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情畫意,奇古絕倫的明代浙派畫家蔣嵩繪《歸漁圖》

2020-12-19 薩培喇談藝錄

蔣嵩是明代嘉靖年間的宮廷畫家,他出身於書香門第。受家族文化影響,蔣嵩的山水畫有濃厚的文人色彩。蔣嵩的傳世山水畫不多,有限的幾幅作品也都是描繪漁夫隱士徜徉山水之間享受平淡之樂。

明 蔣嵩 歸漁圖

蔣嵩初學夏圭、馬遠,尤其是他仿夏圭的作品幾乎可以亂真,以至於後世錯常把他的作品歸於夏圭名下。在蔣嵩生活的年代,畫壇上浙派的影響力已經慢慢衰落,吳門畫派大有一統畫壇的趨勢。在這種背景下,蔣嵩的創作也受到了影響,在蔣嵩後期的山水畫作品中,他也有了靠攏文人畫的趨勢。這幅《歸漁圖》就是他中後期的作品。

明 蔣嵩 歸漁圖 局部

《歸漁圖》採用全景式構圖,遠山含黛,水流無波,近岸兩棵大樹挺拔矗立,一老叟手握釣竿,彎腰蹣跚前行。一派秋影清涵水,煙痕澹著山的秋天美景。

明 蔣嵩 歸漁圖 局部

漁父題材是山水畫中的傳統題材,畫家常用這一題材表達對隱逸生活的嚮往,寄託遠離世俗的理想。在我國的傳統文化中,儒釋道思想都有著極其重要的地位,在明代三教開始交融合一。在這個背景下,很多藝術家更多追求心靈上的慰藉,寧可歸隱山林,淡泊名利,也不願阿諛奉承,墮入俗流。追求寧靜的自由與聖潔的心態,成為藝術表達的主流。

