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詞朗讀:周敦頤《愛蓮說》

2021-03-01 唐詩宋詞朗讀者

點上方「唐詩宋詞朗讀者」,再點擊「關注」。

這裡是朗讀者的聚集地,你來朗讀,你來傾聽!

細細品味文字間的那一份感觸

用你最深情的朗讀

來喚醒你那最真摯的情緣

期待,期待,期待

你的朗讀

  

點上方綠標收聽唐詩宋詞朗讀者

周敦頤

水陸草木之花,可愛者甚蕃。晉陶淵明獨愛菊。自李唐來,世人甚愛牡丹。予獨愛蓮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遠益清,亭亭淨植,可遠觀而不可褻玩焉。(甚愛 一作:盛愛)

  予謂菊,花之隱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貴者也;蓮,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愛,陶後鮮有聞。蓮之愛,同予者何人?牡丹之愛,宜乎眾矣。


水上、陸地上各種草本木本的花,值得喜愛的非常多。晉代的陶淵明只喜愛菊花。從李氏唐朝以來,世上的人十分喜愛牡丹。而我唯獨喜愛蓮花從淤泥中長出卻不被汙染,經過清水的洗滌卻不顯得妖豔。它的莖內空外直,不生蔓不長枝,香氣遠播更加清香,筆直潔淨地立在水中。人們只能遠遠地觀賞而不能玩弄它啊。

我認為菊花,是花中的隱士;牡丹,是花中的富貴者;蓮花,是花中品德高尚的君子。唉!對於菊花的喜愛,陶淵明以後就很少聽到了。對於蓮花的喜愛,像我一樣的還有什麼人呢?對於牡丹的喜愛,當然就很多人了!

甚:很,十分。

說:一種議論文的文體,可以直接說明事物或論述道理,也可以借人、借事或借物的記載來論述道理。

之:的。

可愛:值得憐愛。

者:花。

甚:很,非常。

蕃:多。

自:自從。

李唐:指唐朝。唐朝皇帝姓李所以稱為「李唐」。

獨:只,僅僅。

之:主謂之間取消句子獨立性。

出:長出。

淤(yū)泥:汙泥。

染:沾染(汙穢)。

濯(zhuó):洗滌。

清漣(lián):水清而有微波,這裡指清水

妖:美麗而不端莊。

通:貫通;通透。

直:挺立的樣子。

中通外直:(它的莖)內空外直。

不蔓(màn)不枝:不生蔓,不長枝

香遠益清:香氣遠播,愈加使人感到清雅。

益:更加。

清:清芬。

亭亭淨植:筆直地潔淨地立在那裡。 亭亭:聳立的樣子。

植:樹立。

可:只能。

褻玩:玩弄。

褻(xiè):親近而不莊重。

焉:句末語氣詞,這裡指當於現代漢語的『『啊』』 『『呀』』,助詞。

謂:認為。

隱逸者:指隱居的人。在封建社會裡,有些人不願意跟統治者同流合汙,就隱居避世。

君子:指道德品質高尚的人。

者:……的人或物。隨著前面的名詞而變化。

噫:感嘆詞,相當於現在的"唉"。

菊之愛:對於菊花的喜愛。之:語氣助詞,的。(一說為「賓語提前的標誌」)

鮮(xiǎn):少。

聞:聽說。

同予者何人:像我一樣的還有什麼人呢?

宜乎眾矣:(愛牡丹的)應當有很多人吧。

宜乎:當然(應該)。

宜:當。

眾:眾多。


這篇文章可分為兩部分:前一部分描寫蓮花高潔的形象;第二部分則揭示了蓮花的比喻義,分評三花,並以蓮自況,抒發了作者內心深沉的慨嘆。

  首句「水陸草木之花,可愛者甚蕃。」選用「可愛」二字,包羅群芳,表明託物寄興,並不刻意求工,極見其立言斟酌之妙。

  接著敘說「晉陶淵明獨愛菊」。陶淵明不肯為五鬥米折腰,解綬歸隱後,飲酒賦詩,安享「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的田園逸趣。「獨愛菊」,顯示淵明雅致芬芳,傲然物外的性格,而且更加明確了題意:陶淵明可以愛菊抒懷,我怎不可獨愛蓮呢?

