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古名篇「愛蓮說」究竟說了什麼?有哪些人出淤泥而不染?

2020-12-17 葦說歷史真相

「水陸草木之花,可愛者甚蕃。晉陶淵明獨愛菊。自李唐來,世人甚愛牡丹。予獨愛蓮之出淤泥而不染,濯青漣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遠益清,亭亭淨植,可遠觀而不可褻玩焉。予謂菊,花之隱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貴也:蓮,花之君子也。噫:菊之愛,陶後鮮有聞。蓮之愛,同予者何人?牡丹之愛,宜乎眾矣」。

自初讀此文,匆匆已四十餘年,至今仍能朗朗上口,「出淤泥而不染,濯青漣而不妖」,初讀時雖不完全理解,但卻影響了筆者半生,很難想像,作者創作此名文時,已是暮年(55歲),作者並不是文學大家,甚至不能算作是文學家,但卻以「出淤泥而不染」的品格,創作出了千古名篇《愛蓮說》,《愛蓮說》雖短,卻字字珠璣,寓意深遠,最終成為了一篇千古名文。

《愛蓮說》作者周敦頤(公元1017年—公元1073年)是北宋道州(今湖南道縣)人,他是宋朝儒理學思想的開山鼻祖,其學術著作有《周公元集》、《太極圖說》、《通書》等名著,周敦頤曾任職江南東道南康軍刑獄,他為人正直,襟懷淡泊,不以世俗同流合汙,致使他在仕途上舉步維艱,相傳周敦頤在南安任司理參軍時,為了一個誤判的死囚犯人,和他的上司據理力爭,最後竟以辭官來對抗上司,由此可見周敦頤是文如其人,然而也只有這種潔身自好之人,不屈服於世俗之人,才能寫下這流傳千古的《愛蓮說》。

周敦頤的詩文並不多,流傳下來的有《大林寺》、《暮春即事》、《春晚》、《江上別石郎中》及《愛蓮說》,《愛蓮說》是作者以物言志,文章以「出淤泥而不染」起,濃墨重彩描繪了蓮的氣度,蓮的風節,寄語了作者對理想,對人格的探索和追求,從而折射出了周敦頤對世俗的鄙視,對貪圖富貴、追名逐利的不屑心態,文中周敦頤幾次用菊、牡丹反襯出蓮之美,並無絲毫的空洞說教,整篇文章優美簡練,正如蓮之美的「不蔓不枝」,更無片言的多餘之詞。

周敦頤任職星子後,在府衙的一側開挖了一口池塘,池塘中全部種植了荷花,此時周敦頤已是55歲的暮年之人,且體弱多病,每當茶餘飯後,或是獨自一人,或是邀上三五好友,於池畔賞花品茗,時值池中的蓮花盛開,面對潔白的蓮花,周敦頤深感官場之黑暗,所以有感而發的創出了曠世名篇《愛蓮說》,《愛蓮說》雖是抒發了周敦頤的心志情懷,但又何嘗不是他對官場昏暗無奈的悲鳴?

晚年的周敦頤曾多次遊覽廬山,並深為廬山的美景所吸引,他在自己的詩作中曾寫道「廬山我愛久,買田山中陰」,辭官後的周敦頤,在廬山蓮花峰下結草築廬,將屋前的一條小溪取名為「濂溪」,最後竟將原安葬於故裡的母親鄭木君之墓,遷葬於廬山蓮花峰下,而周敦頤去世後,亦安葬於其母墓旁,可見這位先賢對蓮之愛已達無以復加之境。

公元1179年,朱熹任星子郡守時,讚嘆周敦頤一生正直清高,不與黑暗勢力同流合汙,黃庭堅也稱周敦頤「人品甚高」如「光風霽月」,後來贛州百姓為了紀念周敦頤,修建了「濂溪祠」,並將周敦頤的畫像及詩詞文章刻於石壁上,周敦頤的曾孫周直卿把《愛蓮說》的原稿送贈,於是贛州人就在「濂溪書院」蓮池旁壁上摹刻了此文,讓《愛蓮說》流傳千古。

千古名篇《愛蓮說》,如今還有多少人能懂會背?又有那些人出淤泥而不染?

