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長們都該懂的教育投資:不要把孩子變成千篇一律的「好」孩子

2020-08-27 寶寶新世界

最近有一篇文章刷爆了朋友圈,文章說最近世界已經進入了炫耀性的消費時間。以前我們午飯只吃麵包,水果到現在午飯必須要吃健康的有機水果和全麥麵包,其實吃這些東西的人對於這些產品也並不是必須的,甚至以他們的經濟水平來看,吃這些東西算得上是奢侈型消費了,但是無論如何這些中產階級也沒有辦法擺脫,他們已經進入了炫耀性的消費世界,覺得把錢支出在炫耀上是再正常不過的事情了。

中產階級炫耀他們的日常生活,那麼作為中產階級的家長,他們就要炫耀他們的孩子,通過對孩子進行教育的投資,把孩子打造成一顆未來之星,這些家長就有炫耀的資本。

所以說跟以前相比,最近這個時代,在家庭支出當中,孩子的教育投資算得上是重中之重,有的家庭即使家長們自己生活非常拮据,一定要把大把的資金投資到孩子的身上,因為在他們看來,這筆投資是值得的,只要孩子未來過得比自己好,那麼這筆投資就收的回來。

這種現象在中國的家庭當中越來越嚴重,有些收入並不高的父母們甚至都在考慮送孩子到國外去念書,因為在他們看來,別的家庭能辦到的事情,自己的家庭也可以辦到,但是他們卻從來都沒有將兩個家庭的實際生活水平進行橫向的對比,就這樣盲目的陷入了一種消費的誤區。

也是因為家長的這樣的心理,現在有關孩子各種各樣需求的教育機構層出不窮,有對孩子進行從小天才教育的,有的是為孩子外出留學做準備的,等等。家長們的認知水平往往達不到能夠一眼分辨出這個教育機構是不是真材實料的,所以往往很多家長都會上當受騙,為孩子投資準備的血汗錢就這樣被騙的血本無歸了。

在今年江蘇省就發生過這樣一件詐騙案件,一個服裝公司突然改頭換面成為一個教育機構,結果僅在短短的幾個月的時間,就有成百上千位家長上當受騙,共騙走了人民幣約2000萬元。其實這麼簡單的一個騙術,家長們如果稍有用心去仔細分辨是完全能夠分辨的出來的,但是這些家長求勝心切根本不會仔細去分辨。

如何進行正確的教育投資?

1、走出投資的思想誤區

最近有一項調查研究顯示,超過一半以上的父母認為在孩子的教育上進行投資是必不可少的一項投資。有超過85%的父母,甚至考慮到要把孩子送到國外去接受更好的教育。聽到這個比例,相信很多家長都會嚇了一大跳,覺得自己可能真的思想沒有這樣的進步。

但其實這一項調查只針對那些收入比較高的家庭。所以說父母們在看這些調查數據的時候,一定要看調查數據針對的對象和數據的來源是什麼,有一些數據只稍微修改了一點,可能數字就會出現很大的變化,父母們根本不需要因為一些沒有任何來源沒有任何根據的調查結果焦慮。

教育投資當然很重要,國家進行9年義務教育,從某種程度上也是國家在對孩子進行投資,但是為什麼只有9年的義務教育,沒有將義務教育的範圍擴大到12年甚至是15年的時間,就是因為國家財政的支出維持不了如此程度的義務教育。

這個原理放在家庭收入上也是一樣,要根據家庭收入的水平對孩子進行教育的投資,如果教育投資超過了太大的限度,那麼這就是非常不合理的現象了,畢竟孩子的成績高低和他未來所取得的成就並不是必然與家長的教育投資掛鈎的。

當然也並不是說家長給孩子報的培訓班價格越高,孩子學到的東西也是越多,因為畢竟有一些輔導班也看到了現在家長的這種焦慮的思想,瘋狂的漲培訓費讓家長花更多的冤枉錢,其實孩子學到的知識與那些一般的輔導班是差不多一樣的。

2、摸清教育機構的底細

現在市場上的教育機構真的是泛濫成災,除了有關部門要及時進行清查之外,父母們也必須要擦亮眼睛,學會分辨清楚教育機構是真是假,他在孩子的教育當中是否能夠承擔起重要的角色。

