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存10W+的年輕人都是怎麼攢錢的?大城市安家成本要多少?大數據...

2020-12-17 新浪財經

來源:21世紀經濟報導

導讀:青年人這個基數龐大又活力四射的群體往往最能反映時代的脈搏。當下,其實越來越多年輕人的消費觀和金錢觀開始轉向警惕消費主義、好好存錢。

年存10W+的年輕人都是怎麼攢錢的?在衣食住行中,「住」依然是青年人最主要且最受關注的消費行為。對他們來說,在不同城市安家的成本到底是多少?

五四青年節之際,21君在此分享一篇大數據報告。

來 源丨DT財經(DTcaijing;作者:何書瑤;數據:李飛;編輯:阿米、小唐;設計:鄒磊;內容有部分刪減)、嗶哩嗶哩

奔湧吧,後浪!這是獻給新一代的演講

瀏覽器版本過低,暫不支持視頻播放

視頻來源:嗶哩嗶哩

年存10W+的年輕人都是怎麼攢錢的

在知乎上,有一個提問:疫情結束後會爆發消費狂潮嗎?

網友「恆星時」介紹了自己作為一個00後的心路歷程。

他表示疫情教會了他兩件事:

1、原來不點外賣自己下廚,能省下這麼多錢!

2、現在買不起N95流下的淚,都是當初爆買steam打折遊戲和包包時腦子裡進的水!

實際上,越來越多年輕人的消費觀和金錢觀開始轉向警惕消費主義、好好存錢。

知乎上「你們是怎麼存錢的?」「存錢有癮嗎?」等提問總瀏覽量超過6200萬。點開高贊回答,你能看到一群與消費主義背道而馳的年輕人,他們展現出了對存錢的熱愛以及堪稱硬核的儲蓄執行力。

(這些知乎er不僅是愛存錢,還對存錢這件事有著近乎偏執的熱愛和推崇。)

愛存錢的年輕人比你想像的多

《2019-90後單身人群白皮書》的調查顯示,90後真實的存款情況呈現出兩極分化的情況。確實有3成90後處於零存款狀態。

但同時,也有3成90後有3-10萬元存款,2成90後受訪者的存款達到10萬元以上。也就是說,默默存錢的年輕人還是大多數。

95後阿峰是一個遊戲氪金玩家、追星男孩、漢服業餘愛好者,但這些愛好並不妨礙他工作以來一直恪守的存錢習慣。在某一線城市工作僅1年,阿鋒不聲不響地讓存款餘額達到了五位數。

「我要求自己每個月至少能存下1000元錢。每當發工資,我就會馬上把錢存入定期。」為了存錢,阿鋒每個月給自己的生活預算是4000元,其中包括2000元的房租。

當年輕人與高消費、高負債、零存款的形象為伍的時候,有越來越多像阿鋒這樣的90後、95後,正在用實實在在的銀行卡餘額駁斥這樣的刻板印象。

根據富達國際2019年的一項調查,48%的年輕一代(18-34歲)已經開始儲蓄,這一數字較2018年增長了4個百分點。而在已經開始儲蓄的年輕人群體中,54%的受訪者在30歲之前就開始默默存錢了。

雖然追求及時行樂已成為許多人的消費信條,但阿鋒認為,充足的儲蓄是潛在大額支出的最好預案。「我現在沒有什麼一定非花不可的消費欲望,但是我考慮到未來可能會想要旅行,可能會生病,這些都是要花錢的。」(這次疫情的發生,實實在在地印證了阿峰未雨綢繆的想法是多麼機智。)

為了更好地激勵自己存錢,阿鋒還加入了一個豆瓣的「喪心病狂攢錢小組」。在這裡,似乎隨隨便便就能找到一把存款10萬+的90後。每天討論的話題都是這樣的畫風:「30歲目標存款該有多少」「突然失業,你能舒適生活多久」「理財使我快樂,衝啊」……組內還發起了2020年攢錢目標的FLAG大會。在有效的600多條回應中,5-10萬的攢錢目標所佔的比例最高,幾乎佔到了回應人數的1/3。其次則是立志要攢到3-5萬、1-3萬的年輕組員們,各超過了20%的比例。

