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高法院以物抵債裁判觀點十則

2020-09-24 最高法司法案例研究院

1.債務清償期屆滿後的以物抵債協議的性質,一般應認定以物抵債協議為諾成性的新債清償協議

案例要旨

認定債務清償期屆滿後的以物抵債協議的性質時,應以尊重當事人的意思自治為基本原則,約定不明的,一般應認定以物抵債協議為諾成性的新債清償協議。在協議的履行問題上,債權人的選擇應受到必要限制,一般應先行使新債務履行請求權,但在新債務屆期不履行,致使以物抵債協議目的不能實現時,債權人有權請求債務人履行舊債務。

案號:(2016)最高人民法院民終484號

2.股東以實際出資大於應繳出資形成的資本溢價作為借款債權而與公司以物抵債的,構成變相抽逃出資

案例要旨

股東實際出資大於應繳出資形成的資本溢價,性質上屬於公司的資本公積金,不構成股東對公司的借款,股東以此作為借款債權而與公司以物抵債的,構成變相抽逃出資,不符合《最高人民法院關於人民法院民事執行中查封、扣押、凍結財產的規定》第十七條規定的阻卻人民法院執行的條件,不發生標的物所有權變動的法律效力。

案例君註: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人民法院民事執行中查封、扣押、凍結財產的規定》第十七條:被執行人將其所有的需要辦理過戶登記的財產出賣給第三人,第三人已經支付部分或者全部價款並實際佔有該財產,但尚未辦理產權過戶登記手續的,人民法院可以查封、扣押、凍結;第三人已經支付全部價款並實際佔有,但未辦理過戶登記手續的,如果第三人對此沒有過錯,人民法院不得查封、扣押、凍結。

案號:(2013)最高人民法院民提字第226號

3.當事人協議直接以物抵債損害其他債權人利益的,該協議無效

案例要旨

當事人之間借款關係明確,債權人追索借款的權利應當依法予以保護。但當事人之間直接以物抵債,損害其他債權人利益的,該以物抵債協議應當認定為無效。

案號:(2010)最高人民法院民抗字第25號

4.拍賣程序中標的物流拍後,法院超出合理期間作出以物抵債裁定,標的物市場價值發生較大變化的,當事人可申請撤銷以物抵債裁定

案例要旨

標的物的市場價值出現較大變化的時間發生於流拍和法院可以作出以物抵債裁定的合理期限之後,因不存在通過競價程序校驗標的物市場價值的可能,此時,再以最後一次拍賣時所定的保留價裁定以物抵債會對被執行人顯失公平,故法院可裁定撤銷以物抵債裁定。

案號:(2016)最高人民法院執監191號

5.申請執行人可以在第三次拍賣停止後,申請以第二次拍賣保留價以物抵債

案例要旨

現行法律並未明確規定以物抵債的截止時間,申請執行人在標的物拍賣流拍後何時申請以物抵債,並沒有嚴格規定必須在拍賣流拍後立即提出以物抵債的申請。

案號:(2014)最高人民法院執申字第239號

6.金錢給付債務中,因債權人拒絕接受以物抵債而終結本次執行程序的期間仍應計算遲延履行利息

案例要旨

當債務人不能履行執行依據確定的金錢給付義務時,法院以債權人表示拒絕接受以物抵債且債務人確無其他財產可供執行為由,裁定終結本次執行程序的,該終本期間仍應計算遲延履行利息。

案號:(2014)最高人民法院執申字第19號

7.執行程序中法院對當事人以物抵債合意出具的裁定書損害第三人利益的,人民法院應當予以撤銷

案例要旨

當事人協商以物抵債是一種私法行為,屬於執行和解的一種形式,人民法院應主動審查執行當事人抵債行為是否觸犯第三人權益,而不宜直接出具執行裁定予以確認,以防止當事人惡意串通損害第三人利益。

