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穆王時期「宗周」是雒邑嗎?聊一聊我眼中的西安與洛陽.(十)​

2021-02-07 註冊的微世界

周穆王這個中國歷史上第一傳奇君王,有關他的事跡,當然不可能簡單聊完。然而,還是要結合我在這一系列文章中的主題來說,當然是要選與西安和洛陽這兩個城市相關的內容了。我想,很有可能我這篇文章會使一些特別熱愛西安的朋友不太滿意,更會有些地域黑認為我是要刻意地抹黑什麼!只能說,這已經是我這一系列文章中的第十篇,四五萬字寫下來,如果依舊有人覺得我實在厚彼薄此的話,只能說,您壓根就沒看我寫的是什麼了。

在上篇文章中,我提到了在《穆天子傳》中曾經有記:「自宗周瀍水以西」的內容。我也特別註明了,個人認為這個很有可能是一個筆誤。然而在另外一部史書《後漢書·東夷列傳》中又有記:「後徐夷僭號,乃率九夷以伐宗周,西至河上。」在這裡面也提到了「宗周」一說,而這裡面所提到的「宗周」,也比較廣泛地被認為是「雒邑」。那麼,究竟這個「宗周」,或者說是在周穆王時期的「宗周」究竟是哪裡呢?


如果有朋友看過我之前的文章的話,應該會有印象,我是很認可在西周時期,「豐鎬」和「雒邑」分別是周王朝的「宗周」與「成周」這種說法的。當然,也始終有朋友試圖證明「成周」指的是「豐鎬」一說,在這上面,已經沒什麼討論的必要了。然而,在上篇文章中也聊到了,在周穆王時期「以下都於西鄭」,已經將設在「豐鎬」的國都轉移到了「西鄭」。那麼,如果這一重大的歷史事件沒有什麼太大爭議的話,以我的觀點就是,此時的「豐鎬」,也自然而然地暫時失去了「宗周」的名號。


我在之前的文章中曾經專門寫到過關於「豐鎬」的內容,也將我對於現有的「豐鎬遺址」規模並沒有人們想像中那麼大的看法有了比較明確的闡述。簡單的總結就是,在周早期,對於「豐邑」和「鎬京」的建設並沒有完全按照標準的國都建制來建設,而是將部分功能,尤其是祭祀和宗廟留在了「周原」,所以,也始終有「宗周」是在現在陝西省寶雞市內「周原」的說法。同時,關於「宗周」的定義,也必然是與周氏宗廟所在相結合,所以,同樣是在我之前的文章中也曾天馬行空的設想,在周成王時期有可能是準備將「豐鎬」「周原」以城市群的方式連結出一個大「宗周」來。當然,這僅僅是我的一個想想罷了,毫無依據可言。

如果說周穆王已經「都於西鄭」,那原本就沒有(以現今的考古成果尚未發現)宗廟和祭祀配置的「豐鎬」,就肯定不能繼續被稱作「宗周」了。這樣看來,此時的「宗周」所在地只能有兩處,就是本身與「周原」距離很近的「西鄭」和早已是完全按照標準國都建制建設並經營百年的「雒邑」。


那麼,在《後漢書·東夷列傳》中提到的「宗周」究竟是哪裡呢?這就要從穆王時期周王朝內部的最大一次叛亂「徐國叛亂」聊起了。說起這個「徐國」,是一個非常古老部族,據傳,他的初代君王為在「夏禹」時治水立下大功的「伯益」之子——「嬴若木」。這也是有史記載的「嬴」姓的祖先,這與我前篇文章中所提到的《嬴秦始源》「秦出東夷」一說就形成照應了。其封地就在現今山東省臨沂市的郯城縣,國號「徐」。同時作為「嬴姓十四氏」之一,這裡也被後世認為是天下徐氏的根源所在。從夏代開始,徐國就是一個非常強大的部族,在《韓非子》中記徐國疆域:「地五百裡」。在《詩經·大雅·常武》中記載周宣王伐徐:「王謂尹氏,命程伯休父,左右陳行。戒我師旅,率彼淮浦,省此徐土。」可見,當時徐國的勢力範圍已經在山東和安徽乃至江蘇一代。這對於當時的被封諸侯國而言,自然是一個相當強大的勢力了。