這些目標並不是隨便制定的。組員們甚至會把目標拆分到具體每個月要存多少錢,包括如何通過分配現金儲蓄和理財資金來更好地達到目標。

年輕人的錢到底是怎麼存下來的

根據統計局數據,2018年北京市全口徑城鎮單位就業人員的月平均工資為7855元。扣除房租、衣食交通等日常消費,靠著工資實現大幾萬的存款指標看起來太南了。

畢業後在北京工作了三四年,王文的存款達到6位數。王文供職於一家網際網路創業公司,每個月都會記帳。

(王文從2019年開始使用記帳App,幫助自己更好的管理消費支出。)

不過,王文也表示,光靠合理支出並不能攢出可觀的數字。在過去一年,他平均每個月能存下1萬元,但其中只有2-3千元來自於省吃儉用。

在主業之外,王文還是個畫手和線上作者,這兩個身份幫助他湊出了剩下70%的存款。

翻遍精於存錢的網友們在各大平臺的分享可見,大家的致富方法論和王文大體相似,總結起來無非是「節流」和「開源」四個大字。

「節流」主要得靠摳到生活的每一個細節。所以,記錄和分享日常消費支出也是豆瓣喪心病狂攢錢小組的一大話題。為了拯救自己不堪一擊的自制力,存錢er們除了使用各種記帳工具,還強推了365天存錢法、53周存錢法等等。這種方法已成為了存錢黨們心照不宣的江湖秘籍。

而要快速實現資本的原始積累,更多年輕人選擇了開展副業,像王文一樣成為身兼數職的斜槓青年。

做代購、做代理、專業薅羊毛以出售優惠券以及開網店成為年輕人提及最多的高頻詞。除此之外,兼職家教、文案和寫稿也是一種比較受歡迎的副業手段。

許多組員也往往不只擁有一項副業,而是各處開花,尋思著多渠道賺錢的門道。

拼命存錢背後是未來的花錢壓力

克制消費、制定預算、利用業餘休息時間繼續工作……越來越多年輕人是真的在認真攢錢。那麼,他們拼命攢錢究竟是為了什麼?

即使沒有疫情這隻黑天鵝,王文也時常會考慮來自生活的任何不確定性:「我可能什麼時候就自由職業了,所以我需要存一點錢,至少能讓我在一年時間裡沒有實質的經濟壓力。存錢的意義可能就是為了讓我不會因為錢而被迫放棄我喜歡的生活方式。」

前段時間,年輕人想提前退休的話題衝上了微博熱搜。《2019中國養老前景調查報告》顯示,作為獨生子女出生的年輕一代基本不寄希望於「養兒防老」,相較35歲以上的人群,更傾向於選擇儲蓄和收益型基金作為自己的未來的退休收入來源。

同時,奔三的90後正在面臨更多、更加現實的經濟壓力。在90後目前面臨的支出壓力中,為父母提供舒適生活、為子女提供良好教育和創業佔據了前三項。從工作到結婚生子、贍養父母甚至未來養育子女的人生節點接踵而至,似乎只有好好儲蓄能夠保障生活這檔連續劇正常有序地保持播放進度。成年人的世界沒有容易二字。這句話隨著年歲增長,也從年輕人的自我調侃變成了一種真實的心酸和擔當。

(年輕人存錢開始不僅僅考慮自己。)

每個拼命攢錢的年輕人似乎都在這個時候,把儲蓄當做了增加安全感的砝碼。對於難於掌控未來生活的年輕人來說,這樣的砝碼越多越好,越重越好。

疫情似乎成為不少年輕人的人生快進按鈕,讓存錢這一習慣以及理財意識更早地成為了我們必須思考的事情。

每個勤儉節約努力存錢的年輕人,歸根結底,他們積蓄的不僅僅是金錢,還是隨時應對不確定未來的底氣,和能夠改變生活中不滿的勇氣。

(應受訪者要求,阿鋒、王文為化名)

青年人在大城市安家的成本是多少?

