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鑑賞歷代青花瓷上的「蓮韻」

2020-12-22 域鑑

近十年來,在筆者收藏的青花瓷片中,確有許多蓮花形象,可以說各個時代的都有。現在正值夏日季節,恰好我家盆養的睡蓮也在開花。

元青花,蘇料
清道光,荷花鴛鴦

近日,請我的恩師、93歲的俞律先生來觀賞,先生興起,在一把扇面上題寫了「綠塘搖灩接星津,軋軋蘭橈入白蘋。應為洛神波上襪,至今蓮蕊有香塵。」這是唐代詩人溫庭筠「詠蓮」的詩。俞老先生是江蘇省文史研究館館員,文史專家,又是著名書畫家,先生對古陶瓷上形象各異的蓮花稱讚不已,並與同來的古陶瓷研究者葉伯瑜先生一起,對這10塊青花瓷片進行了「識讀」,算是對筆者所藏青花瓷上的古「蓮韻」作了「斷代」。

俞老先生還即興解說了詩人溫庭筠的詩:「碧綠荷塘搖曳的荷花,激起的漣漪好像連接著銀河(星津指銀河),船槳在荷塘滑動發出『扎扎』的聲響,船駛入水草之中。就像洛神步履輕盈地走在平靜的水面上,蕩起細細的漣漪(出自《洛神賦》『凌波微步 羅襪生塵』),從古至今,蓮瓣上都有洛神的香塵。」俞老說,「劍明問問,洛神的襪子上是不是還有餘香?」

明正統,平等青
清順治,浙青

溫庭筠是唐代詩人、詞家。俞老說,他富有天才,文思敏捷,每入試,押官韻,八叉手而成八韻,所以也有「溫八叉」之稱。他恃才不羈,又好譏刺權貴,多犯忌諱,取憎於時,故屢舉進士不第,長被貶抑,終生不得志。管中國子助教。精通音律。工詩,與李商隱齊名,時稱「溫李」。其詩辭藻華麗,穠豔精緻,內容多寫閨情。其詞藝術成就在晚唐諸詞人之上,為「花間派」首要詞人,對詞的發展有較大影響。在詞史上,與韋莊齊名,並稱「溫韋」。存詞70餘首。後人輯有《溫飛卿集》及《金奩集》。

我們都知道,北宋學者周敦頤有《愛蓮說》,是一篇議論散文,也同溫詩一樣著名。《詩情雜粹》記載:北宋仁宗嘉祐八年,周敦頤與沈希顏、錢拓共遊雩都(今江西省于都縣)羅巖,有詩刻石。後來,沈希顏在雩都善山與建濂溪閣,請周敦頤題詞,周即作《愛蓮說》相贈,表明了他對蓮花「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遠益清,亭亭淨植;可遠觀而不可褻玩焉」的讚賞。周敦頤通過對蓮的形象和品質的描寫,歌頌了蓮花堅貞的品格。

順治,淡描,浙青
康熙早期,浙青

「記載」認為,水裡,陸地上各種草木的花,值得喜愛的有很多。晉代的陶淵明只愛菊花。自從李氏的唐朝以來,世上的人們很喜歡牡丹。而周敦頤獨愛蓮花,原因是蓮花從汙泥裡長出來,卻不沾染汙穢,在清水裡洗滌過,但是並不顯得妖媚,荷梗中間貫通,外形挺直,既不生藤蔓,也沒有旁枝。香氣散播到遠處,更加使人覺得清幽,筆直而潔淨地立在那裡,可以在遠處觀賞,但不能貼近去玩弄。從而,也表現了文人潔身自愛的高潔人格和灑脫的胸襟。堪比溫庭筠的詩歌。

宋熙寧四年,周敦頤到星子任南康知軍。他為人清廉正直,襟懷淡泊,不與世俗同流合汙。他上任後,在軍衙東側開挖了一口池塘,全部種植荷花。此時他已經55歲,又抱病在身,所以每當公餘飯後,他或獨身一人,或邀三五幕僚好友,於池畔賞花品茗……愛蓮花之潔白,感宦海之混沌,所以寫下了《愛蓮說》。一年後,周敦頤由於年邁體弱辭官而去……

清道光,浙青
清光緒,浙青

許多年後,理學家朱熹調任南康知軍,滿懷著對周敦頤的仰慕之情,鼎力重修愛蓮池,建立愛蓮堂,並從周的曾孫周直卿那兒得到《愛蓮說》的墨跡,請人刻之於石,立在池邊。朱熹作詩道:「聞道移根玉井旁,花開十裡不尋常;月明露冷無人見,獨為先生引興長。」隱意就是:官場黑暗,要在其中保持自己高潔的品格,就如同蓮花「出淤泥而不染」那麼難。

周敦頤,是中國理學的開山祖,他的理學思想在中國哲學史上起到了承前啟後的作用。周敦頤從小喜愛讀書,在家鄉頗有名氣,人們都說他「志趣高遠,博學力行,有古人之風」。他的學問、氣度,也感動過許多人來追隨他學習,其中最著名的,就是程頤、程顥兩兄弟,後來也都成了南宋一代著名的理學家。

