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孩子一開口就火藥味十足,親子溝通難?你可能需要一個通用句式

2020-08-26 爸媽快來看

很多家長在和孩子溝通的時候,都有著一開口就火藥味十足的無可奈何,越是兇孩子他們忤逆的還更起勁一些,但好好跟孩子說話、講大道理,他們不是蹬鼻子上臉就是各種逃離的動作排斥,於是親子溝通難成為了家庭教育裡最難解決的難題。

實際上,親子溝通也是屬於家庭教育的核心,要知道能夠溝通解決的教育問題都不是難事,最難的是和孩子一開口就是火藥味十足。朋友的女兒娜娜原本是一個非常乖巧的女孩,在班級裡是成績排名前五的優秀生,最主要的是和媽媽之間的感情也是離不開的膩歪,大家都羨慕朋友生了一個體貼又聰明的小棉襖,而朋友每每提及女兒的時候臉上也露出了欣慰的表情。

大概是由于娜娜太優秀的原因,所以親朋好友每次談及娜娜的時候總是抱有太大希望,比如某大姨&34;、某伯伯叔叔&34;,正所謂親朋好友的祝福有多高,娜娜的父母就有多大的期待,畢竟誰不想自己的兒女未來成為人中龍鳳呢?

於是,朋友開啟了作繭自縛&34;片段,剛開始的時候只是給娜娜安排一些才藝班作為培養,但是隨著娜娜學得越多而成效不理想的時候,朋友的心情和壓力都比較負重,再加上娜娜因為過重的學習負擔,平時和家人溝通的次數也寥寥無幾,朋友總覺得娜娜是不是學壞了?又是不是有什麼秘密瞞著自己。

當娜娜成績下滑的時候,朋友終於繃不住對娜娜指責道&34;。雖然這也是一句關心的話術,但是對于娜娜來說看到的只有媽媽對成績的關心,完全沒有操心自己每天睡得好不好,或者吃得好不好、過得開不開心。

和孩子一開口就火藥味十足,親子溝通難?又或者是找到正確的辦法,實際上家長們缺的只是一個通用句式而已

何為通用句式?所謂的通用句式,指的是這句話說出去家長能接受、孩子也能接受,簡單地說就是能夠讓彼此雙方都接受的一種話術。在生活中,很多家長面對外界話術和家人話術的表達是完全不同的,有很多人在外界說話客客氣氣,一回到家不是抱怨嘮叨就是命令使喚。

有句話說得好&34;,這就說明&34;的人往往做事情更容易事半功倍,而教育孩子也是如此,能說出讓孩子接受的話也能讓孩子做出雙方都滿意的改變,倘若孩子不開心、不能理解父母的良苦用心,父母付出再多也是&34;的反對和挑刺。

故而,教育孩子需要溝通、更需要一個通用的句式去影響孩子!

那麼,親子溝通裡需要的通用句式該如何運用在日常生活裡呢?

1、多一份真誠的理解

在這個世界上,大概沒有比理解更能夠俘獲人心了,不理解就是溝通裡背道相馳的那份累贅成為溝通難裡的隔閡和矛盾。就拿朋友來說,她和女兒之前的關係還是非常不錯的,但是因為後期的期望太高,導致說出的話再配上讓人難以接受的表情,就讓親子關係的隔離距離加深了,當親子關係之間有了隔閡、距離後。

曾經離不開膩歪的母女二人,也不知道何時開始升級成一開口就火藥味十足的難纏關係。朋友試過很多辦法去挽救這樣的局面,但是女兒不耐煩的表情也讓朋友動不動就惱怒失去耐心,因為在朋友的眼裡女兒不聽訓完全是蹬鼻子上臉的嬌慣。

如果在朋友的高期盼裡多一份理解,在孩子成績下滑的時候想辦法去找根源,在孩子不想說話的時候給足孩子自由空間,用關心的語術說:&34;?這句話要比&34;要更暖人心一些。

2、語句和表情也要通用

在上述的通用句式解釋裡說過話術和表情的重要性,同樣的一句話用不同的表情態度說出來,所表達的意思也是完全不相同的。比如:&34;,這句話說起來是&34;,實際上配上表情之後就有些非做不可的意思,給家人留下的印象也是&34;。

但是同樣的這句話,如果用在外界人身上再配上彬彬有禮表情的話,會被別人誇讚為&34;。所以說,一樣的話配上不同的表情所表達的意思也是完全不同的,而親子溝通難所缺失的通用句式也需要通用的表情加以束縛,這樣才能夠體現出讓彼此都能夠接受的話術方式。

