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孩子犯錯誤,父母常常忍不住進行打罵,這種做法到底對不對

2020-12-22 落葉秋水

大家好,我是你們的小花。先給大家提一個問題,不知道在座的各位家長對於「棍棒教育」這樣的教育方式有什麼看法呢?對於某些家長來說,也許會認為棍棒教育已經不符合現在的教育觀了,在育兒過程當中應該更多地採取溝通的方式與孩子進行理智的交流。然而,依然不乏多數的父母認為,孩子就是靠雙手打出來的,畢竟俗話說得好「黃金棍下出孝子」。這一類的父母認為只有在嚴厲打罵下教育出來的孩子,未來才能夠更好地面對社會中的挫折,也能樹立父母的威嚴形象。

對於該不該打孩子這個問題,已經受人爭議很久了。很多父母在打孩子之前,一般也會糾結,畢竟孩子也是自己身上掉下來的心頭肉。打在兒女身,痛在爹媽心。研究也表明,大多數父母在用打的方式教育完孩子後並不會覺得有正面的感覺,反而會看到孩子被打後的樣子而心生悔意。

不同教育方式下成長的孩子,未來的心理想法也是有很大區別的。就像從小挨不挨打的孩子,也是這個道理。如果是小時候經常被打的孩子,他們以後遇到什麼事情,再被父母打時會把這些當作雞毛蒜皮的小事,因為那麼些年他們早已習慣父母這樣的教育方式了。反之如果沒有經歷過棍棒教育的孩子,從小便被父母輕聲細語地對待,沒有體會過失敗的感覺或者失敗需要承擔的後果。一般這樣的孩子長大後會覺得自己高高在上,認為自己居高臨下,做什麼事都不需要顧及他人的想法。常常被打的孩子也會在未來的生活中遇到困難時,先會思考怎麼解決困難,避免自己走彎路,遇事的心理承受能力也會比不被打的孩子高。

但是這並不表示一味地對孩子進行打罵就是好事。也許打罵的教育方式會讓孩子變得更加堅強,但是也會給孩子從小帶來巨大的心理陰影,甚至等孩子長大後失去了與他人組建家庭的幻想。他們會認為如果組建了家庭就是罪惡的源頭,不想讓自己的孩子以後也經歷像他曾經遭受過的一切。

而且,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位老師。如果常常遭受父母的打罵,孩子會喪失對世界美的追求。當遇到問題時,也許不會逃避,但也會更多地選擇用極端的方式,比如欺負同學、暴力言語等來解決與他人的衝突,永遠不會選擇理智地與他人溝通,因為他們會覺得自己的爸爸媽媽平時就是這樣跟他一起解決問題的,會在三觀裡就定義了暴力方式的合理性。

那麼,當與孩子相處時或者遇到相對比較棘手的教育問題時,應該怎麼樣才能控制自己暴力行為的出現呢?

小花小時候犯錯時,其實也常常會挨打。而且有一段時間,一跟弟弟妹妹或者同學發生矛盾時,小花也會用同樣的方式與他們進行問題的解決,一言不合就想動手。直到有一天,媽媽可能是發現我的苗頭不對,主動來跟小花溝通,這才打開了彼此的心房。經過一番交流之後,我們彼此還做了一些約定。從那時候開始,媽媽便再也沒有打過小花了,而且我們兩個人之間的關係也越來越好。

因此,小花覺得如果父母發現孩子犯了錯誤之後,還是不應該用打罵的方式對孩子進行教育,這樣對良好家庭關係的形成太不友好了。如果想要規避自己的這種下意識的行為,小花建議當看到孩子犯錯誤讓自己生氣時,家長可以在心裡默念10秒鐘,先讓自己冷靜一下。之後再跟孩子坐下來慢慢溝通,用積極的話語引導孩子。

父母是孩子的鏡子,孩子未來會變成什麼樣子,會具備什麼樣的涵養。其實也都取決於父母從小的教育。小花認為家長如果認同打罵教育的好處,那自然也更要及時意識到這種教育下所產生的更為嚴重的後果,再做出正確的教育行動,以免未來後悔莫及就不好啦!

