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秀」村莊,「亮」池塘,最幸福的事莫過於池水清清、楊柳依依,坐在塘邊吹吹風、聊聊天。今年,諸暨市提出每一個村(社區)都要打造一個「亮點」池塘,在完成清淤的基礎之上,提升池塘「顏值」,造福大家。
盼望著,盼望著,已經有幾個鄉鎮、街道陸續拿出了他們的「傑作」。
碧水出千溪,活水暢河湖,清水繞百村。多美的一幅治水藍圖!
作為清淤工作的一項重要內容,今年,諸暨市將通過「秀村莊」清池塘,把池塘以及周邊環境全面整治、精心改造一番。
不僅如此,每一個村(社區)都會打造出一個「亮點」池塘。
如何理解這個「亮」?記者特意詢問了有關部門,「亮」就是在完成清淤任務的基礎上,池塘周圍儘可能保持原生態,並按照一定標準去提升池塘的整體效果。從細的看,亮化工程列出了四方面建設標準,一是清淤後通過貼坡形成自然岸坡效果;二是池塘邊種植一定規格楊柳樹,胸徑要在10公分左右;三是岸坡周邊撒種黑麥草、蒲公英等草籽;四是用松木樁、自然石材營建洗滌埠頭,不可採用砼。
不少池塘已經成了村裡的一道風景線。當初連拖把都洗不了,如今搖身一變,水清岸淨,這是暨陽街道的蘆塘;古樸的遊步道橫貫湖面,水面波光粼粼,風光旖旎,這是江藻鎮的「小西湖」雁宿湖;婀娜多姿的楊柳仿佛「舞者」,微風一吹,在池塘邊搖曳,這是王家井鎮的荷葉塘……
水清、岸綠、景美,「亮」出池塘,「秀」出村莊,將使大家真真切切感受到發生在身邊的變化,增強對「五水共治」的認同感、獲得感。
記者從相關部門了解到,截至5月30日,「秀村莊」清池塘已清淤62.33萬方。
王家井鎮關湖村馬車大塘
■數據看成效:清淤1200方
■村民話改變:
「這個圍欄是新裝的,這個埠頭也是新的,水那麼清澈,我們在旁邊散步都覺得特別開心。」來到關湖村,村民胡培根迫不及待地領著記者往馬車大塘去,並不時向記者介紹著。像胡培根說的那樣,還沒走到馬車大塘,遠遠就傳來了一陣歡聲笑語。走近一看,三五個婦女在新裝的埠頭上洗衣服。「你看,新的大塘就是不一樣,以前這邊都沒什麼人氣,哪還會有人來洗衣服啊。」胡培根告訴記者,清淤前的馬車大塘不僅水髒、淤泥厚,岸邊還雜草叢生,整體形象不樂觀,「塘裡的淤泥清了一星期多的時間,可想而知積下來的淤泥有多厚。」如今,馬車大塘岸邊楊柳依依,一池碧水映照出了村民的幸福生活。
浬浦鎮白杜塢村岙塘
■數據看成效:清淤880方
■村民話改變:
村民周仁榮說,今年村裡變化最大的就數這岙塘了。岙塘正好坐落在村口,進出村子必然要經過。留在他記憶裡的,是一口被「養肥」了的塘,由於池塘的出水口不暢通,日積月累塘裡便積起了厚厚的淤泥。「後來,水面又瘋長起了浮萍,整個池塘變成了鐵鏽色,根本沒辦法洗東西。」周仁榮說,一到天熱時,還散發出陣陣臭氣,路過的人都要捂著鼻子,令村裡形象大打折扣。今年上半年村裡在對池塘進一步清淤的同時,還修葺了水塘四周,水乾淨了,塘邊又能看到洗洗涮涮的人了。周邊雜七雜八的東西被清理後,傍晚也能看到村民在池塘邊閒坐聊天,昔日的岙塘重新走進村民的生活中。
江藻鎮江藻村雁宿湖(江藻大塘)
■數據看成效:清淤5.5萬方
■村民話改變:
村民錢永漢算有話語權的了。他住在離大塘五百多米遠的地方,祖孫四代都不曾搬過家。古時,大塘曾是鳥的天堂。「大雁、白鷺整天往這兒飛。」68歲的錢永漢沒想到,後來一切都變了,「沒地方排汙水,就排到塘裡,十多年過去了,水越來越淺,淤泥越積越厚。天氣一熱周圍都是蚊子,沒人願意走近。」他說,曾經大家還調侃它像「大糞缸」,「現在卻喜歡得不得了,尤其是晚飯後,三五成群到湖邊散步。就連外頭的人也特意跑來,拿著相機東拍西拍。」雁宿湖的人氣噌一下旺了。在錢永漢看來,隨著生活條件日益改善,更看重環境好不好,「家門口就能享受到這般美景,愜意!」
暨陽街道馬村蘆塘
■數據看成效:清淤1056方
■村民話改變:
馬善民今年72歲了,在馬村生活了大半輩子,回憶起蘆塘前前後後的變化,他感受頗深:「這個塘從我記事起就存在了,小時候是整個村裡的『吃水塘』,可以說為村民帶來了生命之源。」馬善民的家離這個塘不遠,最多不過百米,兒時他總在塘裡洗澡,在塘邊戲水。「後來村裡辦起了殺豬場,還有不少村民把家裡的生活汙水也直接排到溝裡,因此蘆塘的面貌漸漸發生了改變,塘裡的水不僅喝不了了,用都不能用。」近期,隨著清淤整治工作的結束,蘆塘重新煥發了生機,水面不再漂著油汙,還出現了活蹦亂跳的魚兒。馬善民感到由衷的高興,他告訴記者,整個村的村民都為此叫好。「接下來希望蘆塘旁邊那條小路修修好,讓工程更為完善。」
陶朱街道西湖村跨湖沙塘
■數據看成效:清淤1500方
■村民話改變:
家門一開就是「花園」,村裡的人好生羨慕樓仲林。可說起兩三年前的這個池塘,樓仲林皺起了眉:「一下大雨,垃圾、汙水都流到塘裡,飄在水面。」他習慣晚飯後到門口去坐一會,如此一來壓根坐不住,「尤其是夏天,想吹吹風,可是味道實在太重。」隨之而來的,還有大量蚊蟲蒼蠅,家裡點上蚊香,再想盡一切辦法把食物等蓋得嚴嚴實實,才勉強不會太糟糕。池塘清淤後,周圍還種上了各種各樣的樹以及花草,讓人頓感舒暢。「村裡的人沒事喜歡來家門口乘風涼,聚在一起談天說地,熱熱鬧鬧那叫開心啊。」附近還安裝了健身設施,樓仲林時常會去鍛鍊身體,「就好像是城裡的花園一樣。」他讚不絕口。(諸暨日報綜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