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話可不止是張口,親子溝通更需良言去喚醒孩子,這些話術要掌握

2020-10-21 蘭媽談育兒


文/蘭媽談育兒

一說起親子溝通,經歷過的會吐槽「熊孩子難教也」,沒有經歷過的可能就是一句「溝通就是說話呀,有什麼難的」,實際上親子溝通可不止是張口那麼簡單,在親子溝通的教育裡更需要「良言」去喚醒孩子,都說「良人一句三冬暖、惡語傷人六月寒」,當我們聽到一句惡語的負面刺激時,心情會非常沮喪、甚至做出很多極端的事情。

近年來,隨著媒體時代走入我們的生活,實現足不出戶就能知曉天下事的便捷同時,關於家長對孩子惡語傷人致使跳樓的極端事件已經不再稀奇了,在孩子不惜命的時候有很多人認為這類孩子太脆弱了,未來也成不了大器、更無法適應生存法則,實際上在我們抱怨孩子的同時又可曾站在孩子的角度,去考慮一下惡語傷人的心理陰影?

小的時候我特別害怕和爸爸說話,因為爸爸一開口不是訓斥就是責罵,直到如今見到老爸也是膽小如鼠,有什麼想法也不敢拿出來說、生怕被當眾批評,尤其是成年之後最害怕眾人投來的質疑眼神,有的時候我們還不得不承認溝通的重要性,這是社交能力、也是一個人的情商問題,想要親子溝通達到喚醒孩子、而不是刺激孩子的目的,那麼父母們掌握溝通的一些良言話術就顯得非常重要了。

那麼,溝通需要掌握的良言話術技巧有哪些呢?

1、直接說話、不要去翻孩子的舊帳

關於親子溝通這件事情,很多父母認為現在的孩子承受能力比較差,和孩子說話的時候想著方、變著法去顧忌孩子的情緒,明明很簡單的一句話卻說的很複雜,實際上和孩子說話、尤其是他們犯錯的時候一定要直接去說,過多的語句重複就是在翻舊帳,對孩子來說也是一種批評責備的教育。

比如,孩子出門穿鞋的動作比較墨跡時,我們要直接告訴孩子「快點穿,一會要遲到了」,如果我們直接對孩子說「你怎麼幹什麼事情都這麼墨跡」,對於孩子來說就是負面情緒的打壓,孩子犯錯要改、但一定要揪住正點,拿當下發生的事情去改變當下的的錯誤,既合乎情理又讓孩子無話可說。

2、說具體些、不要帶著情緒去催促

和孩子溝通,雖說直接進入主題更符合孩子的成長特性,但有的時候還是要跟孩子說得具體些,如果我們只是直接下達命令、孩子可能會不知所措,比如孩子不願意帶水杯出門,如果我們只是說「趕緊拿水壺走人,不然一會遲到了」,孩子就會不知所措,甚至認為爸爸媽媽太討厭了、非要自己帶著個累贅出門。

這個時候,關於為什麼要帶水杯出門就要說具體一些了,比如「我們出去玩的話會口渴,萬一外邊又買不到水,你帶著的水杯就可以解渴,有的時候還可以用來把髒手洗乾淨」,給出具體分析、不要帶著情緒去催促他們,當孩子意識到帶水杯能夠很多好處之後,他們才能心甘情願地去做這件事情。

3、給出建議、不要重複孩子的錯誤

當我們就某件錯事跟孩子講道理的時候,一定要注意不要重複孩子的錯誤,讓孩子意識到自己的錯誤並不只是父母提醒這一個方法,如果我們給出孩子建議,讓他們根據建議的實事體驗去意識到錯誤,這比起父母的提醒要更顯教育價值。

譬如孩子吃飯的時候嘴巴髒了直接拿袖子去擦,這個時候若我們告訴TA「嘴巴髒了要拿紙巾去擦哦」,當孩子看到潔白紙巾被擦髒時,他們就會意識到用衣服擦嘴是不正確的清潔方式,在實事體驗裡也知道如何用正確的方法去替代錯誤的事情。