具體關於徐國的內容,就不多言。值得一提的就是,在史書上記載,這個徐國的一代君王「徐偃王」曾經率領大軍發動過一次險些動搖周王朝統治的叛亂。關於這場叛亂,歷來有好多種說法,有的說是由於徐國的實力擴張太快,以至於「徐偃王」膨脹到犯下了「僭越」之罪。本身徐國就是一個橫跨千年的老邦國,到「偃王」已經31世,此時他將自己的「封君」改為「王」,同時逾制建築徐國都城。當時,周設在雒邑的王城且「方九裡」,而徐城的範圍據《漢·地理志》記載:「故徐國也,其城周十二裡。」從規模上已經大大超過了周王城。所以,周穆王組織了討伐軍對徐國發起了進攻。另一種說法是,在東方的眾多邦國不滿周穆王無心朝政,只顧著西行享樂,於是在徐國的率領下向周的國都發起了進攻!《後漢書》「偃王處潢池東,地方五百裡,行仁義,陸地而朝者三十有六國。」可見徐偃王的威望還是很高的!還有一些說法,大多與這兩種主流的相近,就不一一列舉。

究竟是僭越謀反還是被王室猜忌,這些就不過多討論。而這個徐國與本文主題相關的,則是一個事件,那就是《後漢書·東夷列傳》中記載的:「後徐夷僭號,乃率九夷以伐宗周,西至河上。」從字面上看,《後漢書》的說法是比較傾向與「叛亂」一說,就是「徐偃王」帥「九夷」之兵趁穆王西巡的當口去進攻「宗周」。這是周穆王時期的史書中第二次明確記載在「宗周」發生的大事了,那麼,這個被「徐偃王」進攻的「宗周」又究竟指的是哪裡呢?


就「西至河上」一說中的「河上」,源自《詩經·鄭風·清人》「清人在彭,駟介旁旁。二矛重英,河上乎翱翔。清人在消,駟介麃麃。二矛重喬,河上乎逍遙。清人在軸,駟介陶陶。左旋右抽,中軍作好。」是黃河邊的意思。那麼也就是說,徐國的軍隊是在進攻「宗周」時打到了黃河邊。而在此時,據《史記·秦本紀》中記載:「造父以善御幸於周繆王,得驥溫驪驊騮騄耳之駟,西巡狩,樂而忘歸。徐偃王作亂,造父為繆王御,長驅歸周,一日千裡以救亂。」也就是說,在「宗周」岌岌可危的時候,周穆王乘坐「造父」的「高鐵」一日千裡返回了「宗周」,扭轉了局勢。至於是自己打的,還是藉助或指揮「楚」來作戰的,也暫不多聊。重點還是在「宗周」。


我個人認為,此時的「宗周」,所指的應該就是雒邑。因為從史書上記載的情況,周穆王千裡馳援「宗周」,是因為「徐夷」已經攻到了黃河邊。從地理上看,能成為黃河邊的區域還是很多的。但是,能稱作「河上」的地方,卻是有特指的,那就是「鄭國」內的黃河邊。鄭國是在周宣王時期分封的「姬姓」諸侯國,本在現在陝西省渭南市,後由鄭武公遷於河南,就是現在的鄭州新鄭。兩處都臨黃河,那麼,這個「河上」肯定只能指的是現在的渭南或者鄭州了。然後,再看兩地與之間「宗周」的距離,鄭州與洛陽的距離差不多100公裡多點,到新鄭就算130-150公裡吧。那麼從渭南的鄭地算起到寶雞「周原」的話,差不多300公裡。按照周王朝時期的交通能力來看,這個距離確實有些遠了。如果要說打到了黃河邊就需要「千裡馳援」的話,似乎有些不太必要了。

還有最重要的一點就是,在《詩經·鄭風》的形成時間。以現在大多數的觀點是,《鄭風》應該是主要成於東周和春秋時期,而在周幽王時期,鄭桓公就將族人遷至位於濟(濟水)、洛(洛水)、河(黃河)、潁(潁水)之間「虢國」,也就是現在鄭州的新密附近。所以,從「鄭風」成詩的時間上看,應該指的是遷徙之後的「鄭國」。還有就是,同樣在《詩經·鄭風·清人》中提到的兩個地名「彭」和「消」,這兩個古地名分別在現在鄭州的滎陽和中牟境內。由此也可見,當時所講「西至河上」,所指的也就是到了現在河南鄭州附近的黃河邊,而所威脅到的「宗周」,就應該是雒邑。


