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ature:揭示腸道杯狀細胞新功能---護送抗原到樹突細胞

2020-12-16 生物谷


杯狀細胞可能是治療炎性腸道疾病、乳糜瀉和食物過敏的一個潛在靶標。圖中,小鼠攝取的糖類抗原經由腸道杯狀細胞(紅色)運送到樹突細胞(綠色)。樹突細胞利用抗原教會免疫系統認識到食物抗原是無害的抗原,而不是傳染原。

每次吃飯時,腸道免疫細胞就像是城堡哨兵,擋住有害細菌,而允許維生素和營養物質通過。

如今,來自華盛頓大學聖路易斯醫學院的研究人員在小鼠腸道中鑑定出一種護送食物抗原或蛋白到樹突細胞的細胞,即杯狀細胞(goblet cell),這樣免疫系統就不會對它們發起免疫攻擊。

他們的發現闡明了排列在腸道壁上的杯狀細胞的新功能,因而給科學家提供一種潛在性靶標來治療炎性腸道疾病(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乳糜瀉(celiac disease)和食物過敏---這些疾病都是由於免疫系統過分活躍而導致的。相關研究結果於2012年3月14日發表在《自然》期刊上。

「我們證實杯狀細胞在人們和小鼠中發揮著同樣作用」,論文共同主要研究員Rodney D. Newberry博士,「我們早已知道當人們攝取一種蛋白或抗原時,在腸道裡被稱作樹突細胞的免疫細胞消化它,這樣人們就對它產生耐受性。但是我們不知道樹突細胞和抗原是如何聯繫起來的。根據我們的實驗,杯狀細胞似乎發揮著『月老』的作用,將人們吃的食物和樹突細胞結合在一起。」利用一種新的成像技術,科學家們在活著的小鼠中實時觀察腸道的內部功能。他們觀察到小鼠吞食的一種用分子標記的糖類抗原經由杯狀細胞傳遞到樹突細胞。

樹突細胞在免疫系統中發揮著一種關鍵性作用。但是,直到現在科學家們一直認為腸道內杯狀細胞只能發揮一種作用,即分泌粘液(mucus)。

根據論文主要共同研究員和免疫學與病理學助理教授Mark J. Miller博士的說法,抗原開始時位於粘液屏障的一邊,而免疫系統中的樹突細胞在另一邊。Miller和Newberry使用雙光子成像(two-photon imaging)技術來觀察杯狀細胞運輸抗原跨越粘液屏障。

「在任何給定時間,都存在運輸抗原的杯狀細胞」,Miller說,「它似乎就是這種機制運輸食物抗原和甚至可能是自身抗原到樹突細胞從而誘導耐受性。如果樹突細胞接觸到這些抗原,它們就能夠告訴T細胞:這些抗原是無害的抗原,而不是傳染原。」

他說,這些發現是比較重要的,因為科學家們如今知道腸道中產生的免疫應答可能與它依賴樹突細胞隨後對抗原進行加工處理那樣,同樣地依賴杯狀細胞事先能夠傳輸抗原到樹突細胞。Miller說,沒有人以前知道這點,這是因為直到最近他們通過新成像技術才能夠在活著的動物中觀察腸道免疫細胞如何發揮作用。

Miller和Newberry也研究健康人腸道組織,其中它是從接收減肥手術的病人中摘除下來的。研究結果清晰地表明杯狀細胞在人腸道中發揮的功能與在小鼠中的一樣,這就使得杯狀細胞很可能成為有效的藥物作用靶標,從而來治療免疫系統過度激活而導致的炎性腸道疾病和其他腸道問題。

在當前這項研究中,研究人員以正常和健康的小鼠為研究對象,但是研究人員當前正在利用同樣的成像技術來研究杯狀細胞和樹突細胞在炎症或感染發生時如何發揮出不同作用。他們也計劃研究其他組織(如肺部)中產生粘液的杯狀細胞以便確定它們在身體其他地方是否也發揮著同樣的作用。(生物谷:towersimper編譯)

版權所有,若未得到批准,請勿轉載。

Goblet cells deliver luminal antigen to CD103+ dendritic cells in the small intestine

Jeremiah R. McDole, Leroy W. Wheeler, Keely G. McDonald, Baomei Wang, Vjollca Konjufca, Kathryn A. Knoop, Rodney D. Newberry & Mark J. Miller