青年人這個基數龐大又活力四射的群體往往最能反映時代的脈搏。衣食住行中,「住」依然是青年人最主要且最受關注的消費行為。

對他們來說,在不同城市安家的成本到底是多少?

想要住得安心,各個城市對應的收入門檻是怎樣的?

通過對青年人居住消費的分析,大數據讓我們得以窺視中國青年的家居生活。

日前,DT財經聯合鏈家發布《2020中國青年居住消費趨勢報告》(以下簡稱《報告》)。該報告基於鏈家平臺數據和CBNData消費大數據,以18-35歲青年為主要研究對象,圍繞「家」這一生活最基礎的單位展開研究,總結了青年人購房、租房和居家消費的趨勢。該報告數據覆蓋了北京、上海、廣州、深圳、天津、大連、南京、武漢、蘇州、杭州、成都、重慶等12座主要城市。

95後購房佔比大幅提升

京深兩城置業門檻最高

報告顯示,隨著90後奔往而立之年、95後步入社會,年輕人的購房需求逐年增長,在購房者中的佔比也越來越高。《報告》發現,過去3年,購房者中95後的比例大幅上升,大多數城市購房群體年輕化趨勢明顯。

但是,對於青年人來說,在北京、上海、深圳置業仍是件不太容易的事,2019年北上深青年購房者的平均年齡都超過了30歲。

北京和深圳是全國置業門檻最高的兩個城市,深圳青年的平均購房面積在一眾主要城市中墊底。想要在北上深安心購房,對家庭年收入的要求也遠高於其他城市。購入上海一居室是在北上深置業的最低門檻,家庭收入應達到34.4萬元,基本可以體驗安心購房的感受。

而在二線城市中,南京和杭州的居住成本相對更高,其購房家庭收入門檻甚至要高於廣州。

8成租房青年選擇合租

一線城市中廣州居住成本最低

可能是因為整租與合租之間存在較大的成本差,在城市中靠租房解決居住問題的青年人,絕大部分會選擇合租。而不管在幾線城市,整租都是一種奢侈的居住方式,居住成本是合租的3倍。所以,在租房的青年人中,有8成選擇了合租。

隨著年齡與資歷的增長,青年群體的整租比例也開始變高,85後中選擇整租的比例比00後中選擇整租的比例高出了7.5個百分點;只有不到2成的00後租房周期在2年以上,90後中這個比例是3成,80後中則達到4成。租房周期變長意味著生活的穩定性變高。

《報告》假設,當月租金少於收入的30%時,青年人的幸福感更高,就算是擁有了「租房自由」,也可以說是在這一城市實現租房自由的收入門檻。

數據顯示,北京、深圳和上海的整租一居室租房費用不超30%所需要的收入要求分別為1.77萬元、1.46萬元和1.34萬元;類似推算,杭州的整租收入超過了廣州,同樣需要月入過萬。

如果選擇合租,在北京能夠「自由」合租單間的收入為8990元/月,僅為整租一居室的一半,深圳、上海和廣州合租單間的收入門檻分別為8530元、6824元以及5696元。可以說,月入5700元就能跨入一線城市合租自由的門檻。

從購房與租房的數據來看,廣州是居住成本最低的一線城市,不管是青年人安心購房所要求的家庭收入門檻,還是房租收入比,相對來說對青年人都更加友好。而青年人正在用行動為城市的居住幸福感投票。南京、重慶、成都、武漢等熱門二線城市的購房年輕化趨勢最為明顯。

青年人居家生活三大特點:

