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因斯坦談佛教

2021-02-19 體解大道

感 謝 關 注 體 解 大 道    發 無 上 心 圓 滿 菩 提

超越科學的一門科學


愛因斯坦思維敏捷深邃,思路廣泛無所不及,他曾研究過《大藏經》、《易經》,他知道科學是有局限的,在他的日記裡曾三次提到《易經》,並寫道:「如果將來有一個能代替科學學科的話,那麼這一學科唯一的就是佛教。」雖然佛經只是無邊佛法的一部分,愛因斯坦已從佛經中看到了佛法超科學的端倪。

「我知道很多人,會無法接受,因為這方面的信息接觸得太少了。多接觸一些現在最前衛的科學發現,你就會慢慢明白,人類對宇宙、對地球和對人體是多少的無知。人體對現在的科學家來說,還是一個迷!永遠的迷。」

——愛因斯坦

「當科學家登上一座高山後,卻發現神學家早就坐在那裡了!」


——愛因斯坦

 

科學是人類對佛學的驗證


「如果世界上有一個宗教不但不與科學相違,而且每一次的科學新發現都能夠驗證她的觀點,這就是佛教。」(《愛因斯坦文集》,第一卷。)

「我不能設想真正的科學家會沒有這樣深摯的信仰。這情況可以用這樣一個形象來比喻:科學沒有宗教就象瘸子,宗教沒有科學就象瞎子。」(《愛因斯坦文集》,第三卷。)


「空間、時間和物質,是人類認識的錯覺」。——愛因斯坦

愛因斯坦是一個和平主義者,他為人和藹友善,同時謙虛卻又特立獨行,從而受到廣泛的尊敬。他有時會講講笑話,並愛好航行和拉小提琴。他還是個心不在焉的教授,經常丟三落四,專心於思考物理問題而忽視周圍的世界。他還是位素食主義者,他曾說:我認為素食者的人生態度,乃是出自極單純的生理上的平衡狀態,因此對於人類的理想是有所裨益的。


愛因斯坦相信一種宇宙宗教感覺(cosmic religious feeling),但反對一個人格化的神。他曾說:未來的宗教將是一種宇宙宗教,而佛教包括了對於未來宇宙宗教所期待的特徵:它超越人格化的神,避免教條和神學,涵蓋自然和精神兩方面,它更是基於對所有自然界和精神界事物作為一個有意義整體的體驗而引發的宗教意識。佛教正符合了這個描述。如果有任何能夠應付現代科學需求的宗教,那必定是佛教。

 

未來的宗教將是一種宇宙宗教

它將是一種超越人格化神,遠離一切教條和神學的宗教。這種宗教,包容自然和精神兩個方面,作為一個有意義的統一體,必定是建立在由對事物的——無論是精神,還是自然的——實踐與體驗而產生的宗教觀念之上的。佛教符合這種特徵。

——愛因斯坦

 

 

我願成為佛教徒

愛因斯坦所寫自傳的談論中談到:「我不是一名宗教徒,但如果我是的話,我願成為一名佛教徒。」

2017年2月 恩師告訴我:「快就是慢,慢就是快。」這句一直以為理解,其實一直不夠。夢中恩師告知,這是一個方程式。黑板上寫滿了換算等式,就像愛因斯坦的那個黑板如圖。畢竟是夢。無論如何末學堅信,用人類的語言講,佛教是超越科學的科學!隨喜您的轉發功德。普皆回向。——滴水感恩