4、告訴孩子:「你可以這麼做,但不管什麼結果都要負責」

當然,也有很多孩子輕言細語跟他們說話並不能如願,孩子反而會抗拒得更強烈一些,比如我們直接告訴孩子「快點穿,一會要遲到了」,孩子會直接說「遲到就遲到」,或者我們給孩子說了帶水杯有哪些具體好處之後,他們依然抱著「我就是不拿」的態度去較真,這個時候父母們就無需做過多溝通了,直接告訴孩子:「你可以這麼做,但不管什麼結果都要負責」!

有句話叫做「不到黃河心不死」,很多孩子都是這樣的處事風格,面對孩子固執已見的性格只需要放手讓他們去嘗試,直到孩子吃虧意識到錯誤時他們才能用心去糾正,可能很多家長會疑惑「難道眼看孩子犯錯還要裝作看不見嗎」,是的!當孩子不聽勸解、且固執已見的時候讓他們「繼續錯下去」,直到錯誤出現很多後果需要承擔的時候,他們才能長記性、不再自大固執地不聽他人建議。

最重要的是讓孩子吃些苦並非是壞事,若孩子一犯錯我們就立刻阻止孩子,他們可能會形成較強的依賴性,做事情也變得越來越無頭腦,因為在孩子看來每次犯錯都有父母在身後提醒,而他們這就需要在提醒的時候糾正就好了,所以適當地告訴孩子「你可以這麼做,但不管什麼結果都要負責」還是很有必要的。

---------------------

我是蘭媽,專注於育兒領域解析作者,以親身事例、各種家庭教育實例,來記錄育兒感觸的瞬間,喜歡的朋友,歡迎關注一起學習共成長!