The intestinal immune system is exposed to a mixture of foreign antigens from diet, commensal flora and potential pathogens. Understanding how pathogen- specific immunity is elicited while avoiding inappropriate responses to the background of innocuous antigens is essential for understanding and treating intestinal infections and inflammatory diseases. The ingestion of protein antigen can induce oral tolerance, which is mediated in part by a subset of intestinal dendritic cells (DCs) that promote the development of regulatory T cells. The lamina propria (LP) underlies the expansive single-cell absorptive villous epithelium and contains a large population of DCs (CD11c+ CD11b+ MHCII+ cells) comprised of two predominant subsets: CD103+ CX3CR1− DCs, which promote IgA production, imprint gut homing on lymphocytes and induce the development of regulatory T cells, and CD103− CX3CR1+ DCs (with features of macrophages), which promote tumour necrosis factor-α (TNF-α) production, colitis, and the development of TH17 T cells. However, the mechanisms by which different intestinal LP-DC subsets capture luminal antigens in vivo remains largely unexplored. Using a minimally disruptive in vivo imaging approach we show that in the steady state, small intestine goblet cells (GCs) function as passages delivering low molecular weight soluble antigens from the intestinal lumen to underlying CD103+ LP-DCs. The preferential delivery of antigens to DCs with tolerogenic properties implies a key role for this GC function in intestinal immune homeostasis.