一般來說家長在教育機構當中接觸的最多的人就是負責日常接待工作的行政人員,他們對於給孩子上課的老師其實是不太清楚的,教育機構也不會讓老師與家長有太多的接觸。

所以說家長通過與教育機構進行洽談是根本摸查不清楚這個老師上課的狀態,課程的內容以及自己的孩子,適不適合如此的教學方式等等與孩子的教育息息相關的內容的。

因為現在教育機構生意火爆,所以大部分的教育機構都急於求成,對於師資力量根本不進行過度的篩查,有一些大學剛剛畢業的學生就能夠面試上教育機構的老師,所以說即使是一些全國聞名的大的教育機構,它的師資力量也是參差不齊的。

家長在給孩子選擇輔導班的時候,並不是去看這個輔導班有什麼,而是要看給孩子輔導的老師有什麼知不知道家長的投資。

3、不要將孩子變成千篇一律的好孩子

現在大部分的家長都不知道給孩子最好的教育是什麼,他們總以為把孩子一股腦的丟進輔導班裡,讓他們學習各種各樣的興趣,孩子就能夠變成好孩子。

但其實對孩子最好的教育是讓孩子能夠足夠的了解,知道自己擅長什麼,喜歡什麼,最終將走哪一條路,只要朝著這一個方向努力最終有所成就,家長的教育投資才是成功的投資。

所以說輔導班並不在於多,而在於精,只有挖掘出孩子們的個性,激發他們的內在動力,這個輔導班所起到的作用才是持續性的,如果輔導班只是追求只是一段時間的分數提高,這對孩子的成長是不負責任的。