懶系、健康、實用

《報告》還根據青年人在到家服務、家用電器、家居用品和家裝家飾幾大品類的消費趨勢,總結了青年人在居家生活方式上的三大特點:懶系生活、健康升級、實用簡約。

《報告》引用的餓了麼數據表明,青年人越來越追求快捷便利的生活體驗,廚房生鮮、商店超市、鮮花綠植、醫藥健康等非餐即時配送服務受到更多青年人追捧,促進了懶系生活方式的盛行。從青年人的線上消費來看,掃地機器人、烘乾機等懶人電器的消費增長也十分迅速。

而提升個人護理、居家環境、飲食生活等生活品質的家電數碼品類增長也十分迅速,表現出青年人對於個人健康和家庭環境的重視。

《報告》還發現,隨著年齡增長,青年消費者對於精緻生活的追求,將會從居家環境氛圍的打造,逐漸變得更加實用,消費投入的重點也會從關愛個人逐漸偏移/擴展至家庭生活。

此外,家裝家飾、家居用品的風格,代表了青年對家的想像。從青年人在電商平臺上的搜索量和線上消費規模來看,過半青年人選擇了北歐風。北歐風的家裝家居風格具有簡約實用的特點,其廣受歡迎也體現了青年人對於簡約實用的廣泛推崇。

