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ature:HIV-1感染與樹突細胞的關係

2021-01-11 生物谷

HIV-1 (人免疫缺陷病毒-1)感染不能將幹擾素導入其所感染的細胞中,但其中所涉及的機制卻沒有被確定。樹突細胞(皮膚、黏膜和淋巴組織中的免疫細胞)調控病原體的先天檢測及在適應性免疫中所涉及的其他免疫細胞的激活,但卻不是為了對付HIV。樹突細胞對HIV感染是有抵抗力的,雖然它們也的確與該病毒結合,並且被認為幫助T-helper細胞的感染。

現在研究表明,當HIV感染的通常阻斷被樹突細胞繞過時(通過暴露於 Vpx accessory 來實現,它是一種來自猴免疫缺陷病毒SIVmac的蛋白),HIV便不會誘導I-型幹擾素響應和T-細胞激發。HIV-1的毒性也許與其能夠通過呆在樹突細胞之外來逃避先天免疫的能力有關,而且這一策略的運用可能有助於疫苗設計。(生物谷Bioon.com)

生物谷推薦英文摘要:

Nature doi:10.1038/nature09337

A cryptic sensor for HIV-1 activates antiviral innate immunity in dendritic cells
Nicolas Manel,Brandon Hogstad,Yaming Wang,David E. Levy,Derya Unutmaz& Dan R. Littmandan.littman

Dendritic cells serve a key function in host defence, linking innate detection of microbes to activation of pathogen-specific adaptive immune responses1, 2. Whether there is cell-intrinsic recognition of 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 (HIV) by host innate pattern-recognition receptors and subsequent coupling to antiviral T-cell responses is not yet known3. Dendritic cells are largely resistant to infection with HIV-14, but facilitate infection of co-cultured T-helper cells through a process of trans-enhancement5, 6. Here we show that, when dendritic cell resistance to infection is circumvented7, 8, HIV-1 induces dendritic cell maturation, an antiviral type I interferon response and activation of T cells. This innate response is dependent on the interaction of newly synthesized HIV-1 capsid with cellular cyclophilin A (CYPA) and the subsequent activation of the transcription factor IRF3. Because the peptidylprolyl isomerase CYPA also interacts with HIV-1 capsid to promote infectivity, our results indicate that capsid conformation has evolved under opposing selective pressures for infectivity versus furtiveness. Thus, a cell-intrinsic sensor for HIV-1 exists in dendritic cells and mediates an antiviral immune response, but it is not typically engaged owing to the absence of dendritic cell infection. The virulence of HIV-1 may be related to evasion of this response, the manipulation of which may be necessary to generate an effective HIV-1 vaccine.