相關焦點

  • 宗教與科學——愛因斯坦談佛教
    —愛因斯坦(《愛因斯坦文集》,第一卷。 )  「我不能設想真正的科學家會沒有這樣深摯的信仰。這情況可以用這樣一個形象來比喻:科學沒有宗教就象瘸子,宗教沒有科學就象瞎子。」(《愛因斯坦文集》,第三卷。  愛因斯坦相信一種宇宙宗教感覺(cosmic religious feeling),但反對一個人格化的神。他曾說:未來的宗教將是一種宇宙宗教,而佛教包括了對於未來宇宙宗教所期待的特徵:它超越人格化的神,避免教條和神學,涵蓋自然和精神兩方面,它更是基於對所有自然界和精神界事物作為一個有意義整體的體驗而引發的宗教意識。佛教正符合了這個描述。
  • 宗教與科學:愛因斯坦談佛教.....
    如果世界上有一個宗教不但不與科學相違,而且每一次的科學新發現都能夠驗證她的觀點,這就是佛教。(《愛因斯坦文集》第一卷)我不能設想真正的科學家會沒有這樣深摯的信仰。愛因斯坦是一個和平主義者,他為人和藹友善,同時謙虛卻又特立獨行,從而受到廣泛的尊敬。
  • 愛因斯坦眼中的佛教
    愛因斯坦如果有任何能夠應付現代科學需求的宗教,那必定是佛教。——愛因斯坦佛教是與科學共依存的宗教。——愛因斯坦空間、時間和物質,是人類認識的錯覺。——愛因斯坦沒有科學的宗教是瘸子,沒有宗教的科學是瞎子。——愛因斯坦人生最後的領域,只能在宗教中才能找到答案。——愛因斯坦未來的宗教將是一種宇宙宗教。
  • 愛因斯坦:佛教,科學的終極歸宿!
    愛因斯坦說:「如果世界上有一個宗教不但不與科學相違,而且每一次的科學新發現都能夠驗證她的觀點
  • 基於佛教哲學來審視愛因斯坦與玻爾的爭論
    本文基於佛教哲學來重新審視愛因斯坦與玻爾的爭論,簡要介紹了他們爭論的過程和本質以及佛教哲學的基本概念,在此基礎上,用佛教哲學來重新解釋量子力學的現象,並比較了它與愛因斯坦和玻爾的觀點的差別。 同時,對當代多名頂級物理學家有關解釋量子現象的哲學觀點進行了剖析。
  • 愛因斯坦談宗教與科學
    ▲ 愛因斯坦人類所思所做的一切都關係到滿足深切的需要和減輕苦痛。想要理解精神活動及其發展,就要時常記住這一點。
  • 楊振寧:從科學的角度,談佛教
    如果這一理論描述、解釋和指導的對象廣泛而重要,這一理論就被稱為偉大的科學理論,如牛頓力學,愛因斯坦的相對論。牛頓力學適用於所有宏觀物體(非微觀粒子尺度)在非接近光速運動時所遵循的規律,相對論能描述所有宏觀物體在相對光速而言的低速,以及接近於光速的高速運動時的規律。
  • 丘成桐談幾何:從黎曼、愛因斯坦到弦論
    愛因斯坦跟希爾伯特互相競爭,也互相幫忙。1915年,二人相遇。他們之間的討論激發了兩人的靈感並促成了廣義相對論中愛因斯坦運動方程的誕生(希爾伯特發現了希爾伯特作用量,可以用來簡潔地推導愛因斯坦方程,而愛因斯坦直接創建了這個方程)。數學家希爾伯特甚至比愛因斯坦更早地推導出了這個方程。
  • 談佛教的心靈環保——黃書瑋
    前言一般談到環保,總認為是外在環境如何保護得更自然之謂,而佛教所談的環保,則著重在身心靈上如何順應自然之法則,今天的社會是處在科技進步,工業化高度增長的世紀,是人類在尖端科學文明上有高速超越的時代。人類的生活在物質上更加富裕和充實,緊接著而來的則是物質文明的黃金時代。
  • 科學在印證佛教的正確
    導讀:佛法、科學,其實只是兩個名相,因此,你可以說佛陀說法49年,講述的是全宇宙(十法界)的「科學」,也可以說愛因斯坦的老師、量子理論之父——普朗克博士,講述的是現代人易懂易信的物質的「佛法」。獻給不信佛教甚至排斥佛教的人們科學的腳步在印證佛教的正確在現代社會,有相當一部分人認為佛教是封建迷信,信仰佛教的人是被迷住了,有一些不懂佛法的人持這種相當輕率的態度。
  • 王作安談佛教教風建設:個別人嚴重違規破戒損害佛教形象
    來源標題:王作安談佛教教風建設:個別人嚴重違規破戒損害佛教形象 12月15日下午,「中國佛教協會」官方微信公眾號公布了中央統戰部副部長、國家宗教事務局局長王作安在中國佛教協會第十次全國代表會議開幕式上的講話全文。