明中期
明早期

除了上述溫詩周文外,筆者在尋瓷與收藏過程中,於許多古陶瓷上見過古人描寫「蓮韻」美好形象的繪圖和句子,它們或彩或青、或濃或淡、或長或短地繪寫在歷代「上品佳器」之上。

可以認為,這些瓷畫與詩句形式,都是歷代文人與工匠們的藝術追求,是一代代炎黃子孫對蓮花高貴品質的讚頌與人文傳承。

相關焦點

  • 「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寫給動畫天官賜福靈文
    周敦頤之《愛蓮說》有云:「予獨愛蓮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寓意蓮之高潔品質。而在動畫《天官賜福》中的靈文,同樣具有蓮的這一品質。遂寫此文,以讚美之。
  • 「濯清漣而不妖」與「出淤泥而不染」哪個更難做到?
    《愛蓮說》不長、不難讀,大家都學過,所以我也沒打算在字句上細講。而且這篇課相對其他文章,確實也沒有那麼多有趣之處可談,只不過我還是有些問題想跟侄子討論。比如說這一段:「予獨愛蓮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遠益清,亭亭淨植,可遠觀而不可褻玩焉。」
  • 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摺紙,折蓮花
    「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語出宋朝周敦頤的《愛蓮說》,用以形容蓮花的純潔高貴的品格。寓意我們也應在充滿各種誘惑的世間獨立不移,永遠保持高潔的操守和正直的品德。今天我們一起來折一朵高貴的蓮花吧。1、取一張正方形的摺紙,把四個角折向中間。
  • 美文故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
    暑假裡的一天,爸爸帶我去一個荷花池玩,可是到了那兒,我才發現,池裡的水清澈見底,似乎沒有鋪泥,可荷花靠近水的部分非常髒,因此我開始懷疑自古以來讚美荷花的詩句——「出淤泥而不染」的真實性。荷花種類很多,分觀賞和食用兩大類。原產亞洲熱帶和溫帶地區,中國早在周朝就有栽培記載。荷花全身皆寶,藕和蓮子能食用,蓮子、根莖、藕節、荷葉、花及種子的胚芽等都可入藥。其出汙泥而不染之品格恆為世人稱頌。
  • 做一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的人
    橘生淮南則為橘,生於淮北則為枳,同樣是橘子,但是在兩個完全不同的地方,生長出來的味道就不一樣。同理,人也是如此,人處在不同的環境,性格也不同,人處在焦慮,燥的環境中,人的性格是煩躁,心煩的感覺,當人處在壓抑的環境中,憋悶的感覺,當人處在活躍,積極向上的環境中,人的性格是快樂的。
  • 周敦頤: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
    學術上,其提出的太極、理、氣、性、命等一系列哲學範疇,成為宋明理學的基本範疇,他本人成為宋明理學的創始人之一。宋神宗熙寧六年(1073年)去世,諡號元,稱元公。著作有《通書》《太極圖說》《愛蓮說》等,後人編有《周子全書》。在歷史的長河中,周敦頤最為後人所廣泛熟知的是他的那篇《愛蓮說》,今日我們來重溫周敦頤的那些經典詩文。
  • 人一定要像荷花一樣出汙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
    出汙泥而不染愛蓮說宋周敦頤水陸草木之花,可愛者甚蕃。予獨愛蓮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遠益清,亭亭淨植,可遠觀而不可褻玩焉。予謂菊,花之隱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貴者也;蓮,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愛,陶後鮮有聞。蓮之愛,同予者何人?牡丹之愛,宜乎眾矣。『』出汙泥而不染,灌清漣而不妖『』我最喜歡這句了,因為這句話的含義太深刻了。
  • 生命,出淤泥而不染!
    每當初夏荷花盛開的時刻,流連於清香四溢的翠荷之中,會使人想起「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的曠世名句。「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語出宋朝周敦頤的《愛蓮說》,原文是「水陸草木之花,可愛者甚蕃。晉陶淵明獨愛菊,自李唐來,世人甚愛牡丹;予獨愛蓮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遠益清,亭亭靜植,可遠觀而不可褻玩焉。」
  • 「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的作者竟是個「包青天」!
