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友毅是中山大學藝術學院副教授,同時也是中大校徽的設計者、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60周年慶典廣東省彩車、上海世博會廣東館的主要設計者……在這個特殊的春節,姚友毅不僅自己馬不停蹄地創作《眾志成城》三聯大畫來為逆行者加油助陣,同時,他的太太和一雙兒女也齊齊拿起畫筆,用純真的畫面,來表達對白衣戰士的祝福,來展現對家園的守護。
所以,藝術成為姚友毅一家人助力抗疫的好夥伴,藝術也讓「宅」家變得更溫暖,讓家庭教育變得更美好。
《請戰》姚友毅
七米巨作致敬白衣戰士
1990年從廣州美術學院教育系畢業後就到中山大學任教的姚友毅,在中大工作已經30年了,在25歲時還設計了中山大學的校徽,對學校有著極為深厚的感情。
大年三十晚上,回到家鄉汕頭的姚友毅,從電視上看到中大醫學院醫療隊響應號召,寫下請戰書,逆行前往武漢抗疫第一線。姚友毅覺得這些身邊的同事們實在太偉大了,他的腦海裡馬上出現了一座豐碑的形象。
初二從汕頭回到廣州後,姚友毅立刻投入了創作,要把這大寫的「人」用畫筆展現出來。」當時覺得如果畫面不夠大,無法體現心目中這些醫護人員的高大形象,所以,決定要畫一張大畫。」
他把六張全開的素描紙貼起來,將最打動自己的請戰書作為背景,以11名醫護人員構築成的「鋼鐵長城」為主角,以一面鮮紅的黨旗為前景,畫出了《請戰》的構圖。「很多共產黨員都主動請纓奔赴一線,體現了先鋒模範作用,所以我覺得必須表現出來。」11名醫護人員,也正好代表了中山大學8所附屬醫院和3所專科醫院。由於他們都穿著防護服,只露出了一雙眼睛,因此,姚友毅主要通過人物熾熱的眼神去展現大家的團結一心。整個畫面,其他部分都用水墨來表現,只突出黨旗的紅豔,還有每一位醫護人員臉部、口罩、手套的顏色。
創作的過程中,姚友毅覺得單純的出徵場面還無法反映醫護人員的英雄氣概,應該將整個過程都展現出來。因此他決定採用三聯畫的形式——《請戰》是其中的第一幅;第二件表現白衣戰士們搶救病人的場面,命名為《奮戰》;第三幅為康復的病人與醫護人員依依惜別的場景,命名為《勝戰》,共同構成《眾志成城》。「第三幅開始是準備畫醫護人員疲憊地脫下『戰袍』後,拉開窗簾看見外面的春色,後來覺得沒法跟前兩幅形成一個有機的整體,又重新進行了構思的。」精益求精的姚友毅如是道。
而每一幅作品為2.35米X2.2米的規格,三件拼起來超過7米,其創作難度也是超乎想像的。「家裡正好還有幾張丈六的宣紙,一張也只有1.93米長,還要再拼接20多釐米。宣紙雖然看起來薄,但其實挺重的,每次畫拉動都不容易。而且每一個人物,每一個局部,都要渲染七八遍,光是黨旗就渲染了兩天時間。」姚友毅表示,他動筆之前,沒想到一張《請戰》就用了十多天才基本完成。現在,第二張《奮戰》正在創作中,第三張開始著手畫草圖。
通過畫畫深化孩子對生命的認知
姚友毅的創作時間,還主要集中在晚上,有時甚至一畫下去剎不住車,就熬了個通宵,白天他把更多的精力放在陪伴兩個孩子身上。姚友毅的大女兒姚欣桐11歲,是廣州市廣外附設外語學校四年級學生;兒子姚欣陽7歲,是中山大學附屬小學一年級學生,都頗有藝術天分。
《守護家園》 姚欣桐
這次疫情,在姚友毅看來,也是進行親子交流教育的機會。他會給兩個孩子講冠狀病毒的科普故事。由於病毒色彩鮮豔,形狀又比較抽象,這引發了女兒姚欣桐的創作興趣。欣桐畫了一幅《守護家園》,畫面上,一個巨型口罩,將色彩斑斕、形態各異的病毒緊緊圍困住。同時,口罩周圍有愛心、花草樹木和的高大樓房——在口罩外,依然是一個很美好的世界。
姚欣桐從小就對畫畫有興趣,因此,從5歲開始姚友毅就比較有意識地培養她的藝術創作,8歲時就舉辦過畫展。這一次,姚欣桐用丙烯畫的《守護家園》,尺寸達到1.2米x2米,也是頗見功力的。「她畫過2米x2米的,所以這個對她來說沒什麼難度。更重要的是孩子有自己的理解,有自己的審美,要注重她的個性發揮,可以對她進行引導,但不要強迫。」
《勇士》姚欣陽
《彩虹醫生》姚欣陽
像姚欣陽的《彩虹醫生》,就是在姚友毅的引導下將「舊作」改造而成的。元旦前姚欣陽畫了一個人,頭上戴著一頂彩虹帽子。藉助這次機會,姚友毅引導他對畫面進行了深化和升華,這樣孩子對於疫情的認知也會加強。「畫面上,將笑臉給為口罩,彩虹帽子上加上紅十字,身上加防護服,就成為《彩虹醫生》,表達了對醫生經歷風雨看見彩虹的祝福。」畫畫,既是大人與孩子之間的一種藝術交流,同時也是一種人生的教育,生命的啟迪。
所以,通過潛移默化的影響,孩子對美、對生命的認知會變得更加敏感。像姚欣陽話不多,但可謂是有藝術情懷的「小暖男」。「去年六一兒童節,正好下雨,他在陽臺上泡好茶插上竹葉,邀請我一起品茗聽雨,並說不用買禮物給他了,這就是最好的禮物。這一次,他媽媽復工的前一夜,他也表示擔心,要求跟媽媽一起睡,甚至和媽媽討論起生死問題。」
姚友毅說,對孩子的教育一定要耐得住性子,一定要靜待花開。「通過畫畫讓孩子們懂得如何做人,才是藝術最重要的力量。」
《春暖花開》陳祉璇
而這個過程,收穫的不止是孩子,也是大人。姚友毅的太太陳祉璇正是在孩子和先生的影響下拿起畫筆畫畫的。這次,她畫了一幅《春暖花開》,為武漢加油,同樣是受了女兒一件作品的啟發。陳祉璇也認為,學畫畫最重要的是學會發現社會的美,學會愛身邊的人,感受自己內心世界的每一刻,用溫暖的情感去畫畫,用思想和靈魂去交流。作為家長要善於通過事件去感染孩子,讓他們更加深刻地了解自己、社會、人生,像通過這次防疫創作促使孩子做到心中有愛,心中有國。
姚友毅簡介:
中山大學藝術學院副教授
廣東省高校美術與設計教育專業委員會理事
廣東省美術家協會會員
教育部全國學校藝術教育工作先進個人
獲「廣州青年良師益友」稱號
中山大學校徽設計者
設計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60周年廣東省彩車「領潮爭先」,獲「先進工作者」「突出貢獻專家證書」及「奮進獎章」
設計2010上海世博會「廣東館」
設計2010廣州亞運會「志願彩賽會版」
獲韓國「國際生態設計創意大賽成就獎」
作品入選2015第56屆威尼斯國際藝術雙年展平行展,多件作品獲國內外大獎。
廣州日報全媒體文字記者 江粵軍
廣州日報全媒體視頻記者 江粵軍
廣州日報全媒體編輯 李巧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