相關焦點

  • 為什麼你總是「忍不住」打罵孩子?
    你會打罵孩子嗎?你會不會和我一樣,每次打罵孩子後,自己又後悔、內疚,心裡說:下次一定要控制情緒,可碰到孩子不聽話,還是會「忍不住」?這幾天讀了尹建莉老師的《好媽媽勝過好老師》,想當一個好媽媽還真不容易,自己要先修煉好內功。
  • 孩子不聽話,父母別用「打罵教育」,基本沒什麼作用
    當父母看到孩子不聽話的時候,總是習慣性會採用打罵教育,想要孩子變得聽話懂事點。有些時候孩子為了躲避父母的懲罰就會開始說謊,想要說謊來逃避父母的打罵,逃避父母的懲罰。並且長此以往,孩子慢慢就學會了用說謊來解決生活中解決不了的問題。
  • 打罵之後,孩子更容易入睡?看到這三個原因後,父母忍不住心疼
    文 | 幸孕姐(擁有本文版權,歡迎分享)可能不少人都曾有這樣的回憶:小時候調皮搗蛋,忍無可忍的父母「收拾」了自己一頓,而後便在無盡的委屈中大哭起來,只是哭著哭著,最後的記憶便伴隨著襲來的睡意戛然而止……仔細想來,小時候被父母打罵之後,好像更容易睡著,反觀身邊的孩子亦是如此。那這究竟是為何呢?一起來看看——為何打罵之後的孩子,更容易入睡?
  • 為何你每次打罵完孩子,他卻和你更親了?原因值得家長深思
    在沒當父母前,我們總是想要成為一個溫柔的父母。對於打罵孩子這種教育方式,多數人都覺得很不妥當。但是,當我們真的做了父母以後,我們就會發現,想要做一個溫柔的父母,並不容易。面對喜歡調皮搗蛋的孩子,我們總是會忍不住發脾氣。
  • 孩子犯錯誤後,不承認錯誤,家長應該怎麼辦?
    犯錯誤對於孩子來說,只是成長過程中的一種普遍現象。有的孩子犯錯誤後會立即承認,而有的孩子犯錯誤後會拒不承認。媽媽批評、責罵後,帶著孩子到鄰居家道歉,並付了賠償款。這真的就是大多數中國家庭對待孩子犯錯的做法!
  • 「打罵式教育」會影響孩子的智商,讓孩子更加叛逆,父母要警醒了
    有研究顯示,孩子挨打之後會經歷恐懼、憤怒、悲傷等情緒,這些情緒會使他們更加難以認同父母的管教。父母打罵孩子的目的,是想讓孩子改掉錯誤,但打罵會讓孩子身體上受到疼痛,精神上也會有種羞辱感,孩子無力反抗時,就會用「你越打越不聽」,來反抗父母的打罵。時間長了,孩子越發不聽父母的教育,更加叛逆。
  • 孩子「犯錯誤」,應不應該打罵責罰?父母教育孩子應收起不良情緒
    經常挨打的孩子在長大後,抗壓能力會比不經常挨打的孩子要強,因為經常挨打的孩子,從小生活在一個嚴厲的環境下,在犯了錯誤的時候,因為經常會受到父母的嚴厲批評和體罰。並且,當這樣的孩子長大成人,在日後結婚有孩子的時候,對待下一代的教育也會自然而然地喜歡採用打罵、責罰或體罰的方式,這樣就使得父母與孩子之間的關係,很可能變得不融洽。另外經常挨打的孩子,心理也會變得自卑,畢竟沒有經常受到父母的肯定,試想一下,如果一個經常受到父母肯定的孩子,又怎麼會挨打呢?
  • 被父母打罵的孩子會怎樣?不是棍棒底下出孝子,而是你不會教孩子
    現在,還有很多父母秉承著「棍棒底下出孝子」的「名言警句」來對孩子實施「棍棒教育」。可是,這種教育理念是錯誤的、不可取的。古人的道理自然有古人的精髓所在。粗暴言行孩子的模仿能力很強,如果父母用粗暴言行對待孩子,孩子也會學習父母的行為。所以父母的行為舉止對孩子的影響很大,長期受到家長打罵的孩子在學校遇到問題也只會用暴力解決。5.
  • 孩子不聽話,就算打罵也沒有任何用處,問題到底出在哪裡
    孩子不聽話,就算打罵也沒有任何用處,問題到底出在哪裡 孩子不聽話這在生活中絕對是再平常不過的事情了,但是如果孩子們不聽話的程度已經超乎了家長們能夠承受的範圍,那就另說了。
  • 經常忍不住打罵孩子?看完這篇文章的父母都流淚了
    今天中午和朋友一起吃飯的時候,朋友說及現狀,忍不住感嘆到,還是回歸上班好。要不然一整天面對孩子,分分鐘就會爆炸,感覺現在公司就是避難所。小梅也說,現在家裡兩個孩子,每天都吵吵鬧鬧,各種瑣事,再加上老大的冥頑不靈和學習不上心,小的又只知道哭,有時候忍不住不罵孩子呀。
  • 孩子犯錯誤時,家長的態度決定孩子以後的人生