現在市場上充斥著各種各樣的輔導班,興趣班,家長對孩子進行教育投資的時候一定要擦亮眼睛。

相關焦點

  • 教育投資:不要把孩子變成千篇一律的「好」孩子
    ,通過對孩子進行教育的投資,把孩子打造成一顆未來之星,這些家長就有炫耀的資本。所以說跟以前相比,最近這個時代,在家庭支出當中,孩子的教育投資算得上是重中之重,有的家庭即使家長們自己生活非常拮据,一定要把大把的資金投資到孩子的身上,因為在他們看來,這筆投資是值得的,只要孩子未來過得比自己好,那麼這筆投資就收的回來。
  • 父母都要知道的教育投資:不要把小孩教成千篇一律的「理想」孩子
    我們現在已經進入一個物質發達的時代,人們的消費水平和投資水平均有所提高。而在人們的家庭消費中,發展性和教育性消費佔有相當高的比重並且呈逐年上升趨勢。據統計,超過百分之七十的家庭將每年收入的百分之三十及以上用於孩子的教育投資,因為現在的家長都有一種普遍的心理:不能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孩子的未來最重要。
  • 孩子的想像力與生俱來,家長不要用錯誤的教育方式束縛孩子想像力
    而其實想像力是孩子看待世界的超能力,家長老師一直錯誤的教育方式,將孩子的想像力中止時,他們的思維更會趨於千篇一律。很多父母都如同我一樣,會在很早之前就給孩子提供學習的環境。但是卻不是所有的家長都能和我一樣,在選擇教育的時候,會根據自己的育兒經驗,有一定的甄別能力。很多家長都更多的為了孩子「不輸在起跑線」上,不顧孩子自身的成長發展規律,也忽視教育方式的是否可行,只是強行給孩子「灌輸知識」,他們覺得只要孩子可以很快的掌握知識,就達到了教育的最佳目的。
  • 馬雲開講雲谷家長第一課:教育是投資孩子的希望
    大道理誰都懂,但是我認為,考試是為了更好地調整教學的手段,而不是讓考試這個教學的手段去調整我們的教育目的。考試真正考的是學校、考的是老師、考的是你方法對不對,學生有沒有接受,是不是應該調整方式。現在考試變成孩子們排分數了,家長也被這個推著走,學校也被這個推著走。
  • 教育孩子就是投資自己的後半生
    「教育出一個優秀的孩子,就是投資自己的後半生幸福!今天邁老師推薦一位教學經驗豐富的老師,給大家做一次經驗分享。作為教育者,作為一位父親,他對教育孩子一直有自己獨到的心得。在一次家長會上他為家長提了以下問題和建議,可謂字字珠璣,句句在理。他強調:教育好自己的孩子,就是投資自己後半生的幸福!這雖然是針對中學生家長的一次講話,卻值得所有年齡段的孩子家長細讀和踐行,而且越早看到收益會越大!
  • 被教育孩子「逼瘋」的家長們,早該重視這一點了
    甚至家長之間會產生一種「家中有孩子」才會懂的無奈。還記得之前火遍整個網絡的「蹭網孩子」和在醫院也不忘認真學習的女孩嗎?疫情期間,孩子們這種明顯的兩極分化現象也為家長們對於孩子的教育敲響了警鐘。與其教會孩子們如何上課注意力集中、訓斥孩子們不要被遊戲機誘惑,不如教會孩子們如何培養自身的自控能力。
  • 不要以懂禮貌為由,要求孩子無原則的謙讓,家長要把握好度
    中國自古便是禮儀之邦,無論是大人還是孩子,都要懂禮貌,講文明,為了讓孩子成為一個&34;的人,很多家長會要求孩子學會謙讓,尤其是面對比自己小的弟弟妹妹,更要讓著他們,卻從來沒有問過孩子是不是真的願意這樣做。
  • 孩子不懂禮貌,家長是否想著改變,讓孩子成為懂禮貌的孩子
    相信很多家長遇到過孩子不懂禮貌,見到熟人或長輩不說話。看到長輩孩子不知道怎麼怎麼開口。長輩們會說這孩子不愛說話,內向。問一句說一句,不問了就不說話。給人感覺不好,會覺得是怎麼教育孩子。家長們是否用了好多方法讓孩子改變,是否打也打了,罵也罵了。
  • 家長對教育孩子的道理都懂,為何事臨到頭自己卻又茫然失措
    家長對教育孩子的道理都懂,為何事臨到頭自己卻又茫然失措圖文:寶媽育兒超越自我不然,無論孩子小時候在外部教育環境表現的再好,其內心對家長教育環境的依賴,最終會喪失社會教育的可塑性,逐漸被外界的規則所束縛而感到壓抑,這就是現在為什麼很多中學生喜歡萎縮在父母身邊,不論家長如何的苦口婆心他都感覺到煩躁,因為,孩子漸失的是成長能力,生活與生存的道理他都懂,但就是不願意去面對。
  • 該不該拿自家孩子與別人家孩子比較?家長們要注意了
    上周共有3位家長向我們提出了困惑。今天有請新愛嬰早研社王惠文育兒團隊的老師們為大家進行「個案分析」。話不多說,讓我們開始今天的答疑解惑吧~1 該不該拿在家孩子與別人家孩子比較?檢驗自己的教育成果在父母眼中,自家孩子永遠是最棒的,自家孩子才應該是這條街上最亮的崽。每個家長都會拿出自己最大的本領教育孩子,但是什麼樣的孩子才是最優秀的,卻沒有一個評判標準,「聰明」的家長就會拿孩子的各個方面作比較,以此來檢驗自己的教育成果。