    「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可謂膾炙人口, 蓮的風骨躍然紙上。人們對它的熟悉程度幾乎超過了它的作者周敦頤。 大家也可能認為周敦頤就是個閒適文人,早晨或黃昏,隨便賞賞荷花,便可以得此佳句吧。 先看看周敦頤的故事吧,你就會知道什麼樣的天空才能馱住明月。
  • 蓮為何出淤泥而不染?原因全網都答錯了!
    文章來自「科學大院」 作者: 陳瑩婷 「予獨愛蓮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遠益清,亭亭淨植,可遠觀而不可褻玩焉。」
  • 手繪蓮花 ,最愛蓮出淤泥而不染
    愛它婀娜多姿,愛它出淤泥而不染,愛它濯清漣而不妖……總之愛蓮的理由有很多。這朵蓮花是我的最後一個參賽作品,玩蛋活動完美收官~下面是作品展示:來個遠景:再來個近景:首先在雞蛋上用鉛筆勾出蓮花的輪廓然後用白色顏料進行第一遍塗色我用的是國畫勾線筆畫的
  • 出淤泥而不染的荷花,原來有如此多的美好寓意,你知道幾個
    同時也象徵出淤泥而不染的的人品,象徵著與朋友之間深厚的友情,還象徵著聖潔。荷花是我國的傳統名花,葉面大氣,莖幹筆直,花朵清秀豔麗,是蓮科蓮屬的植物。它是中國十大名花之一,也是印度和越南的國花。「接天蓮葉無窮碧,映日荷花別樣紅」就是對荷花之美的真實寫照。而它更為世人稱讚的是其「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的高尚品格。
  • 【花最美】出淤泥而不染
    翠綠的荷葉叢中,亭亭玉立的荷花,像一個個披著輕沙在湖上沐浴的仙女,含笑佇立,嬌羞欲語;嫩蕊凝珠,盈盈欲滴,清香陣陣,沁人心脾.湖面上蔥綠的荷葉,託出朵朵芙蓉,如同少女分紅的面頰.今天是花最美活動,最後一天了,來個出彩的,不知道你們看著漂不漂亮。
  • 【藝術玩蛋】手繪蓮花 ,最愛蓮出淤泥而不染
    愛它婀娜多姿,愛它出淤泥而不染,愛它濯清漣而不妖……總之愛蓮的理由有很多。這朵蓮花是我的最後一個參賽作品,玩蛋活動完美收官~下面是作品展示:來個遠景:再來個近景:首先在雞蛋上用鉛筆勾出蓮花的輪廓然後用白色顏料進行第一遍塗色我用的是國畫勾線筆畫的給大家來一個近景看一下畫的時候是一條線一條線的畫所以過程很慢,不要著急就這樣一條線挨著一條線把一片花瓣畫滿
  • 出淤泥而不染的女孩名字,個個濯清漣而不妖!
    名字的價值,並不僅僅在名字那幾個字,而在於你賦予名字和名主多少能量與內涵,以及你能通過起名,挖掘激發激活多少潛能,讓這個人埋藏壓抑的智慧與能量能多大限度地釋放出來,活出本來該有的最理想的狀態與樣子,能通過起名,將一個人的智慧點亮能量引爆,讓她熠熠生輝、光芒萬丈氣貫長虹、聲震山河,女孩清爽
  • 蓮花純淨,能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
    而這等料子的翡翠價格自然是便宜不了的。這脖子上戴的佛像,想要護身保平安,那選購時可就要仔細再仔細了,如果選得不對、戴得不對,反而容易釀成大禍哦!首先,你需要弄清的一點就是,你需要什麼類型的玉佛?如果你平時特別容易因為一點小事就耿耿於懷、悶悶不樂的話,那不如戴上一尊彌勒佛,潛移默化中,你的心性就會得到改善。
  • 出淤泥而不染的荷花,既象徵了文人的高潔,又寓意吉祥
    張大千愛荷花出淤泥而不染,娉娉婷婷,雍容高貴,而田田荷葉、姿態優雅的荷稈也時常走進他的畫面。他認為「中國畫重在筆墨,而畫荷是用筆用墨的基本功」。畫荷與書法有著密切關係。吳炳 《出水芙蓉圖》 網絡圖片荷花被視為「出淤泥而不染」的君子的象徵。宋代畫家吳炳所作《出水芙蓉圖》正是引用此意。此圖繪出水荷花一朵,淡紅色暈染,花下襯以綠葉,葉下荷梗三枝。
  • 《菜根譚》智慧,出淤泥而不染,明機巧而不用!
    北宋儒家理學代表人物——周敦頤在嘉佑八年,應朋友之邀請遊玩聚會,興之所至,揮筆寫下了一篇名傳後世的散文《愛蓮說》,其中名句「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被後世視為「君子」的寫照。明朝洪應明《菜根譚》大概是化用了這名句的意思,寫下了:勢利紛華,不近者為潔,近之而不染者尤潔;智械機巧,不知者為高,知之而不用者尤高。
  • 出淤泥而不染的女孩名字,名美氣質佳
    從古至今,我們都很重視名字對一個人的影響,並且,人被冠之以名,便是被賦予了一定的期盼與精神,特別是對於女孩來說,一個好名字,既能提升自己在他人心目中的既定印象,又能凸顯出自己的氣質。所以,今天起名網就為大家推薦一些出淤泥而不染的女孩名字,而且每一個名字都能給人一種眼前一亮的感覺哦!
  • 出淤泥而不染,它是怎麼做到的?
    「出淤泥而不染」這一名句出自宋代周敦頤的《愛蓮說》。周敦頤在《愛蓮說》中這樣寫道:「予獨愛蓮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人類喜愛荷花,在很大程度上是因為荷花看起來永遠那麼「乾淨」。但卻少有人會追究荷花出淤泥而不染的秘密。小時候曾天真地以為荷花從淤泥中發芽,經歷了水的洗禮,淤泥都被洗掉,出淤泥而不染是理所當然的事情。