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林·馬澤爾:世界上身價最高的指揮家(圖)

2020-12-20 搜狐網

  2月23日-24日,指揮大師洛林•馬澤爾(Lorin Maazel)將率紐約愛樂樂團,在國家大劇院演出兩場。諾曼•萊布雷希特此前曾指責馬澤爾「自高身價」,在再次接受採訪時,馬澤爾解釋了其中原委。

  譯/盛韻

  我至今仍清楚地記得7年前在慕尼黑一家賓館裡採訪洛林•馬澤爾的情形。他走進大堂時步履輕盈,仿佛是在第一天上班的路上。他當時已經71歲,但看起來要年輕10歲,身材勻稱,皮膚曬成健康的褐色,據說還能在網球場上激戰三盤。他一邊打量著我,一邊暗自思忖:這次是敵是友?

  慕尼黑本來可能成為他事業的最後一站,在帶領巴伐利亞廣播交響樂團走過輝煌的10年後,他本打算回老家的農場安享晚年,根據奧威爾的《1984》寫一部歌劇,拉拉小提琴,或是在高興的時候指揮一場音樂會。但是命運似乎不肯讓他就此罷手。在一次指揮了闊別25年之久的紐約愛樂樂團之後,樂手組成的代表團邀請他擔任音樂總監。

  接著是樂團執行總監扎林•梅塔(Zarin Mehta,著名指揮家祖賓•梅塔的兄弟)的遊說,以及董事會的全票通過。然而在宣布任命的當天早晨,《紐約時報》的首席評論員卻在文章中祈禱:「選誰都不要選馬澤爾。」

  這對於接手一個大樂團來說並不吉利,甚至有人故意露出口風說馬澤爾只是「過渡人選」。的確,紐約愛樂之前不與庫特•馬祖爾續約的原因是他73歲已經太老,結果換上的人選一樣老,籤的還是短期協議。這個世界上最富有的樂團看來行事十分愚蠢,而馬澤爾則一言不發,只是在媒體鏡頭前強顏歡笑。6個月後,他似乎很意外。「他們選我是認真考慮過的,我非常受尊重,而且和大家相處得很好。有些樂手的第一份工作還是我在其他樂團的時候給的,我們之間感情很深厚呢。」

  於是他很快就得到了一份穩定的合同,年薪保密,但估計在200萬美元左右。「他們給了我5年的合同,肯定要比『過渡人選』長。」他冷冷地說,「我說我寧可先籤4年,兩年後再決定要不要繼續。這是個極大的挑戰,我很榮幸大家覺得我夠資格。」

  馬澤爾籤約後做的第一件事是給98歲的父親打電話。「他是個老派的土生土長的紐約客,對他來說紐約之外什麼都不是。我在柏林、倫敦、維也納都待過,他只是說『哦』;但當我說:『爸,你肯定想不到,紐約愛樂要我來工作。』他說:『哦,這才像份工作…。…』」洛林•馬澤爾成名多年,人們很容易忘記他是上世紀50年代走上舞臺的那批受過託斯卡尼尼薰陶的指揮家。他出身貧苦,在匹茲堡吸著煉鋼廠的濃煙長大,父親是個演員,戰爭時在軍工廠上夜班。「我在匹茲堡交響樂團拉了3年小提琴,半工半讀完成學業。當時斯託科夫斯基(Leopold Stokowsky)、威廉•斯坦伯格(William Steinberg)、伯恩斯坦(Leonard Bernstein)、羅津斯基(Artur Rodzinski)、萊因斯多夫(ErichLeinsdorf)、坎泰利(Guido Cantelli)都指揮過我們,我學到了很多經驗。我白天工作,參加了一個弦樂四重奏,也開獨奏會;晚上從8點到12點去夜校學習經濟、文學、法語和俄語。」