    一位著名的教育家曾經說過,犯錯誤是最好的學習方式,那麼在生活中卻有很少的父母去鼓勵孩子去少犯錯誤,而是讓孩子不犯錯誤。好像只有不犯錯誤的孩子才是好孩子,才能得到爸爸媽媽的肯定。那麼孩子回饋給您的也是一個不同的態度。孩子並非只有打罵教育才能教出好孩子,才能教出聽話懂事的孩子。在這個年代,恐怕您的打罵教育已經不適用於現在的孩子教育,所以說現在並非棍棒底下出孝子,而是棍棒底下出逆子。時代變了,孩子的生活,生長環境全都不一樣了,不能按照之前的生活方式去教育孩子。
  • 孩子頂嘴時,家長不應該進行打罵,這三種方式對孩子有益
    家長在教育孩子的過程中,孩子難免會跟家長頂嘴,而家長們也特別討厭孩子的這些行為,這時孩子很容易將家長的怒火引起來,從而引發出一系列的&34;。孩子在頂嘴的時候,家長很容易去打罵孩子,這時孩子很可能受到家長的傷害,家長也儘量不要通過這種方式去教育孩子,時間長了會出現很多的問題。
  • 孩子叛逆不聽話?低層次父母打罵講道理,看看長沙高層次父母做法
    對父母來說,孩子的教育問題是很大的一個難題,畢竟孩子教育不好,影響的是他們的一生。只是,孩子成長過程中,難免會發生很多問題,比如孩子孩子叛逆或者鬧脾氣時,一些父母會選擇打罵或者給孩子講大道理,結果道理講了一大堆,現孩子依舊老樣子,一點變化都沒有。那麼,對於叛逆不聽話或者鬧脾氣的孩子,父母到底應該怎麼做呢?
  • 嘮叨,打罵的孩子為什麼更加不聽話
    生活中嘮叨、打罵的例子我們生活中會有很多這樣的例子:每天提醒孩子要好好吃飯,這樣身體才能長得好,從還沒開始坐下吃飯就開始對孩子嘮嘮叨叨:怎麼又沒洗手,講一堆不洗手的壞處,接著開始糾正坐姿,反覆提醒不應該挑食、吃飯要專心,不可以東張西望。
  • 經常受到打罵的孩子,容易形成這種性格,家長要克制
    其中有個很普遍的問題,孩子雖然可愛,但有時候也會很調皮,常常犯錯。這常常讓家長控制不住怒火,開始對孩子打罵。同事的孩子今年三歲了,特別喜歡看小豬佩奇。但是孩子成天看手機,會影響孩子的視力,同事就把手機拿走了,但是小寶寶就開始哭鬧了,抑制不住怒火的他就開始兇孩子。由於經常這樣,寶寶與他越來越生疏,不願意親近他。
  • 孩子超市打碎一套餐具,媽媽接下來的做法,讓人忍不住誇讚有教養
    導讀:孩子超市打碎一套餐具,媽媽接下來的做法,讓人忍不住誇讚有教養各位點開這篇文章的朋友們,想必都是很高的顏值吧,我們真的是很有緣哦,小編每天都會給大家帶來不一樣的育兒資訊,如果對小編的文章或者其他的什麼,有什麼一些意見的話歡迎在下方積極評論哦,小編每條都會認真看的。那麼本期的內容是:孩子超市打碎一套餐具,媽媽接下來的做法,讓人忍不住誇讚有教養!那麼我們就來看看吧!
  • 家庭中要杜絕冷暴力,這對孩子的傷害不可估量,比打罵孩子更可怕
    雖然父母不能因為孩子犯錯誤就打罵孩子,但是「冷暴力」往往也是不可取的,「此時無聲勝有聲」這句話用在這裡再合適不過了,有些時候爸爸媽媽們往往會忽略,不說話才是最尖銳的武器。刷消息的時候看到這樣一則新聞,一個13歲的小男孩從二十多層的樓縱身躍下,原因是因為自己犯了錯,父母對他很冷漠,雖然沒有打罵他,但是不跟他說話,不給他做飯,就仿佛根本沒有他這個人一樣,男孩由於受不了這樣的無視,於是乎就發生了這樣的悲劇。
  • 教育孩子說教沒用想打罵?父母忍不住了,也得忍
    實際上,保持平和的情緒,確實是教育孩子過程中應該具備的能力。小區樓下有位母親經常在眾人面前打罵孩子,我也曾經圍觀。當周圍有人拉勸時,她反駁:「總是說了不聽,不打怎麼辦!」。之後看到那母子兩人一起出來,孩子總是低著頭也不跟人打招呼,臉上看不到笑容。
  • 為啥孩子在被「打罵」後轉頭就忘?不是沒記性,真實答案讓人心疼
    用閨蜜的話說就是,雖然明明知道打人不對,可是眼看著自己苦口婆心地說了半天,孩子就是梗著脖子不聽話,總是忍不住上手教育。這樣的孩子無疑是令人心疼的,他們經常會受到父母的打罵。這種孩子雖然表現出來對父母的打罵渾不在意,其實是因為受到的傷害太多了,孩子選擇性採用遺忘這些傷害的方法來更好地保護自己。
  • 到底該不該打罵孩子?使用這一招,孩子越來越有規矩
    原因是,麥芽糖有一些不守規矩的行為,我常常是溫和地講道理,而他認為孩子不守規矩一定要揍。俗話說,三天不打上房揭瓦,不打不成人,不打不成才呀。他就一直盼望著我能揍揍麥芽糖。我們兩口子就常常在到底該不該打罵孩子這個世紀辯題上,針鋒相對。那麼到底該不該打孩子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