槓青年。
做代購、做代理、專業薅羊毛以出售優惠券以及開網店成為年輕人提及最多的高頻詞。除此之外,兼職家教、文案和寫稿也是一種比較受歡迎的副業手段。
許多組員也往往不只擁有一項副業,而是各處開花,尋思著多渠道賺錢的門道。
拼命存錢背後是未來的花錢壓力
克制消費、制定預算、利用業餘休息時間繼續工作……越來越多年輕人是真的在認真攢錢。那麼,他們拼命攢錢究竟是為了什麼?
即使沒有疫情這隻黑天鵝,王文也時常會考慮來自生活的任何不確定性:「我可能什麼時候就自由職業了,所以我需要存一點錢,至少能讓我在一年時間裡沒有實質的經濟壓力。存錢的意義可能就是為了讓我不會因為錢而被迫放棄我喜歡的生活方式。」
前段時間,年輕人想提前退休的話題衝上了微博熱搜。《2019中國養老前景調查報告》顯示,作為獨生子女出生的年輕一代基本不寄希望於「養兒防老」,相較35歲以上的人群,更傾向於選擇儲蓄和收益型基金作為自己的未來的退休收入來源。
同時,奔三的90後正在面臨更多、更加現實的經濟壓力。在90後目前面臨的支出壓力中,為父母提供舒適生活、為子女提供良好教育和創業佔據了前三項。從工作到結婚生子、贍養父母甚至未來養育子女的人生節點接踵而至,似乎只有好好儲蓄能夠保障生活這檔連續劇正常有序地保持播放進度。成年人的世界沒有容易二字。這句話隨著年歲增長,也從年輕人的自我調侃變成了一種真實的心酸和擔當。
(年輕人存錢開始不僅僅考慮自己。)
每個拼命攢錢的年輕人似乎都在這個時候,把儲蓄當做了增加安全感的砝碼。對於難於掌控未來生活的年輕人來說,這樣的砝碼越多越好,越重越好。
疫情似乎成為不少年輕人的人生快進按鈕,讓存錢這一習慣以及理財意識更早地成為了我們必須思考的事情。
每個勤儉節約努力存錢的年輕人,歸根結底,他們積蓄的不僅僅是金錢,還是隨時應對不確定未來的底氣,和能夠改變生活中不滿的勇氣。
(應受訪者要求,阿鋒、王文為化名)
青年人在大城市安家的成本是多少?
青年人這個基數龐大又活力四射的群體往往最能反映時代的脈搏。衣食住行中,「住」依然是青年人最主要且最受關注的消費行為。
對他們來說,在不同城市安家的成本到底是多少?
想要住得安心,各個城市對應的收入門檻是怎樣的?
通過對青年人居住消費的分析,大數據讓我們得以窺視中國青年的家居生活。
日前,DT財經聯合鏈家發布《2020中國青年居住消費趨勢報告》(以下簡稱《報告》)。該報告基於鏈家平臺數據和CBNData消費大數據,以18-35歲青年為主要研究對象,圍繞「家」這一生活最基礎的單位展開研究,總結了青年人購房、租房和居家消費的趨勢。該報告數據覆蓋了北京、上海、廣州、深圳、天津、大連、南京、武漢、蘇州、杭州、成都、重慶等12座主要城市。
95後購房佔比大幅提升
京深兩城置業門檻最高
報告顯示,隨著90後奔往而立之年、95後步入社會,年輕人的購房需求逐年增長,在購房者中的佔比也越來越高。《報告》發現,過去3年,購房者中95後的比例大幅上升,大多數城市購房群體年輕化趨勢明顯。
但是,對於青年人來說,在北京、上海、深圳置業仍是件不太容易的事,2019年北上深青年購房者的平均年齡都超過了30歲。
北京和深圳是全國置業門檻最高的兩個城市,深圳青年的平均購房面積在一眾主要城市中墊底。想要在北上深安心購房,對家庭年收入的要求也遠高於其他城市。購入上海一居室是在北上深置業的最低門檻,家庭收入應達到34.4萬元,基本可以體驗安心購房的感受。
而在二線城市中,南京和杭州的居住成本相對更高,其購房家庭收入門檻甚至要高於廣州。
8成租房青年選擇合租
一線城市中廣州居住成本最低
可能是因為整租與合租之間存在較大的成本差,在城市中靠租房解決居住問題的青年人,絕大部分會選擇合租。而不管在幾線城市,整租都是一種奢侈的居住方式,居住成本是合租的3倍。所以,在租房的青年人中,有8成選擇了合租。
隨著年齡與資歷的增長,青年群體的整租比例也開始變高,85後中選擇整租的比例比00後中選擇整租的比例高出了7.5個百分點;只有不到2成的00後租房周期在2年以上,90後中這個比例是3成,80後中則達到4成。租房周期變長意味著生活的穩定性變高。
《報告》假設,當月租金少於收入的30%時,青年人的幸福感更高,就算是擁有了「租房自由」,也可以說是在這一城市實現租房自由的收入門檻。
數據顯示,北京、深圳和上海的整租一居室租房費用不超30%所需要的收入要求分別為1.77萬元、1.46萬元和1.34萬元;類似推算,杭州的整租收入超過了廣州,同樣需要月入過萬。
如果選擇合租,在北京能夠「自由」合租單間的收入為8990元/月,僅為整租一居室的一半,深圳、上海和廣州合租單間的收入門檻分別為8530元、6824元以及5696元。可以說,月入5700元就能跨入一線城市合租自由的門檻。
從購房與租房的數據來看,廣州是居住成本最低的一線城市,不管是青年人安心購房所要求的家庭收入門檻,還是房租收入比,相對來說對青年人都更加友好。而青年人正在用行動為城市的居住幸福感投票。南京、重慶、成都、武漢等熱門二線城市的購房年輕化趨勢最為明顯。
青年人居家生活三大特點:
懶系、健康、實用
《報告》還根據青年人在到家服務、家用電器、家居用品和家裝家飾幾大品類的消費趨勢,總結了青年人在居家生活方式上的三大特點:懶系生活、健康升級、實用簡約。
《報告》引用的餓了麼數據表明,青年人越來越追求快捷便利的生活體驗,廚房生鮮、商店超市、鮮花綠植、醫藥健康等非餐即時配送服務受到更多青年人追捧,促進了懶系生活方式的盛行。從青年人的線上消費來看,掃地機器人、烘乾機等懶人電器的消費增長也十分迅速。
而提升個人護理、居家環境、飲食生活等生活品質的家電數碼品類增長也十分迅速,表現出青年人對於個人健康和家庭環境的重視。
《報告》還發現,隨著年齡增長,青年消費者對於精緻生活的追求,將會從居家環境氛圍的打造,逐漸變得更加實用,消費投入的重點也會從關愛個人逐漸偏移/擴展至家庭生活。
此外,家裝家飾、家居用品的風格,代表了青年對家的想像。從青年人在電商平臺上的搜索量和線上消費規模來看,過半青年人選擇了北歐風。北歐風的家裝家居風格具有簡約實用的特點,其廣受歡迎也體現了青年人對於簡約實用的廣泛推崇。
結語
不管是報復性存錢還是報復性掙錢再消費,希望年輕一代都能在2020搞定自己的現金流,從容不迫地「戰疫」,有條不紊地生活。
本期編輯 南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