  • 量子力學與佛教禪修加持(一)
    量子糾纏:幽靈般的遠距離作用EPR佯謬(概念自學吧,E是愛因斯坦,P是他的博士後助理,前蘇聯的克格勃Boris Podolsky這篇論文是他執筆的,因為那時愛因斯坦的英文不大好,R是Nathan Rosen另一位博士後助理,後來提出了「蟲洞」理論也是大牛
  • 愛因斯坦與奧林匹亞科學院
    哈比希特、索羅文與愛因斯坦(來源:wikipedia)愛因斯坦是一位偉大的科學巨匠,他帶領著我們探索時間的奧秘。但你知道麼?愛因斯坦還是一位不折不扣的大哲學家呢!這要從他和幾位好朋友創建的一個學院說起。
  • 量子力學與佛教
    不過有了這個基礎,這幾年不間斷地閱讀布萊恩•格林等人的著作,並學習明德學院物理學教授理察•沃夫森(Richard Wolfson)專門為非科學家開設的課程——愛因斯坦的相對論和量子革命,對於物理學總算有了一點粗淺的了解。
  • 楊振寧:物理學三大革命 愛因斯坦貢獻了兩個半
    昨天下午,「啟初·天才相對論——愛因斯坦的異想世界」特展開幕,與會嘉賓中唯一見過愛因斯坦的人,是97歲的楊振寧教授。1922年,愛因斯坦到訪上海前一個多月,楊振寧在合肥出生。楊振寧:我聽說解放日報社要和以色列希伯來大學合作一個關於愛因斯坦的展覽,而愛因斯坦又是我非常佩服仰慕的物理學界大人物,能參觀這個展覽我當然很願意,我自然就來了。記者:您是當今世界極少數曾見過愛因斯坦的人,能否談談您和愛因斯坦的交往?
  • 愛因斯坦的世界觀
    愛因斯坦在《我的世界觀》中寫道:「要追究一個人自己或一切生物生存的意義或目的,從客觀的觀點看來,我總覺得是愚蠢可笑的。可是每個人都有一定的理想,這種理想決定著他的努力和判斷的方向。就在這個意義上,我從來不把安逸和快樂看作是生活目的本身——這種倫理基礎,我叫它豬欄的理想。
  • 我的世界觀:希伯來大學前校長談「愛因斯坦對當今世界的影響」
    今年是愛因斯坦誕辰140周年,由上海解放日報策劃的「愛因斯坦的異想世界特展」中國大陸首站定檔上海。在將近兩個月(8月2日-10月22日)的展覽中,包括E=MC²手稿、廣義相對論手稿、諾貝爾獎章、與羅素等人的通信真跡等在內的133件珍貴展品,將帶觀眾全面了解愛因斯坦的生平,包括求學、成就、情感、生活、信仰、榮譽等。
  • 【學習效率最大化】愛因斯坦給兒子的建議
    「這就是將學習效率最大化的方式——即當你如此沉醉於做某件事情的時候,甚至都沒有意識到時間的流逝。」——愛因斯坦這封父親寫給孩子的信,來自艾爾伯特·愛因斯坦。1915年,36歲的愛因斯坦住在飽受戰爭摧殘的柏林,而他已疏遠的妻子米列娃和他們的兩個兒子漢斯·艾爾伯特·愛因斯坦和愛德華·「泰特」·愛因斯坦則住在相對安全的維也納。同年11月4日,愛因斯坦剛剛完成一份兩頁的傑作,這份傑作將把他推送進國際名人行列,並載入榮譽史冊——他的廣義相對論。
  • 愛因斯坦晚年為什麼會研究神學,答案已經明確
    愛因斯坦晚年為什麼會痴迷神學,我們一起來尋找答案。要解開這些謎團,我們首先得從科學學與神學的關係問題開始:通過前幾章對意識的簡單解析,我們大概清楚,意識是物質產生的。是物質經過幾十億年變化的結果,在精神意識出現之前,所有的意識形態都只是短暫的,瞬間的。
  • 為什麼偉大的科學家愛因斯坦和牛頓,下半生都去研究神學?
    牛頓和愛因斯坦都是偉大的科學家,他們的一生為社會做出了很大的貢獻。一直以為,科學和神學論是個對立的話題,一般人都認為,相信科學的人是不會相信鬼神傳說的,因為那是一種迷信的說法。更不用說站在人類科學頂端的兩位「巨人」愛因斯坦和牛頓了,他們肯定也不會相信神學的。但是令人驚訝的是愛因斯坦和牛頓在晚期都去研究神學了。這是為什麼呢?自人類文明起源以來,世界各地都有自己的宗教信仰。東亞、東南亞中南半島的很多國家都信仰佛教,如中國、韓國、日本、越南、泰國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