相關焦點

  • 【親子溝通】您會跟孩子說話嗎?親子溝通十大話術,您做到了幾條?
    ,需要家長有通透認知,悲憫情懷,洞察能力,以及客觀準確的措辭,儘量規避「惡語」的負面刺激,讓「良言」滋潤喚醒孩子的正能量。良言一句三冬暖,惡語傷人六月寒。跟孩子說話,絕對是一門技術活,需要家長對人對事有著通透認知,推己及人的悲憫情懷,知己知彼的洞察能力,以及溫婉精準的措辭,喚醒孩子向上向善的積極性。
  • 和孩子一開口就火藥味十足,親子溝通難?你可能需要一個通用句式
    故而,教育孩子需要溝通、更需要一個通用的句式去影響孩子!那麼,親子溝通裡需要的通用句式該如何運用在日常生活裡呢?1、多一份真誠的理解在這個世界上,大概沒有比理解更能夠俘獲人心了,不理解就是溝通裡背道相馳的那份累贅成為溝通難裡的隔閡和矛盾。
  • 《換位溝通》:簡單易學的實用話術,讓溝通更輕鬆、更高效
    女兒要讀小學一年級了。入學前的家長會上,老師說新生到校後會有個自我介紹的環節,建議家長們幫助孩子適當準備一下。怎麼幫女兒準備呢?如果是在十幾天前,我可能會為這個問題抓耳撓腮好一陣子。因為,我自己是個笨嘴拙舌的人,我很擔心給孩子幫了「倒忙」。不過,這次我倒是很有信心,我覺得我這次應該可以讓女兒的自我介紹輕鬆愉快且能留在小夥伴們的記憶裡。
  • 你真的會跟孩子說話嗎?親子溝通六大話術,建議家長們看看
    語言傷害的力量是巨大的,尤其是對孩子來說最重要、最親近的父母,給孩子帶來的傷害會更大。跟孩子好好說話是父母一生的必修課,以下這六大話術,建議家長們都看看。話術二:給孩子選擇,而不是直接否定「出門前不是說話了不買玩具,你這孩子怎麼這麼不懂事。就知道哭,再哭我就打死你。」
  • 如何跟孩子進行「有效溝通」?掌握這3條溝通原則,促進親子關係
    事實上,對於親子之間,常常會有這樣的現象出現,尤其是「父子之間」,看過《爸爸去哪兒》這檔節目的朋友都知道,很多明星在跟自己的孩子獨處一室的時候,經常是自己做自己的,兩人很難有什麼有效的溝通。 除此之外,目前在很多親子關係上,都存在溝通的問題,而一旦家長和孩子,不能進行有效溝通,久而久之,就會影響親子關係。
  • 親子溝通效果不好?別急著批評孩子,也許家長應該這麼做
    現在越來越多的家長開始注重跟孩子溝通這件事,畢竟溝通的好與不好直接關係到孩子與家長的親子關係。,但是親子溝通的效果卻並不好,明明就是家長想讓孩子變得更好,但是孩子往往不領情。面對這種情況,家長也先別著急去批評孩子,也許換一種方式,家長會發現有意想不到的效果。根據美國心理學家的發現,親子溝通效果如何並不完全在於說話內容,更大的因素取決於聽覺和視覺。
  • 孩子不喜歡和父母說話,是因為內向?父母是時候放下姿態進行溝通
    於是在跟孩子的交談中,他就是會有意無意地去套孩子的話,問他最近在學校怎麼樣,有沒有結識到新朋友之類的,可就是這樣的聊天話題,兒子卻愛答不理的,不喜歡回答。尤其是最近,特別的迴避他,不想跟他交流,兒子本來就是一個比較內向的人,這下更讓他覺得兒子在外面是不是真的談戀愛了。
  • 親子關係需要經營,親子溝通需要學習:換位思考才能溝通無障礙
    和諧的親子關係中,溝通是第一位的。只要孩子和父母總有話說,願意和父母說出心裡話,親子關係就不會有什麼問題。親子關係好,父母的話孩子才能聽得進去,才有可能談到教育。有數據顯示,80%的問題青少年不和父母溝通。網癮、厭學、抑鬱症離家出走,這些問題的背後暴露的都是親子溝通的危機。有一位父親對我說:「孩子已半年多沒怎麼和我說過話了,真不知道他在想些什麼。我感到自己很失敗,已經失去了對他的控制。
  • 想跟孩子無話不說,除了學會溝通技巧,更要掌握好的底層思維
    ,更需要掌握好的親子溝通底層思維。「貌合神不合」的狀態,身為老師的宋倩當然懂得要理解孩子,耐心傾聽孩子心聲的道理,在英子結束一場考試之後,甚至主動提出和英子去看電影放鬆,但最終卻發現英子早已偷偷和同學看過同樣一場電影,宋倩怒火中天,讓這場原本很美好的親子溝通畫面,徹底「黃」了。
  • 為什麼孩子不聽你的話?掌握與孩子溝通語言技巧,親子關係更融洽