如何做好語句和表情也要通用,這就需要家長拋棄&34;的態度,和家人說話的時候也要拿出對外界人士的一樣的尊重有禮貌。比如想要獲取幫助的話術,我們可以說&34;,這句話裡的&34;即是試探又是尊重,而結束時說的謝謝則是一句常慣的禮貌話,這句話比起&34;聽上去更加和諧有愛一些。

3、清晰簡單不複雜地愛孩子

在通用句式裡,真誠的理解和語句表情通用,只是一個調解糟糕親子關係的循序漸進過程,這個過程可以說是缺一不可,這種通用句式也適應於任何話術,可以是日常的關心幫助也可以是學習上的拖拉,只要掌握這兩種基礎溝通話術,你會發現和孩子溝通起來的時候會非常順利,因為這種說話方式孩子容易接受,當孩子沒有忤逆叛逆的時候家長自然也能欣慰、開心做事了。

除了真誠的理解和語句表情通用的通用句式溝通外,家長還需要用清晰簡單不複雜的方式去愛孩子,千萬不要用&34;的各種安排、命令去催促孩子優秀,因為孩子沒有那麼多心思也無法參透家長嚴厲之愛。在孩子看來&34;,如果我們以大人的斥責、嚴厲去愛孩子,只會把孩子推得越來越遠,所以愛孩子不止是要做到真誠的理解和語句表情通用,還要做好用清晰簡單不複雜的方式去愛孩子!