  義大利著名指揮家維克多•德•薩巴塔(Victor de Sabata)聽馬澤爾代人指揮了一場蕭士塔高維奇的第一交響曲。「我當時很懷疑自己的指揮能力。他說:『你懷疑也沒用,這取決於你的學習。去歐洲吧,學點義大利語。』」於是馬澤爾在1951年申請了福布萊特獎學金——「我一生中唯一討來的東西」,並靠背誦了10頁對話讓考官以為他會說義大利語。多年後其中一位考官告訴他,當年他離開房間時興高採烈,而正是這種21歲青年的野心幫他得到了獎學金。馬澤爾說:「這改變了我的一生。」之後的10年中,他成為第一位在拜羅伊特登臺指揮的美國人。薩巴塔邀請他去斯卡拉首演,克萊姆佩勒(Otto Klemperer)鼓動他與倫敦愛樂建立聯繫。馬澤爾6歲時參加的第一場音樂會正是由克萊姆佩勒指揮,當他提起這事時,老頭咕噥道:「看來我應該為你的事業抉擇負責嘍?」

  在克利夫蘭和匹茲堡,他以精準到殘忍的高要求和冷冰冰的工作風格著稱。在維也納,他主持了兩年歌劇院的工作(1982-1984),結果被謀求私利的政客和小報無情地攻擊,指責他取消了維也納最受歡迎的歌劇,而馬澤爾堅持他只是想保證排練達到標準。當他沒能繼承卡拉揚在柏林愛樂的職位時,便惡狠狠地瞪著樂團說他以後決不會再指揮他們。他在音樂這一行裡的強硬作派,既提高了指揮的薪酬標準,也提高了樂手的平均水平。

  「無論何時我被要求引導音樂的命運時,我總是全力以赴。從來沒人像我這樣從16歲開始就如此努力工作。我從來沒有同時指揮過兩支樂團,而這種風氣在業內司空見慣。樂手們必須尊重指揮,指揮也必須尊重樂手。我曾經當過樂手,所以我必須尊重他們。」

  我們談了一個小時後,他終於說出了心裡的想法,「你能理解我的感受嗎?」

  「我會盡力的。」我回答。

  「如果你坐在我的位置上,請你告訴我為什麼我要坐在這裡跟你聊天。你只會寫些我賺多少錢之類讓我不高興的事情。」

  我其實多半預料到了這一詰問。我在馬德裡的出版商告訴我,之前馬澤爾在馬德裡的時候,記者們採訪時引用了我書裡的章節。我曾指責他自高身價,給整個「古典經濟」帶來壓力。但是,馬澤爾並沒有選擇正面衝突,而是詳細地解釋緣由。他表示,在紐約只要5分鐘就能談妥費用,古典市場是有行價的,他就是其中的最高價。他繳稅、做慈善、幫助年輕人。他考慮過行業的壓力,但不會通過降價去減輕壓力。

  這從一位白手起家的音樂家的角度來說無可厚非,他甚至為了支持父親的佛教信仰而一次性捐出了大部分財產。洛林•馬澤爾是一位複雜的藝術家,他在過去半個世紀中的角色還無法蓋棺定論,因為有太多不為人知的隱情,更多的則有待於時間的沉澱。

  我能夠確認的一點就是,馬澤爾不論從音樂上還是性格上都比以前溫順。用他自己的話說:「有些人越老越愁苦,我是越老越怡然。」(古典號外 | 諾曼•萊布雷希特專欄)

    

(責任編輯:可樂)