案號:(2016)最高人民法院執監85號

8.債務人不履行執行中達成的以物抵債協議約定義務的,債權人可申請執行原生效法律文書確定的給付義務

案例要旨

雙方當事人自行達成的以物抵債協議,其實質是新債清償協議。經債權人與債務人協商一致,由債務人負擔新的債務以替代原有債務,如新債務完成履行則舊債隨之消滅,如新債並未得到履行則雙方當事人之間的以物抵債和解協議中涉及的舊債並未消滅,債權人仍可申請恢復執行。

案號:(2015)最高人民法院執復字第30號

9.執行法院在發出以物抵債裁定書的同時發出結案通知書,當事人對以物抵債裁定書提出異議的,執行法院應予以審查

案例要旨

為充分救濟當事人權益,維護當事人合法權益,執行法院應對當事人所提異議進行實質審查,執行法院無論啟動執行異議程序或者執行監督程序,對當事人的合法權益提供保護並無實質差別。

案號:(2017)最高人民法院執監45號

10.當事人僅達成和解協議但未履行約定義務,債權人有權申請恢復執行原生效法律文書

案例要旨

當事人約定通過以物抵債形式償還債務,僅達成和解協議,尚不足以消滅原債權債務關係,債務人未按約定完成抵債物交付變更所有權的,債權人有權申請執行原生效法律文書確定的內容。

案號:(2015)最高人民法院執監字第38號

●最高院合併審理裁判觀點匯總

●最高法院裁判觀點:確認之訴構成要件的認定

●最高法院裁判觀點:買受人拒付貨款抗辯的認定與裁量

聲明:本文轉載自「 民事法律參考 」微信公眾號,在此致謝!