相關焦點

  • 研究揭示腸道生發中心B細胞選擇的可調動力學
    研究揭示腸道生發中心B細胞選擇的可調動力學 作者: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20/10/31 20:02:34 2020年10月28日出版的《自然》雜誌在線發表了美國洛克菲勒大學Gabriel D.
  • Nature:HIV-1感染與樹突細胞的關係
    HIV-1 (人免疫缺陷病毒-1)感染不能將幹擾素導入其所感染的細胞中,但其中所涉及的機制卻沒有被確定。樹突細胞(皮膚、黏膜和淋巴組織中的免疫細胞)調控病原體的先天檢測及在適應性免疫中所涉及的其他免疫細胞的激活,但卻不是為了對付HIV。樹突細胞對HIV感染是有抵抗力的,雖然它們也的確與該病毒結合,並且被認為幫助T-helper細胞的感染。
  • 漿細胞樣樹突狀細胞由Ly6D+淋巴祖細胞發育而來
    漿細胞樣樹突狀細胞由Ly6D+淋巴祖細胞發育而來 作者: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19/7/28 18:34:14 新加坡A-STAR研究所的Florent Ginhoux研究組揭示了漿細胞樣樹突狀細胞由不同於髓系的
  • 吳鵬團隊揭示檢測腫瘤抗原特異性T細胞的方法
    我們在此介紹FucoID,這是一種可檢測內源性抗原特異性T細胞的通用平臺,可用於研究其生物學過程及功能。通過這種依賴性相互作用的標記方法,可以檢測到腫瘤內TSA反應性CD4+、CD8+ T細胞,以及TSA抑制性CD4+ T細胞。根據旁觀者T細胞的細胞表面酶促巖藻糖基生物素化作用,可將這些細胞從旁觀者T細胞中分離出來。
  • MAIT細胞抗原有效性和特異性的分子基礎
    MAIT細胞抗原有效性和特異性的分子基礎 作者: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20/3/3 16:37:42 近日,澳大利亞莫納什大學Jamie Rossjohn、昆士蘭大學David P.
  • 新型細胞療法!同種異體活化樹突狀細胞ilixadencel一線治療轉移性...
    2019年08月31日訊 /生物谷BIOON/ --瑞典生物技術公司Immunicum AB近日公布其同種異體樹突狀細胞(DC)療法ilixadencel治療轉移性腎細胞癌(mRCC)的II期臨床研究MERECA的頂線結果。
  • 樹突狀細胞來源的鐵調素通過螯合微生物群中的鐵促進黏膜癒合
    樹突狀細胞來源的鐵調素通過螯合微生物群中的鐵促進黏膜癒合 作者: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20/4/11 13:46:02 樹突狀細胞來源的鐵調素可以螯合微生物群中的鐵以促進黏膜癒合,這一成果由美國康奈爾大學Gregory F
  • 腸道菌群是如何控制免疫系統的?
    其它細胞類型包括: 分泌黏液的杯狀細胞 分泌抗菌分子的潘氏細胞 腸道內分泌細胞 腸上皮細胞可以從黏液層到固有層之間接收和傳遞信號,反之亦然。
  • 白細胞介素6的持久性受到樹突狀細胞來源血液緩衝系統的調節
    白細胞介素6的持久性受到樹突狀細胞來源血液緩衝系統的調節 作者: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20/12/25 14:43:07 2020年12月22日,麻省理工學院Daniel Lingwood課題組在《免疫》雜誌發表論文表明,
  • 靜脈接種納米粒子疫苗可產生幹細胞樣TCF1+新抗原特異性CD8+ T細胞
    靜脈接種納米粒子疫苗可產生幹細胞樣TCF1+新抗原特異性CD8+ T細胞 作者: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20/11/4 16:58:48 美國國立衛生研究院Robert A.
  • Nature子刊:治療性B肝疫苗新進展,淋巴結靶向納米疫苗免疫新機制
    該研究還進一步揭示了鐵蛋白納米顆粒抗原被淋巴結SIGNR1+抗原呈遞細胞主動靶向識別、轉運、誘導Tfh和B細胞活化應答的免疫學新機制。進一步的免疫學機制研究發現,鐵蛋白納米顆粒同時主動靶向小鼠淋巴結中常駐的SIGNR1+巨噬細胞和SIGNR1+樹突狀細胞,分別促進了B細胞和Tfh細胞的活化應答,協同誘導抗體產生。這種SIGNR1+細胞靶向特性也利用人淋巴結的臨床樣品獲得驗證(人DC-SIGN是小鼠SIGNR1的同源分子)。
  • 腸道菌群調節人類免疫細胞動力學
    腸道菌群調節人類免疫細胞動力學 作者: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20/11/27 13:03:01 美國斯隆·凱特琳紀念癌症中心Joao B.
  • 腫瘤細胞如何「黑化」,樊嘉院士團隊首次揭示肝癌原發腫瘤和早期...
    該研究首次揭示肝癌原發腫瘤和早期復發腫瘤的免疫微生態系統存在顯著差異。在肝癌早期復發瘤內,負責免疫識別的樹突狀細胞(DC)和負責免疫攻擊的CD8+ T細胞數量更多,而發揮免疫抑制作用的調節性T細胞數量更少,提示早期復發肝癌的免疫逃逸機制有別於肝癌原發瘤。
  • 肝腦腸神經弧維持腸道Treg細胞的生態位
    他們表明肝腦腸神經弧維持腸道Treg細胞的生態位。該研究於2020年6月11日發表於國際學術期刊《自然》雜誌上。 他們報告了一種新型的肝腦腸神經弧,可確保腸道中外周調節性T細胞(pTreg細胞)細胞的適當分化和維持。肝迷走神經感覺傳入負責間接感測腸道微環境,並將感覺輸入傳遞至腦幹的孤束核,最終到達迷走副交感神經和腸神經元。
  • Nature:新型單細胞分析技術揭示幹細胞中的複雜突變
    2014年12月30日 訊 /生物谷BIOON/ --近日,來自波士頓兒童醫院等處的研究人員利用新型的單細胞基因分析技術揭示了多能幹細胞的多種遺傳突變,相關研究刊登於國際著名雜誌Nature上,為後期開發治療疾病的新型再生性療法提供了一定的幫助和希望
  • 科學家揭示人組織遷移CD8+ T細胞的特徵
    科學家揭示人組織遷移CD8+ T細胞的特徵 作者: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20/12/12 20:14:43 美國賓夕法尼亞大學Michael R.
  • 科學家揭示受體DNGR-1的功能
    科學家揭示受體DNGR-1的功能 作者: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20/12/22 22:07:09 英國弗朗西斯·克裡克研究所Caetano Reis e Sousa小組取得一項新突破。
  • 人細胞毒性T細胞單細胞代謝譜的揭示
    人細胞毒性T細胞單細胞代謝譜的揭示 作者: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20/9/2 16:14:30 美國史丹福大學Sean C. Bendall小組揭示了人細胞毒性T細胞的單細胞代謝譜。
  • 免疫療法要起效,這兩種細胞很重要
    人們發現,直接刺激T細胞不管用的話,可以請小夥伴來幫忙。通過免疫調控療法可以動員樹突狀細胞,然後樹突狀細胞可以動員殺手T細胞們去腫瘤微環境執行任務。樹突狀細胞有好幾種,我們已知的神助攻是表達Batf3的傳統1型樹突狀細胞(cDC1)。
  • 它裡面不僅有幹細胞,還有抗癌免疫細胞!
    樹突狀細胞,作者:Daisy Chung 樹突狀細胞(DC)是一種抗原呈遞細胞,它能像快遞員一樣,把靶細胞抗原交給後方的 NK 細胞是先天免疫的重要組成部分,人體免疫的第一道防線,具備「廣譜」的細胞毒殺作用。 與 T、B 細胞不同,NK 細胞不需要「快遞員」送抗原,第一時間就能加入「戰鬥」,同樣通過穿孔素和顆粒酶裂解靶細胞,還能釋放促炎細胞因子進行免疫調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