  繼寫「自李唐來,世人甚愛牡丹」,寫了唐人,特別是統治階層「甚愛牡丹」的好尚,這幾句像是重複,但實為加深語意也,而且此句入文,讓對比感更為強烈,為其求蓮之高潔鋪下了引子。大意是周敦頤本人獨愛蓮與晉陶淵明的愛菊避世不同,為保持一份高潔,寧願終老南山。他要在塵世中當個出淤泥而不染的君子。這種在汙世保持清白與獨自避世求真的心態,與眾人皆羨富貴的從眾心態是有著思想境界上本質的區別的。這為愛蓮說所要表達的「出淤泥而不染」作了最好的鋪墊。

  然後作者撇開一筆說,讓那些人愛其所愛吧,「予獨愛蓮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遠益清,亭亭淨植,可遠觀而不可褻玩焉」。這一連串鋪敘,對蓮花挺拔秀麗的芳姿,清逸超群的美德,特別是可敬而不可侮慢的嶔崎磊落的風範,作了有力的渲染。這幾句隱喻作者本身具有「出淤泥而不染,濯清蓮而不妖」的高尚品格。實際上,他說的意思就是:官場黑暗,要在官場上保持自己高潔的品格,就如同蓮花出淤泥而不染那麼難。這也是他為官的經驗總結,因為他不想同流合汙。而「濯清蓮而不妖」,不過是作者的一種良好願望罷了。他為官正直,數洗冤獄,為民作主;晚年定居廬山,著書明道,潔身自愛,頤養天年,便是身體力行,澹泊明志的體現。這正是這篇小品能給人思想情趣以深切感染的著力之處。

  接下來,作者對三種花象徵的不同性格進行了比較和品評:「予謂菊,花之隱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貴者也;蓮,花之君子者也。」本來,花是不具備人格的,但在作者眼裡,蓮花近於菊,卻不像菊那樣清高冷傲,似乎是逃避現實的隱者;它更不像牡丹那樣妍麗妖冶,以富貴媚人。蓮花出於汙濁現實而不受沾染,受清水洗濯而不顯妖冶,實為百花叢中的賢君子。另外,蓮花又是佛教中的聖物,如來、觀音均以蓮花為座。唐釋道世《三寶敬佛》云:「故十方諸佛,同出於淤泥之濁;三身正覺,俱坐於蓮臺之上。」作者《題蓮》詩也云:「佛愛我亦愛,清香蝶不偷。一般清意味,不上美人頭。」與這篇小品參照,情趣相得益彰。

  最後,作者評花進而對「愛」也作出評價:「噫!菊之愛,陶後鮮有聞;蓮之愛,同予者何人?牡丹之愛,宜乎眾矣!」深深地慨嘆:當今之世真隱者少,有德者寡,而趨炎附勢鑽刺富貴之門的小人比比皆是;這莽莽紅塵,能有幾個志同道合的人,共同去根治這社會痼疾呢?這裡先用花進行比喻,讓花的特性喻人,雖平淡,但比喻帖切,然後借花喻人,將陶淵明的避世,世人皆追求榮華富貴的心態描寫的淋漓盡致。言下雖不免流露出一種孤掌難鳴的哀怨,但意味深長,無情地鞭撻了那些寡廉鮮恥之徒。這裡,周敦頤是高傲的,他那種不從眾只求純淨的心態,在碌碌塵世中是難能可貴的。他感嘆,是因為世風日下,大多數人皆被世事玷染。

  作者通過對蓮花的愛慕與禮讚,表明自己對美好理想的憧憬,對高尚情操的崇奉,對庸劣世態的憎惡。

朗讀,陶冶情操,升華修養!

提示:您也可來朗讀!