相關焦點

  • 愛來中國的馬澤爾再也不能來了,他是世界最貴指揮家
    [7月13日半夜,84歲的指揮大師馬澤爾在美國維吉尼亞因肺炎併發症去世。馬澤爾一生指揮150多個樂團演出了超過5000場次的歌劇及音樂會,被稱為世界上最貴的指揮家。馬澤爾總共來中國演出了11次。 ] 馬澤爾晚年熱愛中國,常來上海演出。
  • 從五張唱片聽到全面發展的馬澤爾
    洛林·馬澤爾因精準的指揮技藝和驚人的記憶力被人崇敬,最能代表他特質的是他以他的控制力使樂句更加舒展,聽他的唱片能夠發現這位指揮家擅於重新對人們熟悉的音響平衡進行分配,並獲得不尋常的效果。不過,馬澤爾屬於現場發揮「不穩定」型的指揮家,「當他表現出色時,完全處在當今偉大指揮家的行列。但令人困惑的是,很難預見到他何時、在詮釋哪些曲目時是出色的。」(《紐約時報》評語),相比之下,唱片是可靠的。
  • 上海螢屏明推馬澤爾紀念節目
    本報訊 (實習生陳琳)為紀念剛剛離世的84歲指揮大師洛林·馬澤爾,藝術人文頻道將於本周四18:00至22:00推出4小時特別策劃《緬懷馬澤爾—文化主題之夜》。
  • 送別馬澤爾
    如果說二十世紀是屬於指揮家的世紀,那麼這個世紀正在以加速度離開我們,已經是不爭的事實。然而,即便筆者早就知道要在今年去世的指揮家名單上增添第四位,也絕難以將洛林·馬澤爾的名字列入其中。不知這個星球上會有多少人因為一個音樂家的意外去世而感到些許傷感?如果說今年早些時候去世的另一位指揮大師克勞迪奧·阿巴多在精神上是富特文格勒的傳人的話,那麼洛林·馬澤爾則可以被視作是當今少有的託斯卡尼尼式的指揮家。他從小接收了嚴格的指揮巡演,在指揮家的技術層面上登峰造極,更是一位訓練樂隊的頂尖高手。
  • 馬澤爾散記
    經濟觀察報 徐堯/文 指揮大師洛林·馬澤爾先生第21次登上了國家大劇院的指揮臺。遙遠的中國畢竟遠離作為古典音樂中心的歐洲,不是每個藝術家都受得了頻繁的長途旅行,因此儘管國家大劇院迎來送往了當今世界上大部分的重要指揮家,但其中的絕大多數都只能是匆匆的過客,樂迷們根本無法僅憑一兩場音樂會就了解他們指揮藝術的全貌,因此看似繁榮的古典音樂演出市場在本質上仍然是唱片與音響的補充。
  • 指揮大師馬澤爾去世 生前被贊是「最好的耳朵」
    洛林·馬澤爾(1930年3月6日- 2014年7月13日),法裔美籍指揮家,人稱「音樂神童」,也是現今世界上最傑出的指揮大師之一。馬澤爾為中國廣大樂迷所知主要是由於其指揮的維也納新年音樂會。  從音樂神童到指揮大師,美國人洛林·馬澤爾走完了自己84歲的人生,於美國時間7月13日上午在位於維吉尼亞州的卡斯爾頓家中因肺炎併發症去世。  中國觀眾對洛林·馬澤爾的熟知,還是他多次執棒維也納新年音樂會。其中,1996年用十幾種語言向觀眾問好,包括中文。  馬澤爾多次來中國演出。
  • 指揮大師馬澤爾去世 曾五次執棒世界名團訪上海
    指揮大師馬澤爾去世 曾五次執棒世界名團訪上海 2014-07-15 09:35:05  指揮大師洛林·馬澤爾,因患肺炎和併發症,當地時間前天在美國維吉尼亞州家中去世,享年84歲。
  • 萊布雷希特專欄:馬澤爾——相信無限可能性的指揮大師
