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螢屏明推馬澤爾紀念節目

2020-12-20 網易新聞

本報訊 (實習生陳琳)為紀念剛剛離世的84歲指揮大師洛林·馬澤爾,藝術人文頻道將於本周四18:00至22:00推出4小時特別策劃《緬懷馬澤爾—文化主題之夜》。

作為上海廣播電視臺公益媒體群的成員之一,藝術人文頻道自7月4日全新亮相以來,以經典藝術、人文節目為主,定位「走近經典」,傳播高雅藝術。此次《緬懷馬澤爾—文化主題之夜》也是藝術人文頻道公益轉型後,首次推出的特別策劃。

開篇節目《馬澤爾與上海》講述馬澤爾和上海的淵源,曾經與大師有過交集的上海大劇院相關人員、主持人王勇、青年藝術家將追憶這位指揮大師。《世界藝術之旅》將推出紀錄片《大師來訪—2008紐約愛樂在上海》,讓時光倒流回2008年,馬澤爾來上海時的場景、他對於滬上音樂人的影響,將在這部紀錄片中得以再現。《傾聽》欄目將帶來馬澤爾生前訪談實錄。《縱橫經典》將播出馬澤爾指揮的2008年紐約愛樂朝鮮平壤音樂會,帶觀眾重溫經典。樂評人田藝苗、指揮家高健將走入《今晚我們聽音樂》,與樂迷一同追憶馬澤爾的音樂旅程。