相關焦點

  • Nature:揭示腸道杯狀細胞新功能---護送抗原到樹突細胞
    「我們證實杯狀細胞在人們和小鼠中發揮著同樣作用」,論文共同主要研究員Rodney D. Newberry博士,「我們早已知道當人們攝取一種蛋白或抗原時,在腸道裡被稱作樹突細胞的免疫細胞消化它,這樣人們就對它產生耐受性。但是我們不知道樹突細胞和抗原是如何聯繫起來的。根據我們的實驗,杯狀細胞似乎發揮著『月老』的作用,將人們吃的食物和樹突細胞結合在一起。」
  • 漿細胞樣樹突狀細胞由Ly6D+淋巴祖細胞發育而來
    漿細胞樣樹突狀細胞由Ly6D+淋巴祖細胞發育而來 作者: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19/7/28 18:34:14 新加坡A-STAR研究所的Florent Ginhoux研究組揭示了漿細胞樣樹突狀細胞由不同於髓系的
  • hiv是什麼 hiv早期症狀有哪些
    hiv我們了解的並不多,但是其實如果說到愛滋病應該是大家都知道的,那麼hiv是什麼呢?hiv早期症狀有哪些呢?對於愛滋病我們還是比較恐懼的,HIV這類病毒專門破壞的就是人體的免疫細胞不得不防。hiv病毒暫時還沒有有效的方法能治療,只有針對它的傳播途徑來預防。那麼hiv怎麼預防呢?它的傳播途徑又有哪些呢,這些都是需要我們注意的。
  • Nature Rev Neurosci典藏綜述:樹突百年,計算模型點亮樹突功能
    此外,需要實驗來驗證軸突投射的重新連接可能導致共激活軸突在同一個樹突分支上的分組,涉及識別給定細胞的突觸前神經元,並在發育或學習過程中跟蹤軸突活動,捕獲多個單個神經元的樹突活動。在動物學習或執行不同任務時,檢驗和預測不同的樹突整合模式,這些模式在不同的計算條件下,由不同的傳導和解剖特徵所介導。
  • 我國科學家揭示HIV-1病毒核心進入宿主細胞核機制
    2020年5月20日訊/生物谷BIOON/---在一項新的研究中,來自中國科學院和華中科技大學的研究人員通過聯合使用細胞分子成像和電子顯微鏡,發現了HIV-1病毒核心是如何進入宿主細胞核的。
  • Cell Rep:新研究表明從一開始就壓制HIV至關重要
    白細胞配有自己的「步兵單位」:淋巴細胞、吞噬細胞和粒細胞等。吞噬細胞群體具有一類更特殊的步兵單位,稱為「漿細胞樣樹突細胞(plasmacytoid dendritic cell, PDC)」。這些較小的圓形細胞在身體中巡邏,專門從事病原體檢測和抗病毒反應協調。換句話說,它們是舉報人,通過這些舉報可以啟動整個防禦過程。當它們檢測到威脅時,它們會改變形狀並產生稱為樹突的突起。
  • 兩篇Nature揭示逆轉HIV潛伏的新策略
    2020年1月23日訊/生物谷BIOON/---全世界大約有3800萬人感染了愛滋病病毒(HIV),在美國大約有110萬人感染了這種病毒。當前,HIV感染者接受抗逆轉錄病毒藥物(ART)治療,這種治療可以將HIV抑制到血液中無法檢測到的水平,但是這種病毒在潛伏感染的靜止CD4+ T細胞中持續存在。免疫系統無法識別這些細胞,而且目前沒有任何療法可以消除它們。
  • Nature子刊:受體靶向的工程益生菌可減輕感染!
    BLP菌在腸道定植,減少Lm黏膜定植和全身播散,保護小鼠免受致命感染。BLP通過阻斷核因子κB和肌球蛋白輕鏈激酶介導的主要上皮連接蛋白的再分配,競爭性地排除Lm,改善Lm誘導的腸道屏障功能障礙。此外,BLP通過招募FOXP3+T細胞、CD11c+樹突狀細胞和自然殺傷細胞來增強腸道免疫調節功能。
  • Nature 中文摘要 05 May 2016
    Martin    http://www.nature.com/nature/journal/v533/n7601/full/nature17677.html 儘管強力抗逆轉錄病毒藥物可以成功控制人免疫缺陷病毒類型1 (HIV-1) 感染,在製備有效HIV-1疫苗方面卻鮮有進展。
  • Nature:皰疹病毒感染的新觀點
    生物谷報導:關於皰疹病毒感染的傳統觀點是,它們要麼是活躍的和有害的,要麼頂多是潛伏的、只是眼下無害。但對小鼠所做的新的研究表明還存在第三種情況:它們可能對慢性皰疹病毒感染有一個直接的好處。該研究結果發表在最新一期的《自然》雜誌上。
  • 新型細胞療法!同種異體活化樹突狀細胞ilixadencel一線治療轉移性...