結語

不管是報復性存錢還是報復性掙錢再消費,希望年輕一代都能在2020搞定自己的現金流,從容不迫地「戰疫」,有條不紊地生活。

本期編輯 南瓜

相關焦點

  • 我採訪了58位「攢錢高手」:整理了一份親測有效的攢錢方法合集
    攢錢≠省錢攢錢是思維,省錢是動作  @byby  看了很多篇攢錢的文章,裡面很多提到攢錢就是要怎麼怎麼省錢。  其實省錢≠攢錢。  就像我媽那樣的,為了省,天天吃剩飯剩菜,終於有一天搞了頓大的,進了醫院花了好幾千,她終於明白,這麼幹,不僅不能省,反而要倒貼。  攢錢其實就是一種思維,攢錢的思維。  如果你的思維還停留在,收入-支出=儲蓄,那你怎麼滴都攢不下來錢。
  • 6成上班族存夠10w才敢辭職,無數網友點讚:太真實了!
    前幾天有個扎心的熱搜,掛了幾天後,我周圍的朋友討論得越來越多——#6成上班族存夠10w才敢辭職#。《了不起的蓋茨比》開篇有句話:每當你想要批評或評價任何人的時候,你要記住,這個世界上所有的人,並不是個個都有你那些優越條件。我以前在文章中說過,對家境平平、缺乏資源的年輕人來說,最可能改變命運的就兩件事:1、好好讀書。
  • 高昂的房價,年輕人小城市留不住靈魂,大城市安不下肉身
    但依靠三代人的積蓄能買得起房人,畢竟也只是一部分,有很多年輕人能依靠的只有兩個錢包,也就是自己和配偶的積蓄。可是,一線城市的房價之高,房貸之多,又有多少人能依靠自己在一線城市買房呢?第一次房價大漲:2004年,在刺激經濟的大環境下,大量的熱錢進入了房地產行業,大名鼎鼎的「溫州炒房團」就是這個時期為國人所熟知。鑑於房地產市場過熱,出臺了「國八條」,也正式拉開了樓市調控的序幕。
  • 年輕人,我勸你開始攢錢
    年輕人,我勸你開始攢錢!!當代年輕人提倡及時享樂、及時消費,認為要過好當下。於是你也跟風,開始超前消費。不僅剩不下錢,還欠了一大堆的信用卡。你認為這是享受生活,做你自己。在我看來這是抵抗不了誘惑,破罐子破摔。你可能會說:反正現在年輕人都這樣,誰能攢下錢?都欠著一大堆錢呢!
  • 為什麼一定要去大城市上大學?報告數據告訴你答案!
    本文帶你從大數據多方認識你要上大學的城市,並理性地分析為什麼建議你去大城市讀大學?為啥大學要去大城市大城市相比小城市有哪些優勢在大城市讀書,畢業了想回小城市,拎包就回。但在小城市讀書,畢業了想去大城市,真的很難。
  • 中國人口超14億,存款多少你才算體面?多數年輕人連「及格」都難
    正所謂家有餘糧才能不慌,很多人都有存錢的想法,每年春節前大家都會將錢存到固定的儲蓄卡中,存上定期,等有急事時再提出來使用,比如說家裡老人生病、孩子結婚等。也正因此,我國過去一直是儲蓄大國,2008年儲蓄率更是突破50%。
  • 人民日報:大城市月薪不過萬沒法活說法太矯情
    在他看來,孩子的生育成本高低完全是個人選擇的問題。「都說養孩子難,其實是很多人愛攀比,什麼都要最好的。」張蘇說,他見過一些家長從孩子還在肚子裡就搞胎教,孩子出生後讓孩子去早教,再大一點上貴族幼兒園。這些教育成本動輒幾萬元,累計起來達到200多萬不是沒有可能,甚至可以算出500萬元的帳,比如有人稱孩子學英文一定要請外教一對一教學、每年至少要出國旅行一次等等,這些都不是必需的花費。
  • 鄧元傑:大城市不要你,你要大城市嗎?
    十一月的京城異常寒冷,以往一波接著一波的上京潮都被今年這股寒流止住了腳步,連那些早就安家的北漂,也感到陣陣寒意入骨。然而,生於網際網路,長在網絡的年輕人,還需要去大城市工作嗎?1990年代全球網絡熱時,也流行兩種直線思維,後來證明它們都錯了。我們可以先看看它們,然後我再解釋它們錯在哪裡,這裡面有我很深的教訓,但是當時它們確實非常流行。
  • 人民日報駁大城市生活貴:月薪不過萬沒法活太矯情
    數據顯示,我國城鎮職工養老保險已覆蓋3億多人,目前企業月平均養老金水平為2000元左右,其中大城市要更高一些。孫大爺說他沒算過養老到底要花多少錢、要攢多少錢。「家庭條件比較好的,可能會在養老上多花一些。工作時有經濟實力的,也可以多給未來攢點錢。但1000萬元的說法,聽聽就行了,不能真當回事,也沒多少人能做到。一定要算出養老需要多少錢就是自己給自己找壓力。」
  • 年輕人應不應該攢錢,又該如何攢錢呢?
    ,形形色色的人有著不同的性格,自然對待事物看法也不一樣,今天我們就來說一下,年輕人應不應該存款這件事,看看大家都有怎樣的想法。網友小李認為年輕有能力賺錢就應該好好享受生活,人生世事無常,不要等到七老八十才去享受,那個時候也沒體力去看大好河山,珍饈美味也消化不了,半輩子辛苦的努力沒吃好穿好,老了都用在看病上,人生不值得。