步驟:1.關注公眾號 >2.回復詩詞名(如「水調歌頭」「沁園春·雪」)或詩人名字(如「李白」「杜甫」)或數字(1至9)查看內容 >3.發送您的語音或視頻朗讀

相關焦點

  • 三下第三課《荷花》,推薦閱讀周敦頤《愛蓮說》
    2.自學生字詞(生字組詞兩個,抄寫詞語表中的詞語),讀通課文後再朗讀三遍。讀準兒化音和輕聲(課後第一題)。3.邊讀邊想像畫面,把描寫荷花樣子的段落找出來,讀給爸爸媽媽聽。4.畫出課文中生動優美的語句,讀一讀,體會這些語句的生動優美體現在哪些用詞和寫法上,抄寫下來。
  • 【16《古文兩篇-愛蓮說》】課文朗讀+注釋+翻譯
    文 | 周敦頤「銘」和「說」都是文言文的一種文體,查找資料,說出幾篇屬於這兩種文體的文言作品。愛蓮說⑴唐 | 周敦頤水陸草木之花,可愛者甚蕃⑵。晉陶淵明⑶獨⑷愛菊。自李唐⑸來,世人甚愛牡丹。予獨愛蓮之出淤泥⑹而不染⑺,濯清漣而不妖⑻,中通外直⑼,不蔓不枝⑽,香遠益清⑾,亭亭淨植⑿,可遠觀而不可褻玩⒀焉⒁。予謂菊,花之隱逸⒂者也;牡丹,花之富貴者也;蓮,花之君子者也。
  • 千古名篇「愛蓮說」究竟說了什麼?有哪些人出淤泥而不染?
    《愛蓮說》作者周敦頤(公元1017年—公元1073年)是北宋道州(今湖南道縣)人,他是宋朝儒理學思想的開山鼻祖,其學術著作有《周公元集》、《太極圖說》、《通書》等名著,周敦頤曾任職江南東道南康軍刑獄,他為人正直,襟懷淡泊,不以世俗同流合汙,致使他在仕途上舉步維艱,相傳周敦頤在南安任司理參軍時,為了一個誤判的死囚犯人,和他的上司據理力爭,最後竟以辭官來對抗上司,由此可見周敦頤是文如其人,
  • 第1373期【語文學人·鄭桂華專輯2】《愛蓮說》教學設計及反思
    【課時】1課時【教學過程】活動一:朗讀中初步理解文意1.讀文章,看看文章寫了點什麼。不懂的字詞參看注釋或查閱字典解決。朗讀活動安排:學生自由朗讀課文,部分學生朗讀片段或全文,全班齊讀課文(讀3—4遍)。2.組織交流:文章寫了什麼?有沒有不懂的字詞?提醒學生對注釋中的一些字詞要特別注意。
  • 《陋室銘》《愛蓮說》原文+朗讀解讀+知識點+重點解析
    愛蓮說一、作者簡介周敦頤(1017-1073),字茂叔,號濂溪,世稱「濂溪先生」,北宋著名哲學家。理學開創者之一。有《周元公集》行世。二、故事背景北宋熙寧四年(公元1071年),著名的哲學家周敦頤來南康(今江西星子縣)任南康知軍。他清廉正直,平生酷愛蓮花。周敦頤來南康後,在知軍衙門東側開挖了一口池塘,全部種植荷花。每當公餘飯後,或獨身一人,或邀三五幕僚好友,於池畔賞花品茗。
  • 《愛蓮說》課文朗讀+2016年中考真題
    【免費領取本資料電子文檔請加李老師微信everyday135】《愛蓮說愛蓮說水陸草木之花,可愛者甚蕃。晉陶淵明獨愛菊。自李唐來,世人甚愛牡丹。予獨愛蓮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遠益清,亭亭淨植,可遠觀而不可褻玩焉。予謂菊,花之隱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貴者也;蓮,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愛,陶後鮮有聞。蓮之愛,同予者何人?牡丹之愛,宜乎眾矣。