編輯:朱 琳

排版:孫 麗

審核:劉 暢

投稿郵箱:sfalw2016@163.com

相關焦點

  • 最高院以物抵債裁判觀點十則
    案號:(2016)最高法民終484號2.股東以實際出資大於應繳出資形成的資本溢價作為借款債權而與公司以物抵債的,構成變相抽逃出資案例要旨股東實際出資大於應繳出資形成的資本溢價,性質上屬於公司的資本公積金,不構成股東對公司的借款,股東以此作為借款債權而與公司以物抵債的,構成變相抽逃出資,不符合《最高人民法院關於人民法院民事執行中查封
  • 最高法院:10條以物抵債的最新裁判規則(附典型案例)|民商事裁判規則
    來源:最高人民法院司法案例研究院轉自:民商事裁判規則特別提示:凡本號註明「來源」或「轉自」的作品均轉載自媒體,版權歸原作者及原出處所有。所分享內容為作者個人觀點,僅供讀者學習參考,不代表本號觀點1.拍賣程序中標的物流拍後,法院超出合理期間作出以物抵債裁定,標的物市場價值發生較大變化的,當事人可申請撤銷以物抵債裁定案例要旨標的物的市場價值出現較大變化的時間發生於流拍和法院可以作出以物抵債裁定的合理期限之後,因不存在通過競價程序校驗標的物市場價值的可能,此時,再以最後一次拍賣時所定的保留價裁定以物抵債會對被執行人顯失公平
  • 最高院以物抵債裁判觀點10則
    案號:(2010)民抗字第25號4、拍賣程序中標的物流拍後,法院超出合理期間作出以物抵債裁定,標的物市場價值發生較大變化的,當事人可申請撤銷以物抵債裁定案例要旨標的物的市場價值出現較大價值變化的時間發生於流拍和法院可以作出以物抵債裁定的合理期限之後,因不存在通過競價程序校驗標的物市場價值的可能
  • 最高法院:關於「以物抵債」的10個裁判要點
    案號:(2016)最高法民終484號2、股東以實際出資大於應繳出資形成的資本溢價作為借款債權而與公司以物抵債的,構成變相抽逃出資案例要旨股東實際出資大於應繳出資形成的資本溢價,性質上屬於公司的資本公積金,不構成股東對公司的借款,股東以此作為借款債權而與公司以物抵債的,構成變相抽逃出資,不符合《最高人民法院關於人民法院民事執行中查封、扣押、凍結財產的規定
  • 最高法院:股權因流拍解除首封后,輪候法院能否直接以物抵債?價格...
    所分享內容為作者個人觀點,僅供讀者學習參考,不代表本號觀點裁判要旨法律與司法解釋中並未要求啟動評估、拍賣程序的法院與裁定以物抵債的法院必須是同一法院。首封法院裁定解除對股權的查封後,輪候查封生效,輪候法院有權不經評估拍賣程序而在合理期間內直接裁定以案涉股權抵償生效法律文書確定的債權。
  • 最高院 十個典型「以物抵債」裁判觀點
    案例要旨股東實際出資大於應繳出資形成的資本溢價,性質上屬於公司的資本公積金,不構成股東對公司的借款,股東以此作為借款債權而與公司以物抵債的,構成變相抽逃出資,不符合《最高人民法院關於人民法院民事執行中查封、扣押、凍結財產的規定》第十七條規定的阻卻人民法院執行的條件,不發生標的物所有權變動的法律效力。
  • 【法律知識】最高院以物抵債裁判觀點10則
    案號:(2010)民抗字第25號4、拍賣程序中標的物流拍後,法院超出合理期間作出以物抵債裁定,標的物市場價值發生較大變化的,當事人可申請撤銷以物抵債裁定案例要旨標的物的市場價值出現較大價值變化的時間發生於流拍和法院可以作出以物抵債裁定的合理期限之後,因不存在通過競價程序校驗標的物市場價值的可能
  • 以物抵債裁判依據匯總
    1、《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執行和解若干問題的規定》第六條 當事人達成以物抵債執行和解協議的,人民法院不得依據該協議作出以物抵債裁定。2、最高人民法院關於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的解釋第四百九十三條 拍賣成交或者依法定程序裁定以物抵債的,標的物所有權自拍賣成交裁定或者抵債裁定送達買受人或者接受抵債物的債權人時轉移。
  • 各地法院裁判指導意見匯總,以房抵債問題
    本文內容摘自:《各地法院裁判指導意見精粹案例君註:最高人民法院民二庭負責人就《全國法院民商事審判工作會議紀要》答記者問關於以物抵債的性質和效力。紀要區別履行期限屆滿後籤訂的以物抵債和履行期限屆滿前籤訂的以物抵債兩種情形,而異其處理方式。
  • 最高法院:基於以物抵債取得的房產,在變更登記前能否排除執行?
    最高法院因包括案涉房屋在內的5號樓工程尚在建設過程中,以房抵債協議並未實際履行,不符合《最高人民法院關於人民法院辦理執行異議和複議案件若干問題的規定》(以下簡稱《執行異議和複議但若買受人與被執行人之間籤訂的是以物抵債協議,能否適用上述規定?相關約定的效力如何認定?