明 蔣嵩 歸漁圖 局部

山水畫是最適合抒情言志的載體之一,而漁父也成了畫中固有的表達方式。豁達超脫的人生境界由此被完美體現在山水氤氳的虛實變化之間。

明 蔣嵩 歸漁圖 局部

此畫原屬近代著名畫家黃君璧先生藏品,黃先生於1985年將此畫捐贈給臺北故宮博物院。

相關焦點

  • 明代蘇州虎丘有多美?畫家雨中遣興所作《虎丘圖卷》告訴你答案!
    謝時臣,明代著名書法家、畫家。字思忠,號樗仙,吳江長洲(今江蘇蘇州)人。謝時臣工山水,師法吳鎮, 得沈周筆意而稍變。多作長卷巨幛,峰巒雄偉。尤善畫水,江河湖海,種種皆妙。筆墨縱橫自如,富有氣勢,介乎戴進和沈周之間。唯刻畫不 夠精微,殊少秀韻。
  • 乘興而來,踏雪尋梅,明代傅崟繪《尋友探梅》
    在明代,整個社會都有重文輕武的觀念,由此文人的行為活動也成為畫家喜歡創作的主題。在眾多的繪畫作品中,「踏雪尋梅」這個主題深受畫家的喜愛。梅花高潔,書生文雅,尋芳踏雪是多麼美好的畫面。明代早期的宮廷畫家就創作過相關題材的作品。傅崟畫的這幅《尋友探梅》也是這樣一幅描繪讀書人高雅情懷的作品。傅崟是明代嘉靖年間的畫家,關於他的生平經歷已經湮滅在歷史之中,無人知道他的故事。
  • 筆墨恣肆,神韻俱足,為明代中葉創新畫家吳偉
    一生經歷了幾次從宮廷畫家轉為職業畫家的過程。幼歲家道破落,被湖廣左布政使錢昕收養,即學繪畫。17歲至南京,受到公卿士大夫器重,聲譽漸著。20多歲時遊京師,應召入宮,憲宗授以錦衣衛鎮撫,待詔仁智殿,因個性倔強,不事權貴,不久即放歸南都,在金陵一帶藉畫謀生。
  • 「創作開運禮」畫中山水好似人間仙境,王諤繪《春遊會友》
    明代早期繪畫風格延續宋代院體,崇尚用工筆技法,畫細膩的作品。居住在江浙一帶的畫家傳承不斷,保留了宋畫的面貌。由此誕生了中國繪畫史中的第一個繪畫流派——浙派。浙派中的名家擅長臨仿宋人作品,尤其是對宋代山水畫的臨仿簡直到了以假亂真的地步。
  • 遊重慶和上海的博物館,看東晉到明代書畫!竟有王羲之的佳作!
    嚴桂榮在上海博物館修復《上虞帖》時使用了「火燒法」古書畫裝裱與修複方式,使帖色深褐、紙本破碎、有18處損壞的唐摹本重現光彩。王詵《煙江疊嶂圖卷》,宋代。縱45.2釐米、橫166釐米。上海博物館藏。《煙江疊嶂圖》繪崇巒疊嶂陡起於煙霧迷漫浩渺空曠的大江之上,空靈的江面和雄偉的山巒形成巧妙的虛實對比。奇峰聳秀,溪瀑爭流,雲氣吞吐,草木豐茂,顯得蓬勃富有生氣。畫家以墨筆皴山畫樹,用青綠重彩渲染, 既有李成之清雅,又兼李思訓之富麗。巨然《萬壑松風圖軸》,北宋。縱200.1釐米、橫77.6釐米。
  • 明代畫家陳栝——勾點皴擦,隨心所欲
    自元代文人畫創立以寫法入畫以來,明代徐渭、陳道復更在花鳥中將筆跡放縱的寫意畫法又向前推進一步,而道復之子陳栝則更在其父基礎上,將這種不拘於象的寫法又發揮至極致,其勾點皴擦,隨心所欲,絕出塵象之外。嘉靖二十六年(1547年)作《海棠圖》,二十八年作《湖山明麗圖》,三十二年(1553年)作《墨筆花鳥圖卷》,由此可知其生活年代。
  • 明代古瓷片紋樣藝術
    二、意必吉祥——內在情感的主觀表達從古瓷片標本中我們不難發現,瓷片上的主題圖案與吉祥紋飾有著密切的聯繫,俗謂「圖必有意,意必吉祥」。由於民窯擺脫了官窯圖樣的限制,在創作上更加自由,所以明代青花紋樣的題材也更為廣泛。
  • 丹青妙筆勾畫祖國秀美河山,大師級畫家李可染繪《蘭亭圖》
    李可染 蘭亭圖 有時候,面對同一個題材的時候,畫家不願意再畫一遍,一則是不願意重複自己,二則是覺得繪畫創作需要激情,畫過的內容很難再次產生創作的衝動。喜歡綠水青山,於是有了青綠技法,清代畫家張熊繪《松巒訪友》
  • 繪畫:中國傳世山水畫全集(八):明代(三)
