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夜去同事家送一份第二天要截止的申請案,看到她念小二的兒子還在寫功課。同事皺著眉頭說:「沒有辦法,這孩子做事很慢,每天都要拖到十一點多才能做完功課,然後才能去睡,早上都叫不起來。老師說他上課不專心,可能有注意力缺失過動症 (ADHD,即多動症),叫我帶去給醫生看,我因為在趕這個案子,還沒有時間去照顧他。"
從她家告辭出來後,這孩子伏案寫字的身影一直在我心頭縈繞。他如果這麼睌睡,睡眠一定不足,而深度睡眠(deep sleep)是大腦補充神經傳導物質,如多巴胺、血清素的時候,睡不夠會使他大腦運作的能量不足,動作就會遲緩,上課精神不能集中,這些的確跟ADHD的症狀相似。最近加州大學的神經學家發現很多被認為是ADHD的孩子,其實僅是缺少深度睡眠,當孩子睡飽後,那些症狀就消失了。
目前醫生開給ADHD孩子的藥物,如利他能(Ritalin)或阿迪羅(Adderall)都是興奮劑,因為他們是大腦活化的不足,而不是一般人以為的太過興奮。阿迪羅其實是安非他命,如果販賣安非他命是非法的,我們怎麼可以隨便就給孩子吃阿迪羅呢?現已有研究者出來呼籲,在給孩子開藥前,先問他的睡眠夠不夠,在排除睡眠因素後,才考慮開藥。
睡眠對孩子的學習很重要,「頭懸梁、錐刺骨」是沒有實驗證據支持的。與其在書桌上硬撐,不如先去睡,第二天早上早一點起床,趁精神好時,把功課做完。
不過人並非要睡就睡的著,人類的睡眠受到生理時鐘(circadian)的控制,而這個生理時鐘會隨著年齡而改變,九歲孩子的褪黑激素大約在晚上九點鐘左右大量湧現;但是到十六歲時,褪黑激素要到半夜十二點才到高峰,所以大部分的青少年都睡眠不足。因為缺少深度睡眠會降低孩子的免疫力(少於三個小時,免疫力降低50%),所以美國有好幾州已經把上課時間延後,使學生可以多睡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