再有就是我在前一篇文中也提到了,如果按照《穆天子傳》中周穆王西徵的路線看,他是從雒邑出發,先向北,然後從河北經山西中北部一路向西而行,而並不是像現在西行的路線從陝西寶雞西出,類似於「隴海線」。那麼,且不說這個「一日千裡」是否合理,就算可信,參考陝西西部到河南中部的地形地貌,恐怕也只能依靠著廣茂的華北平原才能實現了。所以,如果結合《穆天子傳》的話,在考慮在其中之前已經提過的「瀍水以西」,也可見在周穆王時期的「宗周」應當就是指的雒邑了。


一直以來,「宗周」都幾乎是「豐鎬」的專屬稱謂,至於為什麼會有史書記載雒邑在周穆王時期會同時被稱作「成周」和「宗周」的情況,這個問題並沒有太多的佐證出現。既然沒有特別明確和極具說服力的論據出現,那我就聊一下我的看法。這就應該先說說在《史記·周本紀》篇末太史公的那段已經被多次提及的話:「太史公曰:學者皆稱周伐紂,居洛邑,綜其實不然。武王營之,成王使召公卜居,居九鼎焉,而周復都豐、鎬。至犬戎敗幽王,周乃東徙於洛邑。」

我們不用再就這段話本身的註解討論了,我想說的是得看一下其身後的潛臺詞。重點就是那句:「學者皆稱周伐紂,居洛邑。」什麼意思?直譯過來,就是說現在的史學家們基本都認為在周武王伐紂之後,就遷都到雒邑了。那麼為什麼會有這樣普遍的看法了呢?這個上面我們其實根本不得而知,而這種討論的論據,也很有可能和我們現在有些爭論的內容相近。想想西周初年至司馬遷著《史記》時雖然肯定比現在有更多的史籍可考,但畢竟也已近千年。由於在西周時期,尤其是自穆王起,有明確史料記載的「遷都」就有兩次,且都是從「宗周」豐鎬遷出,所以,也可想在當時會產生一種觀點,那就是既然豐鎬已經不再作為固定的國都之一了,那麼將這個「宗周」的稱謂放在周王室宗廟建制完善的雒邑,也是無可厚非的。再者,自東周起,「宗周」也就是在雒邑了,加之經歷了文化昌盛,百家爭鳴的春秋時期,對於那些文人的這種「習慣」,也是很有可能養成了。


那麼就我的認知下又是什麼樣的觀點呢?說句實在話,以個人理解,這個「宗周」,尤其是在「周穆王」時期的「宗周」,我還是認為並不是在雒邑的。當然,不排除在個別時刻雒邑確實具備了「宗周」的功能,但是,這種功能並不是周穆王時期才有,而是在周成王在位,雒邑的營造時期就已經有相應的建制了。還是我以往的看法,周王朝採用的就是一個非常明顯的「雙中心」,或者可以直接叫做「雙都制」!本身就是「雙中心」運營,在當時的歷史條件下,是不可能輕易地放棄其中之一而孤獨一擲的。這種政策影響了周一朝乃至中國往後的一兩千年。直到清末、民國,我們國家的政體也幾乎一致維持著「一都多京」制,就以同樣的道理。

所以,即便按記載,穆王將國都遷到了「西鄭」,那麼,原本屬於豐鎬的「宗周」身份也應該是隨著遷到了「西鄭」,而雒邑,則是始終擔負了「成周」位居天下之中而鞏固周王朝疆域穩定的政治作用!這一點上,我的觀點始終是沒有變化的。