作者:樂評人田藝苗 指揮家高

本文來源:文匯報 責任編輯:王曉易_NE0011

相關焦點

  • 指揮大師馬澤爾去世 曾五次執棒世界名團訪上海
    (資料)  馬澤爾與上海的緣分  ■1996年1月,馬澤爾率德國巴伐利亞廣播交響樂團首度訪滬  ■2008年,攜紐約愛樂樂團亮相上海大劇院  ■2012年4月,率英國愛樂攜手上海小提琴新秀陳佳峰獻演東藝  ■2013年,馬澤爾率芝加哥交響樂團為東藝「大師交響」救場  ■2013年4月,攜慕尼黑愛樂樂團,與青年鋼琴家張昊辰獻演東藝
  • 馬澤爾散記
    此後,馬澤爾與大劇院管弦樂團建立起了深厚的友誼,他多次來指揮音樂會與歌劇,還擔任了去年大劇院新年音樂會的指揮,眾所周知的是馬澤爾曾經十多次擔任維也納新年音樂會指揮。不僅如此,當紐約愛樂樂團、英國愛樂管弦樂團、芝加哥交響樂團、慕尼黑愛樂樂團來中國演出時,他們也紛紛選中了對中國觀眾知根知底的馬澤爾先生,以至於他時常被樂迷們戲稱為「國外樂團訪華總指揮」。然而可惜的是,馬澤爾只是一個特例。
  • 送別馬澤爾
    然而,即便筆者早就知道要在今年去世的指揮家名單上增添第四位,也絕難以將洛林·馬澤爾的名字列入其中。這位84歲的老「超人」在2003年度瘋狂地演出了111場音樂會與歌劇,平均每三個晚上就有一個是在舞臺上度過,這些舞臺從阿曼首都馬斯喀特到中國的北上廣深,再到德國的慕尼黑與美國的卡索爾頓莊園,幾乎點亮了整個世界的版圖。
  • 從五張唱片聽到全面發展的馬澤爾
    1《馬勒全集》(12碟裝)發行時間: 1992出版者: Sony唱片數: 12       馬澤爾的馬勒,早已名聲在外,似乎不太需要多言,馬澤爾與馬勒身上有著太多的共同之處,馬澤爾被稱為指揮家中的「哲學家」,而馬勒也是一位熱愛哲學的作曲家指揮家,
  • 愛來中國的馬澤爾再也不能來了,他是世界最貴指揮家
    [7月13日半夜,84歲的指揮大師馬澤爾在美國維吉尼亞因肺炎併發症去世。馬澤爾一生指揮150多個樂團演出了超過5000場次的歌劇及音樂會,被稱為世界上最貴的指揮家。馬澤爾總共來中國演出了11次。 ] 馬澤爾晚年熱愛中國,常來上海演出。
  • 指揮大師馬澤爾去世 生前被贊是「最好的耳朵」
    馬澤爾為中國廣大樂迷所知主要是由於其指揮的維也納新年音樂會。  從音樂神童到指揮大師,美國人洛林·馬澤爾走完了自己84歲的人生,於美國時間7月13日上午在位於維吉尼亞州的卡斯爾頓家中因肺炎併發症去世。  中國觀眾對洛林·馬澤爾的熟知,還是他多次執棒維也納新年音樂會。其中,1996年用十幾種語言向觀眾問好,包括中文。  馬澤爾多次來中國演出。
  • 洛林·馬澤爾:世界上身價最高的指揮家(圖)
    諾曼•萊布雷希特此前曾指責馬澤爾「自高身價」,在再次接受採訪時,馬澤爾解釋了其中原委。  譯/盛韻  我至今仍清楚地記得7年前在慕尼黑一家賓館裡採訪洛林•馬澤爾的情形。他走進大堂時步履輕盈,仿佛是在第一天上班的路上。他當時已經71歲,但看起來要年輕10歲,身材勻稱,皮膚曬成健康的褐色,據說還能在網球場上激戰三盤。
  • 萊布雷希特專欄:馬澤爾——相信無限可能性的指揮大師
    萊布雷希特專欄:馬澤爾——相信無限可能性的指揮大師 【英】諾曼·萊布雷希特 2014-07-21 23:39 來源:澎湃新聞
  • 2011下半年獻禮劇走紅螢屏 韓劇泰劇搶市場
    [提要] 作為上海電視節的重頭戲,國際影視節目市場7日上午正式開幕。文/片 本報特派記者 倪自放  作為上海電視節的重頭戲,國際影視節目市場7日上午正式開幕。超過200家海內外影視公司、發行商和播出機構前來設展。
  • 上海金山衛抗戰遺址紀念園明起開放,一批重磅展品將亮相
    上海金山衛抗戰遺址紀念園明起開放,一批重磅展品將亮相 澎湃新聞記者 俞凱 2020-09-02 13:23 來源:澎湃新聞
  • 性教育節目無碼播出引爭議 「很黃很暴力」的電視螢屏
    性教育節目無碼播出引爭議 「很黃很暴力」的電視螢屏     河北新聞網訊(謙益)李澤楷旗下的香港電視臺nowTV將在下月起播出一檔從英國引進的性教育節目,引發了輿論的關注。nowTV宣稱堅持「全程無碼、真實播出」,尺度之大,令人乍舌。
  • 浙江衛視《我愛記歌詞》 挑起螢屏K歌節目大撞車
    2009年電視螢屏上最熱的恐怕要數K歌節目。記者統計31家省級衛視發現,目前6個衛視頻道推出的9檔K歌節目都很火爆。為了吸引觀眾,各電視臺紛紛使出撒手鐧,甚至請出了機器評委。定位相似度:門檻極低人人可參與就像前幾年火爆螢屏的選秀節目一樣,這幾檔K歌節目的定位也是出奇地一致——「平民K歌」。
  • 這檔節目讓「國樂」風韻溢淌螢屏內外!
    文/王禹近年來,伴隨著以詩詞、成語、書信等頗具中國傳統文化元素的文化類節目的興起,如何尋找承載時代風骨的精神內核,成為電視人不得不面對的話題。《國樂大典》所呈現出的包容與柔性,貫穿於國樂聲中傳遞出的中華民族的氣度、個性和人文精神,構成了該節目在節目樣態、文化視角以及民族風韻等方面的獨有調性。這也是《國樂大典》連續三季的重要亮點之一。
  • 盤點中國近三十年的選秀節目(圖)
    經歷了1980年代的崛起和1990年代的輝煌,當前,綜藝節目日趨同質化而競爭日趨白熱化,上海的綜藝節目曾經在起跑線上構築的領先優勢漸漸消逝,不僅面臨著國家級的央視和地方大佬級的湖南衛視的挑戰,也聆聽著各大上星衛視積極趕超的步伐。在當下爭奪眼球的激烈收視大戰中,對過去好年華的懷舊固然需要,或許更需要的是時刻保持著起跑時的嶄新姿態,創意製造出更有「新意思」的螢屏新花樣。
  • 應昌期、應明皓先生紀念座談會在滬舉行
    新華社上海5月20日電(記者朱翃 郭敬丹)20日,應昌期、應明皓先生紀念座談會在上海舉行。國家體育總局,國務院臺灣事務辦公室,中國圍棋協會,上海市有關部門,應昌期圍棋教育基金會,應昌期、應明皓先生的親屬好友,臺胞代表,著名圍棋國手、圍棋界元老和各界人士代表共百人參加了座談會。應昌期、應明皓父子是中國臺灣著名企業家、圍棋活動家,在長達30多年的時間裡,為中國圍棋事業乃至世界圍棋發展做出了突出貢獻。
  • 上海氣象局推出全英文節目 老外主持《天氣預報》
    記者日前從上海市氣象局了解到,2008年新年伊始,一檔全英文天氣預報節目《WeatherForecast》亮相上海螢屏,並首次啟用外籍主持人擔綱主持,節目每天在「上海外語頻道」播出午間和晚間兩版。   最新統計顯示,上海常駐外籍人口已逾15萬人,而一年入境旅遊的外國遊客達600萬人次。
  • 加強心理疏導,上海廣播電視臺推出特色節目
    整個2月,《36.7℃抗擊疫情 上海·人的力量》特別節目將深入前線深度訪談一線醫護,講述上海醫護和市民的抗疫暖心故事。並從發熱、三高、慢病病人、孕產婦安全、心理健康等各方面介紹居家防疫知識。同時將播出上海醫療救治專家組組長華山醫院傳染科張文宏主任和第二批援鄂醫療隊隊長瑞金醫院副院長陳爾真的精彩訪談視頻。
  • 2020年上海電視螢屏有變化
    東方網通訊員陳路12月30日報導:新的一年,上海電視頻道將再次迎來轉型升級,上海螢屏呈現新面貌、新變化、新亮點。2020年1月1日起,紀實頻道和藝術人文頻道整合調整為紀實人文頻道,東方電影頻道和電視劇頻道整合調整為東方影視頻道。藝術人文頻道和東方電影頻道停止播出。
  • 海燈愛徒悅明在滬舉辦紀念海燈圓寂32周年朗誦會
    2021年辛丑將至,又值佛門泰鬥、武術名家、一代宗師上海下燈法師圓寂紀念之際,上海海燈法師紀念堂創辦人,海燈法師愛徒張悅明先生,在滬攜手眾海燈門弟子舉辦紀念海燈法師圓寂32周年紀念活動,暨第三屆紀念海燈法師詩詞朗誦會。
  • 上海廣電化身「心理按摩師」,豐富節目讓...
    上海廣播電視臺推出有針對性的專題節目,科學解讀疫情信息,權威引導、疏解心理情緒,為大家堅定抗疫信念加油打氣。東方衛視思想理論類節目《這就是中國》邀請張維為教授及復旦大學公共衛生學院胡善聯教授製作的《眾志成城 戰勝疫情》特別節目,於2月17日播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