  • 愛蓮說翻譯 愛蓮說原文及翻譯
    說起蓮花,大家一定會想起周敦頤所作的《愛蓮說》了,這一篇可謂是不可多得的佳作。作者以蓮自況,表現了自己不慕名利、潔身自好的生活態度,這也正是我們需要學習的。下面《愛蓮說》的原文及翻譯,讓我們一起來回味一下吧。
  • 《愛蓮說》原文、翻譯及賞析!
    愛蓮說朝代:宋代作者:周敦頤原文:  水陸草木之花,可愛者甚蕃。晉陶淵明獨愛菊。自李唐來,世人盛愛牡丹。  ⒋予(yú)獨愛蓮之出淤泥而不染,濯(zhuó愛蓮說)清漣而不妖,  我唯獨喜愛蓮花從積存的淤泥中長出卻不沾染(汙穢),在清水中洗滌過卻不顯得妖媚。
  • 周敦頤一生愛蓮花 獨善其身而高潔 是理學的鼻祖
    相信很多人都讀過一首非常不錯的散文就是愛蓮說,從這篇文章中,我們就可以感受到當時周敦頤所給我們帶來的一些獨特的感受,作為當時北宋的理學家,他在寫文章這一方面,也非常的了不起。當然周敦頤的文章留下來的並不多,我們對他也並不是多麼的了解,但是卻感嘆有這樣一位人物的存在。周敦頤從很小的時候都是一個非常聰慧的人,而且還是一個非常仁孝之人,當時就深受其他人的喜歡,因為它對於荷花的喜歡,所以也造就了一個非常獨特的樣子。
  • 周敦頤: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
    周敦頤曾任洪州分寧縣主簿、郴州郴縣令、大理寺丞、知洪州南昌、國子博士、通判虔州、廣南東路轉運判官等,為官清廉,所到之處,都很有實績。學術上,其提出的太極、理、氣、性、命等一系列哲學範疇,成為宋明理學的基本範疇,他本人成為宋明理學的創始人之一。宋神宗熙寧六年(1073年)去世,諡號元,稱元公。著作有《通書》《太極圖說》《愛蓮說》等,後人編有《周子全書》。
  • 濂溪後裔遍五洲——周敦頤後裔各地分布概述
    柳 哲   北宋有一位大學者周敦頤,他是北宋理學祖師,只要上過學的人都會對他的名篇《愛蓮說》耳熟能詳,「出淤泥而不染,濯青漣而不妖」也成了不少人士的勵志名言,由他開創的理學更是影響深遠,研究中國古代學術的海內外學者無不了解其人其學。
  • 「兩會好聲音」王錦芳:重刻西湖公園周敦頤銅像簡介
    衡陽市政協委員王錦芳發現,在衡陽市西湖公園內,我國著名理學家、《愛蓮說》的作者周敦頤的銅像,不知從什麼時候起,四面牆體剝落,原本鐫刻其上的文字說明悄然無蹤。銅像沒有了周敦頤的文字簡介,遊客到此,不知所立何人,更不用說通過銅像了解周敦頤生平事跡,透視衡陽文化圖景。更有許多人錯以為所立銅像為船山先生王夫之,笑話屢見不鮮,讓人汗顏。
  • 《經典詠流傳》再次引發「詩詞熱」 易從網9首古典詩詞書法鑑賞
    古典詩詞與現代音樂的奇妙碰撞令人耳目一新,再次點燃了傳統文化的星星之火。多檔詩詞文化節目的熱播,也讓傳統文化日漸回歸大眾視野,而經久不息的「傳統文化熱」也帶火了古典詩詞。而詩詞與書法又有著怎樣的聯繫呢?以至於經歷了幾千年歷史長河的淘洗,越發顯示其醇厚與韻味。書法與詩詞,同樣是用來表達心中美的感受。
  • 不忘初心,方得始終——《愛蓮說》課堂實錄
    生:要讀出周敦頤對蓮的愛意,對蓮的欣賞,還有讚美。 師:同學們應該帶著什麼樣的表情去讀? 生:面帶微笑。 生:頷首稱許。 師:「頷首稱許」說得好極,我仿佛看到周敦頤踱著步子,摸著鬍鬚,面帶微笑地讀著他的《愛蓮說》。(生笑)同學們面帶微笑,滿含笑意地讀讀描寫蓮的語句。