    洛林·馬澤爾。       洛林·馬澤爾(Lorin Maazel)於2014年7月13日去世,享年84歲。這位功成名就的指揮大師登上過音樂世界幾乎所有巔峰。       他是指揮界的神童,九歲時就得到託斯卡尼尼的讚賞;他擁有一切能調動樂團最佳狀態的指揮技能。
  • 77歲指揮大師馬裡斯·揚頌斯去世,曾同時領導兩支世界頂尖樂團,三...
    揚頌斯1943年1月14日出生於拉脫維亞首都裡加,父親是著名指揮家、小提琴家阿爾維德·揚頌斯。1962年,揚頌斯進入列寧格勒音樂學院,跟隨尼古拉·拉賓諾維奇學習指揮,1969年赴奧地利維也納跟隨漢斯·斯沃洛夫斯基與卡爾·奧斯特賴舍學習,後在薩爾茨堡師從指揮大師卡拉揚。
  • 匹茲堡交響樂壓臺 「上海之春」音樂節閉幕(圖)
    擁有百年歷史的美國匹茲堡交響樂團在曼弗雷德·霍內克的執棒下獻演了貝多芬兩部大作為音樂節畫上句點。雖是美國樂團,但他們在奧地利指揮的調教下承襲一貫的歐派風格,「貝七」的演繹尤為精到。美國匹茲堡交響樂團在曼弗雷德·霍內克的執棒下獻演了貝多芬兩部大作。
  • NBA2.31米新秀法爾當樂團指揮 網友:世界最高指揮家,不接受反駁
    網友稱:「法爾是被籃球耽誤的指揮家;他是世界最高指揮家,不接受反駁!」 在高中時期,法爾的身高已達7英尺6英寸(2.29米),而且還在不斷地長高,令他成為全美國最高的高中籃球運動員。目前,他已經是NBA波士頓凱爾特人的中鋒球員,是NBA聯盟最高的球員,也是全世界最高的籃球運動員之一。
  • 2018世界100位球星身價排行 身價最高十大足球運動員
    作為世界上最具影響力的體育運動,其運動員的身價也是相當可觀的,可以說每一場世界級的比賽當中,全場球員身價加起來可以相當於一個小國家的gdp,那麼世界身價最高的足球運動員是誰?為大家盤點了目前世界上身價最高的100位球星。  其中巴西球星內馬爾、阿根廷球星梅西兩人均以1.8億歐元的身價問鼎世界,而內馬爾因年齡優勢排名第一。
  • 青島市場上的蛤蜊三兄弟 沙蛤蜊身價最高(圖)
    花蛤蜊、毛蛤蜊、沙蛤蜊……市場上的蛤蜊品種繁多,他們之間有什麼區別?昨日,記者採訪黃海水產研究所貝類專家了解到,目前青島主要養殖花蛤和文蛤兩大類蛤蜊,花蛤為簾蛤科哈仔屬中的菲律賓哈仔種,而文蛤則是簾蛤科文蛤屬動物。而俗稱沙蛤蜊的西施舌則屬於蛤蜊科,也是身價最高的蛤蜊。
  • 世界上身價最高的10種動物
    但是這世界上有些動物的身價,卻是很多寵物主所無法承受的。比如我們熟知的金龍魚、汗血寶馬等等,下面是小編整理的世界上身價最貴的10種動物。No.10 西馬尼烏雞說到黑色的雞,一般都會直接聯想到常用來燉湯的「烏骨雞」。但其實在印尼有一種西馬尼烏雞,黑得更透徹!西馬尼烏雞是產自印度尼西亞的一種黑雞,該種雞不僅全身烏黑,包括其骨骼和內臟也全是黑的,只有血液是紅色的。
  • 姆巴佩被瑞士研究機構視為世界足壇身價最高球員
    新華社巴黎1月7日電(記者蘇斌)位於瑞士的國際體育研究中心足球研究院7日公布了歐洲五大聯賽球員轉會身價研究報告,效力於巴黎聖日耳曼的法國新星姆巴佩以2.185億歐元(1歐元約合7.86元人民幣)成為世界足壇身價最高球員。
  • 在淡淡的鄉愁中,品一品洛林味道
    大部分中國人第一次聽說「洛林地區」是在中學語文課本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