相關焦點

  • 當青春的期孩子開始叛逆,如何和孩子溝通
    我不禁思考怎樣溝通,才能和女兒更好能和平共處,安穩的度過青春期。當我看到《親子溝通的密碼》,我知道了如何和青春期的孩子更好的溝通。《親子溝通密碼》首先吸引我的是作者鄒璐的介紹:「兩位青春期的孩子的母親」。我想文章會有一些關於青春期孩子母親共同的煩惱,並且鄒璐,是溝通力專家,很好奇,鄒璐會用什麼樣的方式和孩子溝通,書中會有哪些值得我借鑑的經驗和方法。
  • 父母和孩子溝通難?是「親子聯結」斷裂,用這一點修復親子關係!
    媽媽雖然生氣但是又很內疚,雖然後面從歸於好,但是媽媽覺得需要更加深入的了解為什麼。其實不要擔心,用專業的語言來解釋就是媽媽和安安之間的親子聯結斷裂,溝通困難,又重新聯結和好如初的過程。和孩子溝通難?1、遊戲力能建立活躍的接觸我們要做的是和孩子建立起和諧的親子關係,在引導的同時還要給予孩子足夠的自由。眾所周知,親子聯結最需要的就是父母用愛和孩子交流情感,分享快樂。在他們無助時給予幫助。
  • 親子關係需要經營,親子溝通需要學習:換位思考才能溝通無障礙
    和諧的親子關係中,溝通是第一位的。只要孩子和父母總有話說,願意和父母說出心裡話,親子關係就不會有什麼問題。親子關係好,父母的話孩子才能聽得進去,才有可能談到教育。有數據顯示,80%的問題青少年不和父母溝通。網癮、厭學、抑鬱症離家出走,這些問題的背後暴露的都是親子溝通的危機。有一位父親對我說:「孩子已半年多沒怎麼和我說過話了,真不知道他在想些什麼。我感到自己很失敗,已經失去了對他的控制。
  • 孩子不聽話多是這個原因,一個公式幫你解決親子溝通難題
    她在綜藝節目中自曝,自己不懂如何和媽媽溝通,甚至害怕一開口媽媽就會罵她。孩子們會習慣性地自我批評和否定,覺得自己一無是處,即便成年後父母已不再隨便批評你,這種批判態度還會保留在心裡,時常苛責自己。「小孩總會相信父母說的有關自己的話,並將其變為自己的觀念。」 你幾句自認為沒事的狠話,很可能成為扎向孩子內心的一把尖刀,伴隨孩子一輩子。
  • 如何與孩子溝通,是維繫和改善親子關係的關鍵,教育孩子需要理解
    許多家長事業有成、地位頗高,但對於青春期孩子的叛逆,是真的怕。為什麼原本乖巧懂事的優秀孩子,一旦進入青春期,就會變得頑劣執拗,痛苦迷茫呢?其實,親子矛盾的開始,往往是因為父母和孩子的溝通障礙。天下沒有不愛孩子的父母,不管是溺愛、打罵,還是懲戒,大多數父母都是出於愛護孩子的初心。但是,教育孩子不是讓孩子吃好、喝好、玩好就可以,和孩子溝通也不是把孩子拉到身前,卻只顧自說自說,無視孩子的想法和需求。
  • 和孩子溝通難?今天給你推薦一本和孩子溝通聖經
    今天推薦的書籍是《真希望我父母讀過這本書》作者 菲利帕·佩裡,一本說親子教育的,但這本書跟常規書籍角度和觀點完全不一樣。所有的問題都是溝通和相處問題。描述你的觀察,並發現一些具體的特質給予稱讚,遠比「幹得好」「太棒了」之類的籠統評語更鼓舞人心,也遠比批評更實用。如果孩子寫的作業看起來像鬼畫符,亂成一團,但有個字母P寫得很完美,你只需要說:「我喜歡你把P寫得那麼工整。」下次你會看到另一個完美的字母。
  • 親子關係緊張?避開4大禁忌,運用2種有效溝通讓孩子願意親近父母
    一、親子溝通,父母需要避開大多數時候,我們的親子溝通之所以變得糟糕,產生出各種衝突,其實是由於父母常犯以下4個忌禁。因此,如果想親子溝通會變得有效,教育變得事半功倍,父母需要避開4大禁忌。「看得出來你很惱火,是什麼事?」同一個意思,換一種句式表達出來,孩子聽在耳朵裡的感受差別太大了,這樣的對話,會讓親子溝通更加暢通無阻,有利於教育的正向引導。
  • 睿智燈塔親子教育篇——如何與孩子進行溝通?與孩子溝通的方式
    睿智燈塔教育提醒各位家長,最重要的事情就是與孩子溝通。只有經過溝通,才能了解到孩子真正的需求和內心真實的想法。但是還有一部分父母說,雖然每次都很想和孩子聊天,可是每次都不知道如何開口,更不知道說些什麼,有時候說著說著就沒話了,顯得特別尷尬,於是導致親子關係也不是很好。那麼,家長如何與孩子進行溝通?與孩子溝通的方式有哪些呢?
  • 4招《非暴力溝通》,讓親子溝通從「雞飛狗跳」秒變「母慈子孝」
    面對孩子某些不合理的行為和要求,您是否經常束手無策,不知如何引導?在與孩子的互動中,你們是否經常產生衝突、誤解,溝通無果又破壞了親子關係呢?今天要給大家推薦一本心理學著作《非暴力溝通》,相信您會像我一樣有所啟發,並在書中找到「非暴力親子溝通」的方法和答案。
  • 親子之間良好的溝通交流方式,會讓孩子越來越愛你
    在很多家庭中,孩子明明處在一個家庭中,有爸爸有媽媽,有爺爺有奶奶,但是孩子就好像一個孤兒一樣,沒有人和他們溝通,大家只關心他今天吃的飽不飽,穿的暖不暖,根本沒有人了解孩子心中的想法,孩子只能一個人和自己相處,在偌大的家庭中好像只有自己像一個孤兒。