    畫家在給文徵明的信中說:「崑山焚如,玉石皆毀,下流難處,眾惡所歸,海內遂以寅為不齒之士,握拳張膽,若赴仇敵。知與不知,皆指而唾,辱亦甚矣!」唐寅在山水畫方面具有很深的造詣。他將北宋郭熙的全山全景、曲折奇險、縝密勁健的特點,與南宋劉松年、李唐以小見大、以白計黑、簡潔明快的手法有機的融合在一起,創造了自身周密雄勁而又清曠秀美的藝術格調。
  • 李公麟是白描畫集大成者,其流風餘韻在明畫家吳偉和郭詡中見端倪
    白描繪畫雖然在隋唐時期的敦煌藏經洞中並不鮮見,但真正為畫家所鍾愛且成為畫史之嚆矢者,當推北宋時期。彼時以詩文書畫冠絕一時的李公麟(一○四九—一一○六)可謂集白描畫之大成。其畫純以線條繪就,行雲流水,『不用縑素,不施丹粉。』
  • 崔子忠:明代平度籍大畫家
    古代青島的各類文藝人才層出不窮,在聞名全國的著名畫家之中,明代平度籍的大畫家崔子忠便是其中的佼佼者。崔姓是明代平度的名門大姓,崔子忠年輕時曾經考中過秀才,但是由於他「為文崛奧」,其文體文風不符合八股文試卷的要求,所以雖然參加了很多次鄉試,卻都沒有考中舉人。於是,極有個性的崔子忠便發誓,從此以後再也不參加八股科舉考試。沒有了參加科舉考試之累的崔子忠,便以吟詩作畫作為日常生活的主要內容。他雖然家境清貧,卻自得其樂。他曾經長年寓居京城,是一名頗有成就的布衣畫家。
  • 盛世太平,才能安心垂釣,清代畫家文點繪《垂綸圖》
    文人畫通常包括兩方面的意思,其一是畫家本人出身於文人士大夫階層,其二繪畫風格注重抒發性情,努力擺脫程式化技法的桎梏。文人畫中常彌散著一股「靈氣」,或取自於山川江河,或取自於花草萬物,強調神韻上貼合自然。尤其是元明清三代畫家,在創作中都標榜文人風採,強調超然物外的逸氣。
  • 明代畫家傳:沈周摯友史忠不拘家數,極簡率放逸,畫風返樸歸真
    我寫明代畫家傳,不去拘泥於所謂名家,有鮮明特色即使不出名的也會寫,只要有作品可以找到,我都會堅持寫他們傳記。當然有些畫家確實找不到任何作品了,只好忍痛放棄,最終也會為這些畫家放到一起寫個沒有作品的明代畫家傳。
  • 布局有巧趣,立意有詩風,明代陸治繪山水長卷《石湖圖卷》欣賞
    陸治明代中期著名山水畫家,是文徵明的弟子。陸治是蘇州人,江南的山水滋養了他,於是他筆下的山山水水都透著一股秀雅。他除了擅畫山水,也精通花鳥畫,是個全能型的畫家。陸治山水設色淡雅,有一種樸素雋永的風格。在整個吳門畫派之中也以素雅見長。
  • 古中國十大傳世國畫-漢宮春曉圖
    在明代中期的大收藏家項元汴的家中,有一幅人物畫力作,這幅作品在項元汴的眾多繪畫藏品中價格最高,它就是「明四家」之一仇英的作品《漢宮春曉圖》。這幅作品規制宏大,構圖巧妙,設色妍麗,人物形象生動自然,它也是能代表仇英作品整體風格的代表作之一。
  • 天后宮——青島市區唯一的明代古建築群
    她是宋代福建湄洲嶼的一個奇女子,暫短的生命留下了許多行善濟世,救助海難的動人傳說。歷來備受治國者的褒封,人們逐漸把她奉之為神,頂禮膜拜。媽祖從小立志不嫁慈悲為懷,專以行善濟世為已任,一生在大海中奔馳,救急扶危,在驚濤駭浪中拯救過許多漁舟商船。她去世的當年,鄉人感其生前治病救人的恩惠,就在湄洲島上建廟祀之,這就是名聞遐邇的湄洲媽祖廟。
  • 影響了日本浮世繪、梵谷的藝術,明代木刻版畫的文化自信
    所以他是個畫家,工山水、花鳥、書法皆通。人物畫成就最高。他為《水滸傳》做了四十幅木刻版畫,以至於到了明末,陳老蓮的《水滸葉子》遍傳天下,後世繪寫水滸英雄的畫工很難脫出他的範疇。這 40 幅木刻版畫,都是水滸人物畫,運用銳利的方筆直拐,線條的轉折與變化十分強烈,能恰到好處地順應衣紋的走向,交代人物的動勢。
  • 那些以「桃花」為主題的古畫古瓷
    原標題:故宮六百年鑑賞⑩|古畫古瓷裡的「桃之夭夭」 「桃之夭夭,灼灼其華。之子于歸,宜其室家。」《國風·周南·桃夭》中的這一名句以春天的桃花起興,祈求賜福。正值桃花盛開時節,我們就來關注下兩岸故宮所藏以「桃花」為主題的古畫古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