    成績、名次家長要過問,但不是天天問,要有階段性,期中考試、期末考試家長要關注,實際上孩子也並不是每天都在考試。「勝敗乃兵家之常事。」家長不要對成績過分敏感,這樣給孩子帶來較大的心理壓力。家長也要精力放在親子情感溝通上,關注孩子的心理成長,幫助孩子疏解心理困惑。
  • 親子溝通無效?其實說話內容重要,語氣和態度更重要
    然後,背過身去小聲地嘀咕了一句「真嘮叨」,媽媽立馬火冒三丈,「你這孩子說不得了,我說錯了嗎?你還敢頂撞我了?」站在一旁的孩子的爸爸,趕緊來個母子倆滅火,「行了,別吵吵了,有事回家說,大庭廣眾之下讓人笑話。」「你就護著孩子吧,我現在都沒法和兒子說話了,我和他好好說話,他還是會懟我。」孩子的媽媽委屈地抱怨起來。
  • 和孩子好好說話太難?讀懂「冰山理論」,實現高質量「親子溝通」
    也許很多的家長也會這樣有的時候明明不是想表達這種意思卻對孩子說出來的話卻傷害了孩子,於是孩子也漸漸的遠離家長,家長和孩子之間可以好好說話變得很難。和孩子好好說話太難,會影響親子之間的關係。有研究表明:家長如果可以讀懂"冰山理論"的話,可以實現高質量的"親子溝通"。
  • 愛孩子的7種有效溝通方式
    著有《教育總會有辦法》《陪伴是更好的教養》《愛從懂孩子開始》《讀懂孩子的敏感期》《探索著長大》。俗話說:惡語傷人六月寒,良言一句暖三冬。一句話可以讓你破涕為笑,一句話也可以老死不相往來。怎樣的溝通,才會讓父母和孩子彼此心靈貼近呢?我總結了7種有效溝通方式,大家一起討論。
  • 青春期孩子難溝通?可能是父母溝通方式錯了,試試「聽說讀寫」法
    「良言一句三冬暖,惡語傷人六月寒」。說話的內容固然重要,但說相同的話,你用不同的方式說出來,會有完全不同的效果。成年人尚且都會有這種感覺,更何況年幼的孩子,他還沒有能力理解父母說話的良苦用心。推心置腹的談話是心靈的展示。
  • 親子溝通?不,親子談判更有效
    《親子談判》 李顏濃 朱小超 胡赤怡 著 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廣州日報訊(全媒體記者 孫珺)「孩子什麼都不和我說,一回家就待在房間裡不出來」「孩子整天玩遊戲,我怎麼說他都不聽」「他做事拖拖拉拉的,總是要我催好幾遍才去做」「上網課心不在焉的,老走神,作業也不按時交」「孩子厭學,說什麼都不願意去學校」 「特別固執,我嘗試了各種辦法都無法改變」 「改善了幾天,就又恢復到以前的樣子
  • 語音交互中的話術設計原則 — 百度DuerOS 喚醒之旅workshop分享
    11月18日,第7期百度DuerOS喚醒之旅workshop在北京中關村的一家眾創空間舉行;12月9日,第8期百度DuerOS 喚醒之旅workshop在上海徐匯區的華鑫科技園舉行。兩地將近300名開發者充滿期待和熱情到達現場參與學習和交流。
  • 孩子說話總是卡殼、遲鈍怎麼辦?提煉孩子語感可不止是增加閱讀量
    文/蘭媽談育兒說起孩子的成長,除了時而操心要孩子掌握學習要領之外,長遠計劃的父母還會擔心孩子以後的生活質量,比如社會生存最需要社交能力和高情商,高情商和社交能力不賴的孩子往往更受歡迎,在工作和學習上也更容易獲得他們的幫助
  • 孩子不愛聽你說話?親子溝通有技巧,五個訣竅要記牢
    孩子6歲以後開始有思辨能力,開始質疑父母的權。具體表現為不聽話、頂嘴、逆反等現象。這時候父母管孩子經常會出現爭吵、孩子決絕溝通的情況,雙方都氣的夠嗆。如何跟孩子加強溝通呢?掌握下面五個竅門,讓你跟孩子的溝通更順暢。
  • 親子溝通,父母一定要掌握3個小技巧,孩子聽話又乖巧
    很多父母大嘆和孩子難以溝通,或是已經盡力去和孩子「溝通」,但親子關係還是不太融洽。其實,孩子和大人的溝通方式有所不同。父母與孩子間的親子關係是否良好,親子溝通技巧發揮了關鍵作用。親子溝通,父母一定要掌握3個小技巧,孩子聽話又乖巧!
  • 所謂良好的親子溝通,無非就是我們都」好好說話」
    我們上一輩的父母,多數不會有這樣的困擾,他們很少會關注孩子在想什麼,更不會去考慮什麼「親子關係」,他們心裡的親子關係其實等同於血緣關係,就是兒子就是兒子,老子就是老子,這是客觀存在永恆不變的事實,不需要去質疑,去經營,去維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