  • 三個步驟,教你和孩子建立有效的「親子溝通」
    我真的很努力在溝通,可是孩子的耳朵根本就不願意打開。」有效的「親子溝通」對於家長來說確實是一道難解的題。「知道你該做什麼事」與「做你知道的事」是兩回事,只有當兩者之間的差距縮小時,溝通的效果才會顯現。而想要縮短「所知」與「所為」的距離,達到提升溝通效果的目標,就必須學會傾聽孩子的心聲、接納孩子的感受,並且真誠主動地回應孩子。父母遵循以下三個步驟,便能循序漸進地達成目標。
  • 忍不住要打罵孩子?親子溝通這樣做,你更能收穫一個乖寶寶
    3)引發親子矛盾很顯然,如果父母總是大聲訓斥孩子,那麼他們之間的親子關係,肯定也不會好。尤其是在被訓斥之後的一段時間內,可謂是降到冰點。而且孩子對父母的負面情緒,也會逐漸積累,父母的每一次大聲訓斥,都會讓親子矛盾積深一層。久而久之,當矛盾積累到一定程度的時候,就很容易因為一件小事被激發出來,從而在親子之間產生巨大的,無法彌補的撕裂。
  • 親子溝通無效?其實說話內容重要,語氣和態度更重要
    孩子的媽媽委屈地抱怨起來。相信很多家長看到這一幕,都有一種似曾相識的感覺,這樣的場景在很多家庭會上演,有很多父母都很想和孩子好好說話,好好溝通,但每次往往都是以爭吵來結束,為什麼親子溝通就這麼難呢?不少父母認為親子溝通不順暢的原因在於我們說的都是孩子不愛聽的話,其實不然,大部分親子溝通失敗不在於我們說話的內容上,而是在於我們說話的態度和語氣上。美國心理學家艾伯特·梅拉比曾提出一個著名的溝通定律——55387定律,是指決定溝通效果的55%是視覺,38%是聽覺,7%是內容。
  • 孩子不肯開口表達,問題可能出在這!學會這一招讓娃自信開口說
    經常聽到身邊的寶媽反應自家孩子,明明什麼都懂,但就是不肯開口說話,不明白孩子為什麼會這樣。其實,孩子不太愛表達,背後是有原因的。家長首先得清楚何為表達力,影響表達力的原因,再對症下藥,幫助孩子提升。不知道家長們有沒有發現一個問題?你說的話,孩子或早或晚都會還給你。孩子的語言風格/詞彙/常用句式,大多都是對主要撫養人的模仿。所以,如果你想提高孩子的表達力,先從自己做起。如果你對自己的表達力沒有信心,還有一個辦法,就是閱讀。
  • 《怎麼說孩子才會聽 怎麼聽孩子才肯說》,讓你贏得溝通主動權
    本書的作者阿黛爾·法伯和伊萊恩·瑪茲麗施是國際著名親子溝通專家,美國暢銷親子教育書系的作者,在出版了第一本書《釋放家長 釋放孩子》後,她們便開始輾轉美國各地,為家長、教師、醫療機構、兒童教育工作者舉辦講座,分享她們的教育經歷。
  • 孩子從「不開口」到「主動溝通」需要幾步?
    通過前期的科普介紹,大家已經了解語言遲緩的表現,今天我以我們百靈鳥言語訓練中心的一個語言遲緩兒童的案例,給大家說說語言遲緩的訓練方法及效果。兒童語言遲緩訓練案例學員添添(化名),2歲3個月,媽媽概述如下:孩子不開口說話,怎麼教都不會說,目前只會喊媽媽,平常有需求只會用手指、拉家長,就是不發聲。
  • 這2個親子溝通方法比說教管用百倍
    有網友媽媽問我是如何教孩子道理和教孩子做事情的?鑑於這位寶媽未就具體的事件來問,那我就回答她我的方法論好了。一,對於有效教孩子適用的道理和傳遞好的觀念。經過這十來年的育兒理論結合實踐,我認為如下這2個溝通、傳遞方法比說教和打罵管用。它既不令孩子厭惡反感,又能有效正面影響孩子。1:講故事。將我要傳遞給孩子的道理、觀念融入故事中,通過講故事來啟發孩子認知一個好道理或好觀念,完了,讓孩子複述這個故事。
  • 愛孩子的7種有效溝通方式
    著有《教育總會有辦法》《陪伴是更好的教養》《愛從懂孩子開始》《讀懂孩子的敏感期》《探索著長大》。俗話說:惡語傷人六月寒,良言一句暖三冬。一句話可以讓你破涕為笑,一句話也可以老死不相往來。怎樣的溝通,才會讓父母和孩子彼此心靈貼近呢?我總結了7種有效溝通方式,大家一起討論。
  • 孩子期待和父母非暴力溝通
    然而,「笨死了」「就知道玩」「丟人」「是人都比你強」「一點兒不討喜」卻是不少父母的口頭禪,傷害孩子的情感、自尊,嚴重挫傷親子關係。如何用愛的語言跟孩子溝通,美國心理學家馬歇爾·盧森堡提出的非暴力溝通理論給人許多啟發。異化的溝通忽視彼此感受和需求盧森堡博士師從人本主義心理學之父羅傑斯,是國際非暴力溝通中心創始人。
  • 說話可不止是張口,親子溝通更需良言去喚醒孩子,這些話術要掌握
    ,經歷過的會吐槽「熊孩子難教也」,沒有經歷過的可能就是一句「溝通就是說話呀,有什麼難的」,實際上親子溝通可不止是張口那麼簡單,在親子溝通的教育裡更需要「良言」去喚醒孩子,都說「良人一句三冬暖、惡語傷人六月寒」,當我們聽到一句惡語的負面刺激時,心情會非常沮喪、甚至做出很多極端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