    2019年08月31日訊 /生物谷BIOON/ --瑞典生物技術公司Immunicum AB近日公布其同種異體樹突狀細胞(DC)療法ilixadencel治療轉移性腎細胞癌(mRCC)的II期臨床研究MERECA的頂線結果。
  • Nat.Rev.Immuno:樹突狀細胞和移植免疫耐受的研究綜述
    生物谷報導:近年來,人們對於樹突狀細胞的概念從單一的作為免疫反應的激活者,轉換到它們是免疫調節的關鍵細胞,其中包括它們能夠誘導並維持免疫耐受。研究人員進一步的認識到樹突狀細胞在表型和功能上的可塑性,發展了離體和在體地調控它們的生長與成熟的技術,並以此為基礎利用它們內在的致耐受性來發揮治療作用。
  • HIV可感染腦細胞,並從大腦中轉移到外周器官
    HIV通過感染CD4陽性(CD4+)T細胞來攻擊免疫系統,其中CD4+ T細胞是一種對抵禦感染至關重要的白細胞。如果不進行治療,HIV會破壞CD4+ T細胞,從而降低人體發動免疫反應的能力--最終導致愛滋病(AIDS)。cART能有效抑制HIV感染,幫助許多HIV感染者活得更久、更健康。
  • Nature中文摘要 17 September 2015
    of synaptic memory traces in the motor cortex運動皮層中突觸記憶痕跡的標記和光學擦除http://www.nature.com/nature/journal/v525/n7569/full/nature15257.html一種新型光活化探針可以定位於近期活躍的神經樹突棘進行操縱
  • nature中文摘要 9 April 2015
    Branch-specific dendritic Ca2+ spikes cause persistent synaptic plasticity樹突棘分枝特異的樹突Ca2+電位誘導持續的突觸可塑性http://www.nature.com/nature/journal/v520/n7546
  • Nature:HIV研究重大進展!揭示烏白眉猴遭受SIV感染卻不產生AIDS之謎
    2018年1月9日/生物谷BIOON/---和平共處,而不是戰爭:這就是在西非發現的一種被稱作烏白眉猴(sooty mangabey)的猴類物種處理猿猴免疫缺損病毒(simi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 SIV,與HIV存在著密切的同緣關係)感染並避免產生類似獲得性免疫缺陷症候群(AIDS,俗稱愛滋病)的疾病的方式。
  • 樹突狀細胞來源的鐵調素通過螯合微生物群中的鐵促進黏膜癒合
    樹突狀細胞來源的鐵調素通過螯合微生物群中的鐵促進黏膜癒合 作者: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20/4/11 13:46:02 樹突狀細胞來源的鐵調素可以螯合微生物群中的鐵以促進黏膜癒合,這一成果由美國康奈爾大學Gregory F
  • 白細胞介素6的持久性受到樹突狀細胞來源血液緩衝系統的調節
    白細胞介素6的持久性受到樹突狀細胞來源血液緩衝系統的調節 作者: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20/12/25 14:43:07 2020年12月22日,麻省理工學院Daniel Lingwood課題組在《免疫》雜誌發表論文表明,
  • 研究發現HIV-1複製的關鍵過程逆轉錄和脫衣殼都發生在細胞核內
    人類免疫缺陷病毒1型(HIV-1)是一類主要的HIV病毒,其選擇性地侵入CD4+T淋巴細胞和單核巨噬細胞亞群,也能感染B細胞、小神經膠質細胞及骨髓幹細胞,是引起獲得性免疫缺陷症候群(AIDS)的主要毒株。以這HIV-1為代表的逆轉錄病毒的感染通常涉及病毒脫衣殼、RNA基因組逆轉錄成DNA,然後整合到宿主細胞基因組中。
  • Nature 中文摘要 16 June 2016
    /nature/journal/v534/n7607/full/nature18282.html目前,蛋白質合成與細胞內應激反應通路是否可以相互作用來控制幹細胞功能,還屬未知。Quakehttp://www.nature.com/nature/journal/v534/n7607/full/nature18323.html 直接譜系重編程代表細胞和轉錄組的顯著改變。然而,重編程過程中個體細胞所經歷的中間狀態在很大程度上是不明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