  • 教育好自己的孩子,就是投資自己後半生的幸福!
    我認為孩子的情商比智商更重要,品德比能力更重要。如果真的探討起來,我認為家長培養孩子主要是兩個字:堅持。堅持在平常中,堅持在每個環節,時時刻刻在堅持。家庭教育的大道理大家都懂,關鍵是哪位家長能堅持!我做過14年高中班主任、2屆年級主任,帶完13屆畢業生,當了19年的爸爸,我以自己的切身感受,以家長與教育工作者的雙重視角來與大家交流一下。
  • 孩子千篇一律的作文得不到高分?4個妙招,助力孩子寫創意作文
    千篇一律的美貌,不如獨一無二的靈魂。而在孩子的世界裡,出現了這麼一個奇怪的現象,孩子的作文存在非常多同樣的寫法,他用同樣的模式用著同樣的寫法,整體一看,內容都差不多。很多家長和老師都開始反省,為何天馬行空的孩子會變成這樣。
  • 有關教育孩子就是投資自己的後半生向家長提的三個問題
    教育好自己的孩子,就是投資自己後半生的幸福! 01 、培養孩子貴在堅持我認為孩子的情商比智商更重要,品德比能力更重要。如果真的探討起來,我認為家長培養孩子主要是兩個字:堅持。家庭教育的大道理大家都懂,關鍵是哪位家長能堅持!02 、向家長提的三個問題 如果說家長是個職務,那麼這個職務是伴隨著孩子出生自動擁有的,不需要別人任命。
  • 教育好自己的孩子,就是投資自己後半生的幸福
    他強調:教育好自己的孩子,就是投資自己後半生的幸福!家庭教育的大道理大家都懂,關鍵是哪位家長能堅持!我們要愛孩子,更要讓孩子感知我們的愛,不要讓愛泛濫,也不要什麼都以愛的名義。我們和家長是教育的合伙人關係,合夥時間就是孩子在校期間。讓懂教育的來從事教育。
  • 家長們,您真的認為愛孩子就是懂孩子嗎?
    總認為自己非常愛孩子,認為自己能教育好孩子。可是隨著教育時間的增長,在和孩子們打交道的無數個日日夜夜之後,突然有一天發現原來的自己知道的是少之甚少。發現了一個比較直觀的問題,那就是——不是孩子每天在努力學什麼,而是作為老師,作為家長,我們是否也該學點什麼了。 有時我會不斷反思自己:平時我們總是口口聲聲說是愛孩子,那你真的是了解孩子嗎?
  • 娃犯錯不要吼,引導孩子學會分析行為,懂因果才能把孩子教育好
    娃犯錯不要吼,引導孩子學會分析行為,懂因果才能把孩子教育好文 | 【夢雨幼兒教育】文章原創,版權歸本作者,歡迎轉發分享媽媽怎麼管教,牛牛也不該改正。在一次幼兒園的體檢中,查出來牛牛眼睛視力下降是弱視,還需要配戴眼鏡來調整視力。牛牛戴上眼鏡後,媽媽問,牛牛為什麼會戴上眼鏡呀?牛牛說,大夫說我經常玩遊戲,看電視把眼睛看壞了媽媽又問那你以後要怎樣做,才能保護好自己的眼睛呀?牛牛說,我以後不玩遊戲,也不看電視了。媽媽說不是絕對的不玩和不看,周六日休息的時候可以玩玩遊戲,看看電視。但玩的時間不能太長。
  • 教育路上,最不該偷懶的是家長,最不該放養的是孩子!
    教育路上,最不該偷懶的是家長,最不該放養的是孩子! 一位作家說過:做父母是有「有效期」的。 童年時,父母於孩子而言是萬能的,是唯一的依靠。這是父母教育孩子的黃金時期。 等到孩子長大了,獨立了,就會和父母漸行漸遠。
  • 家長該不該在孩子面前哭?
    這時,一個爭議就來了,家長該不該在孩子面前哭?其實這也是很多家長都在為難的問題,我們的孩子還那麼小,怎麼能把負面情緒帶給他呢?更別說哭了。以前傳統的觀念認為,大人不應該在孩子面前哭,孩子小 ,會給他造成陰影。大人的悲傷應該由自己來承受。但其實不是的,每一個家長都是從孩子變成大人的。
  • 中國家長教育孩子,這九大錯誤理念很常見,幾乎所有家長都難避免
    孩子在父母面前,完全就是一個受教訓的師生關係,如果哪裡做的不對,就會受到嚴厲的批評與指責,導致大部分孩子不敢去嘗試做什麼。有些家長如果覺得孩子頑皮,還會威脅的說,你在這樣,媽媽不要你了,把你扔給誰誰誰,這讓孩子非常沒有安全感,而且容易變成乖巧、討喜型人格。活在別人的評價裡與教育裡,自己不敢再走。
  • 家長最重要的事業是培養好孩子
    不要以為孩子的好與壞都是老師的問題,家長首先教好孩子,老師就能夠錦上添花。無論多好的老師,多好的學校,對於孩子來說,父母的位置無人能夠替代。《人民日報》曾刊文,告訴各位家長:教育好自己的孩子,不是只有老師的事,更是你這輩子最重要的事業。家長的事業是什麼? 家長都有自己的事業,都有自己不可或缺的一份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