  • 第一批90後30歲了 步入三十而立之年的你們現在有多少存款了?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第一批90後30歲了 步入三十而立之年的你們現在有多少存款了? 人們都說三十而立,三十歲可以說是人生一大重要的關卡,進入2020年以後第一批90後30歲了!   第一批90後已經30歲了,不知道什麼時候起,我們不再非主流殺馬特,不再隨心所欲,想怎麼玩就怎麼玩,因為好像再也沒有說「我們還小」這種權利了。   90後的你現在應該有多少存款?
  • 每天都存錢,1年能存多少錢?
    By她理財@基金小秘書  如果你是短視頻愛好者,一定聽說過抖音上一個特別火的存錢活動:  試試一年365天每天都存錢,你猜一年後你能存下多少錢?  也就是,如果你存了1000塊錢,假設通過膨脹是3%,那麼如果存錢計劃的收益低於3%的年化收益,那麼一年之後,你的1000塊錢的實際上並沒有1000元的購買力。  回過頭看這個攢錢計劃,並沒有起到保值的作用!  但是,基金小秘書也是著實覺得這個計劃是不錯的,是值得去實踐的,只是形式可以稍微優下。  比如通過她理財52周基金挑戰來實現。
  • 年輕人,一定要多攢錢
    房租、物業費、水電煤氣、衣食住行吃喝拉撒,感冒看個病買點藥,談個戀愛出去約個會,朋友同學結婚隨個份子……零零碎碎,都是錢。再回到自己身上,結婚娶媳婦、買房買車,對於和我一樣家庭條件一般的人,真的要早點培養賺錢能力,以及攢錢意識。生活很難。
  • 年輕人為什麼要在大城市生活?原因有5個,第5個最現實!
    現在的很多年輕人大學畢業後會選擇留在大城市工作,大城市生活不易,這是大家都知道的,尤其是北上廣深,想要憑藉一己之力站住腳,著實不容易,所以才會有那麼人在30歲左右又回到家鄉發展。其實不僅僅是高校畢業生,就算是沒有上大學的年輕人不是一樣希望到大城市發展嗎?為什麼要到大城市發展?
  • 從「月光族」到「報復性存錢」的年輕人 你看懂了嗎?
    「你們報復性消費吧,我要報復性存錢。」這句話最近火了。經歷了疫情的衝擊,中國年輕人開始「報復性存錢」了。 近日,一份「90後攢錢報告」顯示,新冠肺炎疫情發生以來,90後更愛攢錢了。
  • 第一批90後30歲了怎麼回事 2020年年齡存款對照表最新出爐
    第一批90後已經30歲了,不知道什麼時候起,我們不再非主流殺馬特,不再隨心所欲,想怎麼玩就怎麼玩,因為好像再也沒有說「我們還小」這種權利了。90後的你現在應該有多少存款?從最新出爐的2019年年齡存款對照表來看
  • 年輕人賺多少錢才敢買車?網友:月薪3500,開寶馬5系
    很多剛剛步入社會的年輕人都有一個夢想,那就是早日賺錢買一輛汽車,人人都希望能擁有一輛屬於自己的小汽車。工作一段時間後大家才發現買車幾乎是天方夜譚,汽車的價格不便宜,攢錢買車就是杯水車薪。有些年輕人每個月工資才4000多,解決完溫飽的問題後手上根本剩不了多少錢,別提買車了,就連正常生活都成問題。月薪多少錢才有能力買車呢?不同車主心中的標準不一樣,有一位車主說自己開著一輛寶馬5系,可是月薪才3000多。車主劉先生說自己工作時間不到3年,在一家小公司上班,每個月的工資才3500元。
  • 《安家》:養兒防老或養兒啃老?別讓你的父母為你的自私付出代價
    沒有人不熟悉《安家》的編劇,她寫的《雙面膠》、《蝸居》和《心術》在全國都有很高的關注度和話題。《安家》一直延續著她的現實主義特徵,聚焦於中國人住房問題,通過房屋中介作品展示了中國人最真實的生活。《安家》改編自許多的真實案例採用單元遊戲的形式,通過微妙而真實的衝突,觀眾可以在戲劇中找到共鳴。
  • 如今的年輕人80%以上都負債!從小培養孩子的財商,到底有多重要?
    事實上,是否確實有80%的年輕人都負債,這還沒有權威數據證實,但是有較大比重的年輕人欠債這倒也是不爭的事實:一方面,現在房價太高,80後、90後這一代的年輕人都在還房貸,年輕人為了圓上住房夢,拿了一家人的畢生積蓄付了房貸首付,並且背負未來幾十年的債,這類事情並不罕見。
  • 騰訊雲 CHDFS—雲端大數據存算分離的基石
    隨著網絡性能提升,雲端計算架構逐步向存算分離轉變,AWS Aurora 率先在資料庫領域實現了這個轉變,大數據計算領域也迅速朝此方向演化。 存算分離在雲端有明顯優勢,不但可以充分發揮彈性計算的靈活,同時集中的託管存儲可以提供更大的容量和更低的成本,避免了雲端大量自建存儲集群的維護代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