  • 最高人民法院民二庭法官會議紀要評述(一):以物抵債
    ,在就以物抵債的性質展開論述中,該書展述了兩種觀點,第一種觀點認為:以物抵債協議,即傳統民法所謂的代物清償協議,是指債權人與債務人約定以作為他種給付的物代替原來給付,債權人實際受領抵債物後,使債權債務關係歸於消滅的協議。
  • 淺析以物抵債協議的效力及後果
    // 法院觀點一審法院認為:(略)二審法院認為:首先,以物抵債,系債務清償的方式之一,是當事人之間對於如何清償債務作出的安排,(一)此種情況,以物抵債協議是屬於諾成合同還是實踐合同一種觀點認為,以物抵債協議屬於傳統民法的代物清償協議,其性質應為實踐合同,債權人未受領抵債物的,此時以物抵債協議不成立或不成效。
  • 「最高院裁判文書」合法的以房抵債協議能否產生原合同給付義務...
    【裁判要旨】關於以房抵債協議的效力問題,應適用合同法關於買賣合同和合同法總則的規定。合法的以房抵債協議是否產生原合同約定的給付義務消滅以及房屋所有權轉移的法律後果,取決於以房抵債協議是否已經實際履行。原審法院認為,案涉以房抵債協議約定的部分抵債房屋已經抵押給案外人、在本案訴訟前寶隆公司已與案外人達成調解協議並辦理了過戶手續以及部分房屋被人民法院查封為由,認定案涉以房抵債協議損害了第三人的合法權益。
  • 最高法:不經拍賣、變賣程序直接裁定以物抵債的法定要件(附詳細說明)
    由此可見,「經申請執行人和被執行人同意」是法院不經拍賣、變賣程序直接裁定以物抵債的法定要件。,分別包含兩種情形:直接裁定以物抵債和經拍賣流拍後、裁定流拍財產以物抵債。從案卷材料記載的事實看,總府支行反對法院直接裁定以房抵債,春熙公司對法院直接裁定以房抵債沒有任何意思表示。這種事實狀態與「申請人和被執行人同意」的要求完全背離。二、關於推定當事人同意以物抵債的問題。
  • 陝西高院:案外人不得依據以物抵債協議排除執行
    本文作者:張春光律師【錦天城律所】個人專著:《二手房買賣疑難問題全解與典型案例裁判規則》、《執行與執行異議疑難問題全解與典型案例裁判規則》 陝西高院(2019)陝民終833號民事判決認為,案外人不得依據以物抵債協議排除執行。
  • 淺議如何破解民事訴訟中虛假以物抵債行為
    一、虛假訴訟和虛假以物抵債的概念及特點  (一)虛假訴訟  1、虛假訴訟概念  所謂虛假訴訟,主要是指當事人通過惡意串通,採取虛構法律關係、捏造案件事實的方式提起民事訴訟,或者利用虛假仲裁裁決和公證文書申請執行,使法院作出錯誤的裁判或執行決定,以此獲取非法利益的行為。
  • 最高院:破產申請受理後的以物抵債裁定應糾正
    最高院:破產申請受理後的以物抵債裁定應糾正 金融小財女Zoe2020-08-04 11:15 267 0 0破產申請受理後,執行法院作出的以物抵債裁定是否生效?執行法院在破產申請受理後作出的以物抵債裁定,因發生在破產申請受理後,導致執行行為不正確應予糾正,相關以物抵債裁定應予撤銷,相關財產仍然屬於被執行人。來源:金融案件研究【引言】破產申請受理後,執行法院作出的以物抵債裁定是否生效?在破產審理法院受理破產申請後,即使管理人未將破產受理文件送達給債權人、執行法院。
  • 最高院司法觀點:以物抵債中「新債」與「舊債」的關係
    最高院司法觀點:以物抵債中「新債」與「舊債」的關係 2020-02-25 00:17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最高院指導案例:以房抵債協議適用精解
    」實質上屬於以物抵債,又稱代物清償。由於以房抵債涉及物權法、合同法、擔保法等眾多法律關係,同時可能會涉及侵害其他債權人的利息,禁止流押流質等強行性法律規定等,導致在訴訟司法實踐中糾紛較多,爭議很大,人民法院的判決也因學說流派的不同,出現不太統一的裁判尺度。為了理清以房抵債訴訟糾紛的裁判規則,本文結合今年典型的生效判決,梳理各種以房抵債、以物抵債糾紛的內在裁判邏輯。
  • 淺析民事執行中的自願以物抵債
    從立法本意來看,自願以物抵債其性質屬於執行和解:(1)自願以物抵債必須出於雙方當事人自願,達成的以物抵債協議意思表示真實;(2)在自願以物抵債中雙方當事人變更履行方式是當事人在法律規定的範圍內處分自己的民事權利,受法律的保護;(3)自願以物抵債以符合法律的規定,不得損害國家、集體或第三人合法權益為要件;(4)自願以物抵債協議須經法院確認並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