相關焦點

  • 生命,出淤泥而不染!
    凡間人世中的荷花並不是蓮花,但是生活在濁世之中的人看見荷花就會聯想到蓮花,荷花的清麗淡雅和飄逸高遠的詩情也曾讓我多次忘卻凡塵,感受到一種走進仙界的寧靜和聖潔。荷花以其高潔、清雅的風韻久為國人所喜愛,經常以之比擬高尚的人品。每當初夏荷花盛開的時刻,流連於清香四溢的翠荷之中,會使人想起「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的曠世名句。
  • 蓮為何出淤泥而不染?原因全網都答錯了!
    經過九年義務教育的我們,如今一提起蓮,腦海裡總會條件反射般地跳出北宋文官周敦頤的千古名篇《愛蓮說》。只是,背得那麼熟、記了這麼久,你有沒有想過蓮之出淤泥而不染的原因呢? 有人會不屑一顧:老生常談啦,多少科普文早已說明,原因是蓮葉具有「自潔(self-cleaning)效應」。
  • 「濯清漣而不妖」與「出淤泥而不染」哪個更難做到?
    比如說這一段:「予獨愛蓮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遠益清,亭亭淨植,可遠觀而不可褻玩焉。」我告訴侄子,這段文字明顯是在比喻君子的人格,那麼「香遠益清」,是將香氣比作什麼?侄子理所當然回答我,這是比喻君子的名聲。
  • 為何有些人能夠「出淤泥而不染」,而你不能?
    宋朝周敦頤的《愛蓮說》被人熟識,是因為我們上學考試時它在考試範圍之內,其中有句「予獨愛蓮之出淤泥而不染」更是廣為人知,能像蓮花一般生長在淤泥中,而不被汙泥所汙染的人又有多少。在當今時代這個大染缸裡,誰又能保證你沒有沾染上雜七雜八的顏色……未卜先知是我們所不具有的能力,如若可以預測未來,那麼你將如何對待現在?世上人千千萬萬,可是真正能夠做到「出淤泥而不染」的人並不多。
  • 周敦頤: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
    予獨愛蓮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遠益清,亭亭淨植,可遠觀而不可褻玩焉。予謂菊,花之隱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貴者也;蓮,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愛,陶後鮮有聞;蓮之愛,同予者何人?牡丹之愛,宜乎眾矣。譯文:水上和陸地上草本木本的花卉中,可以喜愛的有很多。
  • 森林驛站5月26日出淤泥而不染讚美的是什麼花
    今天的森林驛站的題目有一定難度,今天的題目是出淤泥而不染讚美的是什麼花?水仙花、桃花、荷花。小夥伴們知道「出淤泥而不染」讚美的是水仙花、桃花還是荷花嗎?小編我特意整理了相關的資訊,下面就是這道題的正確答案了,感興趣的小夥伴們,接下來就跟著我一起來看看吧!
  • 出淤泥而不染,它是怎麼做到的?
    「出淤泥而不染」這一名句出自宋代周敦頤的《愛蓮說》。周敦頤在《愛蓮說》中這樣寫道:「予獨愛蓮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僅此一句便寫出了中國古代文人對於荷花的熱愛,然而周敦頤並不是最早這樣形容荷花的人,早在周敦頤之前,就有過無數的文人墨客用生動的筆法描繪過荷花「潔淨」的特點。正是因為荷花具有「潔淨」的特點,所以人們喜歡用荷花去比喻品格高潔之人,在古代文人的心中,荷花也具有了相對「神聖」的地位。
  • 「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為何「蓮之出淤泥而不染」的看法
    予獨愛蓮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遠益清,亭亭淨植,可遠觀而不可褻玩焉。譯文:水上、陸地上各種草本木本的花,值得喜愛的非常多。晉代的陶淵明只喜愛菊花,從李氏唐朝以來,世上的人十分喜愛牡丹。
  • 有哪些古文能稱得上是千古名篇的?
    我們提到古文名篇,一般都不包括詩詞,甚至太長的散文、政論文,都不能算,要不然不論哪個朝代的奏章拿出來都是傑作。太長的不算、詩文不算,那麼就只有短賦、說、小散文,倒是相對容易選擇一些。畢竟能夠流傳於世、耳熟能詳的都是以簡潔、精緻、唯美為主。
  • 愛蓮說翻譯 愛蓮說原文及翻譯
    說起蓮花,大家一定會想起周敦頤所作的《愛蓮說》了,這一篇可謂是不可多得的佳作。作者以蓮自況,表現了自己不慕名利、潔身自好的生活態度,這也正是我們需要學習的。下面《愛蓮說》的原文及翻譯,讓我們一起來回味一下吧。
  • 30個出淤泥而不染的女孩名,個個含英咀華,水木清華!
    女孩有出淤泥而不染的氣質,就如山間清爽的風,如古城溫暖的光,給人一種美好的享受,所以,為女孩起一個出淤泥而不染的名字,可以說是驚豔了時光、溫柔了歲月。那接下來起名網就跟大家分享一些出自詩詞中,出淤泥而不染的女孩名,總之,個個名字都含英咀華、清新脫俗。