  • 名師教學丨餘映潮:《陋室銘》《愛蓮說》教學設計
    三、正課1.朗讀課文。可採取多種方法朗讀,如老師範讀、聽課文錄音,學生個別讀、集體凌等。2.請學生逐句翻譯課文。掌握重點詞語。有仙則名:著名。 有龍則靈:靈異: 斯是陋室:這。惟吾德馨:惟:只是,德馨:品德高尚。 苔痕上階綠:長到。
  • 朱熹作《石鼓書院記》之前,周敦頤是衡陽城最明亮的少年
    73歲的周安林(家譜顯示為周敦頤27代孫),帶著我滿城「尋訪」周敦頤。在衡陽城轉悠,就像在周敦頤家走親戚:濂溪街(今司前街)以北,濂溪巷以東佔地30餘畝,是周敦頤的外公鄭燦的故宅鄭家大院;周敦頤的舅舅鄭向嫌吵,就在城西鳳凰山下的西湖建成南北長1000米、東西寬800米的園林,現在衡陽市外國語學校所在地,就是花園的一部分;現在拆建於濂溪文化園內的周子祠,原本位于衡劭(衡陽至邵陽)驛道旁,是周敦頤避暑賞荷讀書的地方——史料記載,周敦頤家就是半個衡陽城
  • 周敦頤很清新的一首詩,意境優美,讀完令人愛不釋手
    題春晚宋代:周敦頤花落柴門掩夕暉,昏鴉數點傍林飛。吟餘小立闌幹外,遙見樵漁一路歸。周敦頤,字茂叔,世稱濂溪先生,他是宋朝儒家理學思想的開山鼻祖。周敦頤15歲時父親因病去世,周敦頤跟著母親投靠舅舅龍圖閣學士鄭向。因他聰慧仁孝,又酷愛白蓮,舅舅就在自家宅前西湖鳳凰山下構亭植蓮,周敦頤負笈其間參經悟道。在他46歲的那一年,周敦頤應邀與一群文朋詩友遊玩聚會,興之所致,他一氣呵成、揮筆而就名傳後世的《愛蓮說》。這首詩創作於宋熙寧四年,54歲的周敦頤時任南康知軍。
  • 【16愛蓮說】思維導圖+知識點梳理+試題精選
    >唐 | 周敦頤水陸草木之花,可愛者甚蕃⑵。《愛蓮說》以散句為主,句式長短相間、錯落有致、富於變化。㈡《愛蓮說》稱蓮為「花之君子」,根據課文內容,說說作者心目中的君子具備哪些美好品質。我們應該如出水之蓮,保持高潔質樸的品性,正如周敦頤《愛蓮說》所說「        ,        。」6.文中表現君子行為剛正、通達事理,不攀附權貴的品格的句子是「        ,        。」【答案】1.可愛者甚蕃。2.可遠觀而不可褻玩焉。3.予謂菊;花之君子者也。
  • 夏天來讀唯美的荷花詩詞,為燥熱的季節帶來一抹清涼
    那一首一首閃耀在歷史中的荷花詩詞,就是最好的證明。那麼就在這炎熱的夏天來讀唯美的荷花詩詞,為燥熱的季節帶來一抹清涼。說真的,十裡荷花碧水長天。究竟哪一首荷花詩才是你心中的第一呢?看完之後自見分曉。楊萬裡的《小池》寫道:泉眼無聲惜細流,樹陰照水愛晴柔。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頭。
  • 早讀8:高考背誦:《愛蓮說》《記承天寺夜遊》《送東陽馬生序》
    《愛蓮說》(周敦頤)①水陸草木之花,可愛者甚蕃。晉陶淵明獨愛菊。自李唐來,世人盛愛牡丹。予獨愛蓮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遠益清,亭亭淨植,可遠觀而不可褻玩焉。[助記] 本段對蓮花高潔的形象極盡鋪排描繪之能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