相關焦點

  • 聊一聊我眼中的西安與洛陽!中國歷史上最偉大的兩個城市(五)
    上文末尾,也說了本文要以周成王和「豐鎬」與「雒邑」所產生的的關係為主來聊起。那麼,我就想先聊一聊「成王遷都」這個說法。上文說了「豐鎬」,那本文就以「雒邑」為主。
  • 我採訪日本朋友,聊了聊他們眼中的中國與日本
    八九十年代以來,日本NHK和中國聯合攝製了《絲綢之路》紀錄片,很多日本國民都有深深的絲綢之路情節:佛教,沿著絲綢之路傳到中國和日本;長安和洛陽更是京都、奈良的模板。以至於每次到西安旅行或出差,都能遇到日本旅行者。
  • 洛陽是中國歷史上十三朝古都,可你知道是哪十三朝嗎?
    歷史上共有十三個朝代在此建都,下面我們就來聊一聊都是哪十三個朝代。一:夏朝,是中國史書中記載的第一個世襲朝代。據史書載,夏禹傳位於子啟,創立了家天下,夏朝的區域在今天河南省的偃師、登封、新密一帶。洛陽偃師二里頭遺址是二里頭文化的命名地,是夏朝中晚期都城遺址。
  • 西安洛陽都有話說,正確答案卻是這個城市!
    洛陽著名景點——龍門石窟洛陽在古代被稱之為「天下之中,山河拱戴」,具備很大的地理優勢,所以在歷史上有很多的朝代都將都城建在了洛陽。先秦時期已有雒邑(今洛陽)為天下中心的說法 。《尚書·禹貢》將天下分為"九州",豫州位居天下九州之中,故稱中州,又名"中原"。對於古代的統治者來說,居天下之中,既是控制天下的原點,又可以顯示中央的尊嚴,便於對整個國家政治、軍事的控制。古人心中的天下觀——中國居於天下中心,洛陽居於中國中心那麼洛陽是中國的地理中心麼?
  • 我們和觀眾聊了聊他們眼中的 Alec Soth 與展覽
    我們好奇大家對這次展覽和索斯的作品有什麼觀點,於是我們隨機採訪了館內的觀眾和他們聊了聊。現場觀眾這麼說Voice from viewers毛毛,自由職業者「從外面趕來時原本有些焦躁,但進了 SCoP 展館會感覺到平靜,展廳把索斯的作品系列按照房間劃分,讓空間有了一些私密性,同時觀看下來也很流暢。
  • 聊一聊曹操刺殺張讓一事的真實性,以及曹操可能的動機
    他曾經聯合王允策劃一次對董卓的刺殺活動,因為刺殺失敗而逃出洛陽,來到陳留首倡義兵討董。實際在歷史上並沒有這件事,曹操不支持董卓的統治,不接受董卓的拉攏。他在朝中沒有力量,就逃到陳留起兵了。不過曹操在歷史上有過一次疑似刺殺的行為,就是刺殺張讓。這件事也被一些人視為曹操刺董的歷史原型(其實應該是伍孚)。下面小編就來聊一聊這件事,曹操刺殺張讓一事是否真實,以及曹操這麼做的動機是什麼。
  • 實力顏值都在線,聊一聊我的艾瑞澤e,我的用車分享_易車網
    如果要用一句話來形容艾瑞澤e,那「一見誤終身」我覺得再合適不過了。既種草,必拔草,一晃我的艾瑞澤e已經開了一段時間了,找個時間,找個空閒,今天就跟大家來聊一聊我眼中的艾瑞澤e吧!
  • 今天,來聊一聊早產兒的身高
    今天,來聊一聊早產兒的身高 北卡羅來納州大學的兒科副教授MiaDoron表示,大多數的早產兒在生命的頭一年體重和身高都可以長成正常值。寶寶小時候的身體情況一開始,醫生會經常測量寶寶的身體情況,和專為早產兒準備的成長圖表作比對。
  • 我採訪日本朋友,聊了聊他們眼中的中國與日本
    我的碩士導師堤教授研習「少林寺拳法」30年,在學術大會後也會和同好者切磋。有一次我給日本高中生教漢語,學生送我一包肉乾,這是孔子時候開始的「束脩」之禮。八九十年代以來,日本NHK和中國聯合攝製了《絲綢之路》紀錄片,很多日本國民都有深深的絲綢之路情節:佛教,沿著絲綢之路傳到中國和日本;長安和洛陽更是京都、奈良的模板。以至於每次到西安旅行或出差,都能遇到日本旅行者。
  • 聊一聊「太重」的前世今生
    作為一名研究工程機械行業的鐵粉,自從和工程機械行業結緣以來,非常喜歡和全國各地各品牌的老總聊工程機械行業的事情。在這個過程中,了解到「太原重型機械學院」(現更名為太原科技大學),對太重進行深入了解後,覺得很有必要對工程機械行業人才的重要搖籃寫一篇文章,藉此向太重及培養出來的行業領袖及專業人才們致敬。