  • 「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寫給動畫天官賜福靈文
    周敦頤之《愛蓮說》有云:「予獨愛蓮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寓意蓮之高潔品質。而在動畫《天官賜福》中的靈文,同樣具有蓮的這一品質。遂寫此文,以讚美之。
  • 「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鑑賞歷代青花瓷上的「蓮韻」
    近十年來,在筆者收藏的青花瓷片中,確有許多蓮花形象,可以說各個時代的都有。現在正值夏日季節,恰好我家盆養的睡蓮也在開花。俞老說,他富有天才,文思敏捷,每入試,押官韻,八叉手而成八韻,所以也有「溫八叉」之稱。他恃才不羈,又好譏刺權貴,多犯忌諱,取憎於時,故屢舉進士不第,長被貶抑,終生不得志。管中國子助教。精通音律。工詩,與李商隱齊名,時稱「溫李」。其詩辭藻華麗,穠豔精緻,內容多寫閨情。其詞藝術成就在晚唐諸詞人之上,為「花間派」首要詞人,對詞的發展有較大影響。在詞史上,與韋莊齊名,並稱「溫韋」。存詞70餘首。
  • 《菜根譚》智慧,出淤泥而不染,明機巧而不用!
    北宋儒家理學代表人物——周敦頤在嘉佑八年,應朋友之邀請遊玩聚會,興之所至,揮筆寫下了一篇名傳後世的散文《愛蓮說》,其中名句「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被後世視為「君子」的寫照。明朝洪應明《菜根譚》大概是化用了這名句的意思,寫下了:勢利紛華,不近者為潔,近之而不染者尤潔;智械機巧,不知者為高,知之而不用者尤高。
  • 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摺紙,折蓮花
    「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語出宋朝周敦頤的《愛蓮說》,用以形容蓮花的純潔高貴的品格。寓意我們也應在充滿各種誘惑的世間獨立不移,永遠保持高潔的操守和正直的品德。今天我們一起來折一朵高貴的蓮花吧。1、取一張正方形的摺紙,把四個角折向中間。
  • 人是否應該出淤泥而不染?
    大家除了都逝者感到痛心和惋惜外,都難免會有其他想法。人究竟應該怎樣活著?我們都敬佩那些為民請命,慷慨赴死的仁人志士,他們抱著舉世皆濁我獨清,舉世皆醉我獨醒的態度,恣意妄為,絕塵而去。成為不少人心中嚮往的楷模,流芳百世。但是我輩芸芸眾生卻不太嚮往成為這樣的人。
  • 「出淤泥而不染」的反義詞竟然是……?我一定是學了假中文!
    )第二道大題更神奇了呢,看到題目我才知道原來這些詞是有反義詞的……「羈絆」這種詞,竟然有反義詞?又是「甚蕃」又是「出淤泥而不染」,這位出卷老師肯定很喜歡《愛蓮說》……「出淤泥而不染」這麼清新脫俗,反義詞一定是妖豔賤貨!
  • ...廉政故事"主題演講比賽優秀演講稿系列報導——持正守廉 不染淤泥
    予獨愛蓮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遠益清,亭亭淨植……」在剛才這段《愛蓮說》節選中,形象地表達了蓮花清正高潔的品性。而我們法院幹警,也應當如蓮花一樣志存高潔、清正廉明。所以,我今天演講的廉政主題就是「持正守廉,不染淤泥」。孔子曾說,「富與貴,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居也。」
  • 「出淤泥而不染」、「四世同堂」,CATTI也有神翻譯,笑到飆淚!
    (圖片取自網絡)網上「四世同堂」的神翻譯有很多,就不一一列舉了,反正看完微博我腹肌都快笑沒了。哦,不,是我的贅肉笑沒了。敲黑板!!!(取自漢英大詞典)也可以說Four generations live under the same roof或Four generations of a family live together.
  • 人一定要像荷花一樣出汙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
    出汙泥而不染愛蓮說宋周敦頤水陸草木之花,可愛者甚蕃。予獨愛蓮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遠益清,亭亭淨植,可遠觀而不可褻玩焉。予謂菊,花之隱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貴者也;蓮,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愛,陶後鮮有聞。蓮之愛,同予者何人?牡丹之愛,宜乎眾矣。『』出汙泥而不染,灌清漣而不妖『』我最喜歡這句了,因為這句話的含義太深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