  • 「我是誰?」 聊一聊《想見你》中的自我認同
    那麼,在本文中我們就結合劇情來聊聊青少年時期的這些事兒。這個時期的青少年面臨著自我同一性與角色混亂的衝突。自我同一性又稱自我認同,指個體對於自我穩定且連貫的認知,即對「我是誰」這個問題的答案的確立。自我同一性的確立意味著青少年對自己本身有穩定的認識,能夠將自我的過去、現在和將來整合成一個有機的整體,很好地確立自己的理想與價值觀念,對未來的發展做出積極的努力。
  • 對不起,我們之間的區別只是「尬聊」和「更尬聊」
    從前禮節性的生硬社交互動被重新命名為「尬聊」,仿佛在宣告一個新潮流的誕生。「在嗎?」「在。」「吃飯了嗎?」「嗯。」「可以聊聊嗎?」「可以。」……人生中總有一些時刻,讓你主動發起尬聊或者被別人尬聊。以上的對話場景是否親切又熟悉?
  • 《精神分析》系列淺淺聊-弗洛伊德眼中兒童的性
    這個時期我的經驗是讓孩子多吃水果,多喝水,注意別上火;每天定時幫助孩子做一到兩次的腹部按揉,適當加大孩子的活動量;同時給他們講一些有關拉粑粑的繪本,正確引導孩子排便的習慣養成,鼓勵他們有感覺就說出來,即使一開始做不好,也不要指責孩子,而是給他們鼓勵和希望,並在他們做的好一點兒的時候誇獎一翻。
  • 聊一聊為什麼要讓孩子學古箏?
    今天我們就來聊一聊!家長們知道學習古箏對孩子有哪些幫助嗎?不知道的話我們一起來了解了解吧!學習古箏對孩子的智力、協調性、個人修養、氣質、身心健康都有很大益處。讓我們一起來看看為什麼吧!開發智力,培養協調性古箏的練習和演奏都是一種「生動的動態系統」,要求聽覺的專注、十個手指各自獨立前提下的靈敏活動
  • 國有良將亦奈何,聊一聊北齊三傑:段韶、斛律光和高長恭
    大家好,我是竹吟風。今天和大家聊一聊南北朝後期,由宇文泰建立的北周和高歡建立的北齊之間長達數十年的兩雄爭霸局面,在高歡死後,傳高澄、高洋、高演,高湛,到最後的亡國之君豬頭皇帝高緯,北齊是一代不如一代。此消彼長,逐漸的北周在軍事上由宇文泰時代的戰略防禦,逐漸轉為戰略進攻,但要想吃掉北齊,還真不那麼容易。
  • 英語口語想聊就聊 第13期:我可以試一試嗎?
    新東方網>英語>英語學習>口語>實用口語>正文英語口語想聊就聊 第13期:我可以試一試嗎?我可以試一試嗎? 噴倒老美 Bill 買了一輛新自行車,向好友炫耀「Look at my new bike. I spend 300 dollars on it.
  • 夏、商、周的都城在今天的哪裡?
    夏、商、周的都城在今天的哪裡?都城,用現在的話說,就是一個國家的政治經濟中心,相當的重要。在最初,上古時期,可能還沒有正式命名的都城,但是,一定有這個政治中心,慢慢的就演變成了都城,當然,我們現在的都城叫首都。
  • 我找第六屆東三省模擬考試的狀元,聊一聊
    這次考第一,對下次月考能不能拿第一會擔心嗎?會比較擔心,這次考的不錯擔心會不會被別人超過,也要好好努力。 很多同學比較關心考試時的心態調整,能否分享一下你的心得?考試的時候放鬆心情,平常怎麼畫考試就怎麼畫就好,放寬心不要慌。
  • 這樣陪你聊微信的人,就不必再聊了
    像以下這樣陪你聊微信的人,就不必再聊了,不管他是誰。第一,「一直很忙」,你說十句,他都愛理不理,隨便回一句。有的人,總是恨忙,一年到頭都沒有時間聊天。哪怕是戀愛,他都說很忙,不想搭理別人。有時候,你問了十句,他回答了一句或者半句,讓你「備受冷落」。
  • 一周精彩 | 聊爸新媒體
    【聊爸第64期767號】【聊爸】團隊,今天(5月28日)很榮幸到西安參加為期兩天的《2017年全國首屆高校新媒體產學研前沿論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